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县市区 > 慈溪 正文
正是雷笋大量上市季节 为何“雷笋村”难觅雷笋
稿源: 慈溪日报   2016-02-24 10:40:02 报料热线:81850000

慈溪新闻网讯“在慈溪,菜市场里卖雷笋的摊贩只要说卖的是杜岙雷笋,不仅畅销,还能卖个好价钱。”近日,观海卫镇杜岙村村主任解国海说起杜岙的雷笋,满满的骄傲又带着些许无奈。为了改善和保护杜湖水生态环境,杜岙村放弃使用雷笋覆盖手段,原本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雷笋种植收益减少,赫赫有名的杜岙雷笋如今已渐渐被容易种植的哺鸡笋取代。

“雷笋村”雷笋

已难寻踪迹

观海卫镇杜岙村,曾经是慈溪最大的雷笋生产供应基地,因为“猪粪+砻糠”覆盖提早雷笋上市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远近闻名。每年春节前后,正是雷笋大量上市的季节,但如今记者走遍全村都已经找不到一处砻糠覆盖的雷竹园,雷笋在杜岙也难寻踪迹。

“杜岙村约有900户约2500人左右,以种植杨梅、竹子等为主要经济来源。”杜岙村书记童国军介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杜岙村在老书记解礼尚的带领下,试验推广“猪粪+砻糠”覆盖技术,提早雷笋出笋时间,“正常情况下在三四月份上市的雷笋1月前后就能上市了,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那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种雷笋,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如今,声名赫赫的“雷笋村”为何难寻雷笋踪迹?原来杜岙村地处杜湖水库的源头,连年过度覆盖使下游的杜湖水库水质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雷笋上市旺季加工的废水也往往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排杜湖,污染相当严重,一到夏天,蓝藻频发。童书记说,2010年以前,杜岙村就引导村民逐渐减少雷笋覆盖技术的应用,目前已全面停用雷笋砻糠覆盖技术。近年来,杜湖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已连续数年没有发生蓝藻爆发现象。

容易种植的哺鸡笋

渐渐替代雷笋

雷笋一度曾是杜岙村村民的“摇钱树”“命根子”,没有了雷笋的收入,村民的经济收入怎么办?村主任解国海告诉记者,杜岙村村民懂得识大局、顾大家、舍小家。“目前村民主要种植毛竹、杨梅等林业经济作物,还有不少村民下山到鸣鹤、师桥一带企业打工增加收入。”不再使用砻糠覆盖后,村里还取缔了几家养殖场、农家乐和雷笋加工厂,极大地改善了杜湖水生态环境,保障了杜湖饮用水安全。

解主任领着记者到村子里走了一圈,发现村里种植有不少类似雷竹的竹子——哺鸡竹。解主任介绍说,两种竹子外形相似,但相比雷竹,哺鸡竹的竹节比较突出。在一片竹园,记者按照解主任教的方法找了一圈,发现只有零星几颗雷竹,其他种植的都是哺鸡竹。

“没有了‘猪粪+砻糠’覆盖,雷笋的产量骤减,收入少了,村民种植雷竹的也就少了。相比雷竹,哺鸡竹出笋容易,对温度、湿度要求都比较低。村民在自家屋后的地里新种一片哺鸡竹,上市季每天能出四五斤笋,产量很高。”解主任说,现在村里到处可见哺鸡竹,哺鸡竹种植正在渐渐替代雷竹种植,“民间还有种说法‘雷笋是小姐,哺鸡竹是丫鬟’,形象地说明了哺鸡竹好打理。”

哺鸡笋口味也不错

到杜岙挖笋正当时

“雷竹覆盖技术不用了,种的人自然就少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也都能理解。现在大多数村民都种毛竹或者哺鸡竹。”刚从山上干农活回来的汪大爷告诉记者。

“目前全村除了杨梅、雷竹和哺鸡竹,大约还种植有毛竹4000多亩,都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解主任告诉记者,今年由于多重原因,毛竹的收购价从0.3元每斤跌到了0.2元每斤,很多村民都在寻找出路增加收益。

“杜岙山清水秀,不仅靠近五磊山、鸣鹤古镇,而且背靠杜湖,名人虞世南、赵构、袁韶、童居易、童金、来复、姚燮、吴锦堂等都与杜湖结下过不解之缘,人文资源丰富。我们也在考虑在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增加村民的收入。”解主任说,现在正是春笋上市的季节,今年虽然难挖到雷笋,但杜岙纯天然无污染的哺鸡笋口感也不错。欢迎大家到杜岙来挖一挖新鲜的哺鸡笋,体验丰富的山水人文景观。■记者 杨昀 通讯员 孙儒波

编辑: 孙研

正是雷笋大量上市季节 为何“雷笋村”难觅雷笋

稿源: 慈溪日报 2016-02-24 10:40:02

慈溪新闻网讯“在慈溪,菜市场里卖雷笋的摊贩只要说卖的是杜岙雷笋,不仅畅销,还能卖个好价钱。”近日,观海卫镇杜岙村村主任解国海说起杜岙的雷笋,满满的骄傲又带着些许无奈。为了改善和保护杜湖水生态环境,杜岙村放弃使用雷笋覆盖手段,原本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雷笋种植收益减少,赫赫有名的杜岙雷笋如今已渐渐被容易种植的哺鸡笋取代。

“雷笋村”雷笋

已难寻踪迹

观海卫镇杜岙村,曾经是慈溪最大的雷笋生产供应基地,因为“猪粪+砻糠”覆盖提早雷笋上市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远近闻名。每年春节前后,正是雷笋大量上市的季节,但如今记者走遍全村都已经找不到一处砻糠覆盖的雷竹园,雷笋在杜岙也难寻踪迹。

“杜岙村约有900户约2500人左右,以种植杨梅、竹子等为主要经济来源。”杜岙村书记童国军介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杜岙村在老书记解礼尚的带领下,试验推广“猪粪+砻糠”覆盖技术,提早雷笋出笋时间,“正常情况下在三四月份上市的雷笋1月前后就能上市了,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那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种雷笋,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如今,声名赫赫的“雷笋村”为何难寻雷笋踪迹?原来杜岙村地处杜湖水库的源头,连年过度覆盖使下游的杜湖水库水质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雷笋上市旺季加工的废水也往往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排杜湖,污染相当严重,一到夏天,蓝藻频发。童书记说,2010年以前,杜岙村就引导村民逐渐减少雷笋覆盖技术的应用,目前已全面停用雷笋砻糠覆盖技术。近年来,杜湖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已连续数年没有发生蓝藻爆发现象。

容易种植的哺鸡笋

渐渐替代雷笋

雷笋一度曾是杜岙村村民的“摇钱树”“命根子”,没有了雷笋的收入,村民的经济收入怎么办?村主任解国海告诉记者,杜岙村村民懂得识大局、顾大家、舍小家。“目前村民主要种植毛竹、杨梅等林业经济作物,还有不少村民下山到鸣鹤、师桥一带企业打工增加收入。”不再使用砻糠覆盖后,村里还取缔了几家养殖场、农家乐和雷笋加工厂,极大地改善了杜湖水生态环境,保障了杜湖饮用水安全。

解主任领着记者到村子里走了一圈,发现村里种植有不少类似雷竹的竹子——哺鸡竹。解主任介绍说,两种竹子外形相似,但相比雷竹,哺鸡竹的竹节比较突出。在一片竹园,记者按照解主任教的方法找了一圈,发现只有零星几颗雷竹,其他种植的都是哺鸡竹。

“没有了‘猪粪+砻糠’覆盖,雷笋的产量骤减,收入少了,村民种植雷竹的也就少了。相比雷竹,哺鸡竹出笋容易,对温度、湿度要求都比较低。村民在自家屋后的地里新种一片哺鸡竹,上市季每天能出四五斤笋,产量很高。”解主任说,现在村里到处可见哺鸡竹,哺鸡竹种植正在渐渐替代雷竹种植,“民间还有种说法‘雷笋是小姐,哺鸡竹是丫鬟’,形象地说明了哺鸡竹好打理。”

哺鸡笋口味也不错

到杜岙挖笋正当时

“雷竹覆盖技术不用了,种的人自然就少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也都能理解。现在大多数村民都种毛竹或者哺鸡竹。”刚从山上干农活回来的汪大爷告诉记者。

“目前全村除了杨梅、雷竹和哺鸡竹,大约还种植有毛竹4000多亩,都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解主任告诉记者,今年由于多重原因,毛竹的收购价从0.3元每斤跌到了0.2元每斤,很多村民都在寻找出路增加收益。

“杜岙山清水秀,不仅靠近五磊山、鸣鹤古镇,而且背靠杜湖,名人虞世南、赵构、袁韶、童居易、童金、来复、姚燮、吴锦堂等都与杜湖结下过不解之缘,人文资源丰富。我们也在考虑在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增加村民的收入。”解主任说,现在正是春笋上市的季节,今年虽然难挖到雷笋,但杜岙纯天然无污染的哺鸡笋口感也不错。欢迎大家到杜岙来挖一挖新鲜的哺鸡笋,体验丰富的山水人文景观。■记者 杨昀 通讯员 孙儒波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