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代表委员:推进功能大提升 实现都市圈共进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2-24 11:17:39 报料热线:81850000

  一列高铁在奉化境内飞驰。(严龙摄)

  记者王岚

  据市都市办(市住建委)消息,“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现代都市战略目标,以功能区块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力促“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现代都市大格局基本成型。

  中心区东部新城与三江口区域形成“一轴两心”城市格局定位,集行政、金融、商业、休闲、文化、居住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城市功能提升,拉开了城市框架。南北两翼展翅双飞,截至2015年年底投资2123亿元。北翼打造引领制造业升级和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平台,南翼打造宁波最具有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的蓝色经济带。

  “十三五”开局,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建设“美丽宁波”集结号。代表委员也纷纷建言献策,就提升宁波都市圈功能发表真知灼见。

  提升城市“里子”工程

  市人大代表、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卫

  深化城市内涝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来自工程建设战线的一名人大代表,我对城市“涝水”问题开展调研后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将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品质城市的重要举措。

  转变理念,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我市已经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意见》,各职能部门应尽快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研究工作,并适时出台《宁波市雨水控制利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引导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遵循内涝防治与防洪一体化治理思路,既要加快建设高标准的三江干支流堤防,阻挡外江洪水入侵城市;又要加快城市骨干排水系统建设,增强城市涝水排放能力;特别要重视打通断头河,完善支河网络,防止河水倒灌城市。

  治涝是一项“里子”工程、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此,建议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地下管廊综合整治,进一步健全排水设施和地下蓄水池建设,运用综合管廊自动化控制系统,加强排水系统的检查维修和监测维护;另一方面,要深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设施产业链研究,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快相关产品研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美丽经济”是发展潜力所在

  市人大代表、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童青燕

  青山绿水就是生产力。宁海的生态环境优越,近年来,宁海县围绕这一优势资源禀赋开展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2014年年底,宁海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11个美丽县城试点县(市),也是宁波市唯一一个试点县(市),今年又成为全市首个生态县。

  创建美丽县城是提升城市功能的一大抓手。我们应牢牢把握美丽县城创建这一契机,以“规划引领、特色鲜明、城乡一体、美丽提升”为总体目标,以强化县城功能、改善城镇面貌。

  要特别注重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其实是一个突破行政区划、促进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集成的一个经济概念。在宁海,环境、古韵、文化底蕴突出的地方比比皆是,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提升。

  发展是硬任务,百亿产业不能局限于制造业领域,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也可以大有作为。比如现代物流中的农村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也可以是重点发展方向。另外,在基础设施方面,交通是重点,现在省市都在大力培育的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四大交通走廊”经济圈,宁海要在这方面加快融入,重中之重是争取市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争取宁波至宁海城际铁路的延伸与发展,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城市向西向北开发

  市人大代表、江北区委副书记费伟华

  新修订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宁波市重点向西向北发展,以满足宁波加快转型发展、城乡统筹、重点区块建设等多方面需要。江北区作为中心城区之一,应当作为宁波市向西向北发展的重要区域。

  我认为江北区内需要进一步谋划和建设更多市级功能项目,以此带动江北新一轮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近年来,奥体中心、工程学院二期、市委党校、宁波市小球中心等一批市级功能项目落户江北,给江北带来了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城乡面貌的改善。下一步,希望市级相关部门结合“十三五”规划,在江北区域内新谋划一批涉及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市级功能项目。

  要加快现有市级项目推进速度。首先,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协助江北区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宁波市向西、向北的通道,加强江北与周边县(市)区的交通组织能力。其次,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协助江北区推进一批姚江、甬江北岸滨江道路、绿化景观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奥体中心周边配套的文化体育类项目,姚江北岸安置地块配套教育、卫生设施等。

 [1] [2] 下一页

编辑: 徐挺

代表委员:推进功能大提升 实现都市圈共进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2-24 11:17:39

  一列高铁在奉化境内飞驰。(严龙摄)

  记者王岚

  据市都市办(市住建委)消息,“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现代都市战略目标,以功能区块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力促“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现代都市大格局基本成型。

  中心区东部新城与三江口区域形成“一轴两心”城市格局定位,集行政、金融、商业、休闲、文化、居住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城市功能提升,拉开了城市框架。南北两翼展翅双飞,截至2015年年底投资2123亿元。北翼打造引领制造业升级和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平台,南翼打造宁波最具有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的蓝色经济带。

  “十三五”开局,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建设“美丽宁波”集结号。代表委员也纷纷建言献策,就提升宁波都市圈功能发表真知灼见。

  提升城市“里子”工程

  市人大代表、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卫

  深化城市内涝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来自工程建设战线的一名人大代表,我对城市“涝水”问题开展调研后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将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品质城市的重要举措。

  转变理念,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我市已经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意见》,各职能部门应尽快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研究工作,并适时出台《宁波市雨水控制利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引导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遵循内涝防治与防洪一体化治理思路,既要加快建设高标准的三江干支流堤防,阻挡外江洪水入侵城市;又要加快城市骨干排水系统建设,增强城市涝水排放能力;特别要重视打通断头河,完善支河网络,防止河水倒灌城市。

  治涝是一项“里子”工程、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此,建议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地下管廊综合整治,进一步健全排水设施和地下蓄水池建设,运用综合管廊自动化控制系统,加强排水系统的检查维修和监测维护;另一方面,要深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设施产业链研究,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快相关产品研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美丽经济”是发展潜力所在

  市人大代表、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童青燕

  青山绿水就是生产力。宁海的生态环境优越,近年来,宁海县围绕这一优势资源禀赋开展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2014年年底,宁海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11个美丽县城试点县(市),也是宁波市唯一一个试点县(市),今年又成为全市首个生态县。

  创建美丽县城是提升城市功能的一大抓手。我们应牢牢把握美丽县城创建这一契机,以“规划引领、特色鲜明、城乡一体、美丽提升”为总体目标,以强化县城功能、改善城镇面貌。

  要特别注重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其实是一个突破行政区划、促进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集成的一个经济概念。在宁海,环境、古韵、文化底蕴突出的地方比比皆是,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提升。

  发展是硬任务,百亿产业不能局限于制造业领域,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也可以大有作为。比如现代物流中的农村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也可以是重点发展方向。另外,在基础设施方面,交通是重点,现在省市都在大力培育的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四大交通走廊”经济圈,宁海要在这方面加快融入,重中之重是争取市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争取宁波至宁海城际铁路的延伸与发展,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城市向西向北开发

  市人大代表、江北区委副书记费伟华

  新修订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宁波市重点向西向北发展,以满足宁波加快转型发展、城乡统筹、重点区块建设等多方面需要。江北区作为中心城区之一,应当作为宁波市向西向北发展的重要区域。

  我认为江北区内需要进一步谋划和建设更多市级功能项目,以此带动江北新一轮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近年来,奥体中心、工程学院二期、市委党校、宁波市小球中心等一批市级功能项目落户江北,给江北带来了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城乡面貌的改善。下一步,希望市级相关部门结合“十三五”规划,在江北区域内新谋划一批涉及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市级功能项目。

  要加快现有市级项目推进速度。首先,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协助江北区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宁波市向西、向北的通道,加强江北与周边县(市)区的交通组织能力。其次,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协助江北区推进一批姚江、甬江北岸滨江道路、绿化景观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奥体中心周边配套的文化体育类项目,姚江北岸安置地块配套教育、卫生设施等。

 [1] [2] 下一页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