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五问”前湾新区 未来之城如何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19 20:19: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易鹤 通讯员 孙荣云

  宁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大平台——前湾新区发展蓝图今天正式亮相。

  根据市政府近日印发的《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个规划控制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的新区,将坚持“高点定位、生态优先、创新引领、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原则,着力发展高端高新现代产业,着力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网络,着力打造滨海优美生态环境,着力建设智慧宜居现代新城,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

  被誉为环杭州湾经济区明珠的前湾新区如何进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交通优势如何凸显?优良生态如何保护?城市功能如何完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空间布局如何谋划?

  坚持宜居宜业三生融合

  空间布局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宁波未来发展最具潜力区域之一,前湾新区的空间布局如何谋划?

  “总的方向是坚持湾区特色、生态优先、三生融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发展形成城乡统筹、空间有序、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新区现状功能布局、以产兴城导向和未来空间潜力,坚持城乡统筹、组团布局、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两核两区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

  “两核”,就是“滨海创新发展核”和“南部产城服务核”。其中,“滨海创新发展核”以现杭州湾新区的滨海新城、南部新城和湿地公园为主体,打造展现新区现代城市品质形象的门户;“南部产城服务核”以慈溪高铁枢纽、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为主体,打造新区产城服务综合承载区。

  “两区”,就是东部先进智造区和西部新兴产业区。其中,东部先进智造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产业、航空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西部新兴产业区,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主体,布局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多节点”,就是若干城镇节点区,包括庵东、崇寿、胜山、小曹娥等城镇及南洋小城等居住区,实行分类特色发展,重点发挥统筹城乡的节点作用,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城乡体系。

  重点发展哪些产业?

  加快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产业是前湾新区出形象、见成效的关键所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湾新区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打造沪浙产业合作高地,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创新溢出,承接和招引上海工业设计、文化创 意、法律咨询、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优势产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企业业务总部。

  在产业规划上,前湾新区将瞄准世界产业前沿,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基础优势,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市“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布局高端高新产业,聚力发展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比如,在发展汽车制造业上,将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支持新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构建新型“整—零”合作关系,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育,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中国汽车龙湾”。

  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将聚焦智能装备、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服务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产品,构建跨省域机器人研发、生产、系统集成、检测认证等产业链,积极培育飞机维护和维修、内饰装修、零部件生产加工、飞机组装等产业。

  在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上,将建设以医疗器械制造、生物医疗、新型运动器材、健康服务等为重点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开放性专业实验室,对接上海医药研发资源,打造生物医药制造基地。

  交通优势如何凸显?

  半小时通达沪杭甬

  从空间上看,前湾新区恰好位于上海、杭州、宁波的几何中心点,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下一步,如何把这个长板拉得更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区,对外面向太平洋,位于环杭州湾经济区中心地带,与宁波、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均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对外链接和要素集聚潜力巨大,是长三角一体化最具优势的区域之一。

  新区将统筹铁路、公路、航空、城市交通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和综合枢纽建设,构建以高铁枢纽为核心,以道路网、轨道网、地面公交网为支撑,对外“大通畅”、对内“大循环”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绿色、先进、智能交通网络。

  完善对外通达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杭甬城际铁路、沪甬城际铁路,建设慈溪综合枢纽,实现半小时到达宁波、杭州和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

  加快建设通航机场,打造私人(公务) 飞行网、航空旅游网、应急救援网等通用航空飞行网,融入宁波都市圈通用航空“1小时”交通圈。

  优化区内便捷交通体系。构建以G329、周庵公路等为支撑的“三横三纵”的干线路网,加快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有效衔接、相互协调的三级绿道网络。

  打造绿色智能支撑系统。建设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绿色智能城市公交体系,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优良生态如何保护?

  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前湾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更是被誉为亚洲鸟类天堂。未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新区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湾新区将按照“两山”理论统筹推进美丽新区建设,做好涂水林田草系统保护,构建“一核两带六廊”的国土生态格局,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加强沿海海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共建沿杭州湾生态廊道,建设杭州湾湿地保护区,保护沿海绿心绿肺,打造滨海景观带,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构筑滨海休闲游憩空间。

  实施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加强水污染治理,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城市功能如何完善

  补齐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作为未来之城,前湾新区如何完善城市功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前湾新区规划建设在总的理念上将突出产城融合,把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摆上突出重要位置,布局建设一批未来社区,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体等各类设施建设,形成新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强化城市设计和风貌引导,打造智慧宜居现代新城。

  完善高品质、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杭州湾南岸教育中心,引进一批优质国内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资源和高校,积极引进上海优质医疗资源,高标准统筹布局建设大剧院、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体设施。

  建设高效能供水、能源等市政设施体系。建设宁波至新区引水工程,着力构建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区。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建管水平,打造无线城市,深度推进大数据在新区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建设智慧交通、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智能配送,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健全应急防灾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新区名片

  前湾新区位于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南岸、宁波最北部,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很大、产城融合较好,具备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绿色智慧、创新引领、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的高能级战略大平台的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

  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区,对外面向太平洋,位于环杭州湾经济区中心地带,与宁波、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均处于1小时交通圈,对外链接和要素集聚潜力巨大,是长三角一体化最具优势的区域之一。

  综合经济实力雄厚。新区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 康等现代产业已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文化旅游、跨境电商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蓄势待发,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 660亿元,财政总收入约180亿元,特别是原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在全省15个产业集聚区综合考评中居首位。

  功能平台支撑有力。区内拥有杭州湾新区、中意(宁波)生态园、 慈溪出口加工区等具有较强实力的重点平台,已集聚大众汽车、吉利 汽车、方太厨具、慈星股份等一批优质龙头企业,成功落户吉利动力 总成研究院、复旦科创园、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中科院系研究机构等一批功能平台,具有集聚形成大规模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未来发展空间充裕。新区属于淤积性平原,现有滩涂资源丰富,区域平整开阔,国土承载力强,地质条件稳定,拥有较多乡镇低效利用地和农用地,未来存量挖潜和新增开发空间较为富裕,具备打造高能级平台的基础条件。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五问”前湾新区 未来之城如何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19 20:19: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易鹤 通讯员 孙荣云

  宁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大平台——前湾新区发展蓝图今天正式亮相。

  根据市政府近日印发的《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个规划控制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的新区,将坚持“高点定位、生态优先、创新引领、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原则,着力发展高端高新现代产业,着力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网络,着力打造滨海优美生态环境,着力建设智慧宜居现代新城,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

  被誉为环杭州湾经济区明珠的前湾新区如何进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交通优势如何凸显?优良生态如何保护?城市功能如何完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空间布局如何谋划?

  坚持宜居宜业三生融合

  空间布局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宁波未来发展最具潜力区域之一,前湾新区的空间布局如何谋划?

  “总的方向是坚持湾区特色、生态优先、三生融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发展形成城乡统筹、空间有序、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新区现状功能布局、以产兴城导向和未来空间潜力,坚持城乡统筹、组团布局、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两核两区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

  “两核”,就是“滨海创新发展核”和“南部产城服务核”。其中,“滨海创新发展核”以现杭州湾新区的滨海新城、南部新城和湿地公园为主体,打造展现新区现代城市品质形象的门户;“南部产城服务核”以慈溪高铁枢纽、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为主体,打造新区产城服务综合承载区。

  “两区”,就是东部先进智造区和西部新兴产业区。其中,东部先进智造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产业、航空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西部新兴产业区,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主体,布局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多节点”,就是若干城镇节点区,包括庵东、崇寿、胜山、小曹娥等城镇及南洋小城等居住区,实行分类特色发展,重点发挥统筹城乡的节点作用,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城乡体系。

  重点发展哪些产业?

  加快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产业是前湾新区出形象、见成效的关键所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湾新区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打造沪浙产业合作高地,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创新溢出,承接和招引上海工业设计、文化创 意、法律咨询、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优势产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企业业务总部。

  在产业规划上,前湾新区将瞄准世界产业前沿,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基础优势,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市“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布局高端高新产业,聚力发展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比如,在发展汽车制造业上,将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支持新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构建新型“整—零”合作关系,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育,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中国汽车龙湾”。

  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将聚焦智能装备、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服务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产品,构建跨省域机器人研发、生产、系统集成、检测认证等产业链,积极培育飞机维护和维修、内饰装修、零部件生产加工、飞机组装等产业。

  在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上,将建设以医疗器械制造、生物医疗、新型运动器材、健康服务等为重点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开放性专业实验室,对接上海医药研发资源,打造生物医药制造基地。

  交通优势如何凸显?

  半小时通达沪杭甬

  从空间上看,前湾新区恰好位于上海、杭州、宁波的几何中心点,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下一步,如何把这个长板拉得更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区,对外面向太平洋,位于环杭州湾经济区中心地带,与宁波、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均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对外链接和要素集聚潜力巨大,是长三角一体化最具优势的区域之一。

  新区将统筹铁路、公路、航空、城市交通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和综合枢纽建设,构建以高铁枢纽为核心,以道路网、轨道网、地面公交网为支撑,对外“大通畅”、对内“大循环”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绿色、先进、智能交通网络。

  完善对外通达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杭甬城际铁路、沪甬城际铁路,建设慈溪综合枢纽,实现半小时到达宁波、杭州和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

  加快建设通航机场,打造私人(公务) 飞行网、航空旅游网、应急救援网等通用航空飞行网,融入宁波都市圈通用航空“1小时”交通圈。

  优化区内便捷交通体系。构建以G329、周庵公路等为支撑的“三横三纵”的干线路网,加快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有效衔接、相互协调的三级绿道网络。

  打造绿色智能支撑系统。建设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绿色智能城市公交体系,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优良生态如何保护?

  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前湾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更是被誉为亚洲鸟类天堂。未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新区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湾新区将按照“两山”理论统筹推进美丽新区建设,做好涂水林田草系统保护,构建“一核两带六廊”的国土生态格局,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加强沿海海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共建沿杭州湾生态廊道,建设杭州湾湿地保护区,保护沿海绿心绿肺,打造滨海景观带,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构筑滨海休闲游憩空间。

  实施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加强水污染治理,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城市功能如何完善

  补齐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作为未来之城,前湾新区如何完善城市功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前湾新区规划建设在总的理念上将突出产城融合,把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摆上突出重要位置,布局建设一批未来社区,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体等各类设施建设,形成新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强化城市设计和风貌引导,打造智慧宜居现代新城。

  完善高品质、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杭州湾南岸教育中心,引进一批优质国内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资源和高校,积极引进上海优质医疗资源,高标准统筹布局建设大剧院、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体设施。

  建设高效能供水、能源等市政设施体系。建设宁波至新区引水工程,着力构建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区。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建管水平,打造无线城市,深度推进大数据在新区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建设智慧交通、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智能配送,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健全应急防灾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新区名片

  前湾新区位于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南岸、宁波最北部,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很大、产城融合较好,具备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绿色智慧、创新引领、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的高能级战略大平台的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

  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区,对外面向太平洋,位于环杭州湾经济区中心地带,与宁波、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均处于1小时交通圈,对外链接和要素集聚潜力巨大,是长三角一体化最具优势的区域之一。

  综合经济实力雄厚。新区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 康等现代产业已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文化旅游、跨境电商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蓄势待发,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 660亿元,财政总收入约180亿元,特别是原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在全省15个产业集聚区综合考评中居首位。

  功能平台支撑有力。区内拥有杭州湾新区、中意(宁波)生态园、 慈溪出口加工区等具有较强实力的重点平台,已集聚大众汽车、吉利 汽车、方太厨具、慈星股份等一批优质龙头企业,成功落户吉利动力 总成研究院、复旦科创园、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中科院系研究机构等一批功能平台,具有集聚形成大规模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未来发展空间充裕。新区属于淤积性平原,现有滩涂资源丰富,区域平整开阔,国土承载力强,地质条件稳定,拥有较多乡镇低效利用地和农用地,未来存量挖潜和新增开发空间较为富裕,具备打造高能级平台的基础条件。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