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疫情下的120负压救护车:与"死神"赛跑 最多一天出车50次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2 07:0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宋大鹏(左一)把患者接回宁波。

  救治定点医院是战“疫”主战场,承担转运任务的120负压救护车则是“生命转运线”。

  对于救护车上的驾驶员和急救医生来说,救护车就是他们的战场。据宁波市急救中心统计,1月19日以来,负压救护车转运特勤组6名队员,共运送病人近900人次。其中,2月4日上午8点到5日8点是“战斗”最激烈的24小时,共出车50次。3月6日,记者走进宁波市急救中心,走近这群“黄衣逆行者”。

  转运96岁老人,让他想到刚动完手术的外婆

  “当我穿上了那身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时,似乎回到了‘战场’,那种久违了的急救医生与‘死神’抢人的感觉,让我有些莫名激动。”

  说这话的黄泱,是宁波市急救中心质量管理科的一名党员,也是首位出征一线的第二梯队成员。疫情发生以来,市急救中心抽调了6名人员,组成负压救护车转运特勤组,行政人员组建了“抗疫一线第二梯队”。1月20日至21日,黄泱为同事进行新冠肺炎患者转运防护与洗消方面的培训。站在台上时的澎湃心情,他仍记得清清楚楚。

  2月9日晚上8点,正在待命的他接到转送指令,等他回到站点,完成洗消工作,已是次日凌晨3点。2月10日上午9点,黄泱接到新的任务,将一位96岁的老婆婆转院至杭州的指定医院,这位老人是宁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年龄最大的。

  接到老人时,黄泱脑海中立即浮现了自己的外婆。当时,因股骨骨折动完手术的外婆正躺在床上休养。因为两头顾不上,黄泱将外婆接到自己家中,让父母照顾。

  救护车驾驶员穿着防护服,行动和视力范围都受到限制,跑一趟杭州要3个小时,再加上患者年纪大,因此,在这段时间里,黄泱的注意力要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监护和吸氧等。

  由于之前只休息了四五个小时,加上穿着隔离服里有些憋闷,黄泱严重晕车。他一边抑制住着强烈的恶心感,一边紧盯着监护的参数反复告诉自己,“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幸运的是,老人的状态还不错,安全抵达。

  从杭州接回患者,却忘了自己生日

  2月13日中午,天空阴云密布。虽然天气阴冷,但一个指令电话让大家感到暖意——老人病情好转,由他的“战友”宋大鹏接回宁波。

  这条回家的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老人是象山人,而宋大鹏是安徽人,不懂象山方言。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不过宋大鹏尽量安抚,老人想到能很快见到自己的亲人,一开始也很配合。

  可半小时后,久躺的老人有些不自在,挣脱身上的保险带,起身望向车外。宋大鹏立即上前紧紧护住老人。无奈,老人听不懂普通话,仍多次起身望向车外,并试图挣脱宋大鹏的双手。

  宋大鹏一边护住老人,一边用温和的语调安抚老人,不停重复着“快到了,就快要到了,不着急啊……”老人似乎听懂了宋大鹏的意思,终于安静了。

  救护车到达宁波,将老人送到指定的病区。宋大鹏走出医院,掏出手机打算汇报已完成调度任务时,无意间看到一条“生日快乐”的短信,他这才想起来,当天是他的生日。他收拾好心情,继续坚守抗疫前线,继续等待着下一个指令的到来……

  参加过汶川救援的老兵再挑大梁

  这支善“战”能“抗”的队伍,由一线工作人员和退居二线的“老兵”组成,已经在行政岗位工作近5年的第一分中心副主任褚雷军就是其中一位“老兵”。

  1976年出生的褚雷军是一名退伍军人,11年当兵经历,骨子里永远是战士,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面对疫情,他第一时间报名,除夕那天正式上岗。“转运专班,我参加,必须的呀!”有着多年救护车驾驶经验的他说。

  有一天,中心防护服数量库存量到了个位数,褚雷军的执勤时间从4小时换岗调整到了6小时换岗。他开着救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了节约防护服,他在密闭的负压救护车舱内不吃不喝。

  大年初六那天,他转运了多位病人,从中午12点一直忙到晚上12点,从车上下来时,已经浑身湿透。“我参加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开了36个小时到达汶川。当时还有余震,山路上随时会有石块掉下来。那种危险是未知的。这次不一样,虽然病毒就在眼前,但只要做好防护,就一定没问题。”褚雷军告诉记者。

  一个多月来,除了转运病人,他还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协助市卫健委物资保障组运送疫情专项物资。他前往物流点、工厂,只为带回“战友”们的“护身符”,尤其是奉化的一家口罩厂,他开玩笑说,那条路“闭着眼睛都会开了”。

  由于疫情防控,不少地区封路。“那天在杭州,物流点就在桥对面,可我在市区里绕了半小时就是到不了。最后,我只能再从外环走。”等货物清点完已经天黑,热心的物流公司工作人员递了一份盒饭给他,这也是他在那几天里吃的唯一一顿热乎饭。

  从大年初一(1月25日)到2月底,褚雷军转运确诊病例31人次(其中转运到杭州2人次),运送物资出车15车次(其中到杭州4车次),总行驶里程6000多公里。

  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通讯员葛琳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疫情下的120负压救护车:与"死神"赛跑 最多一天出车50次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2 07:06:00

  宋大鹏(左一)把患者接回宁波。

  救治定点医院是战“疫”主战场,承担转运任务的120负压救护车则是“生命转运线”。

  对于救护车上的驾驶员和急救医生来说,救护车就是他们的战场。据宁波市急救中心统计,1月19日以来,负压救护车转运特勤组6名队员,共运送病人近900人次。其中,2月4日上午8点到5日8点是“战斗”最激烈的24小时,共出车50次。3月6日,记者走进宁波市急救中心,走近这群“黄衣逆行者”。

  转运96岁老人,让他想到刚动完手术的外婆

  “当我穿上了那身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时,似乎回到了‘战场’,那种久违了的急救医生与‘死神’抢人的感觉,让我有些莫名激动。”

  说这话的黄泱,是宁波市急救中心质量管理科的一名党员,也是首位出征一线的第二梯队成员。疫情发生以来,市急救中心抽调了6名人员,组成负压救护车转运特勤组,行政人员组建了“抗疫一线第二梯队”。1月20日至21日,黄泱为同事进行新冠肺炎患者转运防护与洗消方面的培训。站在台上时的澎湃心情,他仍记得清清楚楚。

  2月9日晚上8点,正在待命的他接到转送指令,等他回到站点,完成洗消工作,已是次日凌晨3点。2月10日上午9点,黄泱接到新的任务,将一位96岁的老婆婆转院至杭州的指定医院,这位老人是宁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年龄最大的。

  接到老人时,黄泱脑海中立即浮现了自己的外婆。当时,因股骨骨折动完手术的外婆正躺在床上休养。因为两头顾不上,黄泱将外婆接到自己家中,让父母照顾。

  救护车驾驶员穿着防护服,行动和视力范围都受到限制,跑一趟杭州要3个小时,再加上患者年纪大,因此,在这段时间里,黄泱的注意力要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监护和吸氧等。

  由于之前只休息了四五个小时,加上穿着隔离服里有些憋闷,黄泱严重晕车。他一边抑制住着强烈的恶心感,一边紧盯着监护的参数反复告诉自己,“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幸运的是,老人的状态还不错,安全抵达。

  从杭州接回患者,却忘了自己生日

  2月13日中午,天空阴云密布。虽然天气阴冷,但一个指令电话让大家感到暖意——老人病情好转,由他的“战友”宋大鹏接回宁波。

  这条回家的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老人是象山人,而宋大鹏是安徽人,不懂象山方言。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不过宋大鹏尽量安抚,老人想到能很快见到自己的亲人,一开始也很配合。

  可半小时后,久躺的老人有些不自在,挣脱身上的保险带,起身望向车外。宋大鹏立即上前紧紧护住老人。无奈,老人听不懂普通话,仍多次起身望向车外,并试图挣脱宋大鹏的双手。

  宋大鹏一边护住老人,一边用温和的语调安抚老人,不停重复着“快到了,就快要到了,不着急啊……”老人似乎听懂了宋大鹏的意思,终于安静了。

  救护车到达宁波,将老人送到指定的病区。宋大鹏走出医院,掏出手机打算汇报已完成调度任务时,无意间看到一条“生日快乐”的短信,他这才想起来,当天是他的生日。他收拾好心情,继续坚守抗疫前线,继续等待着下一个指令的到来……

  参加过汶川救援的老兵再挑大梁

  这支善“战”能“抗”的队伍,由一线工作人员和退居二线的“老兵”组成,已经在行政岗位工作近5年的第一分中心副主任褚雷军就是其中一位“老兵”。

  1976年出生的褚雷军是一名退伍军人,11年当兵经历,骨子里永远是战士,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面对疫情,他第一时间报名,除夕那天正式上岗。“转运专班,我参加,必须的呀!”有着多年救护车驾驶经验的他说。

  有一天,中心防护服数量库存量到了个位数,褚雷军的执勤时间从4小时换岗调整到了6小时换岗。他开着救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了节约防护服,他在密闭的负压救护车舱内不吃不喝。

  大年初六那天,他转运了多位病人,从中午12点一直忙到晚上12点,从车上下来时,已经浑身湿透。“我参加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开了36个小时到达汶川。当时还有余震,山路上随时会有石块掉下来。那种危险是未知的。这次不一样,虽然病毒就在眼前,但只要做好防护,就一定没问题。”褚雷军告诉记者。

  一个多月来,除了转运病人,他还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协助市卫健委物资保障组运送疫情专项物资。他前往物流点、工厂,只为带回“战友”们的“护身符”,尤其是奉化的一家口罩厂,他开玩笑说,那条路“闭着眼睛都会开了”。

  由于疫情防控,不少地区封路。“那天在杭州,物流点就在桥对面,可我在市区里绕了半小时就是到不了。最后,我只能再从外环走。”等货物清点完已经天黑,热心的物流公司工作人员递了一份盒饭给他,这也是他在那几天里吃的唯一一顿热乎饭。

  从大年初一(1月25日)到2月底,褚雷军转运确诊病例31人次(其中转运到杭州2人次),运送物资出车15车次(其中到杭州4车次),总行驶里程6000多公里。

  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通讯员葛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