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驰援武汉的宁海医生收到全家福 里面还有他未谋面的儿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2 07:0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陈敏徐铭怿王珍珍

  昨日15:00,驰援武汉的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生王才木走出隔离舱,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服,脸上、身上全是汗。

  “叮!叮!叮……”手机微信接连发出提示声。王才木点开一看,老婆发来一张“全家福”:老爸、老妈、老婆、大儿子,还有他未曾谋面的小儿子。

  “呀,小儿子就要满月了!”王才木拍了下脑袋,一天到晚忙着救治病人,居然将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驰援武汉的第五天,小儿子出生了

  随着武汉疫情越来越严重,宁波接连派出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

  “我是ICU医生,去德国进修过,也去晴隆帮扶过,武汉需要我这样的医生!”1月27日,王才木第一次递交了请战书。考虑到他妻子即将生产,医院没有批准。

  2月8日晚上,宁海县第一医院再次征集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家里有父母会照顾,不用担心,妻子也很支持我。”王才木再次请战。经再三考虑,医院批准他加入医疗队。2月9日早上,他将妻子、儿子托付给父母,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征程。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让王才木感动的是,宁海大后方为他们这些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宁海县还特别出台并实施暖心“十二条”,打造“天使后援团”,对24名驰援武汉医疗队员的家人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在他离开家乡的第五天,小儿子出生了。

  所在的一病区已治愈35名患者

  王才木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宁波医疗队一病区,共有51张床位,30位医生每天上班实行三班倒。因为工作强度大,需要不断地轮休才能恢复体力。

  “穿着防护服闷热难耐,在隔离区的6小时中,不能休息,不能喝水,甚至疲倦时都不能摸一下额头。”王才木说,每次出舱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狠狠地喝上几口水。

  “我的工作就是让患者从重症转轻症,并进一步好转出院。”3月1日,王才木负责的22床新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处于浅昏迷状态,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做CT了解脑部情况。光谷院区相当大,院内需安排救护车接送,由于担心患者病情,王才木主动协助担架员把她抱上推车,一路跟随她到CT室。

  根据检查情况,老人需要马上降血压。由于患者无法口服降压药和肠内营养,需要插鼻饲胃管。凭借多年的经验,王才木搬来床边超声仪,运用胃肠超声技术确认了胃管的正确位置,从胃管给药,并给患者上了经鼻湿化高流量氧疗仪,根据血气精确调整吸入氧浓度。终于,血压慢慢降了下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也渐趋平稳。

  王才木说,在武汉的一个多月里,谁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令人欣慰是,截至昨天,他所在的一病区已有35名患者治愈出院。

  “想抱抱儿子,亲亲妻子,与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每当走出隔离病房,他的脑海里都会出现家人的画面。“等武汉疫情结束我便回来,补照一张全家福。”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驰援武汉的宁海医生收到全家福 里面还有他未谋面的儿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3-12 07:06:00

  陈敏徐铭怿王珍珍

  昨日15:00,驰援武汉的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生王才木走出隔离舱,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服,脸上、身上全是汗。

  “叮!叮!叮……”手机微信接连发出提示声。王才木点开一看,老婆发来一张“全家福”:老爸、老妈、老婆、大儿子,还有他未曾谋面的小儿子。

  “呀,小儿子就要满月了!”王才木拍了下脑袋,一天到晚忙着救治病人,居然将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驰援武汉的第五天,小儿子出生了

  随着武汉疫情越来越严重,宁波接连派出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

  “我是ICU医生,去德国进修过,也去晴隆帮扶过,武汉需要我这样的医生!”1月27日,王才木第一次递交了请战书。考虑到他妻子即将生产,医院没有批准。

  2月8日晚上,宁海县第一医院再次征集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家里有父母会照顾,不用担心,妻子也很支持我。”王才木再次请战。经再三考虑,医院批准他加入医疗队。2月9日早上,他将妻子、儿子托付给父母,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征程。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让王才木感动的是,宁海大后方为他们这些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宁海县还特别出台并实施暖心“十二条”,打造“天使后援团”,对24名驰援武汉医疗队员的家人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在他离开家乡的第五天,小儿子出生了。

  所在的一病区已治愈35名患者

  王才木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宁波医疗队一病区,共有51张床位,30位医生每天上班实行三班倒。因为工作强度大,需要不断地轮休才能恢复体力。

  “穿着防护服闷热难耐,在隔离区的6小时中,不能休息,不能喝水,甚至疲倦时都不能摸一下额头。”王才木说,每次出舱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狠狠地喝上几口水。

  “我的工作就是让患者从重症转轻症,并进一步好转出院。”3月1日,王才木负责的22床新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处于浅昏迷状态,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做CT了解脑部情况。光谷院区相当大,院内需安排救护车接送,由于担心患者病情,王才木主动协助担架员把她抱上推车,一路跟随她到CT室。

  根据检查情况,老人需要马上降血压。由于患者无法口服降压药和肠内营养,需要插鼻饲胃管。凭借多年的经验,王才木搬来床边超声仪,运用胃肠超声技术确认了胃管的正确位置,从胃管给药,并给患者上了经鼻湿化高流量氧疗仪,根据血气精确调整吸入氧浓度。终于,血压慢慢降了下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也渐趋平稳。

  王才木说,在武汉的一个多月里,谁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令人欣慰是,截至昨天,他所在的一病区已有35名患者治愈出院。

  “想抱抱儿子,亲亲妻子,与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每当走出隔离病房,他的脑海里都会出现家人的画面。“等武汉疫情结束我便回来,补照一张全家福。”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