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冲刺千万人口 宁波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4-01 16:50: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一座开放创新、幸福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到2049年,宁波市域常住人口约1000万。这是两年前,“宁波2049”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的期盼

  如今,人口增长的脚步远快于预期——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宁波常住人口达到854.2万人,过去两年共新增常住人口53.7万人!

  2017年至2019年宁波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

  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张二华团队曾做过测算:按照目前的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宁波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规模在970万至1010万人之间,有望成为人口千万级城市。

  人口正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城市间的“人口竞争”愈演愈烈,对于中国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城市而言,“千万人口”都是一个亟待突破的目标。

  1、哪里有人气,哪里就有发展机遇

  53.7万新增常住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2019年象山的常住人口是53.1万人,也就是说,宁波这两年相当于增加了整个象山县的人口,并超过了奉化、江北、镇海的人口。

  从目前各城市已公开披露的数据看,宁波2019年新增常住人口34万,在全国重点城市可以排到第四位,仅次于杭州(55.4万)、深圳(41.22万)和广州(40.15万)。

  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里面,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居民数量的增长”。哪里有人气,哪里就会聚集资源、繁荣经济、助推发展。

  张二华认为:“我们看到,宁波经济总量在2018年突破万亿大关后,2019年又相继超过无锡、青岛和长沙,经济总量排名由2018年的第15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12位,人口规模的扩张体现了宁波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房地产行业对此是最为敏感的。

  华星是宁波本地的房地产策划代理机构,在他们的观察中,这两年不断有新的房企进入宁波市场拿地,市六区范围内,2018年有8家,2019年有9家。其中,包括创维、海尔、联想&祥生、厦门国贸、中瑞恒基等开发商都不约而同地觉得,宁波的市场很好,在新一线城市中,能排的上前列了。

  该公司资深市场专员杨建宏告诉记者:“新的开发商要进入一个城市,他们最关心的维度首先是这个城市距离中心能级城市有多远,在这点上,宁波离上海、杭州都不远,有优势。其次,他们会考虑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如何,宁波越来越明确的规划确实吸引了不少房企的眼光。”

  另一方面,在本地人口持续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新增常住人口相当于给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最直接的表现是,人才的持续流入为疫情期间宁波的健康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动能,一座城市的平稳运行和百万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都需要人,既包括了车间操作工这样的一线工人,也涵盖了院士、高管、研发人员这样的“最强大脑”。

  有三组数据是这样印证的——

  226日,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复工,不到10天便“火力全开”;

  35日,宁波纳入电力监测的约3.5万户工业企业,复工电量比例超过90%,比浙江全省还要高出约3个百分点;

  39日,宁波有74.5%的上班族已经去公司报到打卡了,这个比例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是最高的。

  那么,是不是人口越多越好呢?“宁波2049”规划表明,全市总人口要在2049年末控制在1200万人左右。

  一直关注宁波发展,同样也是宁波人的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修晓认为:

  一个城市的最佳常住人口规模,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综合衡量,是一个动态调整的结果。对于当下854.2万人的宁波来说,人口规模还可以适当再扩大一些,打一点提前量,以抵消本地人口老龄化以及满足产业向高精尖升级的需求。

  “当然,这样的人口规模无疑也对宁波在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劳工权益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如果人口容量过载,宁波的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甚至文化设施跟不上,城市居民的舒适感会大打折扣,人口快速聚集也会造成就医难、入学难等问题。”

  2、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宁波两年新增的50多万人,都是从哪里来的? 

  2017年至2019年宁波市新增常住人口

  统计公报显示,20182019年两年间宁波户籍人口只新增了11.6万人,也就是说,宁波新增常住人口中78.4%是由外来人口贡献的,如果考虑户籍新增人口中还包括外来人口落户的,外来人口对宁波新增人口的贡献则会更大。在这40多万用脚投票、选择来宁波安家落户的外来人口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劳动人口,或者叫工作人口。

  “人口众多形成的统一大市场和充裕年轻劳动力形成的人口红利,是中国过去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以制造业为基础,且外贸型导向经济面临转型的宁波来说,道理更是如此。”王修晓指出。

  从公安部门提供的外来人口登记信息来看,宁波外来人口主要来源于安徽、河南、四川、贵州和江西,上述地区无一例外都是劳务输出大省,来自这五个省份的外来人口占宁波外来人口的比重达到63%左右。

  这是否意味着宁波的外来人口结构不够“高端”呢?

  对此,张二华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他看来,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结构决定了人口结构,对于宁波这样一个制造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城市来说,劳务型人口是有他们存在价值的,这也是宁波能在疫情后快速复工复产的原因。如果非要在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强行导入大量的高素质人口,这些人才也是留不长久的。

  在这点上,王修晓发现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拥有更高教育和技能水平、更多元职业背景、更丰富年龄结构和更复杂发展诉求的新移民,正逐渐成为像宁波这样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型城市的趋势

  与以往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不同,本地进城人群、外地回流人群、高校毕业人群、创业人群、养老定居人群和国际移民,开始成为城市间人口迁徙的新生力量。例如,2019年宁波就新引进了大学生13.7万人,同比增长65.2%

  杨建宏也举了一个例子。在北仑推出的“青年公寓”申购计划中,符合条件的青年购房时最高可享受30万元房价补贴,首当其冲的条件便是35周岁以下”,硕士和博士可以放宽一定的年龄限制,还要在北仑连续缴纳一年的社保,拥有北仑户籍或持有北仑办理的有效居住证。

  “条件其实是蛮严格的。但数据显示,第一批600套青年公寓,光是符合条件报名申购的人数就有1000多名。这从侧面说明了,在‘青年北仑’政策的引导下,北仑这两年的确引入了不少高端青年人才。”

  2018-2019年宁波市各区县(市)常住人口情况

  2019年宁波新增的34万人口中,分地区看,海曙、江北、北仑、镇海、鄞州、余姚、慈溪的新增常住人口明显,特别是鄞州和慈溪,分别新增了8.7万人和7.6万人。受访的多位专家都分析,鄞州和慈溪人口大幅增加是这两个地方近两年加速发展的自然结果,尤其是前湾新区的获批为慈溪人口导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杨建宏告诉记者:“杭州湾作为前湾新区的核心区,是最近楼市的销售热点,虽然投资客仍然居多,自住的倒也不少。杭州湾楼盘目前的去化周期是4个月都不到,比宁波城区(4个月)的表现还要好。 

  3、城镇化率是否越高越好?

  2019年,宁波城镇化率是73.6%。与其他同等城市的比较来看,宁波相对落后。比如,2018年深圳(100%)、佛山(94.96%)、厦门(89.10%)、东莞(89.86%)、广州(86.14%)、上海(87.60%),成都2019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41%

  宁波市近年来城市化率明显提升

  出现这种情况,王修晓认为,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和宁波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占主导的产业、经济结构有关,这些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而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地国企也占了相当比例,相比之下,国企职工在落户和社保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中小民营企业则在这些方面考虑较少。

  另一方面,宁波市内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城乡差距逐年缩小,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前年的1.79下降为1.77,已经连续16年缩小,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87个和0.24个百分点,加上乡镇企业发达,农村集体经济繁荣。

  “随着城市的扩张,农村的土地、山林等要素资源更加值钱,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更具吸引力,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由此,他指出,城镇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宁波没有必要过度或片面追求高水平的城镇化率,而是应该立足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都市圈和小城镇化有机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张二华也坦言,即便如此,宁波在未来城镇化道路上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 包括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路网,与其他城市相比,建成的总里程数和路网结构均相对落后,此外对周边区县(市)的辐射能力也相对较弱。

  二是教育资源 宁波城区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数量上相对偏少,空间上又相对集中,随着人口增加和人口向主城区集聚,近年来中小学招生预警问题十分突出。“我认为,优质的义务段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优化人口空间分布、引导人口有序集聚的重要手段,在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推动周边人口向城市新的建成区集聚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医疗卫生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底,宁波全市拥有三甲医院8家,三乙医院12家,等级医院数量及三甲医院数量均高居浙江省各地市之首(省级医院除外)。但三甲医院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上靠后,在35位之后,甚至从数量和实力方面落后于徐州,这同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十分不匹配的。

  全国大中城市三甲医院数量排名(截至2018年底)

  “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但是,对比来看,宁波甚至没有一家独立的市级传染病医院,因此,我认为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和合理布局是宁波未来需要重点考虑。”

  由此可见,宁波要想在城市人口规模上再进一步,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引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这或许是包括宁波在内的所有城市,对人才工作最理想的期待!

  记者王心怡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冲刺千万人口 宁波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4-01 16:50:00

  “一座开放创新、幸福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到2049年,宁波市域常住人口约1000万。这是两年前,“宁波2049”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的期盼

  如今,人口增长的脚步远快于预期——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宁波常住人口达到854.2万人,过去两年共新增常住人口53.7万人!

  2017年至2019年宁波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

  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张二华团队曾做过测算:按照目前的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宁波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规模在970万至1010万人之间,有望成为人口千万级城市。

  人口正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城市间的“人口竞争”愈演愈烈,对于中国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城市而言,“千万人口”都是一个亟待突破的目标。

  1、哪里有人气,哪里就有发展机遇

  53.7万新增常住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2019年象山的常住人口是53.1万人,也就是说,宁波这两年相当于增加了整个象山县的人口,并超过了奉化、江北、镇海的人口。

  从目前各城市已公开披露的数据看,宁波2019年新增常住人口34万,在全国重点城市可以排到第四位,仅次于杭州(55.4万)、深圳(41.22万)和广州(40.15万)。

  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里面,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居民数量的增长”。哪里有人气,哪里就会聚集资源、繁荣经济、助推发展。

  张二华认为:“我们看到,宁波经济总量在2018年突破万亿大关后,2019年又相继超过无锡、青岛和长沙,经济总量排名由2018年的第15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12位,人口规模的扩张体现了宁波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房地产行业对此是最为敏感的。

  华星是宁波本地的房地产策划代理机构,在他们的观察中,这两年不断有新的房企进入宁波市场拿地,市六区范围内,2018年有8家,2019年有9家。其中,包括创维、海尔、联想&祥生、厦门国贸、中瑞恒基等开发商都不约而同地觉得,宁波的市场很好,在新一线城市中,能排的上前列了。

  该公司资深市场专员杨建宏告诉记者:“新的开发商要进入一个城市,他们最关心的维度首先是这个城市距离中心能级城市有多远,在这点上,宁波离上海、杭州都不远,有优势。其次,他们会考虑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如何,宁波越来越明确的规划确实吸引了不少房企的眼光。”

  另一方面,在本地人口持续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新增常住人口相当于给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最直接的表现是,人才的持续流入为疫情期间宁波的健康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动能,一座城市的平稳运行和百万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都需要人,既包括了车间操作工这样的一线工人,也涵盖了院士、高管、研发人员这样的“最强大脑”。

  有三组数据是这样印证的——

  226日,宁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复工,不到10天便“火力全开”;

  35日,宁波纳入电力监测的约3.5万户工业企业,复工电量比例超过90%,比浙江全省还要高出约3个百分点;

  39日,宁波有74.5%的上班族已经去公司报到打卡了,这个比例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是最高的。

  那么,是不是人口越多越好呢?“宁波2049”规划表明,全市总人口要在2049年末控制在1200万人左右。

  一直关注宁波发展,同样也是宁波人的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修晓认为:

  一个城市的最佳常住人口规模,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综合衡量,是一个动态调整的结果。对于当下854.2万人的宁波来说,人口规模还可以适当再扩大一些,打一点提前量,以抵消本地人口老龄化以及满足产业向高精尖升级的需求。

  “当然,这样的人口规模无疑也对宁波在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劳工权益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如果人口容量过载,宁波的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甚至文化设施跟不上,城市居民的舒适感会大打折扣,人口快速聚集也会造成就医难、入学难等问题。”

  2、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宁波两年新增的50多万人,都是从哪里来的? 

  2017年至2019年宁波市新增常住人口

  统计公报显示,20182019年两年间宁波户籍人口只新增了11.6万人,也就是说,宁波新增常住人口中78.4%是由外来人口贡献的,如果考虑户籍新增人口中还包括外来人口落户的,外来人口对宁波新增人口的贡献则会更大。在这40多万用脚投票、选择来宁波安家落户的外来人口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劳动人口,或者叫工作人口。

  “人口众多形成的统一大市场和充裕年轻劳动力形成的人口红利,是中国过去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以制造业为基础,且外贸型导向经济面临转型的宁波来说,道理更是如此。”王修晓指出。

  从公安部门提供的外来人口登记信息来看,宁波外来人口主要来源于安徽、河南、四川、贵州和江西,上述地区无一例外都是劳务输出大省,来自这五个省份的外来人口占宁波外来人口的比重达到63%左右。

  这是否意味着宁波的外来人口结构不够“高端”呢?

  对此,张二华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他看来,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结构决定了人口结构,对于宁波这样一个制造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城市来说,劳务型人口是有他们存在价值的,这也是宁波能在疫情后快速复工复产的原因。如果非要在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强行导入大量的高素质人口,这些人才也是留不长久的。

  在这点上,王修晓发现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拥有更高教育和技能水平、更多元职业背景、更丰富年龄结构和更复杂发展诉求的新移民,正逐渐成为像宁波这样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型城市的趋势

  与以往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不同,本地进城人群、外地回流人群、高校毕业人群、创业人群、养老定居人群和国际移民,开始成为城市间人口迁徙的新生力量。例如,2019年宁波就新引进了大学生13.7万人,同比增长65.2%

  杨建宏也举了一个例子。在北仑推出的“青年公寓”申购计划中,符合条件的青年购房时最高可享受30万元房价补贴,首当其冲的条件便是35周岁以下”,硕士和博士可以放宽一定的年龄限制,还要在北仑连续缴纳一年的社保,拥有北仑户籍或持有北仑办理的有效居住证。

  “条件其实是蛮严格的。但数据显示,第一批600套青年公寓,光是符合条件报名申购的人数就有1000多名。这从侧面说明了,在‘青年北仑’政策的引导下,北仑这两年的确引入了不少高端青年人才。”

  2018-2019年宁波市各区县(市)常住人口情况

  2019年宁波新增的34万人口中,分地区看,海曙、江北、北仑、镇海、鄞州、余姚、慈溪的新增常住人口明显,特别是鄞州和慈溪,分别新增了8.7万人和7.6万人。受访的多位专家都分析,鄞州和慈溪人口大幅增加是这两个地方近两年加速发展的自然结果,尤其是前湾新区的获批为慈溪人口导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杨建宏告诉记者:“杭州湾作为前湾新区的核心区,是最近楼市的销售热点,虽然投资客仍然居多,自住的倒也不少。杭州湾楼盘目前的去化周期是4个月都不到,比宁波城区(4个月)的表现还要好。 

  3、城镇化率是否越高越好?

  2019年,宁波城镇化率是73.6%。与其他同等城市的比较来看,宁波相对落后。比如,2018年深圳(100%)、佛山(94.96%)、厦门(89.10%)、东莞(89.86%)、广州(86.14%)、上海(87.60%),成都2019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41%

  宁波市近年来城市化率明显提升

  出现这种情况,王修晓认为,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和宁波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占主导的产业、经济结构有关,这些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而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地国企也占了相当比例,相比之下,国企职工在落户和社保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中小民营企业则在这些方面考虑较少。

  另一方面,宁波市内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城乡差距逐年缩小,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前年的1.79下降为1.77,已经连续16年缩小,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87个和0.24个百分点,加上乡镇企业发达,农村集体经济繁荣。

  “随着城市的扩张,农村的土地、山林等要素资源更加值钱,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更具吸引力,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由此,他指出,城镇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宁波没有必要过度或片面追求高水平的城镇化率,而是应该立足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都市圈和小城镇化有机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张二华也坦言,即便如此,宁波在未来城镇化道路上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 包括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路网,与其他城市相比,建成的总里程数和路网结构均相对落后,此外对周边区县(市)的辐射能力也相对较弱。

  二是教育资源 宁波城区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数量上相对偏少,空间上又相对集中,随着人口增加和人口向主城区集聚,近年来中小学招生预警问题十分突出。“我认为,优质的义务段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优化人口空间分布、引导人口有序集聚的重要手段,在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推动周边人口向城市新的建成区集聚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医疗卫生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底,宁波全市拥有三甲医院8家,三乙医院12家,等级医院数量及三甲医院数量均高居浙江省各地市之首(省级医院除外)。但三甲医院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上靠后,在35位之后,甚至从数量和实力方面落后于徐州,这同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十分不匹配的。

  全国大中城市三甲医院数量排名(截至2018年底)

  “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但是,对比来看,宁波甚至没有一家独立的市级传染病医院,因此,我认为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和合理布局是宁波未来需要重点考虑。”

  由此可见,宁波要想在城市人口规模上再进一步,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引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这或许是包括宁波在内的所有城市,对人才工作最理想的期待!

  记者王心怡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