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嚼过脚骨笋 吃过倭豆饭 是否还该来碗咸菜笋粒软菜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05 07:13:00报料热线:81850000

咸菜笋粒软菜羹。记者崔引摄

  用勺子舀起一勺咸菜笋粒软菜羹,压根顾不上烫,送入口中,宁波人偏爱的咸、鲜味道在口中回荡……今天,立夏。相比脚骨笋、咸肉倭豆饭,被叫做“软菜”的莙荙菜就像是个“小透明”。殊不知,它本来也应该是立夏的“当家菜”之一。

  被勾起的食欲

  眼看铁锅冒烟,58岁的张开妃不慌不忙倒油入锅,随即放入早已切好的软菜;翻炒几下,看着软菜似软非软,她将一旁早已备下的咸菜花、笋粒一并倒入锅中;加水,再调点水淀粉……前后顶多也就10分钟,咸菜笋粒软菜羹就出锅了。

  因为加了咸菜花,在烧这道菜的过程中,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咸香、酸爽的味道。尽管是闷热的午后,食欲还是在这股味道中被一点一点撕开。

  用勺子舀起一勺羹,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软菜并不如它的名字那样软,反倒有些硬、脆,细品还自带一丝滑滑的感觉。两口下肚,感觉需要来一大碗米饭才够完美。

  张开妃有些不太理解这道羹为何会这么受欢迎。对她来说,实在是一道普通到甚至不好意思拿出来招待客人的家常菜。只要家里有软菜,她都会烧上这样一道羹。

  张开妃的家在海曙区章水镇樟村。烧菜前,她在家门口洗软菜,有经过的左邻右舍,都会叨上一句:“在烧软菜羹啊?拿点咸菜花、笋粒一起烧。”看来,这道菜在当地深入人心。

  并不是没有其他吃法,比如就像炒青菜一样,直接炒软菜,但总感觉像是少了什么。

莙荙

  生生不息的软菜

  用来烧羹的软菜,是20分钟前张开妃刚从地里掰回来的。

  她家地里总共也就种了4棵软菜,油亮油亮的。即便是在被各种绿色占据的田野间,软菜也因为绿得油亮而格外引人注目。

  蹲下来看了一眼软菜,长得挺有意思,跟包菜一样,菜叶是一圈圈长的。外圈的叶子最大,越往里,叶子越小。

  张开妃直接上手掰,“平时自家烧个羹,掰两三片就够了。”这倒是跟之前在章水镇菜场看到过摊贩卖软菜的方法类似:两三片菜叶或者三四片菜叶捆在一起卖,价格根据菜叶的多少、大小略有浮动,但每捆也就一两元。

  伸手摸了摸软菜,丝毫没有软的感觉,而是硬邦邦的。不过,和普通的青菜相比,菜梗部分显得格外饱满、厚实。

  “软菜长得很快,像今天这样掰掉一圈之后,过个两三天,就又会长大一圈。”张开妃说,“一开始掰会感觉有点硬,等掰过三四回,菜梗、菜叶摸上去就会软很多。”

  如此生生不息,也难怪张开妃会说,虽然只种了4棵软菜,但足够一家人吃一季。

  “劝君珍惜好时光”

  说软菜是立夏的“当家菜”,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这种菜是到了立夏节气才有。张开妃却说,早在清明节气,他们就已经开始吃软菜,等到立夏节气,“软菜差不多已经要开花了,等它开花,就要整棵割掉,等到来年再种。”

  照这么说来,软菜这种立夏“当家菜”反倒多了几分“劝君珍惜好时光”的味道。

  立夏为啥要吃软菜?在张开妃的记忆中,多是传说吃了软菜,到了夏天就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民间还流传有一种说法,因为成熟到可以掰下来的软菜叶子比较大,像老式的蒲扇,吃了夏天就不会觉得热。

  软菜只是民间的叫法,它的学名叫莙荙菜,是一种叶用甜菜,按叶柄的颜色分有不同的类型,其中农家种得比较多的是青梗的莙荙菜。

  因为它栽培容易,产量高,可多次剥叶采收,供应期长,可在夏季缺少叶菜时上市。

  关于莙荙菜,民间还流传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南宋初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赵构为躲避敌兵,从临安(今杭州)逃到明州(今宁波),慌乱间躲进了一户农家的菜园,结果踏坏了软菜。

  谁知当晚下了场雨,极具生命力的软菜第二天就恢复原样,还长得更加郁郁葱葱。

  因此民间也把莙荙菜称为“君踏菜”,意为被君王踩踏过的蔬菜。立夏吃莙荙也寓意人们像它那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夏天不长痱子”,据《嘉祐本草》记载,它还有“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的功效,但是张开妃说,因为这种菜铁、钾含量较高,“痛风患者最好还是不要吃”。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通讯员史媛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嚼过脚骨笋 吃过倭豆饭 是否还该来碗咸菜笋粒软菜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05 07:13:00

咸菜笋粒软菜羹。记者崔引摄

  用勺子舀起一勺咸菜笋粒软菜羹,压根顾不上烫,送入口中,宁波人偏爱的咸、鲜味道在口中回荡……今天,立夏。相比脚骨笋、咸肉倭豆饭,被叫做“软菜”的莙荙菜就像是个“小透明”。殊不知,它本来也应该是立夏的“当家菜”之一。

  被勾起的食欲

  眼看铁锅冒烟,58岁的张开妃不慌不忙倒油入锅,随即放入早已切好的软菜;翻炒几下,看着软菜似软非软,她将一旁早已备下的咸菜花、笋粒一并倒入锅中;加水,再调点水淀粉……前后顶多也就10分钟,咸菜笋粒软菜羹就出锅了。

  因为加了咸菜花,在烧这道菜的过程中,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咸香、酸爽的味道。尽管是闷热的午后,食欲还是在这股味道中被一点一点撕开。

  用勺子舀起一勺羹,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软菜并不如它的名字那样软,反倒有些硬、脆,细品还自带一丝滑滑的感觉。两口下肚,感觉需要来一大碗米饭才够完美。

  张开妃有些不太理解这道羹为何会这么受欢迎。对她来说,实在是一道普通到甚至不好意思拿出来招待客人的家常菜。只要家里有软菜,她都会烧上这样一道羹。

  张开妃的家在海曙区章水镇樟村。烧菜前,她在家门口洗软菜,有经过的左邻右舍,都会叨上一句:“在烧软菜羹啊?拿点咸菜花、笋粒一起烧。”看来,这道菜在当地深入人心。

  并不是没有其他吃法,比如就像炒青菜一样,直接炒软菜,但总感觉像是少了什么。

莙荙

  生生不息的软菜

  用来烧羹的软菜,是20分钟前张开妃刚从地里掰回来的。

  她家地里总共也就种了4棵软菜,油亮油亮的。即便是在被各种绿色占据的田野间,软菜也因为绿得油亮而格外引人注目。

  蹲下来看了一眼软菜,长得挺有意思,跟包菜一样,菜叶是一圈圈长的。外圈的叶子最大,越往里,叶子越小。

  张开妃直接上手掰,“平时自家烧个羹,掰两三片就够了。”这倒是跟之前在章水镇菜场看到过摊贩卖软菜的方法类似:两三片菜叶或者三四片菜叶捆在一起卖,价格根据菜叶的多少、大小略有浮动,但每捆也就一两元。

  伸手摸了摸软菜,丝毫没有软的感觉,而是硬邦邦的。不过,和普通的青菜相比,菜梗部分显得格外饱满、厚实。

  “软菜长得很快,像今天这样掰掉一圈之后,过个两三天,就又会长大一圈。”张开妃说,“一开始掰会感觉有点硬,等掰过三四回,菜梗、菜叶摸上去就会软很多。”

  如此生生不息,也难怪张开妃会说,虽然只种了4棵软菜,但足够一家人吃一季。

  “劝君珍惜好时光”

  说软菜是立夏的“当家菜”,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这种菜是到了立夏节气才有。张开妃却说,早在清明节气,他们就已经开始吃软菜,等到立夏节气,“软菜差不多已经要开花了,等它开花,就要整棵割掉,等到来年再种。”

  照这么说来,软菜这种立夏“当家菜”反倒多了几分“劝君珍惜好时光”的味道。

  立夏为啥要吃软菜?在张开妃的记忆中,多是传说吃了软菜,到了夏天就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民间还流传有一种说法,因为成熟到可以掰下来的软菜叶子比较大,像老式的蒲扇,吃了夏天就不会觉得热。

  软菜只是民间的叫法,它的学名叫莙荙菜,是一种叶用甜菜,按叶柄的颜色分有不同的类型,其中农家种得比较多的是青梗的莙荙菜。

  因为它栽培容易,产量高,可多次剥叶采收,供应期长,可在夏季缺少叶菜时上市。

  关于莙荙菜,民间还流传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南宋初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赵构为躲避敌兵,从临安(今杭州)逃到明州(今宁波),慌乱间躲进了一户农家的菜园,结果踏坏了软菜。

  谁知当晚下了场雨,极具生命力的软菜第二天就恢复原样,还长得更加郁郁葱葱。

  因此民间也把莙荙菜称为“君踏菜”,意为被君王踩踏过的蔬菜。立夏吃莙荙也寓意人们像它那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夏天不长痱子”,据《嘉祐本草》记载,它还有“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的功效,但是张开妃说,因为这种菜铁、钾含量较高,“痛风患者最好还是不要吃”。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通讯员史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