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小满节气来了 "桑叶正肥蚕食饱" 从蚕到蚕丝被需37道工序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20 06:44:19报料热线:81850000

记者崔引摄

  5月20日,小满。在江南地区,这是一个“桑叶正肥蚕食饱”的节气。

  “哎呀,可惜你们来了看不到蚕。”宋锦方在纸箱里翻了半天,才找到3条蚕,其中一条看起来已经准备结茧,却不知为何已经变成了“僵蚕”。

  宋锦方的老家在桐乡,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有着近5000年的栽桑养蚕史。宋家祖祖辈辈都是养蚕人。他2003年来宁波,一直从事手工桑蚕丝制作。

  不好“伺候”

  打开冰箱,有好几块用塑料袋包着的纸板,上面布满了黑黑白白的小点。若没有宋锦方“解密”,很难将其和蚕卵联系起来。

  将蚕卵放在接近0℃的冰箱里,是为了等桑叶“初长成”。“今年桑叶出得挺早,比去年提前了10天,但气候变化太大,对桑叶的品质有影响。”

  等到桑叶“初长成”,就可以把蚕卵从冰箱里拿出来。随着气温回升,它就会慢慢变成一条蚕。

  “像宁波的气候条件下,5月初开始发种,预计等到5月底蚕就会做茧。”

  养蚕的人越来越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太辛苦”。

  “蚕24小时一般要喂食4次。桑叶最好现采现吃。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采摘的桑叶最为新鲜、滋润,营养价值高,有助于蚕吐丝。”

  宋锦方指着一片桑叶的茎说:“有没有看到茎里面白白的,像乳胶一样的东西?这是一种天然纤维,蚕就是靠这个来吐丝的。”

  “一次性采一堆桑叶存在冰箱里,如果只是养着玩,那没关系。如果想要它吐丝的,那这样养出来蚕即便吐丝,丝也很少。”

  蚕不仅挑剔桑叶是否新鲜,还挑剔桑叶是否健康。很多小区里种的桑树,为了防止病虫害,都会喷农药,蚕吃了就会出现不适应,甚至死亡。

  蚕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像蚊香、花露水的味道,很容易导致蚕吐水;有时把它们放在空调房里,它们也会因为空气不流通而出现异样。

  蚕对风向也很敏感,被风吹过之后会变成“僵蚕”。不过,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刚蜕皮的蚕上,因为它本身比较脆弱;蚕忌讳的是西北风这样的冷风,至于像东南风那样的热风,则要好一些。

  37道工序

  从一条条的蚕到一条可以盖的桑蚕丝被子,宋锦方说,需要完成37道工序,包括烘干、选茧、煮茧、剥茧、晾晒、脱水/油脂、高温消毒等。

  他选择将制作桑蚕丝制品的绝大部分工序放在桐乡老家完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尽可能节省成本,“我只要将寄来的蚕丝撑开,做成被子、衣服等各种成品就好。”

  选茧很考验经验。宋锦方抓起一把蚕茧,轻轻一捏,有些蚕茧立马像漏了气的乒乓球一样,凹进去一个坑,“那种捏不出坑的,说明蚕丝比较厚。”

  蚕茧的好坏,直接影响蚕茧的收购价格。目前,鲜蚕茧的收购价格在每100斤2500元到3000元不等,干蚕茧的价格则要贵一些,每100斤在9000元左右,“3吨-4吨鲜蚕茧才能做1吨干蚕茧。”

  煮茧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煮的时间太长,纤维会被煮烂;煮的时间不够,剥茧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宋锦方正在做一床220厘米×240厘米的春秋被,约3斤重。做这样一条被子,要用到16000个到17000个蚕宝宝吐出的丝。

  他拿起一块由48个蚕茧制成的丝块,套在半椭圆棚架上,一次次撑,直到半透明的状态,之后再将丝片铺到床上,一点点拉伸、延展,直到它将断不断,变成被子中的一层。

  忍不住上手摸了摸,触感轻且柔。

  拥抱时代

  刚走进宋锦方的店里,最先吸引人眼球的,不是那床做了一半,如同云朵般绵密的被子,而是桌子上的手机支架。

  “你是在拍短视频,还是直播?”

  “我主要拍点视频发抖音。”宋锦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对55岁的他来说,拍抖音是“拥抱时代”的一种方式,至于直播,还有点远。

  粗粗浏览了一遍宋锦方拍的内容,多跟桑蚕丝被的制作工艺有关。虽然视频的制作比较简单,但也吸引不少人关注、点赞。

  宋锦方说,自己的生意没有明显季节性,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大伙儿不太愿意出门,多多少少还是打了点“折扣”。可能是担心他撑不下去,不少老主顾在微信上给他留言:“千万别关店。”

  为了招徕生意,他还特地在微信上搞了一次优惠活动。

  宋锦方说,虽然自己已经55岁了,但如果不学点年轻人的本领,恐怕也是要被时代抛弃的。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小满节气来了 "桑叶正肥蚕食饱" 从蚕到蚕丝被需37道工序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5-20 06:44:19

记者崔引摄

  5月20日,小满。在江南地区,这是一个“桑叶正肥蚕食饱”的节气。

  “哎呀,可惜你们来了看不到蚕。”宋锦方在纸箱里翻了半天,才找到3条蚕,其中一条看起来已经准备结茧,却不知为何已经变成了“僵蚕”。

  宋锦方的老家在桐乡,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有着近5000年的栽桑养蚕史。宋家祖祖辈辈都是养蚕人。他2003年来宁波,一直从事手工桑蚕丝制作。

  不好“伺候”

  打开冰箱,有好几块用塑料袋包着的纸板,上面布满了黑黑白白的小点。若没有宋锦方“解密”,很难将其和蚕卵联系起来。

  将蚕卵放在接近0℃的冰箱里,是为了等桑叶“初长成”。“今年桑叶出得挺早,比去年提前了10天,但气候变化太大,对桑叶的品质有影响。”

  等到桑叶“初长成”,就可以把蚕卵从冰箱里拿出来。随着气温回升,它就会慢慢变成一条蚕。

  “像宁波的气候条件下,5月初开始发种,预计等到5月底蚕就会做茧。”

  养蚕的人越来越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太辛苦”。

  “蚕24小时一般要喂食4次。桑叶最好现采现吃。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采摘的桑叶最为新鲜、滋润,营养价值高,有助于蚕吐丝。”

  宋锦方指着一片桑叶的茎说:“有没有看到茎里面白白的,像乳胶一样的东西?这是一种天然纤维,蚕就是靠这个来吐丝的。”

  “一次性采一堆桑叶存在冰箱里,如果只是养着玩,那没关系。如果想要它吐丝的,那这样养出来蚕即便吐丝,丝也很少。”

  蚕不仅挑剔桑叶是否新鲜,还挑剔桑叶是否健康。很多小区里种的桑树,为了防止病虫害,都会喷农药,蚕吃了就会出现不适应,甚至死亡。

  蚕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像蚊香、花露水的味道,很容易导致蚕吐水;有时把它们放在空调房里,它们也会因为空气不流通而出现异样。

  蚕对风向也很敏感,被风吹过之后会变成“僵蚕”。不过,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刚蜕皮的蚕上,因为它本身比较脆弱;蚕忌讳的是西北风这样的冷风,至于像东南风那样的热风,则要好一些。

  37道工序

  从一条条的蚕到一条可以盖的桑蚕丝被子,宋锦方说,需要完成37道工序,包括烘干、选茧、煮茧、剥茧、晾晒、脱水/油脂、高温消毒等。

  他选择将制作桑蚕丝制品的绝大部分工序放在桐乡老家完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尽可能节省成本,“我只要将寄来的蚕丝撑开,做成被子、衣服等各种成品就好。”

  选茧很考验经验。宋锦方抓起一把蚕茧,轻轻一捏,有些蚕茧立马像漏了气的乒乓球一样,凹进去一个坑,“那种捏不出坑的,说明蚕丝比较厚。”

  蚕茧的好坏,直接影响蚕茧的收购价格。目前,鲜蚕茧的收购价格在每100斤2500元到3000元不等,干蚕茧的价格则要贵一些,每100斤在9000元左右,“3吨-4吨鲜蚕茧才能做1吨干蚕茧。”

  煮茧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煮的时间太长,纤维会被煮烂;煮的时间不够,剥茧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宋锦方正在做一床220厘米×240厘米的春秋被,约3斤重。做这样一条被子,要用到16000个到17000个蚕宝宝吐出的丝。

  他拿起一块由48个蚕茧制成的丝块,套在半椭圆棚架上,一次次撑,直到半透明的状态,之后再将丝片铺到床上,一点点拉伸、延展,直到它将断不断,变成被子中的一层。

  忍不住上手摸了摸,触感轻且柔。

  拥抱时代

  刚走进宋锦方的店里,最先吸引人眼球的,不是那床做了一半,如同云朵般绵密的被子,而是桌子上的手机支架。

  “你是在拍短视频,还是直播?”

  “我主要拍点视频发抖音。”宋锦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对55岁的他来说,拍抖音是“拥抱时代”的一种方式,至于直播,还有点远。

  粗粗浏览了一遍宋锦方拍的内容,多跟桑蚕丝被的制作工艺有关。虽然视频的制作比较简单,但也吸引不少人关注、点赞。

  宋锦方说,自己的生意没有明显季节性,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大伙儿不太愿意出门,多多少少还是打了点“折扣”。可能是担心他撑不下去,不少老主顾在微信上给他留言:“千万别关店。”

  为了招徕生意,他还特地在微信上搞了一次优惠活动。

  宋锦方说,虽然自己已经55岁了,但如果不学点年轻人的本领,恐怕也是要被时代抛弃的。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