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没想到!宁波这条网红街藏着这么多暖心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7-18 19:43:00报料热线:81850000

  在宁波鄞州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一条“文明示范街”成了居民眼中的网红打卡点。志愿者每日巡逻、商铺老板争相认领“责任田”、设置公益摊位,背后的故事很暖……

  这两天,鄞州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的几张美图在朋友圈传开了。在惠风西路和百梁南路交叉口,被绣球花环绕的红色砖瓦墙上,“文明示范街”几个字跃然墙上。夜晚,在灯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过往的行人总会驻足。

  看到这个,巡逻商铺的志愿者张建兵都颇为感慨:“以前,这里的路坑坑洼洼,车子停得横七竖八,现在好了,平整的路面、规范的划线停车位、商铺店主有序经营,感觉整条街都‘脱胎换骨’了。”

  劝导志愿者每日上街巡逻 沿街店铺不文明现象少了  

  “每天上街转一圈,现在问题越来越少了,我们快要‘下岗’了!”张建兵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现在他成了“文明示范街区”的一名劝导志愿者。

  这个月开始,社区成立了一支30人的“文明示范街区”劝导志愿者,由社区社工、热心居民和商铺店主组成。每天9:00-10:00和15:00-16:00两个时间段,是张建兵的巡逻时间。两人一组,佩戴红袖章,从“文明示范街”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我们主要查看商铺有没有跨门经营、证件是否齐全、卫生是否符合标准、店里有没有开展垃圾分类等,现在商铺做得都挺规范,我们很少费口舌,轻松多了。”

  张建兵今年44岁,住在金色水岸社区7年,是一名热心志愿者,他见证了这条“文明示范街”的变化。

  在创建“文明示范街区”前,社区志愿者们巡查时时常能发现各种问题:桌椅货物直接摆放在商铺门口,有些甚至门口放垃圾桶,志愿者上门劝一次,他们就收回去,第二天又回到原样。有一家自营水果店,经常把水果放在商铺门口,碰上甘蔗季,店员直接在马路边削甘蔗,弄得满地都是甘蔗皮。现在,“文明示范街区”建起来了,金色水岸小区34家沿街商铺纷纷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认领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跨门经营少了,门前垃圾桶不见了,沿街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看志愿者们每天来检查挺辛苦,我们应该自己管好自己,平时店里不忙的时候,我就跟着他们巡逻,看看好的店铺是怎么做的,顺道取取经。”鲜丰水果的老板自发加入劝导志愿者队伍。

  爱心商铺认领“责任田”文明街区,他们不当“吃瓜群众”

  走在十字街区,一堵“文明示范街”的红色砖瓦墙格外醒目,花团锦簇的绣球开得热闹,一朵朵橙色的凌霄花绽放着笑脸,每天都有居民来拍照打卡,不知不觉成了社区的“网红打卡点”。

  17日清晨,李东燕刚打开店门,就拿起水壶给这里的花卉浇水,有时候还要剪枝,这成了她每天的份内事。

  她是DORIS鲜花店的老板,“文明街区”成立以后,她主动认领了这面文明墙的日常花卉养护。

  “我本来就喜欢花花草草,平时浇浇水很方便。花开得好,看着心情都愉悦,现在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以后我就把这里当成试验田了,种一些季节性的花卉,保证一年 四季都有不同的花盛开,让我们的街区越来越美。”李东燕是个热心的花店老板,今年防疫期间,她还精心制作鲜花,给住在辖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鲜花。

  有了文明示范街,沿街商铺的工作人员不再当“吃瓜群众”,而是积极行动起来,认领“责任田”。

  “以后,这些文明凳我来负责吧,每天擦拭一遍保持干净!”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沿街安装彩色方块凳,家政店老板赵撒拉主动认领了十几把文明凳的日常维护。“以前, 我们这里车辆违停很多,影响店铺生意,现在停车规范了,环境变好了,我们生意跟着好起来了。文明街区,我们当然要出一份力!” 

  社区腾出场地规划“睦邻点”

  推出公益摊位,小摊贩不用“打游击”了

  这条“文明示范街”,还有一个不一样的“红色52+”睦邻点,谐音“我爱家”。

  “防疫期间,很多居民的外卖都堆在大门口,有时候小区团购的物品无处可放,甚至直接放在地上,影响食品卫生。为了集中管理规范,我们就想着改建一个睦邻点,把公共空间划分出来,方便居民取货,相当于有一个固定的‘取货点’。小摊小贩还可以定时在这里免费摆摊,方便居民就近购买。”金色水岸社区负责人吕陈佳介绍说。 

  在墙上还张贴着公共空间的摊位使用规范:“与物业签订运营时段和清洁三包承诺书后,可免费使用,供居民团购后取货、摊贩临时售卖等。”

  卖水产的林师傅在睦邻点摆摊有一段时间了,因为物品新鲜,价格实惠,很受居民欢迎。每天15点到18点,他都会来到自己的“固定摊位”摆摊,每天的海鲜供不应求。摆摊结束,他会仔仔细细把现场清理干净。

  “以前随意摆摊担心被抓,现在有了这个免费的公益场地,我就不用担心了,安安心心摆摊。”林师傅笑称,现在摆摊不用打“游击战”了。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没想到!宁波这条网红街藏着这么多暖心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 2020-07-18 19:43:00

  在宁波鄞州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一条“文明示范街”成了居民眼中的网红打卡点。志愿者每日巡逻、商铺老板争相认领“责任田”、设置公益摊位,背后的故事很暖……

  这两天,鄞州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的几张美图在朋友圈传开了。在惠风西路和百梁南路交叉口,被绣球花环绕的红色砖瓦墙上,“文明示范街”几个字跃然墙上。夜晚,在灯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过往的行人总会驻足。

  看到这个,巡逻商铺的志愿者张建兵都颇为感慨:“以前,这里的路坑坑洼洼,车子停得横七竖八,现在好了,平整的路面、规范的划线停车位、商铺店主有序经营,感觉整条街都‘脱胎换骨’了。”

  劝导志愿者每日上街巡逻 沿街店铺不文明现象少了  

  “每天上街转一圈,现在问题越来越少了,我们快要‘下岗’了!”张建兵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现在他成了“文明示范街区”的一名劝导志愿者。

  这个月开始,社区成立了一支30人的“文明示范街区”劝导志愿者,由社区社工、热心居民和商铺店主组成。每天9:00-10:00和15:00-16:00两个时间段,是张建兵的巡逻时间。两人一组,佩戴红袖章,从“文明示范街”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我们主要查看商铺有没有跨门经营、证件是否齐全、卫生是否符合标准、店里有没有开展垃圾分类等,现在商铺做得都挺规范,我们很少费口舌,轻松多了。”

  张建兵今年44岁,住在金色水岸社区7年,是一名热心志愿者,他见证了这条“文明示范街”的变化。

  在创建“文明示范街区”前,社区志愿者们巡查时时常能发现各种问题:桌椅货物直接摆放在商铺门口,有些甚至门口放垃圾桶,志愿者上门劝一次,他们就收回去,第二天又回到原样。有一家自营水果店,经常把水果放在商铺门口,碰上甘蔗季,店员直接在马路边削甘蔗,弄得满地都是甘蔗皮。现在,“文明示范街区”建起来了,金色水岸小区34家沿街商铺纷纷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认领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跨门经营少了,门前垃圾桶不见了,沿街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看志愿者们每天来检查挺辛苦,我们应该自己管好自己,平时店里不忙的时候,我就跟着他们巡逻,看看好的店铺是怎么做的,顺道取取经。”鲜丰水果的老板自发加入劝导志愿者队伍。

  爱心商铺认领“责任田”文明街区,他们不当“吃瓜群众”

  走在十字街区,一堵“文明示范街”的红色砖瓦墙格外醒目,花团锦簇的绣球开得热闹,一朵朵橙色的凌霄花绽放着笑脸,每天都有居民来拍照打卡,不知不觉成了社区的“网红打卡点”。

  17日清晨,李东燕刚打开店门,就拿起水壶给这里的花卉浇水,有时候还要剪枝,这成了她每天的份内事。

  她是DORIS鲜花店的老板,“文明街区”成立以后,她主动认领了这面文明墙的日常花卉养护。

  “我本来就喜欢花花草草,平时浇浇水很方便。花开得好,看着心情都愉悦,现在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以后我就把这里当成试验田了,种一些季节性的花卉,保证一年 四季都有不同的花盛开,让我们的街区越来越美。”李东燕是个热心的花店老板,今年防疫期间,她还精心制作鲜花,给住在辖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鲜花。

  有了文明示范街,沿街商铺的工作人员不再当“吃瓜群众”,而是积极行动起来,认领“责任田”。

  “以后,这些文明凳我来负责吧,每天擦拭一遍保持干净!”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沿街安装彩色方块凳,家政店老板赵撒拉主动认领了十几把文明凳的日常维护。“以前, 我们这里车辆违停很多,影响店铺生意,现在停车规范了,环境变好了,我们生意跟着好起来了。文明街区,我们当然要出一份力!” 

  社区腾出场地规划“睦邻点”

  推出公益摊位,小摊贩不用“打游击”了

  这条“文明示范街”,还有一个不一样的“红色52+”睦邻点,谐音“我爱家”。

  “防疫期间,很多居民的外卖都堆在大门口,有时候小区团购的物品无处可放,甚至直接放在地上,影响食品卫生。为了集中管理规范,我们就想着改建一个睦邻点,把公共空间划分出来,方便居民取货,相当于有一个固定的‘取货点’。小摊小贩还可以定时在这里免费摆摊,方便居民就近购买。”金色水岸社区负责人吕陈佳介绍说。 

  在墙上还张贴着公共空间的摊位使用规范:“与物业签订运营时段和清洁三包承诺书后,可免费使用,供居民团购后取货、摊贩临时售卖等。”

  卖水产的林师傅在睦邻点摆摊有一段时间了,因为物品新鲜,价格实惠,很受居民欢迎。每天15点到18点,他都会来到自己的“固定摊位”摆摊,每天的海鲜供不应求。摆摊结束,他会仔仔细细把现场清理干净。

  “以前随意摆摊担心被抓,现在有了这个免费的公益场地,我就不用担心了,安安心心摆摊。”林师傅笑称,现在摆摊不用打“游击战”了。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