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鄞州
鄞州“万有鄞力”集贤纳智 科创催生硬核动能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14 07:14: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2020宁波人才科技周

首届“万有鄞力”大会开幕式现场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作为浙江省唯一获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行政区域和全省唯一受国务院督察激励的双创基地,近两年来,鄞州区锚定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建设全国一流人才强区创新强区,筑巢引凤揽天下英才用之,海纳百川开群英荟萃之局。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41.3万;市级以上人才项目、院士工作站、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等重点指标总量均居全市第一;培育出“人才科技智创周”“万有鄞力”“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等品牌;“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体系获评2020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如今的鄞州,既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优势,也有人才持续流入的智力优势,更有不断跟进优化的政策环境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鄞州区聚力打响“万有鄞力”人才工作品牌,面向四海、集贤纳智,力争引进一批带动性好的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转化一批针对性强的先进科技成果,共建一批示范性明显的高端创业创新载体,以人才驱动、创新驱动引领新一轮区域竞争。

  金秋九月,2020年第二届“万有鄞力”大会启幕,这也是该区连续9年举办人才科技盛会,将举办13项活动,更加注重创新,拓宽国际化合作渠道。“鄞州正以最大诚意向天下英才抛出橄榄枝,按下人才招引‘快进键’,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示范区,为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中当标兵、攀新高注入澎湃的人才与创新动能。”鄞州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浙江创新中心

  深培沃土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代名词。瞄准这一“蓝海”,深耕教育领域12年的蔡志涛在2017年创办了专注于“AI+教育”的北极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短短三年,北极星在国内率先研发出人工智能自适学习算法引擎,已拥有技术研发人员50余人,且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达到3亿元。

  近年来,在鄞州类似“北极星”这样的高成长型人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鄞州百余家创业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超25亿元,吸引风投资金和社会资本9.5亿元,累计申请各类专利1050项,获批645项,培育出4家上亿产值、12家千万产值、2家新三板挂牌、27家甬股交挂牌的人才企业,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企业典型。

  人才种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土壤的滋养。鄞州区持续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人才新政22条”,形成“1+10”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引才共同体”,全省率先推出“万有鄞力”人才品牌,无论是全方位政策体系,还是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性、灵活度,都走在了省市前列。来自鄞州区委人才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鄞州拥有高层次人才8000余名,其中市级以上人才项目有120名以上,海外工程师192个。

  鄞州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建设高端人才区域中心,坚持政府退到“后台”、市场站到“前台”,持续打造更具黏合性的合力引才机制。瞄准顶尖型、企业家、产业类、新青年四类人才,该区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企业等引才主体作用,更多依靠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开展海外引才工作。今年以来,与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宁波诺丁汉大学等深度合作、联合引才。依托海外校友会、欧美同学会等渠道,在海内外布局9家人才工作联络站,聘请13名人才使者,推荐海外人才百余名。

  人才要引得准、更要留得住。鄞州区始终围绕人才生态涵养做文章,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起来。围绕人才发展,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3S”服务法,牵头组建由27个党政职能部门组成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联盟”,针对性建立5支人才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五夜六送”“三进三访”等活动,年均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等各类服务事项近百项。围绕人才“医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创新推出高层次人才精英卡,制定出台全市首个人才住房保障专项政策,建成1000套人才公寓,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家属提供未就业补助、为其子女协调公办学校入学、民办学校就读补助。近三年,累计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703万元、新引进大学生购房补贴5.3亿元,提供人才公寓280套。

  今年,鄞州区还将精准推进人才服务工作提档升级,推进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线下,筹备打造两个人才服务综合体,近期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打造“万有鄞力”会客厅、全球路演中心,并争取挂牌“宁波人才之家”;线上,谋划打造“人才创业创新码”,按照人才身份“一码认定”、服务内容“一码集成”、流程事项“一码通办”、发展资源“一码链接”的目标,聚焦人才创业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成长周期,集成全生命周期中各类服务事项,让人才通过“一个码”,就能在每个阶段享受精准服务。

青年人才打卡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

  “硬科技”集结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8月28日,“和丰杯”2020年“创客中国”宁波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行。20个优质项目以路演形式进行角逐,来自鄞州的“全自动引线键合设备”项目摘得企业组一等奖。该项目来自鄞州人才企业宁波尚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半导体封装设备的三大供应商之一。此次获奖项目可应用于5G领域、集成电路领域、微波领域等芯片的封装,已拥有30余件核心专利。

  据介绍,本次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经过全市8大区域推荐赛、6场行业复赛的比拼,1063个参赛项目中“20强”脱颖而出进入市级决赛,其中鄞州项目占据三席,数量全市第一。

  从知识创新的源头,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终点,创新平台实现多方创新主体的融合与创新成果的共享,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方沃土。随着“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深入打造,平台沃土培植行动的推进,鄞州创业创新发展按下“加速键”。目前,鄞州区拥有各类备案双创平台46家,面积近5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近3000家,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尖兵”。这其中,备受关注的鄞创孵化器连续4年被评定为A类(优秀)国家级孵化器;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9年园区企业产值7.5亿元;四明金融小镇201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鄞州不断提高各类双创平台亩均效益,2019年年底双创平台累计引进博士人才183名,在孵企业694家、培育毕业企业236家,孵育企业产值63.52亿元,甬股交挂牌118家。今年上半年,鄞州区继续做大做强各类平台载体,新增市级孵化器2家、立项占比全市三分之二,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申报省级众创空间1家;1月到7月,孵育企业1007家,产值28.62亿元。

  成立仅三年的宁波酷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如同一匹黑马,让人眼前一亮。“酷旺”针对线上办公声音容易失真的痛点,研发了语音会议系统,还原真实人声,使有效范围的收音、抗噪、抗回音效果更佳,让线上语音沟通“声”临其境,使远距离的语音沟通变得更轻松。不仅如此,系统还附加了语音转文字的会议记录服务,把远距离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使线上办公变得高效务实,今年该公司入选“创业鄞州·精英引领计划”,正式成为鄞州人才企业一员。

  在激活创业创新氛围的影响下,鄞州涌现了一大批像“酷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短短三年,位于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内的小遛共享从宁波走向全国百城服务1700万人,今年营收将突破10亿元;日月重工静心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在“小批量、多品种”球墨铸铁领域拔得头筹,今年上半年日月重工业绩预告实现净利润3.86亿元至4.29亿元,同比增长80%至100%……不仅如此,鄞州还积极组织“才·富”对接、头投荟、海外学子浙江行等系列主题人才活动,为各类双创企业注入人才“活水”。通过“最美就鄞”“千企万岗”等活动推送4600余家企业3.9万个岗位,推出“在浙里·甬抱你·鄞未来”高层次云聘会系统、“浙江模范生·青年鄞未来”青年云聚平台2大云端招聘系统,今年上半年,接收高校毕业生10976人,逆势增长16.9%。

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内科创人员正在研发

  “热带雨林式”生态涵养创新群落

  近日,主营光通信源器件研发、生产的人才企业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投产,月产能达4万支光栅芯片器件;鄞州人才企业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成为小米全球首款透明电视的重要供应商,为其提供最先进的屏幕全贴合技术……今年以来,鄞州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拔节吐蕊,产业集群效益不断提升,为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夯实基础。

  鄞州人才科技企业抓住疫情以来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机遇,向新技术要生产力,正凭借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业新产品,加速抢占国内外高端市场,并收获全球顶尖品牌的认可,新订单数量激增。鄞州人才企业宁波筑鸿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超微气泡发生装置”被全国1252座污水处理厂陆续引进,开启了产业技术革新;中芯国际宁波设计服务中心被视为宁波集成电路产业腾飞的“加速器”;国研软件的“5G菜市场”将在宁波启动“非接触式”新交易模式……

  据鄞州区科技局初步核算,今年1月到7月,鄞州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6.25亿元,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9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合计支出20.38亿元;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22.60亿元,同比增长36.2%;规上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1亿元,同比增长14.1%,营收总额21.50亿元,同比增长8.1%;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全区共实现技术交易额16.01亿元;作为“加大科技投入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成效明显的区县(市)”受到市政府督查激励。

  科技之树开花结果离不开阳光沐浴和雨露滴灌。近年来,鄞州不断在优化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全方位夯实创新产业服务支撑。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方面,在科技局助力下,宁波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成功开展“云上”签约,对接成果转化;通过鄞州科技大市场牵线搭桥,日本专家团队走进“宜胜照明”“旭力金属”,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助力;邀请专家献智,帮浩渤金属等科技企业提供自动化改造服务,优化工艺流程,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在金融服务方面,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继续与4家科技银行合作开展“风险池基金”贷款,新增中国邮储银行科技支行业务合作,为完善全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1月到7月审批通过科技贷款企业149家,授信额度达4.27亿元,贷款额度达3.9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3.49%。

  此外,鄞州积极培育创新物种,推进创新企业种群繁衍。一方面,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精准扶持,上半年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第一批备案155家,全年预计新增300家,备案累计数居各区县(市)第一。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建设,在执行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时,对有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提高补贴率。上半年全区新增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新建7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累计创建省级高企研发中心79个,总数全市第一;新增区级工程中心100家,总量达到563家。

和丰创意广场

  “两廊融合”构建长三角智源高地

  “人才强区、创新强区”是首位战略和栽树工程,鄞州整合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和要素,举全区之力打造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拓展“一带两中心三谷四园”空间布局、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产值达千亿级,形成高端人才资源“富矿”、科技创新“高地”、智能产业集聚“磁石”,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这里科创要素集聚。廊内高等院校、高端人才等智力资源云集,宁波南高教园区坐落在区域中心位置,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正加快推进,将进一步强化大走廊科教资源支撑。据了解,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现拥有高层次人才6000多名,建有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47个,是人才智力资源的“富矿”;廊内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已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才创业园成为市级产业园,新引进北大上海微电子研究院宁波分院等平台载体6家,高层次人才团队30余个。

  这里产业基础扎实。既有鄞州投资创业中心、鄞州工业园区等先进制造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基础扎实;又有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南部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会展贸易、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是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

  这里科创服务完善。大走廊范围内拥有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全区众创孵化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集聚了大量的金融服务、中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机构,拥有省级四明金融小镇、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等高端专业平台,承办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国电商武林大会等知名赛事,科创服务完善,创新环境和氛围优越。

  智能医疗科技园马不停蹄启动基础建设,预计明年年中可正式投入运营;e舟智慧产业园频频举办科技人才项目沙龙,累计引进14个项目……依托鄞州工业园区,由姜山镇负责打造的鄞南智造(数字)谷,处于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最南端,以制造优势稳稳占据“三谷”一角,为大走廊轰鸣着产业升级发展的引擎。目前,智造谷内规模以上企业达95家,拥有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上市企业5家。“奥克斯”“东睦”“一舟”“华瑞”等领军型企业扮演“压舱石”的角色,“东联”“中和”“长壁”“科达”等一大批专精特新行业冠军或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培育、引进,更为大走廊内的企业梯队扩充“后备军”。

  得益于大走廊的创新大格局和发展新平台,这两年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在廊内相互融合、快速成长,传统制造业也在疫情下悄然“智”变,在危机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前不久,位于廊内的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的本土龙头企业一舟股份举行了首场智慧产业生产链战略合作对接会。来自廊内的智慧城市、光通讯、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领域的15家企业参加了战略合作对接会路演活动,最终3家企业与e舟智慧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我们愿与众多科技型创业者携手,共建数字经济生态圈,共拓产业蓝海!”e舟智慧产业园总经理赵春来说。

  值得一提的是,大走廊已经全面纳入鄞州区“六大新空间”开发建设,不仅成立了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区长三角一体化及甬舟一体化行动计划、新时期承接上海功能疏解方案等重大发展规划中;还主动融入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先行先试当龙头做表率,立足更高,站位全面,谋划推进人才集聚。当前,鄞州区正在谋划与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两廊融合”,从机制体制、运营模式、特色园区规划、创新功能单元、人才平台搭建、日常信息资源等方面拓宽两廊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起到“1+1>2”的效果。

  撰文

  王博 厉晓杭 杨磊

  徐庭娴鄞才轩吴芝宇

  供图

  鄞州区委组织部(人才办)

  鄞州区委宣传部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鄞州“万有鄞力”集贤纳智 科创催生硬核动能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14 07:14:00

首届“万有鄞力”大会开幕式现场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作为浙江省唯一获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行政区域和全省唯一受国务院督察激励的双创基地,近两年来,鄞州区锚定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建设全国一流人才强区创新强区,筑巢引凤揽天下英才用之,海纳百川开群英荟萃之局。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41.3万;市级以上人才项目、院士工作站、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等重点指标总量均居全市第一;培育出“人才科技智创周”“万有鄞力”“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等品牌;“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体系获评2020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如今的鄞州,既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优势,也有人才持续流入的智力优势,更有不断跟进优化的政策环境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鄞州区聚力打响“万有鄞力”人才工作品牌,面向四海、集贤纳智,力争引进一批带动性好的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转化一批针对性强的先进科技成果,共建一批示范性明显的高端创业创新载体,以人才驱动、创新驱动引领新一轮区域竞争。

  金秋九月,2020年第二届“万有鄞力”大会启幕,这也是该区连续9年举办人才科技盛会,将举办13项活动,更加注重创新,拓宽国际化合作渠道。“鄞州正以最大诚意向天下英才抛出橄榄枝,按下人才招引‘快进键’,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示范区,为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中当标兵、攀新高注入澎湃的人才与创新动能。”鄞州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浙江创新中心

  深培沃土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代名词。瞄准这一“蓝海”,深耕教育领域12年的蔡志涛在2017年创办了专注于“AI+教育”的北极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短短三年,北极星在国内率先研发出人工智能自适学习算法引擎,已拥有技术研发人员50余人,且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达到3亿元。

  近年来,在鄞州类似“北极星”这样的高成长型人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鄞州百余家创业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超25亿元,吸引风投资金和社会资本9.5亿元,累计申请各类专利1050项,获批645项,培育出4家上亿产值、12家千万产值、2家新三板挂牌、27家甬股交挂牌的人才企业,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企业典型。

  人才种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土壤的滋养。鄞州区持续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人才新政22条”,形成“1+10”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引才共同体”,全省率先推出“万有鄞力”人才品牌,无论是全方位政策体系,还是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性、灵活度,都走在了省市前列。来自鄞州区委人才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鄞州拥有高层次人才8000余名,其中市级以上人才项目有120名以上,海外工程师192个。

  鄞州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建设高端人才区域中心,坚持政府退到“后台”、市场站到“前台”,持续打造更具黏合性的合力引才机制。瞄准顶尖型、企业家、产业类、新青年四类人才,该区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企业等引才主体作用,更多依靠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开展海外引才工作。今年以来,与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宁波诺丁汉大学等深度合作、联合引才。依托海外校友会、欧美同学会等渠道,在海内外布局9家人才工作联络站,聘请13名人才使者,推荐海外人才百余名。

  人才要引得准、更要留得住。鄞州区始终围绕人才生态涵养做文章,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起来。围绕人才发展,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3S”服务法,牵头组建由27个党政职能部门组成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联盟”,针对性建立5支人才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五夜六送”“三进三访”等活动,年均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等各类服务事项近百项。围绕人才“医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创新推出高层次人才精英卡,制定出台全市首个人才住房保障专项政策,建成1000套人才公寓,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家属提供未就业补助、为其子女协调公办学校入学、民办学校就读补助。近三年,累计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703万元、新引进大学生购房补贴5.3亿元,提供人才公寓280套。

  今年,鄞州区还将精准推进人才服务工作提档升级,推进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线下,筹备打造两个人才服务综合体,近期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打造“万有鄞力”会客厅、全球路演中心,并争取挂牌“宁波人才之家”;线上,谋划打造“人才创业创新码”,按照人才身份“一码认定”、服务内容“一码集成”、流程事项“一码通办”、发展资源“一码链接”的目标,聚焦人才创业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成长周期,集成全生命周期中各类服务事项,让人才通过“一个码”,就能在每个阶段享受精准服务。

青年人才打卡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

  “硬科技”集结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8月28日,“和丰杯”2020年“创客中国”宁波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行。20个优质项目以路演形式进行角逐,来自鄞州的“全自动引线键合设备”项目摘得企业组一等奖。该项目来自鄞州人才企业宁波尚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半导体封装设备的三大供应商之一。此次获奖项目可应用于5G领域、集成电路领域、微波领域等芯片的封装,已拥有30余件核心专利。

  据介绍,本次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经过全市8大区域推荐赛、6场行业复赛的比拼,1063个参赛项目中“20强”脱颖而出进入市级决赛,其中鄞州项目占据三席,数量全市第一。

  从知识创新的源头,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终点,创新平台实现多方创新主体的融合与创新成果的共享,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方沃土。随着“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深入打造,平台沃土培植行动的推进,鄞州创业创新发展按下“加速键”。目前,鄞州区拥有各类备案双创平台46家,面积近5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近3000家,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尖兵”。这其中,备受关注的鄞创孵化器连续4年被评定为A类(优秀)国家级孵化器;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9年园区企业产值7.5亿元;四明金融小镇201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鄞州不断提高各类双创平台亩均效益,2019年年底双创平台累计引进博士人才183名,在孵企业694家、培育毕业企业236家,孵育企业产值63.52亿元,甬股交挂牌118家。今年上半年,鄞州区继续做大做强各类平台载体,新增市级孵化器2家、立项占比全市三分之二,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申报省级众创空间1家;1月到7月,孵育企业1007家,产值28.62亿元。

  成立仅三年的宁波酷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如同一匹黑马,让人眼前一亮。“酷旺”针对线上办公声音容易失真的痛点,研发了语音会议系统,还原真实人声,使有效范围的收音、抗噪、抗回音效果更佳,让线上语音沟通“声”临其境,使远距离的语音沟通变得更轻松。不仅如此,系统还附加了语音转文字的会议记录服务,把远距离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使线上办公变得高效务实,今年该公司入选“创业鄞州·精英引领计划”,正式成为鄞州人才企业一员。

  在激活创业创新氛围的影响下,鄞州涌现了一大批像“酷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短短三年,位于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内的小遛共享从宁波走向全国百城服务1700万人,今年营收将突破10亿元;日月重工静心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在“小批量、多品种”球墨铸铁领域拔得头筹,今年上半年日月重工业绩预告实现净利润3.86亿元至4.29亿元,同比增长80%至100%……不仅如此,鄞州还积极组织“才·富”对接、头投荟、海外学子浙江行等系列主题人才活动,为各类双创企业注入人才“活水”。通过“最美就鄞”“千企万岗”等活动推送4600余家企业3.9万个岗位,推出“在浙里·甬抱你·鄞未来”高层次云聘会系统、“浙江模范生·青年鄞未来”青年云聚平台2大云端招聘系统,今年上半年,接收高校毕业生10976人,逆势增长16.9%。

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内科创人员正在研发

  “热带雨林式”生态涵养创新群落

  近日,主营光通信源器件研发、生产的人才企业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投产,月产能达4万支光栅芯片器件;鄞州人才企业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成为小米全球首款透明电视的重要供应商,为其提供最先进的屏幕全贴合技术……今年以来,鄞州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拔节吐蕊,产业集群效益不断提升,为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夯实基础。

  鄞州人才科技企业抓住疫情以来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机遇,向新技术要生产力,正凭借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业新产品,加速抢占国内外高端市场,并收获全球顶尖品牌的认可,新订单数量激增。鄞州人才企业宁波筑鸿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超微气泡发生装置”被全国1252座污水处理厂陆续引进,开启了产业技术革新;中芯国际宁波设计服务中心被视为宁波集成电路产业腾飞的“加速器”;国研软件的“5G菜市场”将在宁波启动“非接触式”新交易模式……

  据鄞州区科技局初步核算,今年1月到7月,鄞州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6.25亿元,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9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合计支出20.38亿元;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22.60亿元,同比增长36.2%;规上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1亿元,同比增长14.1%,营收总额21.50亿元,同比增长8.1%;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全区共实现技术交易额16.01亿元;作为“加大科技投入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成效明显的区县(市)”受到市政府督查激励。

  科技之树开花结果离不开阳光沐浴和雨露滴灌。近年来,鄞州不断在优化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全方位夯实创新产业服务支撑。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方面,在科技局助力下,宁波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成功开展“云上”签约,对接成果转化;通过鄞州科技大市场牵线搭桥,日本专家团队走进“宜胜照明”“旭力金属”,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助力;邀请专家献智,帮浩渤金属等科技企业提供自动化改造服务,优化工艺流程,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在金融服务方面,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继续与4家科技银行合作开展“风险池基金”贷款,新增中国邮储银行科技支行业务合作,为完善全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1月到7月审批通过科技贷款企业149家,授信额度达4.27亿元,贷款额度达3.9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3.49%。

  此外,鄞州积极培育创新物种,推进创新企业种群繁衍。一方面,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精准扶持,上半年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第一批备案155家,全年预计新增300家,备案累计数居各区县(市)第一。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建设,在执行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时,对有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提高补贴率。上半年全区新增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新建7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累计创建省级高企研发中心79个,总数全市第一;新增区级工程中心100家,总量达到563家。

和丰创意广场

  “两廊融合”构建长三角智源高地

  “人才强区、创新强区”是首位战略和栽树工程,鄞州整合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和要素,举全区之力打造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拓展“一带两中心三谷四园”空间布局、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产值达千亿级,形成高端人才资源“富矿”、科技创新“高地”、智能产业集聚“磁石”,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这里科创要素集聚。廊内高等院校、高端人才等智力资源云集,宁波南高教园区坐落在区域中心位置,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正加快推进,将进一步强化大走廊科教资源支撑。据了解,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现拥有高层次人才6000多名,建有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47个,是人才智力资源的“富矿”;廊内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已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才创业园成为市级产业园,新引进北大上海微电子研究院宁波分院等平台载体6家,高层次人才团队30余个。

  这里产业基础扎实。既有鄞州投资创业中心、鄞州工业园区等先进制造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基础扎实;又有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南部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会展贸易、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是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

  这里科创服务完善。大走廊范围内拥有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全区众创孵化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集聚了大量的金融服务、中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机构,拥有省级四明金融小镇、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等高端专业平台,承办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国电商武林大会等知名赛事,科创服务完善,创新环境和氛围优越。

  智能医疗科技园马不停蹄启动基础建设,预计明年年中可正式投入运营;e舟智慧产业园频频举办科技人才项目沙龙,累计引进14个项目……依托鄞州工业园区,由姜山镇负责打造的鄞南智造(数字)谷,处于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最南端,以制造优势稳稳占据“三谷”一角,为大走廊轰鸣着产业升级发展的引擎。目前,智造谷内规模以上企业达95家,拥有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上市企业5家。“奥克斯”“东睦”“一舟”“华瑞”等领军型企业扮演“压舱石”的角色,“东联”“中和”“长壁”“科达”等一大批专精特新行业冠军或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培育、引进,更为大走廊内的企业梯队扩充“后备军”。

  得益于大走廊的创新大格局和发展新平台,这两年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在廊内相互融合、快速成长,传统制造业也在疫情下悄然“智”变,在危机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前不久,位于廊内的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的本土龙头企业一舟股份举行了首场智慧产业生产链战略合作对接会。来自廊内的智慧城市、光通讯、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领域的15家企业参加了战略合作对接会路演活动,最终3家企业与e舟智慧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我们愿与众多科技型创业者携手,共建数字经济生态圈,共拓产业蓝海!”e舟智慧产业园总经理赵春来说。

  值得一提的是,大走廊已经全面纳入鄞州区“六大新空间”开发建设,不仅成立了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区长三角一体化及甬舟一体化行动计划、新时期承接上海功能疏解方案等重大发展规划中;还主动融入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先行先试当龙头做表率,立足更高,站位全面,谋划推进人才集聚。当前,鄞州区正在谋划与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两廊融合”,从机制体制、运营模式、特色园区规划、创新功能单元、人才平台搭建、日常信息资源等方面拓宽两廊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起到“1+1>2”的效果。

  撰文

  王博 厉晓杭 杨磊

  徐庭娴鄞才轩吴芝宇

  供图

  鄞州区委组织部(人才办)

  鄞州区委宣传部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