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参考消息》聚焦宁波:海丝“活化石” 乘风破浪再出发
2020-09-29 14:18:01 稿源: 参考消息  

  宁波,这个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正在迎来新一轮开放的巨大空间,焕发出日益蓬勃的活力。

  如今,宁波依托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与世界19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246条航线,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9月28日,《参考消息》聚焦宁波,关注宁波“一带一路”陆海联运枢纽、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城市、描绘对外交流新画卷等海丝“活化石”发展历程——

(《参考消息》2020年9月28日第10版)

  文化为桥通心海

  “海丝之路”文博会侧记

  公元前2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在蒸汽动力取代风帆动力前的漫长岁月里,先民们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连通世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多领域交流。

  时光流转,在海路交通网络中东亚板块的核心枢纽港口---宁波,一场文旅博览盛会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近。9月25日至27日,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在宁波举行,博览会吸引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多元文化借此平台开展交流互鉴。

  博览会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文旅深度融合”“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宁波建设”“文化金融合作”“文化走进生活”“旅游消费复苏”等六大主题展开,并在线上开设“云上展厅”进行同步展示,首次推出了“文旅夜展”。

  文坛译著产生共鸣

  作为今年博览会的主宾国,俄罗斯展位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及歌舞表演吸引了现场观众。除了套娃等特色手工艺品,玻璃展柜中,几份满是修改痕迹却字迹工整的翻译手稿尤为引人关注。

  “展区展示了中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翻译《战争与和平》手稿,以及《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多个中俄文版本。”俄罗斯联邦国家友谊桥基金会中国办公室主任邵洁说。

  在中国,草婴的名字和俄罗斯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紧紧联系在一起。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浙江宁波镇海人,毕生以翻译托尔斯泰文学作品为追求。他数十年如一日,以一人之力翻译了400多万字的《托尔斯泰全集》,成为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传播的里程碑。

  “我要努力在读者与托尔斯泰之间架起一座桥,并且把这座桥造得平坦、宽阔,让人轻松走来不觉得累。”草婴如是说,并将夙愿付诸实践,诉诸笔端。除了托尔斯泰系列著作,他还是中国第一位译介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均在中国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

  “我的外公曾告诉我,人性中的真、善、美可以跨越语言的隔阂,让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产生共鸣。”草婴外孙张盛海说,“希望他对人道主义的追求能够激励更多后人,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五彩细线”展示风情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往来将世界联结成整体,而文化交流则是于无形中拉近了心理距离。

  五彩细线从世界地图上不同国家引出,在3D空间中将宁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连。这件名为“城市地图”的空间艺术装置由中国美术学院保加利亚籍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带领团队完成,新奇的视觉体验和设计理念让观众眼前一亮。

  创作团队成员之一朱芷娴告诉记者,空间中相连的“映射”出痕迹,寓意着“一带一路”及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用不同颜色的线连接不同城市的图形,其思想和概念是展示国家与民族、不同文化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将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联系起来的文化之“线”。

  展会现场,记者遇到宁波市民张伟宁,他告诉记者,博览会就像一扇窗口,让宁波当地群众“足不出户”便能直观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市民程倩倩带着12岁的儿子在特斯拉博物馆的哥伦布蛋、电音装置等展品前流连忘返,她说:“来这次展会前,甚至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特斯拉是塞尔维亚人后裔,由此可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还有许多需要填补的空白。”

  文化交流跨越时空

  “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博览会举办地宁波濒临东海,便捷的航运条件和辐射的广阔腹地造就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亚板块核心港口的独特地位,也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

  东汉晚期,水晶、玛瑙、琥珀、玻璃等舶来品陆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宁波,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随后,经历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进入快速上升期,全国各个窑口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通过中国大运河汇集到宁波,并从宁波销往海外。与此同时,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的僧人往来极大带动了文化交流繁荣。

  长期关注研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江怀海介绍,宁波市文物部门严格对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最终确定了元代永丰库、上林湖越窑遗址、天童寺、保国寺等四处最具代表性的遗产。

  “这四处文化遗产分别代表着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大宗贸易物品生产遗址、佛教文化对外传播以及建筑技术的对外传播。”江怀海认为,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下一步应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关联为纽带,建立宁波与国内相关城市、与国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合作交流机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以此次博览会为例,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人员往来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了文化互信,加深了文化认知,为进一步进行经济、贸易等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江怀海说。

  海丝“活化石”,乘风破浪再出发

  从木帆船时代古港成功转型为世界顶级大港,从规模逐渐扩大的全球经贸合作到日益频繁的国际人文交流,宁波这个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正在迎来新一轮开放的巨大空间,焕发出日益蓬勃的活力。

  “一带一路”陆海联运枢纽

  9月25日上午10时,装有92标准箱光伏产品等出口货物的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达飞号”专列从义乌西站首发启程,驶往宁波舟山港装船出海。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达飞轮船公司冠名专列的首发,意味着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已覆盖全球前五强船公司。

  通过“一带一路”的重要建设工程义甬舟大通道,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连接起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这个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与陆上新丝路的始发站更紧密的连接,让“一带”和“一路”在浙江实现了环线,“一带一路”陆海联运的枢纽作用越来越凸显。

  尤其是今年疫情以来,中欧班列---陆上新丝路与海铁联运国际班列---海上新丝路“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促进了中欧班列货物发送量同比超200%增长,另一方面抓住海运回暖的契机,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海岸线中段,扼南北航线之要冲,自古以来,宁波经济的发展便与港口密切相关。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宁波先民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虽经千余年沧桑,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着东汉晚期至清代中期遗存120余处。这些遗存较集中地分布在以宁波城为中心的近海和江河两岸。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内涵之丰富,均为古代港口城市所罕见。如今,宁波依托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与世界19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246条航线,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源远流长、持续发展,宁波港则从木帆船时代的古港成功转型为世界顶级大港,成为u2018一带一路u2019陆海联运的枢纽,并且焕发出日益蓬勃的活力。”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江怀海表示。

  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城市

  在宁波余姚科技工业园一座不显眼的小楼里,坐落着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面对全球疫情严峻形势,江丰电子抢抓率先复工复产的时间窗口,保证订单按时出货,让芯片厂商看到了中国制造产业链安全的“成色”。

  “15年来持之以恒,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们最大的底气。”董事长姚力军介绍,江丰电子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一季度的13%提升到了二季度的15%,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3.76%。

  制造业单项冠军,也被称为“隐形冠军”,泛指在细分领域绝对领先却鲜为人知的企业,被视为制造体系的“螺丝钉”“扫地僧”,是衡量一国制造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宁波,像江丰电子这样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从2019年的28家增加到了如今的39家,稳居国内城市首位。

  “单项冠军企业是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先行军。”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表示,一方面,宁波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较早参与国际竞争造就了敢为人先的企业基因,另一方面,宁波较早认识到,打造更多单项冠军企业对高质量发展、内外双循环畅通的重要性。

  2020年上半年,宁波市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1.9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半年红”并带动了高科技企业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6月宁波市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8%,其中人工智能产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3.9%和2.5%。

  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宁波继续保持了国际竞争力。据宁波海关统计,宁波进出口实现全线飘红。1月至8月,进出口总额为61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其中,进口额2123.8亿元,增长2.2%,出口额4039.2亿元,增长2.5%。

  描绘对外交流新画卷

  眼下,宁波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已经从经贸拓展到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诸多领域,呈现出一幅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动人画卷。

  9月25日到27日在宁波举行的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上,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国际化氛围浓厚。如展会主宾国俄罗斯为加强中俄民间文化交流,展示了珍贵的“托尔斯泰著作&草婴翻译手稿”、俄罗斯油画等艺术精品和俄罗斯艺术家手工作品、特色纪念品、套娃等特色文创产品。

  宁波是全国唯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自2014年以来成功承办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2019年又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u2015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朝着着力建设贸易往来、双向投资、人文交流“三个首选之地”,加快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目标前进,宁波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平台和主要承载地的作用日益增强。

  宁波在国内率先成立中东欧国家引智工作站,已经与100余家中东欧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宁波市政府连续4年主办的“百团千人游中东欧”活动,吸引了近7000市民参加,实现“17+1”全覆盖;宁波已经与中东欧国家21座城市建立友好关系,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学生来宁波留学和工作;由宁波市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建的索菲亚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在保加利亚设立的官方文化机构,也是宁波首个海外文化传播阵地,自2017年11月份运营以来,已举办培训、展览、演出活动30余场。

  “医疗卫生和教育等人文领域的合作与经贸往来是互相促进的。”带着塞尔维亚野樱莓、特斯拉密码系列饮品参展的特斯拉塞尔维亚国家馆中华区副总经理蒋忠凯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中塞两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友好合作,使得塞尔维亚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大大促进了塞尔维亚特色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2月中旬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东欧国家遭受很大影响,宁波市专门组织了防疫物资中东欧国家线上对接活动,来自中东欧国家的14家采购商与宁波18家供应商开展了线上对接,深受中东欧企业的欢迎。

  据了解,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规划,今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的总体方案》。根据上述方案,力争到2025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实现1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引进中东欧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项目100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集聚中东欧等国家各类人才10000名。(文/《参考消息》驻杭州记者 屈凌燕 魏一骏)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参考消息》聚焦宁波:海丝“活化石” 乘风破浪再出发

稿源: 参考消息 2020-09-29 14:18:01

  宁波,这个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正在迎来新一轮开放的巨大空间,焕发出日益蓬勃的活力。

  如今,宁波依托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与世界19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246条航线,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9月28日,《参考消息》聚焦宁波,关注宁波“一带一路”陆海联运枢纽、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城市、描绘对外交流新画卷等海丝“活化石”发展历程——

(《参考消息》2020年9月28日第10版)

  文化为桥通心海

  “海丝之路”文博会侧记

  公元前2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在蒸汽动力取代风帆动力前的漫长岁月里,先民们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连通世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多领域交流。

  时光流转,在海路交通网络中东亚板块的核心枢纽港口---宁波,一场文旅博览盛会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近。9月25日至27日,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在宁波举行,博览会吸引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多元文化借此平台开展交流互鉴。

  博览会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文旅深度融合”“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宁波建设”“文化金融合作”“文化走进生活”“旅游消费复苏”等六大主题展开,并在线上开设“云上展厅”进行同步展示,首次推出了“文旅夜展”。

  文坛译著产生共鸣

  作为今年博览会的主宾国,俄罗斯展位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及歌舞表演吸引了现场观众。除了套娃等特色手工艺品,玻璃展柜中,几份满是修改痕迹却字迹工整的翻译手稿尤为引人关注。

  “展区展示了中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翻译《战争与和平》手稿,以及《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多个中俄文版本。”俄罗斯联邦国家友谊桥基金会中国办公室主任邵洁说。

  在中国,草婴的名字和俄罗斯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紧紧联系在一起。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浙江宁波镇海人,毕生以翻译托尔斯泰文学作品为追求。他数十年如一日,以一人之力翻译了400多万字的《托尔斯泰全集》,成为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传播的里程碑。

  “我要努力在读者与托尔斯泰之间架起一座桥,并且把这座桥造得平坦、宽阔,让人轻松走来不觉得累。”草婴如是说,并将夙愿付诸实践,诉诸笔端。除了托尔斯泰系列著作,他还是中国第一位译介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均在中国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

  “我的外公曾告诉我,人性中的真、善、美可以跨越语言的隔阂,让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产生共鸣。”草婴外孙张盛海说,“希望他对人道主义的追求能够激励更多后人,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五彩细线”展示风情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往来将世界联结成整体,而文化交流则是于无形中拉近了心理距离。

  五彩细线从世界地图上不同国家引出,在3D空间中将宁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连。这件名为“城市地图”的空间艺术装置由中国美术学院保加利亚籍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带领团队完成,新奇的视觉体验和设计理念让观众眼前一亮。

  创作团队成员之一朱芷娴告诉记者,空间中相连的“映射”出痕迹,寓意着“一带一路”及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用不同颜色的线连接不同城市的图形,其思想和概念是展示国家与民族、不同文化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将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联系起来的文化之“线”。

  展会现场,记者遇到宁波市民张伟宁,他告诉记者,博览会就像一扇窗口,让宁波当地群众“足不出户”便能直观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市民程倩倩带着12岁的儿子在特斯拉博物馆的哥伦布蛋、电音装置等展品前流连忘返,她说:“来这次展会前,甚至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特斯拉是塞尔维亚人后裔,由此可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还有许多需要填补的空白。”

  文化交流跨越时空

  “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博览会举办地宁波濒临东海,便捷的航运条件和辐射的广阔腹地造就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亚板块核心港口的独特地位,也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

  东汉晚期,水晶、玛瑙、琥珀、玻璃等舶来品陆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宁波,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随后,经历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进入快速上升期,全国各个窑口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通过中国大运河汇集到宁波,并从宁波销往海外。与此同时,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的僧人往来极大带动了文化交流繁荣。

  长期关注研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江怀海介绍,宁波市文物部门严格对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最终确定了元代永丰库、上林湖越窑遗址、天童寺、保国寺等四处最具代表性的遗产。

  “这四处文化遗产分别代表着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大宗贸易物品生产遗址、佛教文化对外传播以及建筑技术的对外传播。”江怀海认为,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下一步应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关联为纽带,建立宁波与国内相关城市、与国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合作交流机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以此次博览会为例,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人员往来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了文化互信,加深了文化认知,为进一步进行经济、贸易等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江怀海说。

  海丝“活化石”,乘风破浪再出发

  从木帆船时代古港成功转型为世界顶级大港,从规模逐渐扩大的全球经贸合作到日益频繁的国际人文交流,宁波这个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正在迎来新一轮开放的巨大空间,焕发出日益蓬勃的活力。

  “一带一路”陆海联运枢纽

  9月25日上午10时,装有92标准箱光伏产品等出口货物的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达飞号”专列从义乌西站首发启程,驶往宁波舟山港装船出海。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达飞轮船公司冠名专列的首发,意味着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已覆盖全球前五强船公司。

  通过“一带一路”的重要建设工程义甬舟大通道,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连接起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这个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与陆上新丝路的始发站更紧密的连接,让“一带”和“一路”在浙江实现了环线,“一带一路”陆海联运的枢纽作用越来越凸显。

  尤其是今年疫情以来,中欧班列---陆上新丝路与海铁联运国际班列---海上新丝路“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促进了中欧班列货物发送量同比超200%增长,另一方面抓住海运回暖的契机,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海岸线中段,扼南北航线之要冲,自古以来,宁波经济的发展便与港口密切相关。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宁波先民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虽经千余年沧桑,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着东汉晚期至清代中期遗存120余处。这些遗存较集中地分布在以宁波城为中心的近海和江河两岸。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内涵之丰富,均为古代港口城市所罕见。如今,宁波依托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与世界19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246条航线,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源远流长、持续发展,宁波港则从木帆船时代的古港成功转型为世界顶级大港,成为u2018一带一路u2019陆海联运的枢纽,并且焕发出日益蓬勃的活力。”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江怀海表示。

  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城市

  在宁波余姚科技工业园一座不显眼的小楼里,坐落着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面对全球疫情严峻形势,江丰电子抢抓率先复工复产的时间窗口,保证订单按时出货,让芯片厂商看到了中国制造产业链安全的“成色”。

  “15年来持之以恒,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们最大的底气。”董事长姚力军介绍,江丰电子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一季度的13%提升到了二季度的15%,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3.76%。

  制造业单项冠军,也被称为“隐形冠军”,泛指在细分领域绝对领先却鲜为人知的企业,被视为制造体系的“螺丝钉”“扫地僧”,是衡量一国制造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宁波,像江丰电子这样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从2019年的28家增加到了如今的39家,稳居国内城市首位。

  “单项冠军企业是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先行军。”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表示,一方面,宁波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较早参与国际竞争造就了敢为人先的企业基因,另一方面,宁波较早认识到,打造更多单项冠军企业对高质量发展、内外双循环畅通的重要性。

  2020年上半年,宁波市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1.9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半年红”并带动了高科技企业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6月宁波市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8%,其中人工智能产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3.9%和2.5%。

  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宁波继续保持了国际竞争力。据宁波海关统计,宁波进出口实现全线飘红。1月至8月,进出口总额为61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其中,进口额2123.8亿元,增长2.2%,出口额4039.2亿元,增长2.5%。

  描绘对外交流新画卷

  眼下,宁波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已经从经贸拓展到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诸多领域,呈现出一幅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动人画卷。

  9月25日到27日在宁波举行的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上,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国际化氛围浓厚。如展会主宾国俄罗斯为加强中俄民间文化交流,展示了珍贵的“托尔斯泰著作&草婴翻译手稿”、俄罗斯油画等艺术精品和俄罗斯艺术家手工作品、特色纪念品、套娃等特色文创产品。

  宁波是全国唯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自2014年以来成功承办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2019年又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u2015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朝着着力建设贸易往来、双向投资、人文交流“三个首选之地”,加快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目标前进,宁波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平台和主要承载地的作用日益增强。

  宁波在国内率先成立中东欧国家引智工作站,已经与100余家中东欧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宁波市政府连续4年主办的“百团千人游中东欧”活动,吸引了近7000市民参加,实现“17+1”全覆盖;宁波已经与中东欧国家21座城市建立友好关系,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学生来宁波留学和工作;由宁波市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建的索菲亚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在保加利亚设立的官方文化机构,也是宁波首个海外文化传播阵地,自2017年11月份运营以来,已举办培训、展览、演出活动30余场。

  “医疗卫生和教育等人文领域的合作与经贸往来是互相促进的。”带着塞尔维亚野樱莓、特斯拉密码系列饮品参展的特斯拉塞尔维亚国家馆中华区副总经理蒋忠凯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中塞两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友好合作,使得塞尔维亚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大大促进了塞尔维亚特色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2月中旬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东欧国家遭受很大影响,宁波市专门组织了防疫物资中东欧国家线上对接活动,来自中东欧国家的14家采购商与宁波18家供应商开展了线上对接,深受中东欧企业的欢迎。

  据了解,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规划,今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的总体方案》。根据上述方案,力争到2025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实现1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引进中东欧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项目100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集聚中东欧等国家各类人才10000名。(文/《参考消息》驻杭州记者 屈凌燕 魏一骏)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