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条“我要退出家长群”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家校关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多地教育部门也作出回应,明确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但有教师向半月谈记者反映,教师让家长批改作业只是表面现象,背后还有制度性原因,教育部门不能简单一禁了之,应当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我当小学数学老师五年了,你看过现在的小学作业吗?孩子们的作业必须全对,我是不能打红叉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作业水平是学校考核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一项,错误当然越少越好,老师们都尽量保证学生作业“全对”,因此家长必须参与。他虽然不会让家长直接“批改”作业,但会让家长帮忙“检查”,看有无错误。
“家长检查是第一道关,第二天孩子回学校上交作业,我会请各小组长帮忙检查,最后自己才动笔批改,如果还发现有错误,就把孩子叫到办公室改好,才能打上红勾。因为经常麻烦小组长,我会给他们买饮料。”
据老师介绍,在他工作的江苏北部部分县区,类似“家长检查作业”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小学,到初中就基本没有了,原因一方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逐渐深入,超出了家长的能力范围;另一方面是初中的考试更多,足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由于限制考试次数,学生成绩的提升不足以充分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上级教育部门如何评价一名教师的能力呢?一看教师的教案、教参,二看学生作业批改质量。
在这名老师的微信群里,记者看到了学校教务处发的迎接检查通知:连续3天,市教育局和县教育局分别要来检查语言文字规范和教学视导工作,都要求检查教案、教参和学生作业,其中作业不得漏批、错批,如果整改未到位,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对照相关条例予以处罚”。
“作业里一个错都不能有,学生不能犯错,老师更不能有错没发现。”他说,“我不仅不能打红叉,打勾还不能连笔,必须打直角勾,以体现批改作业的认真态度。全县那么多学校,其他学校都没查出问题,就因为你漏批、错批一个地方,你们学校在全区直接垫底,你在你们学校直接垫底,校领导会怎么治你?职称评审、职级工资、奖金等等,动辄‘一票否决’,老师们伤不起啊。”
据媒体报道,近期已有超过10个省市出台规定叫停家长批改作业,部分还提出将惩罚涉事教师。有专家认为,让教师成为人人尊敬的职业,不宜将教师和家长两个群体对立起来;从事正向育人的教育,也不宜采用过多负面管理措施。
让家长批改作业,或许是老师偷懒,或许确实是作业布置过多而老师精力不济,而这名基层老师的诉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切口,即中小学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走向了“唯卷面”唯材料”的形式主义,难道只有全对的作业才能证明老师教得好?
如何改进中小学校考核评价,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引导他们潜心育人,走出形式主义的迎检怪圈,这个问题有待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破解。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