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聚力高质量发展 宁波打造亮丽“三农”风景线
2020-11-19 07:1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甬优示范基地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三大定位”,突出“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3511”工程“两大重点”,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增产保供阻击战、全面战,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农业农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保障有力“三农”作用得到新体现

  我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三农”各项重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尤其是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全力以赴打赢农业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农业农村局把增产保供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产品供应。制定全市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生产保供措施20条,启动生猪、蔬菜保供应急方案,出台速生叶菜类蔬菜种植补贴、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蔬菜机械购置补贴、生猪调运运输补贴、农产品直供补助等扶持政策,创新开设“甬农鲜”等网上直销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农资和农产品运输困难,打通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有力保障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等“米袋子”“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

  复工复产行动迅速。建立重点涉农企业名录和复工复产时间表,分类推进企业复工,做到应复尽复。积极帮助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双向对接,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缓解经营主体资金压力。同时,坚持企业复工率和产能恢复率“两手抓”,制作复工复产五色图,对复工复产率低的区县(市),及时了解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到2月底,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复工率就达到了100%,到3月底,复产率也达到100%,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新农村建设

  争先创优专班工作打开新局面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5+1”的农业专班机制,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相应的“5+1”专班工作机制,集中办公、挂图作战,制度化、常态化、清单式推进专班工作,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农业专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粮食生产增产扩面。到8月底,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76万余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小麦、早稻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同比分别增长23.9%、15.7%、42.7%;早稻面积20.4万亩、单产425.5公斤/亩、总产量1.74亿斤,同比分别增1%、0.6%、1.8%。

  生猪产能稳步提升。到9月底,全市生猪存栏52万头,完成年度目标的92.9%。新开工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数量达到18个,整体建设进度达到60%,预计到年底有14个项目可竣工投产。

  突出重点乡村产业迈上新台阶

  今年,我市高规格召开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部署会。会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迅速科学谋划布局,突出抓好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稳步推进。

  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新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1个,累计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20个,其中10个强镇已通过省级验收,创建验收数量居全省第一,已完成投资62.44亿元,投资完成率84%;已创建市级田园综合体2个、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76个、现代农业庄园82个。

  新型主体不断壮大。制定出台《宁波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实施方案(试行)》,落实补助资金6000万元。全市新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1家、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条、市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5条,新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

  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农业品牌体系建设“11122”工程,即打造1个市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域公用品牌,10个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0个知名企业品牌,200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主体品牌,目前基本完成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整体方案。

  科技支撑更加有力。通过“泛3315计划”,大力引进现代农业高层次紧缺人才,推荐农业农村领域人才(团队)7个,组织开展各类农民培训3231人次,其中中高级实用人才190人次。现代种业快速发展,甬优7850入选全国超级稻品种,累计达到7个,居全省第一;“甬岱1号”大黄鱼获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上半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已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的瓜菜育种企业。

  “数字三农”加快建设。组建“数字三农”专班,开展浙江省数字乡村整建制试点,推进宁波易中禾中药材等15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牧场)建设,加强“甬农鲜”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建设,组建甬农鲜运营公司,开展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和“网上农博”开馆建设。

  庆祝农民丰收节(孙吉晶 摄)

  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翻开新篇章

  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强化“点带面”结合、县镇村户四级联动,大力推进全域化统筹、常态化治理、融合化发展,农村整体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分类创建扎实推进。全市新启动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14个、特色精品村30个、示范镇10个、示范县1个、小集镇式中心村1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10条、梳理式村庄改造项目300个。去年启动的示范村、示范镇、风景线等续建项目形象进度达到80%。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村庄清洁冬春季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6.45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8300多吨、河塘沟渠9180条。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95%,15个省级示范镇整体形象进度达70%。

  绿色发展深入落实。前三季度全市共推广商品有机肥面积14.2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面积34.9万亩次,实现化肥减量361.5吨、农药减量92.9吨;累计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2个、省级绿色发展示范区13个、市级绿色发展示范区49个。

  城郊“十园”稳步推进。完成城郊“十园”投资8.66亿元,累计投资30.25亿元,已形成68个基地、327个景观、2061个主体。

  从农村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我市实现了从“一点美”迈向“全域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的跃迁。

  产业助力富民强村取得新成效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我市扎实开展富民强村行动,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两不愁三保障”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坚决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成立帮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帮扶开发工作专班,创新开展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强化帮扶托底,促进内生发展,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收入31816元,同比增长5.2%,基本克服了疫情影响。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2477元,同比增长14.7%,居全省第二位。

  坚决打好集体经济消薄收官战。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镇村联建、村企结对、抱团发展等新模式,组建各类“强村公司”34个,村企结对帮扶发展项目134个,总投资1.12亿元,惠及145个村。组织开展集体经济“消薄”三年行动计划自查抽查和工作总结,完成32个中央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绩效自评。

  坚决打好东西部协作持久战。聚焦产业协作、产销对接、技术合作等重点领域,研究制订2020年东西部协作工作任务,组织专家团队赴东西部协作地区开展培训,指导现代种植业项目建设。

  深化改革农村活力得到新激发

  按照“确权、赋权、活权”的要求,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全市2890个村级经济合作社,集体总资产1023亿元。启动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建设。

  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指导各地妥善解决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达到70%,居全省第一。

  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和农村宅基地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在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方面,总体上形成了面上有序推进、点上突破创新的良好态势。全市已盘活农房6万多间,占地约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1万平方米。在“三权分置”改革方面,象山、宁海、奉化作为试点地区,在清理“一户多宅”基础上,探索开展了“三权分置”改革。目前象山已发放宅基地(农房)使用权证115本、宁海76本、奉化1本。

  乡村治理“四治融合”加快推进。制定《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进“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两项制度的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乡村治理宁波品牌,向全省、全国推广。

  撰文孙吉晶康庄严 图片除署名外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聚力高质量发展 宁波打造亮丽“三农”风景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1-19 07:19:00

  甬优示范基地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三大定位”,突出“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3511”工程“两大重点”,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增产保供阻击战、全面战,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农业农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保障有力“三农”作用得到新体现

  我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三农”各项重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尤其是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全力以赴打赢农业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农业农村局把增产保供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产品供应。制定全市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生产保供措施20条,启动生猪、蔬菜保供应急方案,出台速生叶菜类蔬菜种植补贴、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蔬菜机械购置补贴、生猪调运运输补贴、农产品直供补助等扶持政策,创新开设“甬农鲜”等网上直销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农资和农产品运输困难,打通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有力保障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等“米袋子”“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

  复工复产行动迅速。建立重点涉农企业名录和复工复产时间表,分类推进企业复工,做到应复尽复。积极帮助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双向对接,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缓解经营主体资金压力。同时,坚持企业复工率和产能恢复率“两手抓”,制作复工复产五色图,对复工复产率低的区县(市),及时了解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到2月底,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复工率就达到了100%,到3月底,复产率也达到100%,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新农村建设

  争先创优专班工作打开新局面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5+1”的农业专班机制,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相应的“5+1”专班工作机制,集中办公、挂图作战,制度化、常态化、清单式推进专班工作,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农业专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粮食生产增产扩面。到8月底,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76万余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小麦、早稻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同比分别增长23.9%、15.7%、42.7%;早稻面积20.4万亩、单产425.5公斤/亩、总产量1.74亿斤,同比分别增1%、0.6%、1.8%。

  生猪产能稳步提升。到9月底,全市生猪存栏52万头,完成年度目标的92.9%。新开工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数量达到18个,整体建设进度达到60%,预计到年底有14个项目可竣工投产。

  突出重点乡村产业迈上新台阶

  今年,我市高规格召开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部署会。会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迅速科学谋划布局,突出抓好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稳步推进。

  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新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1个,累计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20个,其中10个强镇已通过省级验收,创建验收数量居全省第一,已完成投资62.44亿元,投资完成率84%;已创建市级田园综合体2个、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76个、现代农业庄园82个。

  新型主体不断壮大。制定出台《宁波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实施方案(试行)》,落实补助资金6000万元。全市新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1家、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条、市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5条,新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

  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农业品牌体系建设“11122”工程,即打造1个市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域公用品牌,10个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0个知名企业品牌,200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主体品牌,目前基本完成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整体方案。

  科技支撑更加有力。通过“泛3315计划”,大力引进现代农业高层次紧缺人才,推荐农业农村领域人才(团队)7个,组织开展各类农民培训3231人次,其中中高级实用人才190人次。现代种业快速发展,甬优7850入选全国超级稻品种,累计达到7个,居全省第一;“甬岱1号”大黄鱼获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上半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已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的瓜菜育种企业。

  “数字三农”加快建设。组建“数字三农”专班,开展浙江省数字乡村整建制试点,推进宁波易中禾中药材等15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牧场)建设,加强“甬农鲜”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建设,组建甬农鲜运营公司,开展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和“网上农博”开馆建设。

  庆祝农民丰收节(孙吉晶 摄)

  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翻开新篇章

  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强化“点带面”结合、县镇村户四级联动,大力推进全域化统筹、常态化治理、融合化发展,农村整体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分类创建扎实推进。全市新启动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14个、特色精品村30个、示范镇10个、示范县1个、小集镇式中心村1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10条、梳理式村庄改造项目300个。去年启动的示范村、示范镇、风景线等续建项目形象进度达到80%。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村庄清洁冬春季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6.45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8300多吨、河塘沟渠9180条。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95%,15个省级示范镇整体形象进度达70%。

  绿色发展深入落实。前三季度全市共推广商品有机肥面积14.2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面积34.9万亩次,实现化肥减量361.5吨、农药减量92.9吨;累计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2个、省级绿色发展示范区13个、市级绿色发展示范区49个。

  城郊“十园”稳步推进。完成城郊“十园”投资8.66亿元,累计投资30.25亿元,已形成68个基地、327个景观、2061个主体。

  从农村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我市实现了从“一点美”迈向“全域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的跃迁。

  产业助力富民强村取得新成效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我市扎实开展富民强村行动,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两不愁三保障”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坚决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成立帮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帮扶开发工作专班,创新开展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强化帮扶托底,促进内生发展,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收入31816元,同比增长5.2%,基本克服了疫情影响。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2477元,同比增长14.7%,居全省第二位。

  坚决打好集体经济消薄收官战。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镇村联建、村企结对、抱团发展等新模式,组建各类“强村公司”34个,村企结对帮扶发展项目134个,总投资1.12亿元,惠及145个村。组织开展集体经济“消薄”三年行动计划自查抽查和工作总结,完成32个中央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绩效自评。

  坚决打好东西部协作持久战。聚焦产业协作、产销对接、技术合作等重点领域,研究制订2020年东西部协作工作任务,组织专家团队赴东西部协作地区开展培训,指导现代种植业项目建设。

  深化改革农村活力得到新激发

  按照“确权、赋权、活权”的要求,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全市2890个村级经济合作社,集体总资产1023亿元。启动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建设。

  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指导各地妥善解决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达到70%,居全省第一。

  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和农村宅基地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在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方面,总体上形成了面上有序推进、点上突破创新的良好态势。全市已盘活农房6万多间,占地约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1万平方米。在“三权分置”改革方面,象山、宁海、奉化作为试点地区,在清理“一户多宅”基础上,探索开展了“三权分置”改革。目前象山已发放宅基地(农房)使用权证115本、宁海76本、奉化1本。

  乡村治理“四治融合”加快推进。制定《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进“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两项制度的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乡村治理宁波品牌,向全省、全国推广。

  撰文孙吉晶康庄严 图片除署名外由通讯员提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