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勇摘"城市桂冠上的明珠" 宁波何以炼成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2020-11-20 18:5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宁波实现全国文明城市6连冠

  中国宁波网记者 时晓竹

  文明的桂冠,再一次加冕宁波。

  这是人民的创造,城市的荣光。而这荣光来自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他们友好,善良,向爱而行。文明,是他们共同的气质。

  因为文明的基因,早已深入城市的脉络。三江奔腾,不舍昼夜,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屹立东方的港城宁波,以勇立潮头的奋斗续写了现代文明的华彩篇章。

  从2005年宁波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城市,15年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再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在宁波,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文明城市创建的方方面面,不断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今年以来,更高标准、常态创建、共建共享……文明宁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为文明征途再攀高峰写下了非凡的注脚。

  今天,当表彰的 喜讯从首都传来,这座城市上下欢腾,久藏内心深处的幸福和自豪的 情感瞬间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得到释放。

  文明,不仅成为这座城市长年留驻的荣耀和标志,更愈发成为这座城市不断成长的动力,成为凝聚奋进新时代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高标准”的文明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今年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考察调研。从港口码头,到企业车间,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切切叮嘱,让宁波党员干部群众心潮澎湃、倍受鼓舞。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目标新定位,成为镌刻在四明大地“春天的故事”,为宁波精神文明建设汇聚起新的奋进力量。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各级“宣讲名师”“民间宣讲名嘴”“后浪宣讲员”深入宁波的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社区,以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月,宁波发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攻“动员令”,瞄准确保高分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的目标全力以赴。相继召开的市文明委全体会议、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动员大会,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推进,高标准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开新局面。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联区督导创建工作,推动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市人大、市政协把创建工作作为监督、调研的重点内容,多次开展诊疗式的监督;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紧密协同,推动执法力量下沉一线,各地文明办加大文明创建工作检查督查力度,推动落实整改;各级各类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你我他齐动手,共同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城市客厅”,不止于整洁,还能“席地而坐”,而且裤子不脏,树立了洁净清爽的市容卫生新标杆;菜市场不止于没有污水横流,还可以如同超市一样“高颜值”; 内河湖泊也不止于干净无垃圾,还要能“清可见底” ……

  标准再高一点,举措再精细一点,宁波以钉钉子精神 克难攻坚,精益求精,文明城市创建的“针脚”愈加绵密,一针一针绣出了美丽宜居、群众满意的“城市画卷”,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增色添彩。

  “常态化”的文明

  文明之树常青,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宁波将多年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和成果,转化为持续奋进的动力,以长效化、制度化的建设得到巩固和提升。

  今年,市文明委组织开展“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研究,修订《文明创建负面清单》,建立组织领导保障机制、联合协同工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等四方面常态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我市陆续制定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为市民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提供制度供给,以法治框架对各类文明行为划出边界、作出规范。其中,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我市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达到95%以上,今年上半年电动车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七成。

  今年,全市92家农贸市场彻底告别了“臭哄哄、湿漉漉、乱糟糟”,旧貌换了新颜。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菜市场专项监督视察,同步研究审议制定《宁波市菜市场管理规定》,持续开展跟踪问效监督。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实现了“整改一件事情,完善一项制度,建立一套规矩”,以长效力量护航文明城市行稳致远。

  在宁波街头,为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私家车主纷纷礼让,交警为老人延长绿灯79秒的暖心画面让全国网友点赞。在宁波,礼让斑马线倡导十年来,早已成为甬城日常文明风景。

  走过30个春秋的奉化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为百姓开展了16万余小时特色电力志愿服务;北仑“红领之家”815名党员志愿者常年开展文明创建、扶贫助学等志愿服务,服务群众超过45万人次……在宁波,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推进,214万多名志愿者、1.4万多个志愿服务团队始终与城市脉搏共同跳动。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特别是近期以来,我市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行动上不松懈,责任上不降格,机制上再完善。驰而不息的文明创建活动,日拱一卒的坚持,正在让这座城市成为市民追求美好生活最值得信赖的依托。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宁波高标准、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中,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让更多文明硕果惠及全体人民,始终是最鲜明的主题。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宁波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市民的文明健康生活护航。广泛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宣传,制作抗疫主题公益广告50万余张;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排队一米线”等文明好习惯,反对餐饮浪费,制作富有宁波城市文化特色的“甬城公筷”,让更多的市民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从地下空间到屋顶空间,从城市到农村,从路面到河面……宁波全域推进空中垃圾、路面垃圾、地下空间垃圾、村居房前屋后垃圾、高速公路两侧垃圾等集中整治,干部群众、志愿者等20余万人次共同参与垃圾清理,先后出动无人机数百架次,巡视排查2.5万余幢屋顶,让宁波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干净整洁有序,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污水管道不堵了,楼道灯亮了,停车有序了……海曙区呼童小区的变化让居民姜苏岷直呼惊喜:“我们同当年领新房钥匙的时候一样高兴。”今年,我市对社区(小区)、背街小巷、菜场及其周边、城乡接合部、景区(景点)等实施“五整顿两提升”行动。115个老旧小区、834万平方米得到改造提升,35个城中村、8个城乡接合部区域全面整治,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鄞州区百丈街道华严社区,居民们把自家的花搬到了街角花园,城市微改造把曾经的垃圾死角升华成家门口的风景。今年,宁波用创意点亮城市角落,高架上鲜花相伴,大桥下有微型公园,微创意、微改造、微提升,让城市中成百上千个温馨的“小角落”,构建起了美丽文明的城市“大花园”。

  “大家都说,社区漂亮了,像景点一样。”社区党委书记孙凯明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力不断激发,我们这些创意、微改造带来的变化就不会是昙花一现,而会成为城市里一道持久的文明风景。

  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花,城在园中、人在绿中。在宁波,居民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越来越切实地转化成为市民群众的满满获得感。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勇摘"城市桂冠上的明珠" 宁波何以炼成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1-20 18:56: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时晓竹

  文明的桂冠,再一次加冕宁波。

  这是人民的创造,城市的荣光。而这荣光来自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他们友好,善良,向爱而行。文明,是他们共同的气质。

  因为文明的基因,早已深入城市的脉络。三江奔腾,不舍昼夜,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屹立东方的港城宁波,以勇立潮头的奋斗续写了现代文明的华彩篇章。

  从2005年宁波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城市,15年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再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在宁波,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文明城市创建的方方面面,不断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今年以来,更高标准、常态创建、共建共享……文明宁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为文明征途再攀高峰写下了非凡的注脚。

  今天,当表彰的 喜讯从首都传来,这座城市上下欢腾,久藏内心深处的幸福和自豪的 情感瞬间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得到释放。

  文明,不仅成为这座城市长年留驻的荣耀和标志,更愈发成为这座城市不断成长的动力,成为凝聚奋进新时代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高标准”的文明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今年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考察调研。从港口码头,到企业车间,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切切叮嘱,让宁波党员干部群众心潮澎湃、倍受鼓舞。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目标新定位,成为镌刻在四明大地“春天的故事”,为宁波精神文明建设汇聚起新的奋进力量。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各级“宣讲名师”“民间宣讲名嘴”“后浪宣讲员”深入宁波的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社区,以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月,宁波发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攻“动员令”,瞄准确保高分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的目标全力以赴。相继召开的市文明委全体会议、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动员大会,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推进,高标准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开新局面。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联区督导创建工作,推动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市人大、市政协把创建工作作为监督、调研的重点内容,多次开展诊疗式的监督;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紧密协同,推动执法力量下沉一线,各地文明办加大文明创建工作检查督查力度,推动落实整改;各级各类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你我他齐动手,共同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城市客厅”,不止于整洁,还能“席地而坐”,而且裤子不脏,树立了洁净清爽的市容卫生新标杆;菜市场不止于没有污水横流,还可以如同超市一样“高颜值”; 内河湖泊也不止于干净无垃圾,还要能“清可见底” ……

  标准再高一点,举措再精细一点,宁波以钉钉子精神 克难攻坚,精益求精,文明城市创建的“针脚”愈加绵密,一针一针绣出了美丽宜居、群众满意的“城市画卷”,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增色添彩。

  “常态化”的文明

  文明之树常青,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宁波将多年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和成果,转化为持续奋进的动力,以长效化、制度化的建设得到巩固和提升。

  今年,市文明委组织开展“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研究,修订《文明创建负面清单》,建立组织领导保障机制、联合协同工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等四方面常态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我市陆续制定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为市民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提供制度供给,以法治框架对各类文明行为划出边界、作出规范。其中,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我市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达到95%以上,今年上半年电动车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七成。

  今年,全市92家农贸市场彻底告别了“臭哄哄、湿漉漉、乱糟糟”,旧貌换了新颜。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菜市场专项监督视察,同步研究审议制定《宁波市菜市场管理规定》,持续开展跟踪问效监督。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实现了“整改一件事情,完善一项制度,建立一套规矩”,以长效力量护航文明城市行稳致远。

  在宁波街头,为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私家车主纷纷礼让,交警为老人延长绿灯79秒的暖心画面让全国网友点赞。在宁波,礼让斑马线倡导十年来,早已成为甬城日常文明风景。

  走过30个春秋的奉化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为百姓开展了16万余小时特色电力志愿服务;北仑“红领之家”815名党员志愿者常年开展文明创建、扶贫助学等志愿服务,服务群众超过45万人次……在宁波,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推进,214万多名志愿者、1.4万多个志愿服务团队始终与城市脉搏共同跳动。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特别是近期以来,我市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行动上不松懈,责任上不降格,机制上再完善。驰而不息的文明创建活动,日拱一卒的坚持,正在让这座城市成为市民追求美好生活最值得信赖的依托。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宁波高标准、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中,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让更多文明硕果惠及全体人民,始终是最鲜明的主题。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宁波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市民的文明健康生活护航。广泛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宣传,制作抗疫主题公益广告50万余张;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排队一米线”等文明好习惯,反对餐饮浪费,制作富有宁波城市文化特色的“甬城公筷”,让更多的市民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从地下空间到屋顶空间,从城市到农村,从路面到河面……宁波全域推进空中垃圾、路面垃圾、地下空间垃圾、村居房前屋后垃圾、高速公路两侧垃圾等集中整治,干部群众、志愿者等20余万人次共同参与垃圾清理,先后出动无人机数百架次,巡视排查2.5万余幢屋顶,让宁波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干净整洁有序,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污水管道不堵了,楼道灯亮了,停车有序了……海曙区呼童小区的变化让居民姜苏岷直呼惊喜:“我们同当年领新房钥匙的时候一样高兴。”今年,我市对社区(小区)、背街小巷、菜场及其周边、城乡接合部、景区(景点)等实施“五整顿两提升”行动。115个老旧小区、834万平方米得到改造提升,35个城中村、8个城乡接合部区域全面整治,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鄞州区百丈街道华严社区,居民们把自家的花搬到了街角花园,城市微改造把曾经的垃圾死角升华成家门口的风景。今年,宁波用创意点亮城市角落,高架上鲜花相伴,大桥下有微型公园,微创意、微改造、微提升,让城市中成百上千个温馨的“小角落”,构建起了美丽文明的城市“大花园”。

  “大家都说,社区漂亮了,像景点一样。”社区党委书记孙凯明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力不断激发,我们这些创意、微改造带来的变化就不会是昙花一现,而会成为城市里一道持久的文明风景。

  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花,城在园中、人在绿中。在宁波,居民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越来越切实地转化成为市民群众的满满获得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