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不走"寻常路"又迷信手机导航功能 拿什么拯救你 任性的"驴友"?
2020-12-02 07:16:07 稿源: 中国宁波网  

  11月7日,消防员救援被困于北仑一座野山上的“驴友”。(林肃方 摄)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闲暇时刻去大自然走走,已成为都市人一种新的解压方式。

  但是,总有一些“驴友”过于任性,不喜欢走“寻常路”,爱往深山老林里钻,又想着有手机导航一定万事大吉,结果屡屡让自己身处险境。

  据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消防部门参与的涉及山岳救援不下20起,略超去年同期。

  “驴友”被困警情接二连三

  最近一段时间,“驴友”被困的警情又多了起来。

  11月7日中午12时24分,北仑区消防救援大队接到一群登山爱好者的报警,称有一名同行女子摔倒受伤,被困在九峰山附近的一座山上。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往现场——一座未经开发的野山,树木茂盛,人迹罕至。

  “这种救援是很困难的,找人要看运气,属于‘大海捞针’,体力不行还坚持不下来。”有消防救援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背着抢险救援包,穿过竹林,爬过树丛,踩着满地的枯枝落叶一步一步进入深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寻,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被困女子。经医生查看,她只是身体虚弱,手臂受伤。最终,消防救援人员成功将女子救出并送上救护车。事后了解,这群“驴友”每个周末组织登山活动,这次在经过一个下坡时,这名女子脚下一滑摔了下去。

  同一天晚上,海曙公安分局鄞江派出所也接到了“驴友”的求助报警。报警人称自己与其他5人在卖柴岙水库附近迷失了方向。民警告诉记者,这块区域是“驴友”走失的高发区域,救援过程也极其复杂,需要开船进去寻人。漆黑的夜里,救援人员站在船头,拿着手电筒不停向岸边照射……所幸有惊无险,这6名“驴友”被顺利找到并救了回来。

  时间再往前推几天,还有“驴友”遭遇马蜂袭击,进而因状态不佳被困深山老林的。

  10月30日中午11时40分,正在吃饭的海曙区消防救援大队鄞江中队队员突然接到指令,有4名“驴友”被困在了龙观乡大淞湾古道龙兴路沿路口进去6公里左右的地方。更紧急的是,其中一名患有心脏病的“驴友”被马蜂蜇了头部,身体不适却无法下山就医。

  古道崎岖,有些跨越山涧的“道路”是由几根树干搭成的,仅容一人通行。救援人员花了近1个小时找到被困者,转移伤员却花了近2个小时——要肩扛、手接、托举、合抬担架,还要逢山开路、遇涧搭桥,难度可想而知……

  “最近几个月,仅因马蜂袭击导致‘驴友’被困的警情就发生了3起。”有消防救援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发生在龙乡观的这起警情外,10月11日,在奉化溪口,一个50多人的“驴友团”在登山时遭遇马蜂袭击,过了一段时间,被蜇伤者因状态不佳失足滚落山坡;9月份,宁波一家公司在野外搞团建时被成群的马蜂围攻,70多人中有23人被不同程度蜇伤。

  10月30日发生在龙观乡的那起“驴友”被困警情,救援难度极大。(勾顺康邓锦荣摄)

  马失前蹄皆因低估风险

  奉化溪口一带是“驴友”被困警情多发区域。

  最近的一起发生在11月18日下午,在溪口镇栖霞坑村附近的山上,一名来自上海的“驴友”觉得古道石阶路不好走,在尝试侧身行走时不慎跌倒,摔落在布满乱石和荆棘灌木的山坳里;

  10月24日晚上,40余名“驴友”在栖霞坑古道附近的山上迷路;

  8月1日,有“驴友”在溪口镇壶潭村山上古道徒步时腿部受伤,此地属于奉化、余姚、嵊州三地的交界地带,救援人员用了近3个小时才将其救回;

  7月11日,一名年过花甲的“驴友”在溪口镇六诏村麻厂白板岭徒步时不慎跌落,致胸部和肋骨受伤,救援人员历经3个多小时将其送下山;

  6月23日,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有“驴友”在溪口镇董村二村小学附近的山上晕倒……

  分析这些警情,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绝大多数“驴友”是普通游客,缺少专业知识,甚至是通过网络临时组建的“路人局”,在队友选择、行头配备、路线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低估了入山的危险。以10月24日晚上发生在栖霞坑古道附近的被困警情为例,这个由40余人组成的“驴友团”来自上海,对当地的地形不熟悉,加之天色已晚,在途经一个岔路口时不慎走错了道……

  除了这些不慎走错道的,还有自信心爆棚、特意选择“捷径”的,最后却走进了“死胡同”。之前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横溪古道,有两名“驴友”不走寻常路,结果越走越深,被困在当地大田岙的某个竹林里面……救援方出动了200多人,历时9个多小时,翻遍了那里的每个山头,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多才将他们找到。

  这里面还有手机导航的问题,它的误导也让不少“驴友”掉进了坑。“手机导航是很方便,但在山上真的不好用。很多时候,导航显示两地之间距离只有百米,但这百米是直线距离,现实中,你要过去得翻两座山。”有参与过救援的民警告诉记者,类似的警情已发生过多起,地形复杂区域,手机定位易出现偏差,不宜过分倚重。

  这些不走寻常路的“驴友”,一旦找不到来时路,十有八九会拨打110或119求救。这个时候,生命总是第一位的,大量的公共资源会立即投入救援当中去。也正因为如此,每次救援结束后,都会引发“‘驴友’遇险被救,谁该买单”的争议。

  海曙公安民警在“高危”区域设置警示牌。(海曙公安分局供图)

  “治标”之策或可成“他山之石”

  每次出现“驴友”被困的警情,总会牵动各方的心。救援部门全力以赴,不管多晚、多难、多累,始终冲在第一线,入深山钻老林,就是为了拯救被困的他们。但感人场景的背后,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

  “最大的困难应该是时间紧吧,毕竟这种搜山救援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我们最怕的就是拖到晚上或者报警时天就黑了,那个时候搜寻工作难度成倍增加,而且被困者的风险系数也会直线上升。”有民警告诉记者,目前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几次救援多发生在晚上。

  令记者记忆犹新的一起夜间救援发生在海曙横溪,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还是找不到人,情急之下,当地的救援力量燃放了大量烟花,以此来确定被困者的大致方位,最终用这种“创新”方式找到了被困的“驴友”。还有一次,鄞州五乡一位老伯上山后失联,无人机、警犬和大量救援人员入山搜寻却一无所获,次日白天发现老伯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

  所以,从“生命至上”的角度来考虑,应该尽量缩短救援的时间。记者了解到,我市几个区县(市)的公安部门为缩短救援时间,推出了一些创新之举,或可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余姚阳明派出所独创民间公益救援队驻所机制,满屋的锦旗——两年不到收了90余面,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这一创新机制,值得“驴友”被困警情多发区域的基层派出所借鉴。

  2018年12月,阳明派出所聘请“姚江源”救援队驻所,将其作为所内应急救援力量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基层派出所警力有限的难题,提升快速处置非案件类警情的能力。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姚江源”救援队已执行搜救任务270余起,队员也从最初的11人增加到百余人。目前这种警民协作救援受困人员、帮助寻找走失人员的机制已在余姚推广,“姚江源”梁弄派出所分队、低塘派出所中队和梨洲派出所中队已经先后成立。

  还有海曙公安的入山立牌举措,小创意发挥了大作用,同样值得推广。

  从去年开始,海曙章水派出所就在辖区“驴友”经常走失的区域设立了25块警示牌,既能给游客指路,也方便救援时对被困人员进行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警示牌将危险区域网格化了,救援时如能确定被困者所处的大致位置,就能缩小搜寻范围,缩短救援时间。

  去年12月7日,有3名“驴友”被困周公宅水库附近,幸好他们之前看到过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1号”。救援人员就此赶去相应的区域,很快就找到了被困人员。

  今年6月,海曙龙观派出所也在山区险要位置设立了20块警示牌。

  网友建议救援应酌情收费

  “驴友”被困警情频发,“治标”之策再好,也会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代价很可能就是一条生命。所以要减少这类警情,“治本”的方法不能少。

  有网友建议,“驴友”被困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自己违规在先,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救援不应该免费。有偿救援,更多的是一种威慑,警示“驴友”不要过于任性。毕竟,除了经济账外,救援人员进入那些未开发区域,同样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去年6月,安徽黄山风景区对一名擅自进入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被困的游客进行救援,结束后要求其承担部分救援费用。这次救援因此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颁布以后的首例有偿救援行动。

  根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有偿救援是指旅游者不遵守黄山风景区游览规定,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管委会完成救援后,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的救援费用。有偿救援费用包含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劳务、院前救治、交通、意外保险、后勤保障、引入第三方救援力量等费用,其中劳务费用是指非管委会工作人员参加当次救援应予支付的劳务报酬。

  此外,有些地区也在尝试采取有偿救援措施,目的同样不是为了“收钱”,而是为了有效遏制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的任性旅游或探险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去年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就通报过一起非法穿越事件的处理结果:幸存的6人除了分别受到五千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外,还必须支付医疗救护费用。有关部门作出处罚的一条重要依据就是《旅游法》第八十二条:“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及时救助。中国出境旅游者在境外陷于困境时,有权请求我国驻当地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给予协助和保护。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同时,有偿救援也是全球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比如,美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法案对违规者收取救援费用。在日本,虽然警察救援不会收费,但政府机构人手非常有限,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民间专业救援机构支援,他们就要收取高昂的救援费用了。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奕超超陈子昂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不走"寻常路"又迷信手机导航功能 拿什么拯救你 任性的"驴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12-02 07:16:07

  11月7日,消防员救援被困于北仑一座野山上的“驴友”。(林肃方 摄)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闲暇时刻去大自然走走,已成为都市人一种新的解压方式。

  但是,总有一些“驴友”过于任性,不喜欢走“寻常路”,爱往深山老林里钻,又想着有手机导航一定万事大吉,结果屡屡让自己身处险境。

  据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消防部门参与的涉及山岳救援不下20起,略超去年同期。

  “驴友”被困警情接二连三

  最近一段时间,“驴友”被困的警情又多了起来。

  11月7日中午12时24分,北仑区消防救援大队接到一群登山爱好者的报警,称有一名同行女子摔倒受伤,被困在九峰山附近的一座山上。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往现场——一座未经开发的野山,树木茂盛,人迹罕至。

  “这种救援是很困难的,找人要看运气,属于‘大海捞针’,体力不行还坚持不下来。”有消防救援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背着抢险救援包,穿过竹林,爬过树丛,踩着满地的枯枝落叶一步一步进入深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寻,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被困女子。经医生查看,她只是身体虚弱,手臂受伤。最终,消防救援人员成功将女子救出并送上救护车。事后了解,这群“驴友”每个周末组织登山活动,这次在经过一个下坡时,这名女子脚下一滑摔了下去。

  同一天晚上,海曙公安分局鄞江派出所也接到了“驴友”的求助报警。报警人称自己与其他5人在卖柴岙水库附近迷失了方向。民警告诉记者,这块区域是“驴友”走失的高发区域,救援过程也极其复杂,需要开船进去寻人。漆黑的夜里,救援人员站在船头,拿着手电筒不停向岸边照射……所幸有惊无险,这6名“驴友”被顺利找到并救了回来。

  时间再往前推几天,还有“驴友”遭遇马蜂袭击,进而因状态不佳被困深山老林的。

  10月30日中午11时40分,正在吃饭的海曙区消防救援大队鄞江中队队员突然接到指令,有4名“驴友”被困在了龙观乡大淞湾古道龙兴路沿路口进去6公里左右的地方。更紧急的是,其中一名患有心脏病的“驴友”被马蜂蜇了头部,身体不适却无法下山就医。

  古道崎岖,有些跨越山涧的“道路”是由几根树干搭成的,仅容一人通行。救援人员花了近1个小时找到被困者,转移伤员却花了近2个小时——要肩扛、手接、托举、合抬担架,还要逢山开路、遇涧搭桥,难度可想而知……

  “最近几个月,仅因马蜂袭击导致‘驴友’被困的警情就发生了3起。”有消防救援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发生在龙乡观的这起警情外,10月11日,在奉化溪口,一个50多人的“驴友团”在登山时遭遇马蜂袭击,过了一段时间,被蜇伤者因状态不佳失足滚落山坡;9月份,宁波一家公司在野外搞团建时被成群的马蜂围攻,70多人中有23人被不同程度蜇伤。

  10月30日发生在龙观乡的那起“驴友”被困警情,救援难度极大。(勾顺康邓锦荣摄)

  马失前蹄皆因低估风险

  奉化溪口一带是“驴友”被困警情多发区域。

  最近的一起发生在11月18日下午,在溪口镇栖霞坑村附近的山上,一名来自上海的“驴友”觉得古道石阶路不好走,在尝试侧身行走时不慎跌倒,摔落在布满乱石和荆棘灌木的山坳里;

  10月24日晚上,40余名“驴友”在栖霞坑古道附近的山上迷路;

  8月1日,有“驴友”在溪口镇壶潭村山上古道徒步时腿部受伤,此地属于奉化、余姚、嵊州三地的交界地带,救援人员用了近3个小时才将其救回;

  7月11日,一名年过花甲的“驴友”在溪口镇六诏村麻厂白板岭徒步时不慎跌落,致胸部和肋骨受伤,救援人员历经3个多小时将其送下山;

  6月23日,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有“驴友”在溪口镇董村二村小学附近的山上晕倒……

  分析这些警情,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绝大多数“驴友”是普通游客,缺少专业知识,甚至是通过网络临时组建的“路人局”,在队友选择、行头配备、路线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低估了入山的危险。以10月24日晚上发生在栖霞坑古道附近的被困警情为例,这个由40余人组成的“驴友团”来自上海,对当地的地形不熟悉,加之天色已晚,在途经一个岔路口时不慎走错了道……

  除了这些不慎走错道的,还有自信心爆棚、特意选择“捷径”的,最后却走进了“死胡同”。之前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横溪古道,有两名“驴友”不走寻常路,结果越走越深,被困在当地大田岙的某个竹林里面……救援方出动了200多人,历时9个多小时,翻遍了那里的每个山头,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多才将他们找到。

  这里面还有手机导航的问题,它的误导也让不少“驴友”掉进了坑。“手机导航是很方便,但在山上真的不好用。很多时候,导航显示两地之间距离只有百米,但这百米是直线距离,现实中,你要过去得翻两座山。”有参与过救援的民警告诉记者,类似的警情已发生过多起,地形复杂区域,手机定位易出现偏差,不宜过分倚重。

  这些不走寻常路的“驴友”,一旦找不到来时路,十有八九会拨打110或119求救。这个时候,生命总是第一位的,大量的公共资源会立即投入救援当中去。也正因为如此,每次救援结束后,都会引发“‘驴友’遇险被救,谁该买单”的争议。

  海曙公安民警在“高危”区域设置警示牌。(海曙公安分局供图)

  “治标”之策或可成“他山之石”

  每次出现“驴友”被困的警情,总会牵动各方的心。救援部门全力以赴,不管多晚、多难、多累,始终冲在第一线,入深山钻老林,就是为了拯救被困的他们。但感人场景的背后,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

  “最大的困难应该是时间紧吧,毕竟这种搜山救援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我们最怕的就是拖到晚上或者报警时天就黑了,那个时候搜寻工作难度成倍增加,而且被困者的风险系数也会直线上升。”有民警告诉记者,目前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几次救援多发生在晚上。

  令记者记忆犹新的一起夜间救援发生在海曙横溪,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还是找不到人,情急之下,当地的救援力量燃放了大量烟花,以此来确定被困者的大致方位,最终用这种“创新”方式找到了被困的“驴友”。还有一次,鄞州五乡一位老伯上山后失联,无人机、警犬和大量救援人员入山搜寻却一无所获,次日白天发现老伯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

  所以,从“生命至上”的角度来考虑,应该尽量缩短救援的时间。记者了解到,我市几个区县(市)的公安部门为缩短救援时间,推出了一些创新之举,或可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余姚阳明派出所独创民间公益救援队驻所机制,满屋的锦旗——两年不到收了90余面,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这一创新机制,值得“驴友”被困警情多发区域的基层派出所借鉴。

  2018年12月,阳明派出所聘请“姚江源”救援队驻所,将其作为所内应急救援力量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基层派出所警力有限的难题,提升快速处置非案件类警情的能力。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姚江源”救援队已执行搜救任务270余起,队员也从最初的11人增加到百余人。目前这种警民协作救援受困人员、帮助寻找走失人员的机制已在余姚推广,“姚江源”梁弄派出所分队、低塘派出所中队和梨洲派出所中队已经先后成立。

  还有海曙公安的入山立牌举措,小创意发挥了大作用,同样值得推广。

  从去年开始,海曙章水派出所就在辖区“驴友”经常走失的区域设立了25块警示牌,既能给游客指路,也方便救援时对被困人员进行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警示牌将危险区域网格化了,救援时如能确定被困者所处的大致位置,就能缩小搜寻范围,缩短救援时间。

  去年12月7日,有3名“驴友”被困周公宅水库附近,幸好他们之前看到过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1号”。救援人员就此赶去相应的区域,很快就找到了被困人员。

  今年6月,海曙龙观派出所也在山区险要位置设立了20块警示牌。

  网友建议救援应酌情收费

  “驴友”被困警情频发,“治标”之策再好,也会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代价很可能就是一条生命。所以要减少这类警情,“治本”的方法不能少。

  有网友建议,“驴友”被困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自己违规在先,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救援不应该免费。有偿救援,更多的是一种威慑,警示“驴友”不要过于任性。毕竟,除了经济账外,救援人员进入那些未开发区域,同样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去年6月,安徽黄山风景区对一名擅自进入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被困的游客进行救援,结束后要求其承担部分救援费用。这次救援因此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颁布以后的首例有偿救援行动。

  根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有偿救援是指旅游者不遵守黄山风景区游览规定,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管委会完成救援后,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的救援费用。有偿救援费用包含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劳务、院前救治、交通、意外保险、后勤保障、引入第三方救援力量等费用,其中劳务费用是指非管委会工作人员参加当次救援应予支付的劳务报酬。

  此外,有些地区也在尝试采取有偿救援措施,目的同样不是为了“收钱”,而是为了有效遏制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的任性旅游或探险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去年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就通报过一起非法穿越事件的处理结果:幸存的6人除了分别受到五千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外,还必须支付医疗救护费用。有关部门作出处罚的一条重要依据就是《旅游法》第八十二条:“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及时救助。中国出境旅游者在境外陷于困境时,有权请求我国驻当地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给予协助和保护。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同时,有偿救援也是全球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比如,美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法案对违规者收取救援费用。在日本,虽然警察救援不会收费,但政府机构人手非常有限,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民间专业救援机构支援,他们就要收取高昂的救援费用了。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奕超超陈子昂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