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去包布的香干。(黄程董惊鸿摄)
余姚泗门菜市场103号摊位的“阿寿香干”每天早上6点多出摊,9点左右就卖完收摊。限量、价高、好吃,是“阿寿香干”三个为食客所津津乐道的特点,无论生吃,还是炒着吃,都别有一番风味。
“阿寿香干”创始人钱福寿,从20年前开始教16岁的儿子钱勇泉制作香干,如今儿子已经继承了他的衣钵。
每天吃完中饭,钱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将前一天浸泡的黄豆沥水10分钟,然后倒入磨浆机,用土灶木柴煮浆。“柴火煮出来的浆更香。”钱勇泉一边给土灶添柴,一边说。
出锅前,钱勇泉会用两层棉布袋子过滤豆渣,并用一根直径约13厘米的大竹竿反复挤压。去掉豆渣后,就要用卤水点豆腐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只见钱勇泉右手拿着铜勺划着“8”字,左手拿着卤水勺子,缓缓地将卤水倒进豆浆,“这样可以让卤水充分又均匀地溶在豆浆中”。
点好的豆腐被放置在一个边长40厘米、高5厘米的方形木框内,用棉布包好压制,将出框后的豆腐横竖各切12刀,然后用棉布一块一块包好,进行第二次包布压制。
脱去包布的香干雏形已现,晾在大竹筛上。为了保证口感,香干的调味都是放在第二天清晨。“调料其实很简单,盐、茴香、桂皮和少许味精。”钱勇泉的妻子胡彬对于自家的调料原料从不隐瞒,“老手艺就放这几样,也算不上什么秘方,全靠几十年的经验。”
“阿寿香干”每一道工序看似简单,背后却是对传统老手艺的坚守和尊重,也正是因为52年始终如一的尊重,才让这一块小小的“阿寿香干”成为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记者黄程 董惊鸿 通讯员诸挺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