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天价岩茶”何时休?四年三次被媒体曝光后整改
2021-02-28 07:11:43 稿源: 澎湃新闻  

  福建南平市武夷山的“天价岩茶”又一次被新华社点名了。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2月18日报道,一份最新的“2021年天价岩茶”榜单,上榜岩茶分“非卖品”和“在售品”。“非卖品”有18款茶,每斤价格均在10万元以上,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岩茶有14款;“在售品”有七八十款,每斤价格在5万元以上。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每斤动辄一二十万元、数十万元的‘天价茶’,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随后,福建日报发布该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行动后的整治通知:要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化岩茶销售环节监管,对销售价格虚高的岩茶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媒体曝光的茶商、茶企,重点查核超指导价销售搭售、私下交易或上市销售价格高昂的“非卖品”“品鉴品”等,组织查处虚假标识、掺杂掺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商标侵权、不明码标价、串通操控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严肃整治在营销中渲染享乐奢靡的不良行为等。

  这已是“天价岩茶”第三次被新华社曝光。此前,新华社在2018年、2019年均发过类似报道。新华社记者在这两年对“天价岩茶”的暗访中发现,卖茶靠“讲故事”,收益靠噱头炒作,普通茶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翻了十几倍。

  相关报道发出后,当地监管部门发布了整改措施,保证严加监管,扼制“天价茶”。但从今年再度被新华社曝光的情况来看,当地的监管效果难以让人信服。

  2018年7月,福建日报消息称,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夷岩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已采取保质量、严监管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茶叶质量评定、制茶大师评定、茶叶市场监管等,进一步提出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

  2019年4月15日,武夷山市政府回应新华社报道称,报道所揭示的乱象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影响武夷茶的声誉,即日起推行“认标购茶”,持续强化市场整治,依法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乱象,让消费者能放心选购到货真价实的武夷茶。

  公开资料显示,岩茶,是福建特有的一种茶叶,主产区为武夷山茶区,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

  价格越“炒”越高,但却并未让多数茶农获益。福建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主委吴志明曾在新华社的报道中表示,一些茶企过度炒作、过度包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岩茶的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近两年以来,中低端岩茶滞销率达40%以上。

  该报道中,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称,“质优价实,让老百姓而不是少数人消费得起岩茶,才是岩茶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方向。不能通过炒作去创造、迎合那些畸形的需求。”

  “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针对岩茶被炒至“天价”,光明日报曾在2019年刊发评论文章称,要炒出好茶需要凭借炒茶师傅的技艺。同样的茶叶,能不能炒出佳品,考验的是眼力、手力和“心力”。因此,“艺高价高”可以有,但玩起唬人的天价,那就过头了。何况把杂七杂八的茶叶也“包装”为岩茶,本身就是欺诈行为。

  “概念先行,是炒作的套路,或者是通病。但茶叶的制作和销售,玩不得虚头,”文章称,茶饮讲究一个淡泊,如此吃相难看,不择手段,是对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大不敬。市场之事,遵循的是市场规律、规则。喝到肚子里的该是茶韵,而不是虚假的价格。

  文章认为,就此乱象,需要正本清源:定价上,需要拧去水分;命名和推广上,需要求真务实。整治茶叶市场的乱象,先得把伪大师及其利益链给“治”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呵护某个地方茶品牌的声誉,更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在揪出“天价岩茶”幕后推手方面,新京报快评文章称,“天价岩茶”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也同样不容忽视。除加强严管,还应在加大反腐力度上下功夫。应将“天价茶”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对于利用“天价茶”进行洗钱、受贿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公开通报,形成震慑。

  “不买‘天价茶’、对相关不法行为积极举报等。”文章作者还建议,作为消费者,也可以对此类现象多些主动抵制。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天价岩茶”何时休?四年三次被媒体曝光后整改

稿源: 澎湃新闻 2021-02-28 07:11:43

  福建南平市武夷山的“天价岩茶”又一次被新华社点名了。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2月18日报道,一份最新的“2021年天价岩茶”榜单,上榜岩茶分“非卖品”和“在售品”。“非卖品”有18款茶,每斤价格均在10万元以上,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岩茶有14款;“在售品”有七八十款,每斤价格在5万元以上。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每斤动辄一二十万元、数十万元的‘天价茶’,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随后,福建日报发布该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行动后的整治通知:要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化岩茶销售环节监管,对销售价格虚高的岩茶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媒体曝光的茶商、茶企,重点查核超指导价销售搭售、私下交易或上市销售价格高昂的“非卖品”“品鉴品”等,组织查处虚假标识、掺杂掺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商标侵权、不明码标价、串通操控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严肃整治在营销中渲染享乐奢靡的不良行为等。

  这已是“天价岩茶”第三次被新华社曝光。此前,新华社在2018年、2019年均发过类似报道。新华社记者在这两年对“天价岩茶”的暗访中发现,卖茶靠“讲故事”,收益靠噱头炒作,普通茶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翻了十几倍。

  相关报道发出后,当地监管部门发布了整改措施,保证严加监管,扼制“天价茶”。但从今年再度被新华社曝光的情况来看,当地的监管效果难以让人信服。

  2018年7月,福建日报消息称,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夷岩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已采取保质量、严监管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茶叶质量评定、制茶大师评定、茶叶市场监管等,进一步提出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

  2019年4月15日,武夷山市政府回应新华社报道称,报道所揭示的乱象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影响武夷茶的声誉,即日起推行“认标购茶”,持续强化市场整治,依法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乱象,让消费者能放心选购到货真价实的武夷茶。

  公开资料显示,岩茶,是福建特有的一种茶叶,主产区为武夷山茶区,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

  价格越“炒”越高,但却并未让多数茶农获益。福建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主委吴志明曾在新华社的报道中表示,一些茶企过度炒作、过度包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岩茶的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近两年以来,中低端岩茶滞销率达40%以上。

  该报道中,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称,“质优价实,让老百姓而不是少数人消费得起岩茶,才是岩茶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方向。不能通过炒作去创造、迎合那些畸形的需求。”

  “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针对岩茶被炒至“天价”,光明日报曾在2019年刊发评论文章称,要炒出好茶需要凭借炒茶师傅的技艺。同样的茶叶,能不能炒出佳品,考验的是眼力、手力和“心力”。因此,“艺高价高”可以有,但玩起唬人的天价,那就过头了。何况把杂七杂八的茶叶也“包装”为岩茶,本身就是欺诈行为。

  “概念先行,是炒作的套路,或者是通病。但茶叶的制作和销售,玩不得虚头,”文章称,茶饮讲究一个淡泊,如此吃相难看,不择手段,是对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大不敬。市场之事,遵循的是市场规律、规则。喝到肚子里的该是茶韵,而不是虚假的价格。

  文章认为,就此乱象,需要正本清源:定价上,需要拧去水分;命名和推广上,需要求真务实。整治茶叶市场的乱象,先得把伪大师及其利益链给“治”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呵护某个地方茶品牌的声誉,更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在揪出“天价岩茶”幕后推手方面,新京报快评文章称,“天价岩茶”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也同样不容忽视。除加强严管,还应在加大反腐力度上下功夫。应将“天价茶”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对于利用“天价茶”进行洗钱、受贿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公开通报,形成震慑。

  “不买‘天价茶’、对相关不法行为积极举报等。”文章作者还建议,作为消费者,也可以对此类现象多些主动抵制。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