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乳腺癌患者的爱与痛:千山万水总要自己面对
2021-03-11 06:4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我市各大医院相继举办了乳腺癌防治活动。

  作为女性最常见且最害怕的肿瘤,乳腺癌对很多骄傲且美丽的女人来说,就像草原上的荒火,所到之处,美貌凋零,温柔枯萎,自信瓦解,爱情破碎,成绩无光,欢乐失色……

  所幸,多数人在经受身心折磨、战胜死亡恐惧、接受人性考验后,还好好地活着,活得皮实坚韧、蓬勃兴盛。

  在存活率提高的同时,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患者,了解她们被重创之后,最真实的爱与痛。

  保命,还是保乳?

  确诊后要不要切除乳房,是所有乳腺癌患者都需要面临的生死抉择。

  但大多数的时候,她们其实并没有选择的机会。

  筠超(化名)在手术台上才被告知:“肿块挖出来先做活检,如果是恶性,要接着手术。”

  那是局部麻醉,但麻药似乎没起多大作用,她听到绞肉的声音,感觉到温热的鲜血顺着脖子流到颈后,脑子里嗡嗡作响。

  “医生,是不是不好的病?”筠超问。

  医生犹豫了一下:“我一般不会看走眼。”

  太痛了,眼泪止不住,但她的双臂被绑着,不能动,不能擦眼泪,感觉自己“像一条砧板上的鱼”。

  医生和护士出去了,等再次进来,筠超听到了7个字,“我们要继续手术”。

  一只面罩套在她脸上,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她想,只能这样了吧!

  医生的话就是权威,在恐惧和仓促里,多数患者像筠超一样,只能听从医生的建议。

  不过,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宁波市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殷科主任医师就遇到过这样的患者,固执己见,油盐不进,在术前知情书上写下“坚决要求保乳”。

  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男医生,殷科认为这很不理智,因为比起胃、肺、肝来说,乳房是对生活影响最小的一个器官。生死关头,没人坚决要求保胃、保肺,却有人宁死也不愿失去乳房。“乳房再重要,也是一个局部,咱不能因小失大。”

  “失去那个‘局部’,整体还算整体吗?”患者妮子(化名)是语文老师,教书育人多年,她觉得一个女孩对自己容貌的基本评价,会影响人生走向。在她心里,乳房是身体的至高点,是美妙的曲线,是坚挺的自尊,也是爱与激情的催化剂。文学作品中有过许多形容:柔软的云朵,可爱的小馒头,丰硕的果实……

  妮子担心随着那咔嚓一刀,和果实一起从枝头坠落的,还有美丽、骄傲、爱情和幸福。

  这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丈夫的态度。

  土味情话最动人:“我20来岁的时候就偷偷琢磨过你的罩杯,现在40出头了,难道还在意胸前几两肉?我只在乎我有老婆、儿子有妈,只要你还会聊天,我就知道心放在哪里!”

  女人到底是感性动物,数年后再想起曾让自己泪如雨下的表白,妮子心里五味杂陈:“最终让我妥协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亲人的不舍。”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60%-70%的乳腺癌患者会失去“半壁江山”(一侧乳房)。殷科说,能不能保乳,和肿瘤大小、位置有关,长在外围且比较小的,切除后才不影响乳房外观。当然,也有患者生怕“切不干净”,坚决要求“保命去乳”。

  还会好看吗?

  很多时候,没有什么能阻挡女人对于“完美”的追求。

  术后,妮子也想乳房再造,详细咨询了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甲乳外科丁锦华主任医师。丁锦华介绍了目前流行的两种乳房再造材料:一是充有硅凝胶的假体,二是使用自体背部或腹部的组织皮瓣。前者重塑的乳房不自然,后者对身体的损伤大、恢复慢。另外,整形手术和假体材料用不了医保,只能自费。

  四五万元的手术材料费用,妮子出得起,但她怕疼。丁锦华劝她慎重考虑,目前50%左右的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后,还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这对再造的乳房也会造成外形损害。因此,即使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国内顶尖肿瘤医院,接受乳房再造手术的患者比例也不超过15%。

  妮子最终放弃了,病友则向她推荐了“义乳”,说白了就是假胸,它不需要像“义肢”一样有实用功能,主要是穿上衣服后会比较美观协调,也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

  妮子在淘宝上一搜,感觉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义乳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材质不同,功能各异,商家比自己想得更细致周到:

  “日常戴戴,买插在文胸里的就行;如果要穿婚纱、晚礼服,就买那种粘贴式的,但是不能剧烈运动;要游泳的话,买防水款,专门放泳衣里,保证看不出来……”

  客服耐心介绍,说如果追求完美逼真,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另一侧乳房进行手工定制,只是价格贵一点,要近10万元,那叫“匠心打造”。

  妮子哭笑不得,又觉心酸:“再以假乱真,总归是假的。”

  真正宽慰妮子的,是“数百+”的月销量。“原来有那么多人像我一样,都不完整。”妮子苦笑道:“我知道这样想不对,可想到上天不是惩罚我一个人,想到那么多人和我一样,大家同病相怜,并肩作战,感觉并不孤单了。”

  和病友交流多了,妮子又一次刷新了对“义乳”的认识。

  女人都爱漂亮,但不是每个人都舍得花钱买漂亮,一些年长的阿姨便“各显神通”,自己动手做。

  有个姓李的阿姨向她传授经验:胸小的,可以塞棉花布头,胸大就不行,太轻,容易偏;大米会发霉,绿豆还凑合,就是汗水进去会发芽。

  另一个姓王的阿姨笑着说:“我试过茶叶,有保健效果,就是扎得受不了。还是绿豆好,炒熟就不会发芽了,还香喷喷的……”

  她们眯起眼睛哈哈大笑,这些奇妙的“发明”也让妮子忍俊不禁。

  王阿姨扭头鼓励妮子:“挺起胸来!你比我们都强。记住了,女人不是因为乳房才美,我们女人本来就美。”

  两位阿姨是老病友,几次复发都扛过来了。贫穷和病痛不能阻止一个女人追求美,也不能阻止一个饱经沧桑却又充满天真的老人在阳光下开心地笑。妮子咧着嘴鼻子一酸,心却敞亮了不少。

  可失去乳房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还爱我吗?

  筠超浑身插满管子躺在病床上被推出了手术室,头脑清醒后的第一个念头:“完了,这下更没有男人爱我了。”又一想,松口气,“幸好我没老公,要不然就害人了。”

  筠超不像妮子那样,术前术后都有丈夫陪着。她是单身母亲,是单枪匹马上阵的孤胆英雄。

  放疗,俗称照光,用射线杀死癌细胞。要照的地方画满了图形,除了筠超自己,没人知道前胸被烤得焦黑甚至皲裂时的切实感受。筠超在博客里写道,“谁离我近点,闻到的会是烤鱼的味道。”

  而化疗的感觉,更像“一条被滔天巨浪摔在无人荒岛的鱼,粗砾,疼痛,绝望”。秀发落尽、十指发黑、寝食难安、吐出胆汁、生不如死……这些词听听就让人毛骨悚然,有的患者一看到化疗药紫杉醇那样的液体就会翻江倒海地吐,甚至走到门诊就开始嚎淘大哭。

  “手术切掉乳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会引起掉头发以及一系列的胃肠道反应、骨髓反应,最重要的是抑制卵巢功能,抑制女性的温柔美丽。”殷科说。

  如果说没了乳房和秀发仅仅是不好看,那么,卵巢功能的改变则是让一个女人的内核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增厚,不来例假,急躁、易怒、忧郁、健忘、疑神疑鬼、歇斯底里……

  病房里,护工阿姨最八卦:谁谁谁在闹离婚,老公面也不露,忙着转移财产呢;还有谁谁谁,你别看她每天电话里老公长老公短的,她老公早就不碰她了,还有人给她老公介绍对象呢……

  筠超有时候挺庆幸自己离婚离得早,横竖肉体上的苦都是暂时的,伸头一刀,挨过算数,总好过活在别人嘴里,天天纠结“他还爱我吗”?

  身体的缺失,加上药物副作用,让妮子不愿意与丈夫亲密。偶而一次,身体也因为担心与自卑变得很僵硬。时间久了,丈夫不再勉强。

  微妙的气氛里,妮子的情绪像台风里的小船,没着没落地起伏打转,而丈夫的态度就是席卷一切的风。一个陌生的来电,一次语焉不详的晚归,一句类似敷衍的“嗯”,都会激起她心底的惊涛骇浪。她不是一触即发,就是含沙射影,争吵往往以男人一声不吭地离开而告终,门砰地关上,世界陷入让人绝望的静寂。

  病痛和猜疑像两把交叉的刀,一点点剔除生活的温存和热情,妮子一度觉得,自尊自信随着乳房一起,被扔进了垃圾筒。

  乳腺癌是最考验夫妻感情的病,殷科见多了,一开始就不愿治的、急着离婚的“极品丈夫”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丈夫会陪着妻子挨过至暗时刻,只是后面的考验太多太漫长,家庭战争的导火索无处不在,因为钱、因为副作用、因为心理的变化,原来的信任和默契像手中的流沙一样,越在意,流失得越快。

  “一开始术后治疗的时候,是手牵着手来的。后来,妻子进来,丈夫外面等着。再后来,就妻子一个人了。不问也知道,离了。”殷科说。

  妮子发现丈夫手机里暧昧信息的时候,反而一反常态,不哭,不闹,也不追问,变得小心翼翼委屈求全。但到最后,丈夫还是摊牌,说“太累了”。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肿瘤专科资深护士赵静也听到过许多关于丈夫变心的哭诉,同为女人,她觉得男人应该体谅妻子,患难与共,但作为医护人员,她能理解患者家属。患者可以眼睛一闭床上一躺,理直气壮地发泄哭闹,家属却要扛着压力四处求人。明明已经难过得要撞墙,却还得强颜欢笑面对更难过的妻子。

  她体谅患者家属的苦衷,尽管这不是逃离的理由。

  影响夫妻生活吗?

  接触多了后,很多患者会悄悄问医生:还能“那个”吗?

  当然可以,只要双方都调整好心态,夫妻生活还是会很和谐。

  赵静见证过一个奇迹,一个漂亮女孩,小时候因为骨肉瘤截肢,坐在轮椅上开了家小店。后来有个男孩爱上了她,两人快结婚的时候,她又查出了乳腺癌。

  “女孩家境挺好的,她妈妈担心,哪个婆婆会接受这样的儿媳妇?就反对他们结婚,说自己的姑娘自己照顾,不到婆家受委屈。男孩不肯,两人租了房领了证。你猜后来怎么着?经过积极治疗,不但病情控制,连孩子都怀上了,女孩妈妈和婆婆都乐坏了。多好啊!”

  赵静给很多患者讲过这个励志故事,她希望能给她们信心。但很多时候故事到此为止,她没有讲那个结局——女孩生产后,在月子中心就开始昏迷,送到医院一查,发现肝转移,孩子刚满月就没了妈。

  赵静没来得及和女孩说上话,她一直没想明白,如果正常孕检,怎么可能没发现病灶转移呢?想来想去,最大的可能就是女孩早就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对,但又觉得这是自己做母亲唯一的机会,于是放弃干预,拼死为爱的人生了一个孩子。

  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女孩或许还活得好好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赵静想,拿一命换一命的勇气,应该来源于婚姻生活中发自内心的幸福吧。

  病房里也有平淡的幸福,鄞州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有位患者住在慈溪,严重晕车,丈夫不舍得她受罪,便把自行车后座加宽加厚,装了搁脚板,每次骑车带妻子来宁波治疗:凌晨4点出发,沿着329国道走走停停,傍晚前赶到医院。别人觉得难以置信,他们却说,一路说说笑笑,没那么累。

  “感情好的,都是会说笑的,不把病挂在嘴上的。”鄞州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主任徐正阳说,很多“心大”的女人跟没事一样,一会儿想吃这个,一会儿想吃那个,一会儿盘算着哪里去旅游,一会儿又张罗给八杆子都打不到的人相亲,丈夫都不知道是听妻子的还是听医生的,一边哼哼唧唧地拌嘴,一边又无奈迁就。有对老夫妻,妻子病了10来年,都是老伴照顾。看老伴跪在床上,从后边托着妻子的胳膊,给她翻身、抹背,累得一身汗,所有人都唏嘘不已。

  两人想法出奇一致:“这么多关都扛下来了,还计较什么,活一天高兴一天就好了。”

  哪怕,现实总是不那么让人高兴。

  还相信美好吗?

  自从被戴上那顶“癌帽”,筠超在别人眼里,怎一个惨字了得。

  一个已是中年的企业临聘人员,家徒四壁,除了书,就是读小学的孩子。单位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她成了无业游民,疾病带来的死亡阴影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像山一样压下来。

  医生曾怀疑她淋巴转移,只敢保证她能活三四年。可三四年怎么够?孩子还小,她还有好多事要做。

  筠超不甘心,她的亲人朋友也不甘心。

  走投无路的人四处寻找活路,于是“神医”出现了。在朋友的介绍里,“神医”是一个传奇,悬壶济世,药到病除。

  出于对朋友的信任,筠超在父母的陪同下,约对方在一家茶馆看病。“神医”50多岁,口才极好,信誓旦旦能治好,还举了许多成功的例子。

  人但凡有强烈诉求,就会真假难辨、轻信误判,哪怕这种诉求仅仅是活下去。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花了1万元高价,喝了“神医”开的一个月量的中药,没有方子,煎好送来。药贵不如命贵,癌症患者家庭最缺钱,却也最舍得花钱。

  可去医院复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被医生狠批了一顿,说她胆子太大,什么药都不知道就敢喝。幸好停药及时,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从此以后,筠超再也不敢轻信所谓的土方、偏方,老老实实接受正规治疗,并劝认识的病友也不要相信。

  抗癌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对峙,别说还在挣扎着的,哪怕挨过了5年也时时担心——你不知道敌人是真的偃旗息鼓缴械投降了,还是暗中休养生息以求反戈一击,总得信点什么,才多些底气。溺水的人挣扎着想抓住点什么是本能,但谁都不该以救人的姿势伸出手,再将她按到水底搜刮所有,世间不该有这样残忍阴险的人心。

  筠超性格比较开朗,但生病后有一阵子变得很敏感、封闭,她不喜欢别人刻意的照顾,不喜欢提起病情,最怕别人用可怜的眼神看她,也怕欠太多的人情。直到有位朋友对她说:“所有善意的帮助,你只管接受,等你有能力帮别人时,你也去帮人家。”

  这一场病,让她看到了人世间太多的美好,更坚定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她说,任何人的帮助都是暂时的,最终要靠自己,自助者天必助之。病愈后,她结对贫困学生,参与各种义卖与捐款,在网上很有耐心地扮演好义务“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影响身边的人。

  会越来越好吗?

  妮子在亲朋好友的安慰下,渐渐接受了离婚的事实。但真正让她走出阴影的,却是回到讲台的那一刻。学生“哗啦啦”地将她围住,嘘寒问暖,她眼前一片水雾蒙蒙。

  校园的热闹和生机,冲淡了很多孤独和痛苦。孩子们青春蓬勃的笑脸,会让人忘记很多烦恼,她也渐渐理解了前夫的逃离:“奔向更好的日子是人的本能,我也一样。但我会记得他陪我做手术,陪我挨过8次化疗,下面的路,自己走吧。”

  寒暑假去旅行,很多以前不敢想的活动她都愿意试一试,比如跳伞和潜水,朋友圈里巧笑倩兮,全然看不出曾经受到的折磨和淬炼。

  护士赵静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患者,有企业女高管、女官员、女企业家,能经营好事业,也能经营好情绪和生活,她们的朋友圈,大多积极阳光、有滋有味。

  赵静见证过她们的艰难时刻,知道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不过,千山万水总要自己面对。但这份努力向上的姿态,会让人觉得没什么过不去的。”

  说到底,有爱好或精神寄托的人、不把重心全放在丈夫身上的人,更容易扛过去。

  筠超在休息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了自由撰稿人的道路。她很庆幸,前半生的跌宕起伏,最后都转化为创作的滋养剂。

  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所有浮躁都沉淀下来,所有伪装被剥离,所有喧嚣都离去,所有执念且放下,心无旁骛地写,“文字会比我更长久地留在这个世界上”。

  这场病是筠超人生的分水岭,有时候她也会想,是不是因为前半生不顺,抑郁成疾?

  医生说,乳腺癌的病因有很多,包括未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大于30岁、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有良性乳腺疾病、放射线暴露、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摄入……当然工作压力大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现代女性不可能为了防癌而早结婚、多生娃、不努力,另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家族遗传,老天安排好的,避无可避。所以,别想啦,有遗传史的及早筛查,尽量生活规律;其他的,该干嘛干嘛,开心最重要。”殷科说。

  筠超释然。这些年,身边病友来来去去,有人像她一样活蹦乱跳,但也有不少已经离去。而她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医生所说的那个年限,陪着父母老去,看到儿子长大,没有转移,没有复发,每年都能出去旅行,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我现在可以问问老天,人生会越来越好吗?”她在博客中写道,“‘傻姑娘’,一个声音从云中传来。”

  她仰起头一笑,眼泪被倒了回去,只看到天空高远辽阔,蓝得无边无际……

  宁波晚报记者樊卓婧陆麒雯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乳腺癌患者的爱与痛:千山万水总要自己面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3-11 06:42:00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我市各大医院相继举办了乳腺癌防治活动。

  作为女性最常见且最害怕的肿瘤,乳腺癌对很多骄傲且美丽的女人来说,就像草原上的荒火,所到之处,美貌凋零,温柔枯萎,自信瓦解,爱情破碎,成绩无光,欢乐失色……

  所幸,多数人在经受身心折磨、战胜死亡恐惧、接受人性考验后,还好好地活着,活得皮实坚韧、蓬勃兴盛。

  在存活率提高的同时,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患者,了解她们被重创之后,最真实的爱与痛。

  保命,还是保乳?

  确诊后要不要切除乳房,是所有乳腺癌患者都需要面临的生死抉择。

  但大多数的时候,她们其实并没有选择的机会。

  筠超(化名)在手术台上才被告知:“肿块挖出来先做活检,如果是恶性,要接着手术。”

  那是局部麻醉,但麻药似乎没起多大作用,她听到绞肉的声音,感觉到温热的鲜血顺着脖子流到颈后,脑子里嗡嗡作响。

  “医生,是不是不好的病?”筠超问。

  医生犹豫了一下:“我一般不会看走眼。”

  太痛了,眼泪止不住,但她的双臂被绑着,不能动,不能擦眼泪,感觉自己“像一条砧板上的鱼”。

  医生和护士出去了,等再次进来,筠超听到了7个字,“我们要继续手术”。

  一只面罩套在她脸上,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她想,只能这样了吧!

  医生的话就是权威,在恐惧和仓促里,多数患者像筠超一样,只能听从医生的建议。

  不过,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宁波市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殷科主任医师就遇到过这样的患者,固执己见,油盐不进,在术前知情书上写下“坚决要求保乳”。

  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男医生,殷科认为这很不理智,因为比起胃、肺、肝来说,乳房是对生活影响最小的一个器官。生死关头,没人坚决要求保胃、保肺,却有人宁死也不愿失去乳房。“乳房再重要,也是一个局部,咱不能因小失大。”

  “失去那个‘局部’,整体还算整体吗?”患者妮子(化名)是语文老师,教书育人多年,她觉得一个女孩对自己容貌的基本评价,会影响人生走向。在她心里,乳房是身体的至高点,是美妙的曲线,是坚挺的自尊,也是爱与激情的催化剂。文学作品中有过许多形容:柔软的云朵,可爱的小馒头,丰硕的果实……

  妮子担心随着那咔嚓一刀,和果实一起从枝头坠落的,还有美丽、骄傲、爱情和幸福。

  这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丈夫的态度。

  土味情话最动人:“我20来岁的时候就偷偷琢磨过你的罩杯,现在40出头了,难道还在意胸前几两肉?我只在乎我有老婆、儿子有妈,只要你还会聊天,我就知道心放在哪里!”

  女人到底是感性动物,数年后再想起曾让自己泪如雨下的表白,妮子心里五味杂陈:“最终让我妥协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亲人的不舍。”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60%-70%的乳腺癌患者会失去“半壁江山”(一侧乳房)。殷科说,能不能保乳,和肿瘤大小、位置有关,长在外围且比较小的,切除后才不影响乳房外观。当然,也有患者生怕“切不干净”,坚决要求“保命去乳”。

  还会好看吗?

  很多时候,没有什么能阻挡女人对于“完美”的追求。

  术后,妮子也想乳房再造,详细咨询了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甲乳外科丁锦华主任医师。丁锦华介绍了目前流行的两种乳房再造材料:一是充有硅凝胶的假体,二是使用自体背部或腹部的组织皮瓣。前者重塑的乳房不自然,后者对身体的损伤大、恢复慢。另外,整形手术和假体材料用不了医保,只能自费。

  四五万元的手术材料费用,妮子出得起,但她怕疼。丁锦华劝她慎重考虑,目前50%左右的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后,还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这对再造的乳房也会造成外形损害。因此,即使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国内顶尖肿瘤医院,接受乳房再造手术的患者比例也不超过15%。

  妮子最终放弃了,病友则向她推荐了“义乳”,说白了就是假胸,它不需要像“义肢”一样有实用功能,主要是穿上衣服后会比较美观协调,也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

  妮子在淘宝上一搜,感觉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义乳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材质不同,功能各异,商家比自己想得更细致周到:

  “日常戴戴,买插在文胸里的就行;如果要穿婚纱、晚礼服,就买那种粘贴式的,但是不能剧烈运动;要游泳的话,买防水款,专门放泳衣里,保证看不出来……”

  客服耐心介绍,说如果追求完美逼真,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另一侧乳房进行手工定制,只是价格贵一点,要近10万元,那叫“匠心打造”。

  妮子哭笑不得,又觉心酸:“再以假乱真,总归是假的。”

  真正宽慰妮子的,是“数百+”的月销量。“原来有那么多人像我一样,都不完整。”妮子苦笑道:“我知道这样想不对,可想到上天不是惩罚我一个人,想到那么多人和我一样,大家同病相怜,并肩作战,感觉并不孤单了。”

  和病友交流多了,妮子又一次刷新了对“义乳”的认识。

  女人都爱漂亮,但不是每个人都舍得花钱买漂亮,一些年长的阿姨便“各显神通”,自己动手做。

  有个姓李的阿姨向她传授经验:胸小的,可以塞棉花布头,胸大就不行,太轻,容易偏;大米会发霉,绿豆还凑合,就是汗水进去会发芽。

  另一个姓王的阿姨笑着说:“我试过茶叶,有保健效果,就是扎得受不了。还是绿豆好,炒熟就不会发芽了,还香喷喷的……”

  她们眯起眼睛哈哈大笑,这些奇妙的“发明”也让妮子忍俊不禁。

  王阿姨扭头鼓励妮子:“挺起胸来!你比我们都强。记住了,女人不是因为乳房才美,我们女人本来就美。”

  两位阿姨是老病友,几次复发都扛过来了。贫穷和病痛不能阻止一个女人追求美,也不能阻止一个饱经沧桑却又充满天真的老人在阳光下开心地笑。妮子咧着嘴鼻子一酸,心却敞亮了不少。

  可失去乳房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还爱我吗?

  筠超浑身插满管子躺在病床上被推出了手术室,头脑清醒后的第一个念头:“完了,这下更没有男人爱我了。”又一想,松口气,“幸好我没老公,要不然就害人了。”

  筠超不像妮子那样,术前术后都有丈夫陪着。她是单身母亲,是单枪匹马上阵的孤胆英雄。

  放疗,俗称照光,用射线杀死癌细胞。要照的地方画满了图形,除了筠超自己,没人知道前胸被烤得焦黑甚至皲裂时的切实感受。筠超在博客里写道,“谁离我近点,闻到的会是烤鱼的味道。”

  而化疗的感觉,更像“一条被滔天巨浪摔在无人荒岛的鱼,粗砾,疼痛,绝望”。秀发落尽、十指发黑、寝食难安、吐出胆汁、生不如死……这些词听听就让人毛骨悚然,有的患者一看到化疗药紫杉醇那样的液体就会翻江倒海地吐,甚至走到门诊就开始嚎淘大哭。

  “手术切掉乳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会引起掉头发以及一系列的胃肠道反应、骨髓反应,最重要的是抑制卵巢功能,抑制女性的温柔美丽。”殷科说。

  如果说没了乳房和秀发仅仅是不好看,那么,卵巢功能的改变则是让一个女人的内核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增厚,不来例假,急躁、易怒、忧郁、健忘、疑神疑鬼、歇斯底里……

  病房里,护工阿姨最八卦:谁谁谁在闹离婚,老公面也不露,忙着转移财产呢;还有谁谁谁,你别看她每天电话里老公长老公短的,她老公早就不碰她了,还有人给她老公介绍对象呢……

  筠超有时候挺庆幸自己离婚离得早,横竖肉体上的苦都是暂时的,伸头一刀,挨过算数,总好过活在别人嘴里,天天纠结“他还爱我吗”?

  身体的缺失,加上药物副作用,让妮子不愿意与丈夫亲密。偶而一次,身体也因为担心与自卑变得很僵硬。时间久了,丈夫不再勉强。

  微妙的气氛里,妮子的情绪像台风里的小船,没着没落地起伏打转,而丈夫的态度就是席卷一切的风。一个陌生的来电,一次语焉不详的晚归,一句类似敷衍的“嗯”,都会激起她心底的惊涛骇浪。她不是一触即发,就是含沙射影,争吵往往以男人一声不吭地离开而告终,门砰地关上,世界陷入让人绝望的静寂。

  病痛和猜疑像两把交叉的刀,一点点剔除生活的温存和热情,妮子一度觉得,自尊自信随着乳房一起,被扔进了垃圾筒。

  乳腺癌是最考验夫妻感情的病,殷科见多了,一开始就不愿治的、急着离婚的“极品丈夫”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丈夫会陪着妻子挨过至暗时刻,只是后面的考验太多太漫长,家庭战争的导火索无处不在,因为钱、因为副作用、因为心理的变化,原来的信任和默契像手中的流沙一样,越在意,流失得越快。

  “一开始术后治疗的时候,是手牵着手来的。后来,妻子进来,丈夫外面等着。再后来,就妻子一个人了。不问也知道,离了。”殷科说。

  妮子发现丈夫手机里暧昧信息的时候,反而一反常态,不哭,不闹,也不追问,变得小心翼翼委屈求全。但到最后,丈夫还是摊牌,说“太累了”。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肿瘤专科资深护士赵静也听到过许多关于丈夫变心的哭诉,同为女人,她觉得男人应该体谅妻子,患难与共,但作为医护人员,她能理解患者家属。患者可以眼睛一闭床上一躺,理直气壮地发泄哭闹,家属却要扛着压力四处求人。明明已经难过得要撞墙,却还得强颜欢笑面对更难过的妻子。

  她体谅患者家属的苦衷,尽管这不是逃离的理由。

  影响夫妻生活吗?

  接触多了后,很多患者会悄悄问医生:还能“那个”吗?

  当然可以,只要双方都调整好心态,夫妻生活还是会很和谐。

  赵静见证过一个奇迹,一个漂亮女孩,小时候因为骨肉瘤截肢,坐在轮椅上开了家小店。后来有个男孩爱上了她,两人快结婚的时候,她又查出了乳腺癌。

  “女孩家境挺好的,她妈妈担心,哪个婆婆会接受这样的儿媳妇?就反对他们结婚,说自己的姑娘自己照顾,不到婆家受委屈。男孩不肯,两人租了房领了证。你猜后来怎么着?经过积极治疗,不但病情控制,连孩子都怀上了,女孩妈妈和婆婆都乐坏了。多好啊!”

  赵静给很多患者讲过这个励志故事,她希望能给她们信心。但很多时候故事到此为止,她没有讲那个结局——女孩生产后,在月子中心就开始昏迷,送到医院一查,发现肝转移,孩子刚满月就没了妈。

  赵静没来得及和女孩说上话,她一直没想明白,如果正常孕检,怎么可能没发现病灶转移呢?想来想去,最大的可能就是女孩早就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对,但又觉得这是自己做母亲唯一的机会,于是放弃干预,拼死为爱的人生了一个孩子。

  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女孩或许还活得好好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赵静想,拿一命换一命的勇气,应该来源于婚姻生活中发自内心的幸福吧。

  病房里也有平淡的幸福,鄞州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有位患者住在慈溪,严重晕车,丈夫不舍得她受罪,便把自行车后座加宽加厚,装了搁脚板,每次骑车带妻子来宁波治疗:凌晨4点出发,沿着329国道走走停停,傍晚前赶到医院。别人觉得难以置信,他们却说,一路说说笑笑,没那么累。

  “感情好的,都是会说笑的,不把病挂在嘴上的。”鄞州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主任徐正阳说,很多“心大”的女人跟没事一样,一会儿想吃这个,一会儿想吃那个,一会儿盘算着哪里去旅游,一会儿又张罗给八杆子都打不到的人相亲,丈夫都不知道是听妻子的还是听医生的,一边哼哼唧唧地拌嘴,一边又无奈迁就。有对老夫妻,妻子病了10来年,都是老伴照顾。看老伴跪在床上,从后边托着妻子的胳膊,给她翻身、抹背,累得一身汗,所有人都唏嘘不已。

  两人想法出奇一致:“这么多关都扛下来了,还计较什么,活一天高兴一天就好了。”

  哪怕,现实总是不那么让人高兴。

  还相信美好吗?

  自从被戴上那顶“癌帽”,筠超在别人眼里,怎一个惨字了得。

  一个已是中年的企业临聘人员,家徒四壁,除了书,就是读小学的孩子。单位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她成了无业游民,疾病带来的死亡阴影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像山一样压下来。

  医生曾怀疑她淋巴转移,只敢保证她能活三四年。可三四年怎么够?孩子还小,她还有好多事要做。

  筠超不甘心,她的亲人朋友也不甘心。

  走投无路的人四处寻找活路,于是“神医”出现了。在朋友的介绍里,“神医”是一个传奇,悬壶济世,药到病除。

  出于对朋友的信任,筠超在父母的陪同下,约对方在一家茶馆看病。“神医”50多岁,口才极好,信誓旦旦能治好,还举了许多成功的例子。

  人但凡有强烈诉求,就会真假难辨、轻信误判,哪怕这种诉求仅仅是活下去。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花了1万元高价,喝了“神医”开的一个月量的中药,没有方子,煎好送来。药贵不如命贵,癌症患者家庭最缺钱,却也最舍得花钱。

  可去医院复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被医生狠批了一顿,说她胆子太大,什么药都不知道就敢喝。幸好停药及时,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从此以后,筠超再也不敢轻信所谓的土方、偏方,老老实实接受正规治疗,并劝认识的病友也不要相信。

  抗癌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对峙,别说还在挣扎着的,哪怕挨过了5年也时时担心——你不知道敌人是真的偃旗息鼓缴械投降了,还是暗中休养生息以求反戈一击,总得信点什么,才多些底气。溺水的人挣扎着想抓住点什么是本能,但谁都不该以救人的姿势伸出手,再将她按到水底搜刮所有,世间不该有这样残忍阴险的人心。

  筠超性格比较开朗,但生病后有一阵子变得很敏感、封闭,她不喜欢别人刻意的照顾,不喜欢提起病情,最怕别人用可怜的眼神看她,也怕欠太多的人情。直到有位朋友对她说:“所有善意的帮助,你只管接受,等你有能力帮别人时,你也去帮人家。”

  这一场病,让她看到了人世间太多的美好,更坚定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她说,任何人的帮助都是暂时的,最终要靠自己,自助者天必助之。病愈后,她结对贫困学生,参与各种义卖与捐款,在网上很有耐心地扮演好义务“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影响身边的人。

  会越来越好吗?

  妮子在亲朋好友的安慰下,渐渐接受了离婚的事实。但真正让她走出阴影的,却是回到讲台的那一刻。学生“哗啦啦”地将她围住,嘘寒问暖,她眼前一片水雾蒙蒙。

  校园的热闹和生机,冲淡了很多孤独和痛苦。孩子们青春蓬勃的笑脸,会让人忘记很多烦恼,她也渐渐理解了前夫的逃离:“奔向更好的日子是人的本能,我也一样。但我会记得他陪我做手术,陪我挨过8次化疗,下面的路,自己走吧。”

  寒暑假去旅行,很多以前不敢想的活动她都愿意试一试,比如跳伞和潜水,朋友圈里巧笑倩兮,全然看不出曾经受到的折磨和淬炼。

  护士赵静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患者,有企业女高管、女官员、女企业家,能经营好事业,也能经营好情绪和生活,她们的朋友圈,大多积极阳光、有滋有味。

  赵静见证过她们的艰难时刻,知道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不过,千山万水总要自己面对。但这份努力向上的姿态,会让人觉得没什么过不去的。”

  说到底,有爱好或精神寄托的人、不把重心全放在丈夫身上的人,更容易扛过去。

  筠超在休息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了自由撰稿人的道路。她很庆幸,前半生的跌宕起伏,最后都转化为创作的滋养剂。

  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所有浮躁都沉淀下来,所有伪装被剥离,所有喧嚣都离去,所有执念且放下,心无旁骛地写,“文字会比我更长久地留在这个世界上”。

  这场病是筠超人生的分水岭,有时候她也会想,是不是因为前半生不顺,抑郁成疾?

  医生说,乳腺癌的病因有很多,包括未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大于30岁、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有良性乳腺疾病、放射线暴露、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摄入……当然工作压力大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现代女性不可能为了防癌而早结婚、多生娃、不努力,另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家族遗传,老天安排好的,避无可避。所以,别想啦,有遗传史的及早筛查,尽量生活规律;其他的,该干嘛干嘛,开心最重要。”殷科说。

  筠超释然。这些年,身边病友来来去去,有人像她一样活蹦乱跳,但也有不少已经离去。而她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医生所说的那个年限,陪着父母老去,看到儿子长大,没有转移,没有复发,每年都能出去旅行,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我现在可以问问老天,人生会越来越好吗?”她在博客中写道,“‘傻姑娘’,一个声音从云中传来。”

  她仰起头一笑,眼泪被倒了回去,只看到天空高远辽阔,蓝得无边无际……

  宁波晚报记者樊卓婧陆麒雯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