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售价上千成本不足10元 医美产品造假何时休?
2021-04-02 22:07:00 稿源: 新华社  
整容.png?x-oss-process=style/w10

  近年来,“颜值经济”和“悦己消费”蓬勃增长,医美行业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旺盛的需求不仅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也催生了不少行业乱象。不久前,一起制造并销售假冒“瘦脸”医美产品的案件在天津画上句号,再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微整形缘何屡变“危整形”?医美产品造假何时休?

  仿制假药装进国外包装,身价暴涨百余倍

  2020年2月1日,一起生产售卖假药的案件被移送至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经过调查人员的抽丝剥茧,一个跨越六省十地、销售额数千万元的犯罪团伙逐步浮出水面。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杜颖介绍,梁某原为重庆某制药公司的技术员,2009年辞职后长期从事化妆品经营。近十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敏锐的市场嗅觉。2018年初,他从同行嘴里听说了“保妥适”。

  据同行介绍,“保妥适”是一种临床和美容用注射药品,产自海外,主打祛皱、瘦脸,耐受性高、稳定性强、致敏性较低,听说使用“保妥适”很烧钱,一针就要两三千元,梁某动起了歪脑筋。

  2018年7月,通过朋友的介绍,梁某认识了此前在生物制药公司任职的“杜博士”。经过反复试验,打磨出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利用简单发酵得到菌种,用高压设备收集菌种破菌,经过特殊处理得到目的蛋白,然后电泳系统定量。再加入化学物质分装稀释,加盖胶塞后放进冻干机冻干。这样,一瓶底价不足10元的仿冒“保妥适”肉毒素冻干粉就诞生了。

  调查人员发现,部分仿冒产品分销到了孙某手中。为了以假乱真,孙某采用制装分离的模式,将冻干粉、说明书、标签、内托、包装盒分别寄送至仓库,由“自己人”进行包装,在外包装上用的是“保妥适”在国外销售的版本。

  除此之外,该团伙还对销售人员进行简单的美容知识、包装工作培训,借助网络电商平台、微信群组、参加美博会推广等,产品流向众多“黑美容院”、个人整形工作室和广大消费者。该产品在“黑美容院”售价普遍在1000元以上,利润翻了百余倍。

  成立公司层层分销 链条上下“各司其职”

  “杜博士”成功研制出仿冒“保妥适”产品后,梁某自己进行了试用,感觉“效果和真的一样”,就将样品发放给客户试用,收获了一些“好评”。经过市场需求调查,“杜博士”和梁某计划将产业做大。

  为此,从2018年底开始,二人陆续在山东日照、重庆永川、河北涿州的代工厂进行工艺试验,前后生产了几批向外销售。但由于设备问题产品合格率不高,且代工费高昂,于是二人投资100万余元成立公司进行批量生产。

  资金虽然到位,但人手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杜博士”找到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几位“老朋友”,许诺高额报酬说服他们“技术入股”。几人明知这是生产假药,但想想“占股分红”带来的高额回报,还是壮起胆子干了起来。

  在“杜博士”寻找上游“技术”支持时,梁某也没闲着,从2018年底第一批仿冒产品制成开始,他就积极拓展下游销售渠道,逐渐寻找到几位医美行业的固定客户,并辗转联系到孙某对产品进行分销。

  为了更好地进行销售,孙某等人在山东济宁某别墅区租用了一幢别墅当“大本营”,并招募了多名年轻销售员向外销售。孙某向销售员们承诺:“产品没有统一价格,大家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差价归自己所有;你们只负责卖产品,发货和售后都由‘公司’负责。”

  销售渠道打通,几位犯罪嫌疑人有了“成功”的错觉,但假冒产品总会露出马脚。一名家住天津市红桥区的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减肥产品后感到不适,怀疑买到了假药并报警。公安机关经侦查后分别在山东济宁、湖北武汉等多地将1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并缴获仿冒“保妥适”“粉毒”“白毒”等进口品牌的A型肉毒毒素5万余支。

  2020年7月15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对1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2020年10月15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全部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诉讼请求,对11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医美乱象屡禁难绝 爱美更要擦亮双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美容已经从简单的保养变为更为复杂的手术治疗,也早已不是明星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尝试用医疗手段让自己变得更美。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巨大的市场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也逐渐成为孕育医美行业乱象的温床。

  杜颖介绍,随着近年来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医美行业制假售假手段越来越丰富,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这起案例中,研发生产团队全部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并且大多有生物工程专业背景,有药厂研发工作经历。“这个研制团队是非常专业的,运用了一些基因工程方面的手段进行仿制,经过专家鉴定,药品也有一定的瘦脸效果。”

  但有效果并不意味着安全。杜颖介绍,“杜博士”和其他研发生产人员在灌装药品时并不能保证无菌环境,仅仅是在一间几平方米的房间里将药粉装入西林瓶。“这样的药物注射到身体里是有很大健康风险的。”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有严格的药品准入机制,为了缩短研发时间、利用名牌效应,梁某和“杜博士”选择制假售假,其根源是医美市场蕴含的巨大商业利益。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医美行业乱象频发说明该行业监管仍存漏洞。他表示,仅仅依靠相关部门进行监管还不够,需要发动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等方式来引导市场发展方向。“行业协会能够从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这种管理要比政府部门的监管更直接。”

  如何避免“踩坑”?相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有医美方面的需求是非常正常的,但要尽量选择正规的医美机构进行美容和整形,检查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从业资格,除此之外还要戒除“贪便宜”的思想。“这个仿冒‘保妥适’之所以能卖得那么好,还是因为售价比正品便宜很多,人们在挑选产品时切忌只看价格而忽略了质量,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杜颖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售价上千成本不足10元 医美产品造假何时休?

稿源: 新华社 2021-04-02 22:07:00

整容.png?x-oss-process=style/w10

  近年来,“颜值经济”和“悦己消费”蓬勃增长,医美行业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旺盛的需求不仅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也催生了不少行业乱象。不久前,一起制造并销售假冒“瘦脸”医美产品的案件在天津画上句号,再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微整形缘何屡变“危整形”?医美产品造假何时休?

  仿制假药装进国外包装,身价暴涨百余倍

  2020年2月1日,一起生产售卖假药的案件被移送至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经过调查人员的抽丝剥茧,一个跨越六省十地、销售额数千万元的犯罪团伙逐步浮出水面。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杜颖介绍,梁某原为重庆某制药公司的技术员,2009年辞职后长期从事化妆品经营。近十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敏锐的市场嗅觉。2018年初,他从同行嘴里听说了“保妥适”。

  据同行介绍,“保妥适”是一种临床和美容用注射药品,产自海外,主打祛皱、瘦脸,耐受性高、稳定性强、致敏性较低,听说使用“保妥适”很烧钱,一针就要两三千元,梁某动起了歪脑筋。

  2018年7月,通过朋友的介绍,梁某认识了此前在生物制药公司任职的“杜博士”。经过反复试验,打磨出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利用简单发酵得到菌种,用高压设备收集菌种破菌,经过特殊处理得到目的蛋白,然后电泳系统定量。再加入化学物质分装稀释,加盖胶塞后放进冻干机冻干。这样,一瓶底价不足10元的仿冒“保妥适”肉毒素冻干粉就诞生了。

  调查人员发现,部分仿冒产品分销到了孙某手中。为了以假乱真,孙某采用制装分离的模式,将冻干粉、说明书、标签、内托、包装盒分别寄送至仓库,由“自己人”进行包装,在外包装上用的是“保妥适”在国外销售的版本。

  除此之外,该团伙还对销售人员进行简单的美容知识、包装工作培训,借助网络电商平台、微信群组、参加美博会推广等,产品流向众多“黑美容院”、个人整形工作室和广大消费者。该产品在“黑美容院”售价普遍在1000元以上,利润翻了百余倍。

  成立公司层层分销 链条上下“各司其职”

  “杜博士”成功研制出仿冒“保妥适”产品后,梁某自己进行了试用,感觉“效果和真的一样”,就将样品发放给客户试用,收获了一些“好评”。经过市场需求调查,“杜博士”和梁某计划将产业做大。

  为此,从2018年底开始,二人陆续在山东日照、重庆永川、河北涿州的代工厂进行工艺试验,前后生产了几批向外销售。但由于设备问题产品合格率不高,且代工费高昂,于是二人投资100万余元成立公司进行批量生产。

  资金虽然到位,但人手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杜博士”找到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几位“老朋友”,许诺高额报酬说服他们“技术入股”。几人明知这是生产假药,但想想“占股分红”带来的高额回报,还是壮起胆子干了起来。

  在“杜博士”寻找上游“技术”支持时,梁某也没闲着,从2018年底第一批仿冒产品制成开始,他就积极拓展下游销售渠道,逐渐寻找到几位医美行业的固定客户,并辗转联系到孙某对产品进行分销。

  为了更好地进行销售,孙某等人在山东济宁某别墅区租用了一幢别墅当“大本营”,并招募了多名年轻销售员向外销售。孙某向销售员们承诺:“产品没有统一价格,大家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差价归自己所有;你们只负责卖产品,发货和售后都由‘公司’负责。”

  销售渠道打通,几位犯罪嫌疑人有了“成功”的错觉,但假冒产品总会露出马脚。一名家住天津市红桥区的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减肥产品后感到不适,怀疑买到了假药并报警。公安机关经侦查后分别在山东济宁、湖北武汉等多地将1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并缴获仿冒“保妥适”“粉毒”“白毒”等进口品牌的A型肉毒毒素5万余支。

  2020年7月15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对1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2020年10月15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全部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诉讼请求,对11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医美乱象屡禁难绝 爱美更要擦亮双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美容已经从简单的保养变为更为复杂的手术治疗,也早已不是明星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尝试用医疗手段让自己变得更美。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巨大的市场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也逐渐成为孕育医美行业乱象的温床。

  杜颖介绍,随着近年来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医美行业制假售假手段越来越丰富,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这起案例中,研发生产团队全部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并且大多有生物工程专业背景,有药厂研发工作经历。“这个研制团队是非常专业的,运用了一些基因工程方面的手段进行仿制,经过专家鉴定,药品也有一定的瘦脸效果。”

  但有效果并不意味着安全。杜颖介绍,“杜博士”和其他研发生产人员在灌装药品时并不能保证无菌环境,仅仅是在一间几平方米的房间里将药粉装入西林瓶。“这样的药物注射到身体里是有很大健康风险的。”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有严格的药品准入机制,为了缩短研发时间、利用名牌效应,梁某和“杜博士”选择制假售假,其根源是医美市场蕴含的巨大商业利益。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医美行业乱象频发说明该行业监管仍存漏洞。他表示,仅仅依靠相关部门进行监管还不够,需要发动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等方式来引导市场发展方向。“行业协会能够从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这种管理要比政府部门的监管更直接。”

  如何避免“踩坑”?相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有医美方面的需求是非常正常的,但要尽量选择正规的医美机构进行美容和整形,检查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从业资格,除此之外还要戒除“贪便宜”的思想。“这个仿冒‘保妥适’之所以能卖得那么好,还是因为售价比正品便宜很多,人们在挑选产品时切忌只看价格而忽略了质量,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杜颖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