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解码宁波文化基因 《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工程正式启动
2021-05-12 20:5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5月10日,《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工程正式启动。

  中国宁波网记者陈青 通讯员楼晓娴

  “《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既是继承张寿镛先生编刻《四明丛书》的传统,又是宁波地方文化建设的辉煌工程之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一代代人接力,最后的完成会为中华文化建设写下浓重的一笔。”5月10日,《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工程正式启动,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主任、甬籍著名学者陈尚君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如是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市委已将这项工作列为我市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出版第一辑《四明文库》”列为2021年工作任务。

  解码宁波文化基因

  《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是宁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号召的直接体现。

  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地方文献又是地方文化的传播载体和成果结晶。宁波有存量巨大的地方文献,代表性的传世之作颇多,这与历代重视乡邦文献的著述、整理和汇刻出版有着莫大的关系。宋元时期的“四明六志”,被视为郡县地方志中的上品,陈尚君教授介绍,“四明六志”对日本学界也影响巨大。天一阁作为著名的藏书楼,拥有诸多珍稀文献。民国张寿镛先生着手编纂的《四明丛书》,规模宏大、收录广泛,是中国丛书史、文化史上的杰构。

  已出版的《宁波通史》。

  挖掘、研究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服务当下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唐宋以来,宁波一直是江南的文教重镇、文献名邦,读书、写书、藏书风气昌盛。明代范钦主持建造的天一阁留存至今,声名远播,是宁波城市形象的代表。浙东学派上承阳明心学,下启近代思潮,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极具地方特色的一支学术流派,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社会的近现代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等正成为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中国大运河南端唯一入海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浙东唐诗之路重镇,宁波要挖掘、传承好浙东学术文化、阳明文化、商帮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优秀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著述表达宁波文化内核,提升宁波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已出版的《宁波商帮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宁波建城1200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四明文库》编纂出版项目的启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此举通过将宁波乡贤著述、地方史料以及散佚在海内外的地方文献汇辑成集,一方面能摸清宁波文献家底,解码宁波文化基因,向世人完整呈现“书藏古今”的丰富文献资源,筑牢文化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外文化圈、学术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宁波、研究宁波提供丰富、完整的史料,建立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市政协原副主席郁伟年认为,这是建设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传承弘扬宁波优秀历史文化的“栽树工程”。

  补足短板开拓新局

  2010年,浙江省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整理项目“浙江文丛”的编纂工作,系统收录1911年以前浙籍先贤的著作以及研究浙江的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浙江历史文化丰厚,历史上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只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浙江文丛”推进10年来两期工程共整理出版800册书、186部经典著作,字数约1.7亿字。2021年,“浙江文丛”将启动第三期工程。

  已出版的《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相比国内同级别城市以及省内兄弟城市,宁波在地方文献的大项目立项方面尚有差距,《杭州全书》《广州大典》《金陵全书》《济南元典》已经蔚为大观,绍兴、衢州、金华、丽水等地也已编纂出版地方文献总集。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吉军参与了“浙江文丛”的编纂工作,他认为,宁波编纂出版《四明文丛》可以借鉴各地编纂出版地方文献集成的经验得失,提高质量标准,后来居上。

  早在十几年前,宁波地方文史学者和相关有识之士、知名人士已经开始酝酿、提议、呼吁宁波地方文献总集的编纂出版,此次《四明文库》编纂出版的启动,将补足宁波文献整理和研究的短板,进而开拓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已出版的《万斯同全集》。

  《四明文库》编纂出版能够帮助梳理历代宁波文献的生产、流通和典藏情况。浙江文史馆馆员、宁波大学张如安教授在前期市有关部门多番论证的基础上,执笔初拟了《四明文库》出版草案和拟收录文献总目,提请《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讨论。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来自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院、宁波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就出版方案、拟收入文献总目、体例、数字化等议题做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此外,流散域外的典籍也是专家关注的重点。

  据了解,在已有文献积累的基础上,《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前往有关典藏机构,进一步调研、采访,尽可能全面掌握版本、典藏信息,广泛搜罗,择善本而编纂,力争将《四明文库》打造成精品工程、标杆工程、传世工程。

  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专家团队、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引才、揽才、育才方面投入巨大。《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必将组织起一支有影响的学术团队,吸引一批本地及甬籍学术骨干,培养一帮有志于宁波文化发展建设的青年才俊。目前,市委宣传部约请了国内知名的古典文献专家、图书馆与情报学专家、出版学家、数据库开发专家等加入《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团队。

  《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对扩大宁波文化影响力、提升宁波在海内外学术界和文化界的话语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宁波文化人才队伍,补足研究短板。

  搭建数字化平台服务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据介绍,《四明文库》将形成多种版本,满足不同群体阅读需求。为较好揭示版本情况,保留底本信息,《四明文库》总体上采取多种形式、多种介质的出版方式,在影印出版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遴选其中意义重大或具有普及价值的文献进行点校、注释及研究。上海师范大学虞云国教授提议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同时推出系列相关研究文丛。如面向大众读者,编辑出版《宁波历代方志选读》《宁波历代名家诗文选》等丛书,并纳入乡土教材体系。

  已出版的《敬止录》。

  数字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各领域、各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目前全省上下加快数字浙江建设,我市也印发了《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年)》。《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也将在传统纸质出版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数字平台建设和数字出版。

  上海图书馆黄显功研究馆员提出建设“《四明文库》数据库”,将宁波地方文献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此举有利于提升文献使用效率,扩大文献使用范围,持续更新文献内容,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对文化传播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尚君认为,编纂《四明文库》其实是“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工作,是宁波历代的传统著作之总汇,但是应该具有现代的学术理念和学术观察、认识,“这套书要在现代和学术之间寻找合适的立足点,分批地、有成效地、保证质量的完成出版。”《四明文库》最先启动的是古典文献整理,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将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年内推出首批出版成果。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解码宁波文化基因 《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工程正式启动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5-12 20:59:00

  5月10日,《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工程正式启动。

  中国宁波网记者陈青 通讯员楼晓娴

  “《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既是继承张寿镛先生编刻《四明丛书》的传统,又是宁波地方文化建设的辉煌工程之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一代代人接力,最后的完成会为中华文化建设写下浓重的一笔。”5月10日,《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工程正式启动,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主任、甬籍著名学者陈尚君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如是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市委已将这项工作列为我市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出版第一辑《四明文库》”列为2021年工作任务。

  解码宁波文化基因

  《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是宁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号召的直接体现。

  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地方文献又是地方文化的传播载体和成果结晶。宁波有存量巨大的地方文献,代表性的传世之作颇多,这与历代重视乡邦文献的著述、整理和汇刻出版有着莫大的关系。宋元时期的“四明六志”,被视为郡县地方志中的上品,陈尚君教授介绍,“四明六志”对日本学界也影响巨大。天一阁作为著名的藏书楼,拥有诸多珍稀文献。民国张寿镛先生着手编纂的《四明丛书》,规模宏大、收录广泛,是中国丛书史、文化史上的杰构。

  已出版的《宁波通史》。

  挖掘、研究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服务当下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唐宋以来,宁波一直是江南的文教重镇、文献名邦,读书、写书、藏书风气昌盛。明代范钦主持建造的天一阁留存至今,声名远播,是宁波城市形象的代表。浙东学派上承阳明心学,下启近代思潮,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极具地方特色的一支学术流派,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社会的近现代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等正成为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中国大运河南端唯一入海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浙东唐诗之路重镇,宁波要挖掘、传承好浙东学术文化、阳明文化、商帮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优秀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著述表达宁波文化内核,提升宁波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已出版的《宁波商帮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宁波建城1200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四明文库》编纂出版项目的启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此举通过将宁波乡贤著述、地方史料以及散佚在海内外的地方文献汇辑成集,一方面能摸清宁波文献家底,解码宁波文化基因,向世人完整呈现“书藏古今”的丰富文献资源,筑牢文化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外文化圈、学术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宁波、研究宁波提供丰富、完整的史料,建立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市政协原副主席郁伟年认为,这是建设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传承弘扬宁波优秀历史文化的“栽树工程”。

  补足短板开拓新局

  2010年,浙江省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整理项目“浙江文丛”的编纂工作,系统收录1911年以前浙籍先贤的著作以及研究浙江的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浙江历史文化丰厚,历史上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只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浙江文丛”推进10年来两期工程共整理出版800册书、186部经典著作,字数约1.7亿字。2021年,“浙江文丛”将启动第三期工程。

  已出版的《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相比国内同级别城市以及省内兄弟城市,宁波在地方文献的大项目立项方面尚有差距,《杭州全书》《广州大典》《金陵全书》《济南元典》已经蔚为大观,绍兴、衢州、金华、丽水等地也已编纂出版地方文献总集。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吉军参与了“浙江文丛”的编纂工作,他认为,宁波编纂出版《四明文丛》可以借鉴各地编纂出版地方文献集成的经验得失,提高质量标准,后来居上。

  早在十几年前,宁波地方文史学者和相关有识之士、知名人士已经开始酝酿、提议、呼吁宁波地方文献总集的编纂出版,此次《四明文库》编纂出版的启动,将补足宁波文献整理和研究的短板,进而开拓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已出版的《万斯同全集》。

  《四明文库》编纂出版能够帮助梳理历代宁波文献的生产、流通和典藏情况。浙江文史馆馆员、宁波大学张如安教授在前期市有关部门多番论证的基础上,执笔初拟了《四明文库》出版草案和拟收录文献总目,提请《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讨论。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来自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院、宁波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就出版方案、拟收入文献总目、体例、数字化等议题做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此外,流散域外的典籍也是专家关注的重点。

  据了解,在已有文献积累的基础上,《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前往有关典藏机构,进一步调研、采访,尽可能全面掌握版本、典藏信息,广泛搜罗,择善本而编纂,力争将《四明文库》打造成精品工程、标杆工程、传世工程。

  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专家团队、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引才、揽才、育才方面投入巨大。《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必将组织起一支有影响的学术团队,吸引一批本地及甬籍学术骨干,培养一帮有志于宁波文化发展建设的青年才俊。目前,市委宣传部约请了国内知名的古典文献专家、图书馆与情报学专家、出版学家、数据库开发专家等加入《四明文库》编纂出版团队。

  《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对扩大宁波文化影响力、提升宁波在海内外学术界和文化界的话语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宁波文化人才队伍,补足研究短板。

  搭建数字化平台服务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据介绍,《四明文库》将形成多种版本,满足不同群体阅读需求。为较好揭示版本情况,保留底本信息,《四明文库》总体上采取多种形式、多种介质的出版方式,在影印出版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遴选其中意义重大或具有普及价值的文献进行点校、注释及研究。上海师范大学虞云国教授提议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同时推出系列相关研究文丛。如面向大众读者,编辑出版《宁波历代方志选读》《宁波历代名家诗文选》等丛书,并纳入乡土教材体系。

  已出版的《敬止录》。

  数字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各领域、各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目前全省上下加快数字浙江建设,我市也印发了《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年)》。《四明文库》的编纂出版也将在传统纸质出版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数字平台建设和数字出版。

  上海图书馆黄显功研究馆员提出建设“《四明文库》数据库”,将宁波地方文献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此举有利于提升文献使用效率,扩大文献使用范围,持续更新文献内容,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对文化传播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尚君认为,编纂《四明文库》其实是“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工作,是宁波历代的传统著作之总汇,但是应该具有现代的学术理念和学术观察、认识,“这套书要在现代和学术之间寻找合适的立足点,分批地、有成效地、保证质量的完成出版。”《四明文库》最先启动的是古典文献整理,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将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年内推出首批出版成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