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对话”青年陈寿昌:“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
2021-05-16 20:2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可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关键是共产主义信仰代代相传、灼灼燃烧。

  近日,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推出《请回答1921——两代青年的对话:回到信仰萌芽之时》系列报道,我们将跟随10名来自宁波各地的“90后”,回到信仰萌芽之时,和百年前正值风华正茂的革命先烈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此探究先辈们是如何作出青春选择、确定人生信仰的,并激励当代年轻人不忘来路、矢志奋斗,心怀家国、勇往直前。

  今天播发第六篇《“对话”青年陈寿昌:“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

吴冠夏 俞越/视频 

  中国宁波网记者黄合 镇海区委报道组房晓暾 

  一副啤酒瓶盖那么厚的近视眼镜,一件在上海潜伏时穿过的长衫,一个工作聚餐时用过的陶瓷脸盆,一封逝世后战友给家人寄来的书信……

  在镇海区陈寿昌烈士纪念馆,1991年出生的赵多佳探着身子,在昏暗的灯光下努力辨认着家乡人陈寿昌留下的遗物细节。质朴、简单、低调,一如印象中那位自带书生之气的热血先烈。

  “今年,我30岁了。站在人生重要节点,我叩问内心:人生何为?青年何为?您用鲜血和生命给了我最好的答案——青年,就要担当时代责任!”赵多佳站定,眼神里有温柔和坚定。

  青年陈寿昌

  “袖里沧海,心怀大志”

  陈寿昌的原名,并非“寿昌”二字。

  1906年11月,他诞生在镇海城中总浦桥“文魁第”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祖父和父亲是清末的举人和秀才,便为这个家中的第三个孩子取名“希堪”,希望其才堪大用。

  1919年,当时的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零。青年进步学生走上街头,将“五四运动”的爱国浪潮扩散至全国。作为宁波学生运动的骨干,陈寿昌的大哥带头参加学潮,却因积劳成疾,不幸早逝。

  “当时,家中只剩陈寿昌一个男孩。悲痛的父亲就把他的名字改成‘寿昌’,希望孩子长寿昌达,一辈子平安顺遂。”赵多佳叹了口气,这位寄予着父母美好愿望的青年,之后为了革命事业,生命在28岁便画上了句点。

  陈寿昌纪念馆里的铜像

  覆巢之下,又安有完卵?

  列强横行、军阀混战、民族灾难,军阀洋人的穷奢极侈,劳苦大众的非人生活……那时的中国,时局动荡,也深深地刺痛着少年寿昌的心。他在家里偷学捆扎、肩挑行李、锻炼力气,为了报国给冯玉祥写信,要求从军,离家出走却被家人从火车站寻回。

  1922年,陈寿昌考入电报局,调到郑州电报局工作。几个月后,震惊中外的郑州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他积极参与声援,还利用接触电报传递信息之便,有意延误军政电报,向罢工指挥部密报军阀来往电函的内容。

  历经“二·七”斗争洗礼,18岁的陈寿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之中,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

  寿昌烈士纪念碑

  私底下,陈寿昌给自己取了个笔名“袖沧”,取自“寿昌”的谐音,寓意“袖里沧海,心怀大志”。

  “回头来看,他确实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志向:奋发自强、效忠中华!”赵多佳说。

  “我们并不悲观,必将有光荣的将来”

  彩色化处理过的夫妻合影

  陈寿昌生前和妻子的唯一合影,是陈赓拍摄的。

  那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上海外滩外白渡桥边。照片上的陈寿昌一袭长衫,手持礼帽,风度翩翩;妻子则梳着流行发髻,身着旗袍,十分摩登。

  “其实,这套‘行头’是夫妻俩唯一一套‘工作服’。他们在上海以开电料商店为掩护,从事党的情报工作,实际并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赵多佳说。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在军、警、宪、特密布的“上海滩”,中共中央政治保卫机构——特科,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成立。“连腮胡子”陈赓是二科科长,陈寿昌则是四科科长,他们是战斗在党隐蔽战线上的亲密战友。

  因为随时都有被捕牺牲的危险,陈寿昌一家在上海几乎每个区都住过,最长的时间不过两三个月,有时一个月要搬几次家,以窗台上放不放花来表示是否安全。

  遇到工潮学潮,街头经常有很多军警“抄靶子”,陈寿昌外出便装扮成“宁波裁缝”。对方一听是宁波口音,夹带的布包里又全是布、尺子、剪刀,就顺利放行。

  陈寿昌简介

  “虽说经手的党的经费很多,但他公私分明,经常穿的就是一件旧灰布长褂,靠变卖妻子陪嫁的首饰维持一家人生活。”赵多佳发现,即使当时上海电车很便宜,三四个铜板可以坐很远,但陈寿昌多数时间走路而不乘车,饿了就在路上买个大饼充饥。

  在充满着风险和未知的隐蔽战线,陈寿昌内心始终坚信着革命光明的未来:“我们并不悲观,而觉得天天是在进步之中,过去的工作失败,就是增加目前工作的经验与知识……必定有光荣的将来。”

  在小小的房间里,年轻的父亲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喃喃自语:“我们一定成功,好日子小囡一定能看到!”

  以身许国,忠胆留世

  “这里货源充沛,品种很多,生意蒸蒸日上,一派兴旺景象……”这封是陈寿昌从苏区寄给镇海家人的唯一家书,暗指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乐观景象。

  1931年年底,陈寿昌将妻女安置在老家镇海,就和聂荣臻等通过秘密交通线,来到中央苏区所在地瑞金。

  那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军事上大举“进剿”边区,经济上加紧封锁,企图让苏区军民“不能有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的补给”。

  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寿昌带领红十六师牵制敌人兵力,同时领导军民开展反封锁反围剿斗争。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一天只吃一餐或野菜充饥,剩下一点粮食让给伤病员吃。

  湖北省崇阳县陈寿昌烈士墓

  因为连续战斗、营养不良,陈寿昌整个人面黄肌瘦、双脚溃烂,极度虚弱,步履艰难。但他依旧坚持上前线,铁骨铮铮地以诗明志:“身许马列安等闲,报效工农岂知艰。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

  1934年11月22日,陈寿昌在战斗中负伤,抢救无效牺牲,这时距离他28岁生日仅仅过了7天。

  战友们的题词

  一晃,数十载光阴过去了。此时的江南,生机盎然。行走在以陈寿昌名字命名的公园,赵多佳感慨万千。

  “当年环境是那么险恶,条件是那么艰苦,有我们和平年代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但在寿昌先生身上,我看到了沸腾的热血、昂扬的激情和必胜的信念,看到了他勇担时代责任的勇气和决心!”赵多佳说。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必要传承先生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她身后,栽下的幼苗已然长成参天的大树,荫蔽着脚下这一方水土。

  相关新闻:

  “对话”青年殷夫:“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对话”青年柔石:“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

  “对话”青年冯定:“逆境总是有的,人生就是进击”

  “对话”青年裘古怀:“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

  "对话"青年朱镜我:预备着死于沙场上 当然是我们的权利!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对话”青年陈寿昌:“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5-16 20:29:00

  宁网编前语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可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关键是共产主义信仰代代相传、灼灼燃烧。

  近日,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推出《请回答1921——两代青年的对话:回到信仰萌芽之时》系列报道,我们将跟随10名来自宁波各地的“90后”,回到信仰萌芽之时,和百年前正值风华正茂的革命先烈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此探究先辈们是如何作出青春选择、确定人生信仰的,并激励当代年轻人不忘来路、矢志奋斗,心怀家国、勇往直前。

  今天播发第六篇《“对话”青年陈寿昌:“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

吴冠夏 俞越/视频 

  中国宁波网记者黄合 镇海区委报道组房晓暾 

  一副啤酒瓶盖那么厚的近视眼镜,一件在上海潜伏时穿过的长衫,一个工作聚餐时用过的陶瓷脸盆,一封逝世后战友给家人寄来的书信……

  在镇海区陈寿昌烈士纪念馆,1991年出生的赵多佳探着身子,在昏暗的灯光下努力辨认着家乡人陈寿昌留下的遗物细节。质朴、简单、低调,一如印象中那位自带书生之气的热血先烈。

  “今年,我30岁了。站在人生重要节点,我叩问内心:人生何为?青年何为?您用鲜血和生命给了我最好的答案——青年,就要担当时代责任!”赵多佳站定,眼神里有温柔和坚定。

  青年陈寿昌

  “袖里沧海,心怀大志”

  陈寿昌的原名,并非“寿昌”二字。

  1906年11月,他诞生在镇海城中总浦桥“文魁第”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祖父和父亲是清末的举人和秀才,便为这个家中的第三个孩子取名“希堪”,希望其才堪大用。

  1919年,当时的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零。青年进步学生走上街头,将“五四运动”的爱国浪潮扩散至全国。作为宁波学生运动的骨干,陈寿昌的大哥带头参加学潮,却因积劳成疾,不幸早逝。

  “当时,家中只剩陈寿昌一个男孩。悲痛的父亲就把他的名字改成‘寿昌’,希望孩子长寿昌达,一辈子平安顺遂。”赵多佳叹了口气,这位寄予着父母美好愿望的青年,之后为了革命事业,生命在28岁便画上了句点。

  陈寿昌纪念馆里的铜像

  覆巢之下,又安有完卵?

  列强横行、军阀混战、民族灾难,军阀洋人的穷奢极侈,劳苦大众的非人生活……那时的中国,时局动荡,也深深地刺痛着少年寿昌的心。他在家里偷学捆扎、肩挑行李、锻炼力气,为了报国给冯玉祥写信,要求从军,离家出走却被家人从火车站寻回。

  1922年,陈寿昌考入电报局,调到郑州电报局工作。几个月后,震惊中外的郑州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他积极参与声援,还利用接触电报传递信息之便,有意延误军政电报,向罢工指挥部密报军阀来往电函的内容。

  历经“二·七”斗争洗礼,18岁的陈寿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之中,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

  寿昌烈士纪念碑

  私底下,陈寿昌给自己取了个笔名“袖沧”,取自“寿昌”的谐音,寓意“袖里沧海,心怀大志”。

  “回头来看,他确实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志向:奋发自强、效忠中华!”赵多佳说。

  “我们并不悲观,必将有光荣的将来”

  彩色化处理过的夫妻合影

  陈寿昌生前和妻子的唯一合影,是陈赓拍摄的。

  那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上海外滩外白渡桥边。照片上的陈寿昌一袭长衫,手持礼帽,风度翩翩;妻子则梳着流行发髻,身着旗袍,十分摩登。

  “其实,这套‘行头’是夫妻俩唯一一套‘工作服’。他们在上海以开电料商店为掩护,从事党的情报工作,实际并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赵多佳说。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在军、警、宪、特密布的“上海滩”,中共中央政治保卫机构——特科,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成立。“连腮胡子”陈赓是二科科长,陈寿昌则是四科科长,他们是战斗在党隐蔽战线上的亲密战友。

  因为随时都有被捕牺牲的危险,陈寿昌一家在上海几乎每个区都住过,最长的时间不过两三个月,有时一个月要搬几次家,以窗台上放不放花来表示是否安全。

  遇到工潮学潮,街头经常有很多军警“抄靶子”,陈寿昌外出便装扮成“宁波裁缝”。对方一听是宁波口音,夹带的布包里又全是布、尺子、剪刀,就顺利放行。

  陈寿昌简介

  “虽说经手的党的经费很多,但他公私分明,经常穿的就是一件旧灰布长褂,靠变卖妻子陪嫁的首饰维持一家人生活。”赵多佳发现,即使当时上海电车很便宜,三四个铜板可以坐很远,但陈寿昌多数时间走路而不乘车,饿了就在路上买个大饼充饥。

  在充满着风险和未知的隐蔽战线,陈寿昌内心始终坚信着革命光明的未来:“我们并不悲观,而觉得天天是在进步之中,过去的工作失败,就是增加目前工作的经验与知识……必定有光荣的将来。”

  在小小的房间里,年轻的父亲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喃喃自语:“我们一定成功,好日子小囡一定能看到!”

  以身许国,忠胆留世

  “这里货源充沛,品种很多,生意蒸蒸日上,一派兴旺景象……”这封是陈寿昌从苏区寄给镇海家人的唯一家书,暗指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乐观景象。

  1931年年底,陈寿昌将妻女安置在老家镇海,就和聂荣臻等通过秘密交通线,来到中央苏区所在地瑞金。

  那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军事上大举“进剿”边区,经济上加紧封锁,企图让苏区军民“不能有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的补给”。

  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寿昌带领红十六师牵制敌人兵力,同时领导军民开展反封锁反围剿斗争。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一天只吃一餐或野菜充饥,剩下一点粮食让给伤病员吃。

  湖北省崇阳县陈寿昌烈士墓

  因为连续战斗、营养不良,陈寿昌整个人面黄肌瘦、双脚溃烂,极度虚弱,步履艰难。但他依旧坚持上前线,铁骨铮铮地以诗明志:“身许马列安等闲,报效工农岂知艰。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

  1934年11月22日,陈寿昌在战斗中负伤,抢救无效牺牲,这时距离他28岁生日仅仅过了7天。

  战友们的题词

  一晃,数十载光阴过去了。此时的江南,生机盎然。行走在以陈寿昌名字命名的公园,赵多佳感慨万千。

  “当年环境是那么险恶,条件是那么艰苦,有我们和平年代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但在寿昌先生身上,我看到了沸腾的热血、昂扬的激情和必胜的信念,看到了他勇担时代责任的勇气和决心!”赵多佳说。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必要传承先生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她身后,栽下的幼苗已然长成参天的大树,荫蔽着脚下这一方水土。

  相关新闻:

  “对话”青年殷夫:“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对话”青年柔石:“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

  “对话”青年冯定:“逆境总是有的,人生就是进击”

  “对话”青年裘古怀:“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

  "对话"青年朱镜我:预备着死于沙场上 当然是我们的权利!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