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胡茂宏
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今天下午,在镇海区启迪科技园拉开帷幕的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宁波市主场活动上,2021年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评选活动揭晓——
他们分别是:王志坚、李晓静、刘长军、沈毅、严成其、徐达文、符水波、盛芝仁、葛子义、靳慧霞(按姓氏比划排序)。
他们之中,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让科研成果产生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业者;还有默默钻研,解决重大科技难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工作者;有拼搏在基层,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农民增产增收出智出力的农技专家;还有心系绿水青山,为环境治理和美丽宁波建设贡献力量的科技专家……
让我们走近这10位“最美科技追梦人”,了解他们深耕的科技领域,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余姚市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王志坚
王志坚长期致力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究。新冠疫情初期,他带领团队放弃春节休假,专门组成研发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智能防疫消毒机器人并量产,还向余姚技师学院、余姚中学、余姚实验学校等捐赠价值30万元的防疫消毒机器人,助力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复学复工。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光学材料与精密加工专业室副主任 李晓静
李晓静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材料院的科技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国防领域光学材料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通过科研团队的不断努力,在光学元件离子束超精密制造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成果之一,这一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某工程核心光学元件制造,解决了光学制造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
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宁波(象山)服务站副站长 刘长军
参加工作以来,刘长军主要致力于渔业全产业链打造和解决虾蟹藻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他主持或参与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富民强县梭子蟹专项等课题30余项,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市级以上奖励6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表论文14篇,参与制定标准2项。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学转化中心主任 沈毅
从医多年来,沈毅长期奋斗在临床一线,积极探索耳科组织工程治疗方案,解决临床耳科传导性聋领域难题,以严谨学风和精湛技术实现了宁波地区许多零的突破,并在临床转化应用,在业界铸就了相当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研究所所长 严成其
严成其长期从事新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抗病基因克隆、机理及分子育种研究,采用生物技术,首次攻克了野生稻染色体GG组与栽培稻AA组不能杂交的国际性难题。他带领研究团队采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已通过国家和省审定及申请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系)15个,选育的新品种米质指标与国际品牌米“越光”相仿,取得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宁波工程学院科技处副处长 徐达文
徐达文主要从事多媒体信息安全和密文域信号处理研究,迄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1项、软件著作权授权7项,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5项。曾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获宁波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先进个人荣誉。
宁波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镇海蛟川书院副校长 符水波
作为信息学国际金牌教练、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部高校师范专业评估专家,符水波一直从事中学五大学科竞赛之一的信息学竞赛工作,带领学生参加信息学各级选拔比赛,成绩斐然。连续两年,符水波都带领学生进入国际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其中1人获2020年国际金牌,2人将代表中国参加2021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学科首席专家、宁波市护理学会理事长 盛芝仁
盛芝仁从事护理工作近40年,是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护理学》带头人,建立了国内首个护理领域的院士工作室,2017年被中华护理学会评为首届“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她始终把提升宁波护理队伍整体水平作为己任,站在国际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二级研究员 葛子义
葛子义主要从事有机光电研究。近年来,他在高效率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其柔性器件、OLED发光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7项国家自然基金等30多项科研项目。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撰写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40多项,担任6本知名期刊编委,获得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宁波市城乡水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靳慧霞
靳慧霞长期从事水体污染物溯源与治理、低碳高氮水体修复等研究,是宁波市水环境治理专家。立足水体污染物溯源与治理、低碳高氮水体修复等领域,靳慧霞立足创新,集成突破,实现快速曝气生物滤池、土著微生物固定化、MBBR-浅层浮动床等三项先进技术创新,为低碳高氮水体净化解决了技术难题,成果突出,效益显著。靳慧霞开发河湖治理新设备5项,推广适用性技术17项,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300多条河道水质提升关键技术方案,实现了成果转化应用实效。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