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勇沉浸在雕刻时光中
“砰砰砰……”清脆的敲打声唤醒了象山新丰路的早晨。路边的一爿小店里,宁波非遗象山竹根雕代表性传承人朱利勇正用木锤、雕刀敲打着一块竹根。
雕刀所到之处,竹根上粘带的土石四处飞扬。朱利勇不禁皱起眉头,身子略微后倾,尽管如此,尘土依然将其头发染成了灰色,而雕刀下的人物形象却渐渐鲜活起来。
选材
赋予朴实无华的竹根以新的艺术生命,靠的是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要依托深厚的雕刻功力。一件作品从选材到完工,一刀一锉都含糊不得,天分之外,创作者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每天一大早,朱利勇便开始了创作,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收工。十几个小时坐着不动,朱利勇也不会感觉到累,创意来了,甚至会废寝忘食而乐在其中。
细细雕琢
对于朱利勇来说,和竹根雕结缘的近40年里,每天的创作时光让他十分地充足与快乐。也正是这种勤奋,让他创作出成百上千件独一无二的作品。
1965年,朱利勇出生于象山西周镇一个翠竹深处的山村里,从小汲取着山水之灵气,让他和竹子产生了千丝万缕的情缘。
“1982年跟舅舅学雕花,1983年开始做竹根雕。当时象山竹根雕刚起步,从事这一行当的大约100人。”朱利勇说,一路走来经历颇多坎坷,但自己坚持了下来。“1986年到1990年间是竹根雕鼎盛时期,主要搞出口,象山有500多人搞创作,但因为打价格战,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做的人也越来越少。我是发自内心喜欢竹根雕,也喜欢创新,所以能够坚持至今。”
1996年,文化部命名象山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竹根雕行业起死回生。2006年象山竹根雕被列为新一代“浙江名雕”,朱利勇的创作又迎来了春天。
朱利勇创作的部分作品
朱利勇推崇“七分天然三分雕”,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创新,结合传统技艺,保持材料原状和造型的同时,形成了个人独特的作品风格。“我喜欢用幽默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生活化的场景,让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或许这也是我作品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朱利勇说。
正是因为大胆创新,朱利勇的作品屡获大奖,其中作品《鼓乐小虎队》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作为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大师、象山竹根雕行业领军人物之一,朱利勇正满腔热情地和其他匠人一起,推动着象山竹根雕的繁荣与发展。
朱利勇获得过无数大奖
雕刀大小不一用来雕刻不同部位
朱利勇创作了上千件独一无二的作品
宁波晚报记者张培坚实习生吴婷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