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艺术赋能微改造 宁波老旧小区幸福蝶变
2021-11-10 08:2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宁波模式”

百丈街道志愿者修整花坛。

  记者王博通讯员郑瑶赵美鋆倪馨怡

  1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21个城市(区)入选,宁波也在其中。根据住建部试点相关要求,未来两年宁波将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其实,这几年宁波一直在探索以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更新之路,外立面粉刷、屋顶修补、雨污水管改造、防盗门安装、停车位挖潜、绿化补种,许多老旧小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升。

  今年,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持续推进和宁波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又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赋能振兴老旧小区的典型案例。当艺术遇上老旧小区微改造,又将碰撞出哪些火花?

  老旧小区环境变美了

  艺术邂逅老旧小区微改造,各地有多种叫法,有的叫“艺术点亮”,有的叫“艺术赋能”,还有的叫“艺术振兴”。但归根结底,是用艺术的方式,助力老旧小区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提升。

  上周,鄞州区首南街道鲍家耷小区携手浙江万里学院师生团队,用艺术赋能,不仅为鲍家耷小区设计了专属IP形象,还定制了专属品牌文创产品,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口袋花园”“社区花路”。作为拆迁安置小区,鲍家耷小区现有的2100余名居民中,老人和小孩占比达到50%。为此,万里学院以社区真实人物(群体)为原型,设计了“鲍爷爷”“啊耷”“鲍小家”三个IP形象,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居民喜爱。不仅如此,“鲍爷爷的共享花园”在重新设计之后,还被铺上了洋气的“花路”,在原有绿化基础上添加了教育空间功能。

首南街道鲍家耷小区“鲍爷爷的共享花园”。

  作为全国首个“艺术振兴社区”项目,白鹤街道于今年8月开始对丹凤和紫鹃两个社区进行改造。秋日,走在这两个小区里,记者最明显的感觉是小区的道路、绿化带、垃圾房比之前更加整洁有序了。值得一提的是,丹凤新村40号旁边还打造了一处“家门口美术馆”,上下两层楼共计350平方米,设有五个功能展厅,成为全市唯一的集收藏、展示、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群众性美育基地。

  除了首南街道和白鹤街道,我市另一处老旧小区集聚的东柳街道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艺术振兴社区”。东柳街道有80个住宅小区,其中八成以上为建成15年以上的老旧小区。记者在东柳街道君悦小区看到,近期一批楼道门厅正陆续旧貌换新颜。以今年10月份刚打造完成的10号楼道门厅为例,不仅墙面粉刷一新,电动自行车停到架空层下,地下层顶灯全部换新,还在门厅北侧摆放了桌椅、报刊栏,桌椅旁边的墙壁上悬挂了近十幅书画作品。用居民们的话来说,以前楼道“脏乱差”,如今干净整洁,充满浓郁的书香艺术气息。

  此外,记者通过对海曙、江北、余姚等地的调查发现了不少典型。比如,余姚市兰江花园老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370万元,在对居民楼的楼道、墙面、绿化带、停车位、雨污水管道全部进行改造后,还植入了“文化”元素,通过墙绘、雕塑等手段,把余姚人文历史、好人故事等一一展现,提升小区“颜值”;宁海县跃龙街道园丁楼建成已有20多年,在保持现有格局的前提下,对小区大门标识、小区围墙进行特色化改造,增加宣传栏,融入社区文化,加入中式廊架及景观小品,打造书香特色精品小区,同时完善小区的配套功能,如增加充电桩、快递柜等内容。

  “艺术振兴社区”,硬件基础设施提升是基础。前几天,尽管阴雨连绵,但东柳街道华侨城小区仍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根据计划,小区将分三个周期建设儿童科技益智区、沿河步行空间等11个点位;丹凤社区、紫鹃社区也将分别打造儿童乐园、公共健身场地、家门口的美术馆和鹃意角、合乐客厅、浪花台地等公共空间,通过艺术赋能让老旧小区增添新活力。

  小区达人用艺术对接公益

  “没想到连横竖都画不直的我,也能通过老师的指导,在废弃木头上画出这么好看的艺术作品。”11月2日,家住丹凤社区的程左红阿姨举起手头刚完成的首个绘画作品,和邻里高兴地分享着让废物变成艺术品的成就感。当天,丛志强副教授团队集合了闲置在社区中被台风刮落的树枝、连根拔起的树桩以及废旧物品、材料,带领居民开展了一场“废物不废”行动,以艺术理念“包容”身边废弃物,使其新生。

  绚丽的日暮、深邃的夜空、温婉的荷花……各式各样迷人的景致在横切的圆形木板上铺开呈现。小区不少达人大展手艺,大小不一的木板拼凑一起,再添上几笔,出现了一只只眨巴着大眼睛的小熊、猫头鹰等。娴熟的笔法,让小动物们

  显得憨态可掬、质朴有趣。体型较大的树桩还被改造成了凳子,用于居民休憩。

  无独有偶,艺术也“点亮”了有着25年“楼龄”的华侨城社区,居民们纷纷亮出绝活为小区“颜值”提升贡献力量。今年80岁的王河清老人擅长木雕,他把自家楼下8平方米的小车库改成木雕工作室,每天演习木雕技艺。“我有很多木雕作品,这是‘梅兰竹菊’,这是‘八匹马’,那个是‘马到成功’。”王河清说,除了木雕作品,他家的茶几、八仙桌、木制沙发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他建议社区打造一个艺术共享展示空间,让擅长艺术的居民集中展示作品,还可以无偿教其他居民学习,带动更多居民一起动手动脑。

东柳街道华侨城小区用艺术振兴小区。

  这几天,80岁的陈月娥老人十分自豪,因为华侨城社区服务大厅使用了她做的手工丝网花作为点缀。陈月娥做丝网花有十来年了,牡丹、百合、玫瑰等样式她都会。听说东柳街道以华侨城社区为试点开展艺术“点亮”社区微改造,老人自告奋勇表示愿意贡献力量。“如果社区需要,我的丝网花可以随时拿去装扮。”陈月娥说。

  居民自治“共同缔造”

  尽管已是立冬,但比邻白鹤街道黄鹂新村的鹂西走廊依旧热闹,各色百日菊争奇斗艳,在一片绿意盎然中甚是抢眼。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是无人问津的城市“边角料”。所有的改变得益于黄鹂社区“共同缔造”改造模式,老旧小区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全部由居民协商说了算。

  这两天,福明街道福明家园一期城市QQ楼下的一处电动自行车车库崭新亮相。一辆辆排列有序的电动自行车、一个个充满科技含量的充电桩、一个个俏皮的文明标示标牌,及一条宛若钢琴黑白键盘的地面彩绘……这个车库已成为艺术赋能老旧小区改造的“最佳代言”。“这处停车库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可停放电动自行车近百辆,从最初的方案征集到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监理’,都离不开居民群策群力。”福明家园社区党委书记王薇说。

福明家园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福明家园小区居民美化小区环境。

  百丈街道七塔社区扮靓老旧小区的“四共法则”远近闻名。以七塔社区彩虹北路105弄为例,运用“合众共商”“合众共营”“合众共扬”“合众共行”的法则,充分发挥居民自治能力,从居民自身需求出发,寻找资源,搭建平台,最终满足需求,形成自治。依托“四共法则”,社区对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组织居民共同商议,共同探讨打造“空中花园”,将枯萎的花草搬离,清除盆栽上的杂草,用好看的花盆重新装盆,或者自掏腰包买来新花卉。不仅如此,居民们还自发组织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齐心协力助力家园更美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缔造”,邻里关系越发和谐,更多的居民把小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百丈街道居民用轮胎打造花园景观。

  这种居民自治“共同缔造”的模式,也辐射到了社区的共建单位。丹凤社区和紫鹃社区被游龙河分开,连接两个社区的一座小桥将艺术赋能进行升级打造。目前,除了两个社区的居民,辖区共建单位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新日月酒店物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绿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爱心企业累计认捐善款200余万元。下一步,这座小桥将被打造成“彩虹桥”,架起两岸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百丈街道“创享吧”。

  艺术赋能如何走更远

  艺术赋能助力老旧小区改造能否引发焕新动能,在赓续城市的记忆与情怀中引领新生活?

  丹凤社区党委书记黄菊芬有过多年老旧小区的工作经历。在她看来,艺术正在渗透介入老旧小区“微更新”“微改造”,未来家门口的艺术展将成为居民美育课堂。以丹凤社区为例,一场简单的“废物不废”艺术介入活动,通过艺术家亲手教授艺术品制作,让居民们感受到,深居殿堂的高雅艺术也能走进寻常百姓身边,不仅陶冶了居民的情操,也让社区挖掘了一批能人。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在一次“艺术振兴社区”公开活动上表示,艺术振兴社区的前提是“艺起”,即用艺术的方式,多方共创,实现社区环境、文化、人才的振兴,将社区塑造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把居民个体技能转化为社区营造绝活,培育居民成为社区营造的主人。

东柳街道君悦小区楼道门厅充满书香气。

  “从已有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验来看,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一般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和居民合理分担的。在引入社会资本之后,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资金来源也更为多元。”北京德恒(宁波)律师事务所胡行华律师认为,对改造成本进行合理分配,是小区改造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要集思广益,用好每一分钱。

  “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既免去了重新进行城市规划的烦琐程序、避免了重新进行城市建设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又能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杨翕如拥有十余年企业管理经验、擅长国内外经济局势分析,她认为老旧小区改造具有资金需求小、有政策扶持、闲置空间盘活等优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本版图片由王博、倪馨怡、陈丽丽、赵美鋆、柏文俊、褚燕玲提供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艺术赋能微改造 宁波老旧小区幸福蝶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1-10 08:28:00

百丈街道志愿者修整花坛。

  记者王博通讯员郑瑶赵美鋆倪馨怡

  1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21个城市(区)入选,宁波也在其中。根据住建部试点相关要求,未来两年宁波将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其实,这几年宁波一直在探索以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更新之路,外立面粉刷、屋顶修补、雨污水管改造、防盗门安装、停车位挖潜、绿化补种,许多老旧小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升。

  今年,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持续推进和宁波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又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赋能振兴老旧小区的典型案例。当艺术遇上老旧小区微改造,又将碰撞出哪些火花?

  老旧小区环境变美了

  艺术邂逅老旧小区微改造,各地有多种叫法,有的叫“艺术点亮”,有的叫“艺术赋能”,还有的叫“艺术振兴”。但归根结底,是用艺术的方式,助力老旧小区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提升。

  上周,鄞州区首南街道鲍家耷小区携手浙江万里学院师生团队,用艺术赋能,不仅为鲍家耷小区设计了专属IP形象,还定制了专属品牌文创产品,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口袋花园”“社区花路”。作为拆迁安置小区,鲍家耷小区现有的2100余名居民中,老人和小孩占比达到50%。为此,万里学院以社区真实人物(群体)为原型,设计了“鲍爷爷”“啊耷”“鲍小家”三个IP形象,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居民喜爱。不仅如此,“鲍爷爷的共享花园”在重新设计之后,还被铺上了洋气的“花路”,在原有绿化基础上添加了教育空间功能。

首南街道鲍家耷小区“鲍爷爷的共享花园”。

  作为全国首个“艺术振兴社区”项目,白鹤街道于今年8月开始对丹凤和紫鹃两个社区进行改造。秋日,走在这两个小区里,记者最明显的感觉是小区的道路、绿化带、垃圾房比之前更加整洁有序了。值得一提的是,丹凤新村40号旁边还打造了一处“家门口美术馆”,上下两层楼共计350平方米,设有五个功能展厅,成为全市唯一的集收藏、展示、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群众性美育基地。

  除了首南街道和白鹤街道,我市另一处老旧小区集聚的东柳街道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艺术振兴社区”。东柳街道有80个住宅小区,其中八成以上为建成15年以上的老旧小区。记者在东柳街道君悦小区看到,近期一批楼道门厅正陆续旧貌换新颜。以今年10月份刚打造完成的10号楼道门厅为例,不仅墙面粉刷一新,电动自行车停到架空层下,地下层顶灯全部换新,还在门厅北侧摆放了桌椅、报刊栏,桌椅旁边的墙壁上悬挂了近十幅书画作品。用居民们的话来说,以前楼道“脏乱差”,如今干净整洁,充满浓郁的书香艺术气息。

  此外,记者通过对海曙、江北、余姚等地的调查发现了不少典型。比如,余姚市兰江花园老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370万元,在对居民楼的楼道、墙面、绿化带、停车位、雨污水管道全部进行改造后,还植入了“文化”元素,通过墙绘、雕塑等手段,把余姚人文历史、好人故事等一一展现,提升小区“颜值”;宁海县跃龙街道园丁楼建成已有20多年,在保持现有格局的前提下,对小区大门标识、小区围墙进行特色化改造,增加宣传栏,融入社区文化,加入中式廊架及景观小品,打造书香特色精品小区,同时完善小区的配套功能,如增加充电桩、快递柜等内容。

  “艺术振兴社区”,硬件基础设施提升是基础。前几天,尽管阴雨连绵,但东柳街道华侨城小区仍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根据计划,小区将分三个周期建设儿童科技益智区、沿河步行空间等11个点位;丹凤社区、紫鹃社区也将分别打造儿童乐园、公共健身场地、家门口的美术馆和鹃意角、合乐客厅、浪花台地等公共空间,通过艺术赋能让老旧小区增添新活力。

  小区达人用艺术对接公益

  “没想到连横竖都画不直的我,也能通过老师的指导,在废弃木头上画出这么好看的艺术作品。”11月2日,家住丹凤社区的程左红阿姨举起手头刚完成的首个绘画作品,和邻里高兴地分享着让废物变成艺术品的成就感。当天,丛志强副教授团队集合了闲置在社区中被台风刮落的树枝、连根拔起的树桩以及废旧物品、材料,带领居民开展了一场“废物不废”行动,以艺术理念“包容”身边废弃物,使其新生。

  绚丽的日暮、深邃的夜空、温婉的荷花……各式各样迷人的景致在横切的圆形木板上铺开呈现。小区不少达人大展手艺,大小不一的木板拼凑一起,再添上几笔,出现了一只只眨巴着大眼睛的小熊、猫头鹰等。娴熟的笔法,让小动物们

  显得憨态可掬、质朴有趣。体型较大的树桩还被改造成了凳子,用于居民休憩。

  无独有偶,艺术也“点亮”了有着25年“楼龄”的华侨城社区,居民们纷纷亮出绝活为小区“颜值”提升贡献力量。今年80岁的王河清老人擅长木雕,他把自家楼下8平方米的小车库改成木雕工作室,每天演习木雕技艺。“我有很多木雕作品,这是‘梅兰竹菊’,这是‘八匹马’,那个是‘马到成功’。”王河清说,除了木雕作品,他家的茶几、八仙桌、木制沙发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他建议社区打造一个艺术共享展示空间,让擅长艺术的居民集中展示作品,还可以无偿教其他居民学习,带动更多居民一起动手动脑。

东柳街道华侨城小区用艺术振兴小区。

  这几天,80岁的陈月娥老人十分自豪,因为华侨城社区服务大厅使用了她做的手工丝网花作为点缀。陈月娥做丝网花有十来年了,牡丹、百合、玫瑰等样式她都会。听说东柳街道以华侨城社区为试点开展艺术“点亮”社区微改造,老人自告奋勇表示愿意贡献力量。“如果社区需要,我的丝网花可以随时拿去装扮。”陈月娥说。

  居民自治“共同缔造”

  尽管已是立冬,但比邻白鹤街道黄鹂新村的鹂西走廊依旧热闹,各色百日菊争奇斗艳,在一片绿意盎然中甚是抢眼。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是无人问津的城市“边角料”。所有的改变得益于黄鹂社区“共同缔造”改造模式,老旧小区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全部由居民协商说了算。

  这两天,福明街道福明家园一期城市QQ楼下的一处电动自行车车库崭新亮相。一辆辆排列有序的电动自行车、一个个充满科技含量的充电桩、一个个俏皮的文明标示标牌,及一条宛若钢琴黑白键盘的地面彩绘……这个车库已成为艺术赋能老旧小区改造的“最佳代言”。“这处停车库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可停放电动自行车近百辆,从最初的方案征集到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监理’,都离不开居民群策群力。”福明家园社区党委书记王薇说。

福明家园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福明家园小区居民美化小区环境。

  百丈街道七塔社区扮靓老旧小区的“四共法则”远近闻名。以七塔社区彩虹北路105弄为例,运用“合众共商”“合众共营”“合众共扬”“合众共行”的法则,充分发挥居民自治能力,从居民自身需求出发,寻找资源,搭建平台,最终满足需求,形成自治。依托“四共法则”,社区对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组织居民共同商议,共同探讨打造“空中花园”,将枯萎的花草搬离,清除盆栽上的杂草,用好看的花盆重新装盆,或者自掏腰包买来新花卉。不仅如此,居民们还自发组织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齐心协力助力家园更美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缔造”,邻里关系越发和谐,更多的居民把小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百丈街道居民用轮胎打造花园景观。

  这种居民自治“共同缔造”的模式,也辐射到了社区的共建单位。丹凤社区和紫鹃社区被游龙河分开,连接两个社区的一座小桥将艺术赋能进行升级打造。目前,除了两个社区的居民,辖区共建单位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新日月酒店物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绿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爱心企业累计认捐善款200余万元。下一步,这座小桥将被打造成“彩虹桥”,架起两岸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百丈街道“创享吧”。

  艺术赋能如何走更远

  艺术赋能助力老旧小区改造能否引发焕新动能,在赓续城市的记忆与情怀中引领新生活?

  丹凤社区党委书记黄菊芬有过多年老旧小区的工作经历。在她看来,艺术正在渗透介入老旧小区“微更新”“微改造”,未来家门口的艺术展将成为居民美育课堂。以丹凤社区为例,一场简单的“废物不废”艺术介入活动,通过艺术家亲手教授艺术品制作,让居民们感受到,深居殿堂的高雅艺术也能走进寻常百姓身边,不仅陶冶了居民的情操,也让社区挖掘了一批能人。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在一次“艺术振兴社区”公开活动上表示,艺术振兴社区的前提是“艺起”,即用艺术的方式,多方共创,实现社区环境、文化、人才的振兴,将社区塑造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把居民个体技能转化为社区营造绝活,培育居民成为社区营造的主人。

东柳街道君悦小区楼道门厅充满书香气。

  “从已有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验来看,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一般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和居民合理分担的。在引入社会资本之后,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资金来源也更为多元。”北京德恒(宁波)律师事务所胡行华律师认为,对改造成本进行合理分配,是小区改造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要集思广益,用好每一分钱。

  “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既免去了重新进行城市规划的烦琐程序、避免了重新进行城市建设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又能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杨翕如拥有十余年企业管理经验、擅长国内外经济局势分析,她认为老旧小区改造具有资金需求小、有政策扶持、闲置空间盘活等优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本版图片由王博、倪馨怡、陈丽丽、赵美鋆、柏文俊、褚燕玲提供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