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琦 摄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舒一展 张琦琦 张超伶 记者 厉晓杭
步入深秋,随着气温的逐渐走低,晒鲞季又到了。连日来,在北仑郭巨街道南门村,各类海鲜有序摆放或悬挂在村民的屋外,正在接受阳光的晾晒。靠海吃海。一盘鱼鲞,是其乐融融的和美生活,是朴素真挚的美好向往。
诸鱼风干皆为鲞,将各种鱼获晾晒,制成鱼鲞,是保存海鲜最古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海边人家一直以来的新年情结。据了解,鱼鲞的加工制作在郭巨沿海一带由来已久,郭巨晒鲞技艺从选料到剖、洗、腌、晒、包,每个工序都有严格要求,保留着数百年的手工制作传统。
从明清时期起,郭巨本地居民就有将海产品通过加工和晒干进行保存、出售的民俗,因此老一辈人几乎个个掌握了剖鲞晒鲞的技能。每到秋冬时节都是晒鲞的最佳季节,天气寒冷,蚊虫鼠蚁的数量比较少,海产品的价格相对便宜、种类丰富,在阳光、北风都比较适宜的条件下也更加方便保存。
漫长的晒鲞季,风带鱼、乌贼、虾干、黄鱼、沙鳗,各类鱼鲞轮番上阵,新鲜的海味、天然的海盐、腥咸的海风,酝酿出郭巨鱼鲞的独有味道。50多岁的贺群英将东海金鳗洗净,抹上外峙海盐,一根根晾在特制的杆子上。将新鲜的海味制作成各类鱼鲞,不仅是贺群英一家的营生方式,更是她津津乐道的拿手绝活。“制作鱼鲞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做鳗筒一定要用肉质细腻的东海金鳗,撒上外峙岛的野生海盐,在西风里晾十几个小时……”贺群英说。
晒鲞逐渐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村民们将草绳、红福字绑在鱼上一起晒,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如今,郭巨晒鲞海产品逐渐产业化,被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晒鲞技艺于今年四月份被纳入到第六批北仑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名录当中。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