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老伯10年前冠名了宁波第一个小额慈善基金 最近他又设了一个
2022-03-24 06:45:37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我没什么财产,这袋捐款单、证书就是我留给女儿的‘财产’了。”近日,在海曙区卖面桥东街的一处民房里,73岁的姜关水从一个档案袋里掏出一沓捐赠凭据,展开其中一张编号为“001”的小额冠名慈善基金捐赠证书,笑着对记者说。

2012年6月1日,宁波市慈善总会在全省率先推出主要面向个人、家庭和自愿组建的小团队的小额冠名慈善基金,可根据自身意愿,确定基金名称、认捐方式以及善款用途,认捐起点为1万元。姜关水是个人冠名小额慈善基金的第一人。如今,他又去宁波市慈善总会新设了一个小额慈善基金,这次的证书编号是“146”。

“慈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成为‘第一名’是缘分,但想设立慈善基金,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姜关水还珍藏着2012年6月2日的《宁波晚报》,报纸头版头条新闻的主人公,就是他。

当年6月1日一早,姜关水在报纸上看到宁波推出个人小额冠名慈善基金的消息,第一时间赶去市慈善总会。

“小额慈善基金认捐起点是1万元,能分期付款,正好满足我的需求。”他问明情况,当场签了协议,表示“要在5年内捐足1万元”,指明善款捐给华慈医院,“我老伴姓曹,我做慈善是向她学的,而且设慈善基金,离不开她的支持,所以我把基金取名为‘姜门曹氏’。”

提前完成1万元的“慈善目标”后,姜关水夫妇在2018年5月放了个“大招”——为“姜门曹氏”慈善基金增资,一次性捐了10万元,并指定善款的使用形式为“留本用息”,希望让爱心延续。

今年3月15日,二老又走进市慈善总会,新设了一笔1万元的小额慈善基金,“这个基金以我过世父母的名字命名,也是表达对长辈的思念。”

事实上,慈善捐款已成为姜关水的日常习惯,而且进行得颇有“仪式感”:“正月过完,去捐一次新年红包。我父母的生日、我和老伴的生日,也会去捐款,就当庆祝生日。不算慈善基金的话,一年捐的钱也有五六千元了。”

一边是大方的慈善捐款,另一边是节俭的日常生活。夫妻俩衣着朴素,住的是老式民房,家具都是上世纪的样式。十年前,姜关水每月的退休金只有1500元,如今,二老的退休金加起来刚满5000元。

“家里不富裕,但我们知足。能吃饱穿暖,有屋子遮风挡雨,够过日子了。”姜关水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慈善也一样,既然这条路是对的,他就会一直走下去,“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十年,1000余个,4000多万元

十年来,小额冠名慈善基金在宁波运行的情况如何?据初步统计,全市范围内共设小额冠名慈善基金1000余个,累计金额4000多万元。

记者统计了在市慈善总会设立的小额慈善基金数据:

2012年到2015年,是小额基金设立的高峰期,2015年后进入了平稳期。截至目前,爱心人士在市慈善总会共设立小额基金146个、善款累计到账2086万元。其中,有九成左右是个人或家庭设立的,另外一成左右是由志愿服务队、协会组织等设立。设立者有工薪阶层,也有企业主,有宁波人,也有在宁波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

市民李女士设立的晴朗慈善基金,累计捐赠金额最高,到位善款400万元;市民唐老太成立的圆梦慈善基金,单笔捐赠数额最大,一次性捐入320万元。

在基金使用意向方面,约有40%的设立者希望基金主要用于助学,约有20%的设立者指定用途为各类社会公益慈善项目,还有约10%的要求助医,约10%要求助老,助困救灾的占了8%,助残的占了约2%。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用途,例如,有指明善款要用于文体事业的,要用于对口帮扶的,要捐给某种具体疾病的患者、器官移植志愿者、见义勇为者、困难的退役军人及家属、环卫工人等。

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有部分基金是以下一代名义建的,设立者希望借此让慈善成为家风得到传承;有部分人设立基金的初衷是要纪念已故的亲友、长者或某个特殊的日子;有部分爱心人士为表达对某些人或事或是社会的感恩和回馈,还有一部分设立者是单纯地想做点好事,并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我们采取一对一服务模式,完全尊重设立者意愿,确保每一笔善款都得到正确合理的使用。”

小额慈善基金,承载了爱心人士的情感和期盼

每个小额慈善基金,背后都有一个关于善的故事,它承载着爱心人士的情感和期盼,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温暖和关切。十年间,很多暖心画面定格在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记忆中:

有父亲带着9岁孩子来设立基金,孩子一边签字,一边用稚气的声音说,自己的压岁钱可以帮助困难儿童上学;有位母亲多年坚持为慈善基金注资,几年后,读大学的女儿将自己暑假打工得来的钱也捐了进去;

有对退休夫妻,尽管老先生身患疾病且医疗费用不菲,但他们仍坚持捐资成立助医的慈善基金,并表示“我们感受过病痛的折磨,见到许多病人承受经济的重压,虽然捐的钱不多,但多少能帮他人减轻负担”;

还有公安民警、社工、志愿者、学校师生,他们每年坚持公益活动,募得的善款全部注入慈善基金……

“慈善,贵在坚持!”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依托互联网平台,做慈善已“触手可及”。除传统线下的捐款方式外,市慈善总会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小额冠名基金(起始额度1万元)、小微基金(起始额度365元)均可以在网上发起设立,扫描二维码关注“宁波慈善”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我要参与”-“设立基金”,选择想要设立的类目即可。截至目前,小微基金已有144个,善款总额已达75万余元。

相关新闻——

个人捐赠踊跃 网络募集快速增长

记者近日获悉,随着我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文件出台,特别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人人慈善标杆区”,宁波慈善事业发展再获良机。仅今年1、2月份,市慈善总会就募集善款近500万元,为全年募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全市慈善氛围浓厚,市民踊跃捐赠,感人场景不断涌现。2月底,已百岁高龄的陈康松老人坐着轮椅亲自上门捐款3000元,“钱不多,但代表了我的心意。”陈老说,“只要身体允许,我每年都会亲自过来!”3月初,一位50来岁的女士刷卡捐款15万元,她坚持不愿透露个人信息,只是表示要为这座大爱之城尽一份力。此外,王红霞、刘才根为德霞基金捐赠6.9万元。据统计,1、2月捐款超过1万元的个人就达到了20多人次。

网络募集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月底,已有3500多人次通过网络向市慈善总会捐款85万多元,其中余信康、余惠仁、余月芳三人为“困难儿童守护者”项目捐款20万元;关爱罕见病儿童项目线上募款15万余元。

宁波晚报记者王思勤 通讯员侯金辉 高鹏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老伯10年前冠名了宁波第一个小额慈善基金 最近他又设了一个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3-24 06:45:37

“我没什么财产,这袋捐款单、证书就是我留给女儿的‘财产’了。”近日,在海曙区卖面桥东街的一处民房里,73岁的姜关水从一个档案袋里掏出一沓捐赠凭据,展开其中一张编号为“001”的小额冠名慈善基金捐赠证书,笑着对记者说。

2012年6月1日,宁波市慈善总会在全省率先推出主要面向个人、家庭和自愿组建的小团队的小额冠名慈善基金,可根据自身意愿,确定基金名称、认捐方式以及善款用途,认捐起点为1万元。姜关水是个人冠名小额慈善基金的第一人。如今,他又去宁波市慈善总会新设了一个小额慈善基金,这次的证书编号是“146”。

“慈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成为‘第一名’是缘分,但想设立慈善基金,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姜关水还珍藏着2012年6月2日的《宁波晚报》,报纸头版头条新闻的主人公,就是他。

当年6月1日一早,姜关水在报纸上看到宁波推出个人小额冠名慈善基金的消息,第一时间赶去市慈善总会。

“小额慈善基金认捐起点是1万元,能分期付款,正好满足我的需求。”他问明情况,当场签了协议,表示“要在5年内捐足1万元”,指明善款捐给华慈医院,“我老伴姓曹,我做慈善是向她学的,而且设慈善基金,离不开她的支持,所以我把基金取名为‘姜门曹氏’。”

提前完成1万元的“慈善目标”后,姜关水夫妇在2018年5月放了个“大招”——为“姜门曹氏”慈善基金增资,一次性捐了10万元,并指定善款的使用形式为“留本用息”,希望让爱心延续。

今年3月15日,二老又走进市慈善总会,新设了一笔1万元的小额慈善基金,“这个基金以我过世父母的名字命名,也是表达对长辈的思念。”

事实上,慈善捐款已成为姜关水的日常习惯,而且进行得颇有“仪式感”:“正月过完,去捐一次新年红包。我父母的生日、我和老伴的生日,也会去捐款,就当庆祝生日。不算慈善基金的话,一年捐的钱也有五六千元了。”

一边是大方的慈善捐款,另一边是节俭的日常生活。夫妻俩衣着朴素,住的是老式民房,家具都是上世纪的样式。十年前,姜关水每月的退休金只有1500元,如今,二老的退休金加起来刚满5000元。

“家里不富裕,但我们知足。能吃饱穿暖,有屋子遮风挡雨,够过日子了。”姜关水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慈善也一样,既然这条路是对的,他就会一直走下去,“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十年,1000余个,4000多万元

十年来,小额冠名慈善基金在宁波运行的情况如何?据初步统计,全市范围内共设小额冠名慈善基金1000余个,累计金额4000多万元。

记者统计了在市慈善总会设立的小额慈善基金数据:

2012年到2015年,是小额基金设立的高峰期,2015年后进入了平稳期。截至目前,爱心人士在市慈善总会共设立小额基金146个、善款累计到账2086万元。其中,有九成左右是个人或家庭设立的,另外一成左右是由志愿服务队、协会组织等设立。设立者有工薪阶层,也有企业主,有宁波人,也有在宁波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

市民李女士设立的晴朗慈善基金,累计捐赠金额最高,到位善款400万元;市民唐老太成立的圆梦慈善基金,单笔捐赠数额最大,一次性捐入320万元。

在基金使用意向方面,约有40%的设立者希望基金主要用于助学,约有20%的设立者指定用途为各类社会公益慈善项目,还有约10%的要求助医,约10%要求助老,助困救灾的占了8%,助残的占了约2%。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用途,例如,有指明善款要用于文体事业的,要用于对口帮扶的,要捐给某种具体疾病的患者、器官移植志愿者、见义勇为者、困难的退役军人及家属、环卫工人等。

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有部分基金是以下一代名义建的,设立者希望借此让慈善成为家风得到传承;有部分人设立基金的初衷是要纪念已故的亲友、长者或某个特殊的日子;有部分爱心人士为表达对某些人或事或是社会的感恩和回馈,还有一部分设立者是单纯地想做点好事,并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我们采取一对一服务模式,完全尊重设立者意愿,确保每一笔善款都得到正确合理的使用。”

小额慈善基金,承载了爱心人士的情感和期盼

每个小额慈善基金,背后都有一个关于善的故事,它承载着爱心人士的情感和期盼,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温暖和关切。十年间,很多暖心画面定格在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记忆中:

有父亲带着9岁孩子来设立基金,孩子一边签字,一边用稚气的声音说,自己的压岁钱可以帮助困难儿童上学;有位母亲多年坚持为慈善基金注资,几年后,读大学的女儿将自己暑假打工得来的钱也捐了进去;

有对退休夫妻,尽管老先生身患疾病且医疗费用不菲,但他们仍坚持捐资成立助医的慈善基金,并表示“我们感受过病痛的折磨,见到许多病人承受经济的重压,虽然捐的钱不多,但多少能帮他人减轻负担”;

还有公安民警、社工、志愿者、学校师生,他们每年坚持公益活动,募得的善款全部注入慈善基金……

“慈善,贵在坚持!”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依托互联网平台,做慈善已“触手可及”。除传统线下的捐款方式外,市慈善总会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小额冠名基金(起始额度1万元)、小微基金(起始额度365元)均可以在网上发起设立,扫描二维码关注“宁波慈善”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我要参与”-“设立基金”,选择想要设立的类目即可。截至目前,小微基金已有144个,善款总额已达75万余元。

相关新闻——

个人捐赠踊跃 网络募集快速增长

记者近日获悉,随着我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文件出台,特别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人人慈善标杆区”,宁波慈善事业发展再获良机。仅今年1、2月份,市慈善总会就募集善款近500万元,为全年募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全市慈善氛围浓厚,市民踊跃捐赠,感人场景不断涌现。2月底,已百岁高龄的陈康松老人坐着轮椅亲自上门捐款3000元,“钱不多,但代表了我的心意。”陈老说,“只要身体允许,我每年都会亲自过来!”3月初,一位50来岁的女士刷卡捐款15万元,她坚持不愿透露个人信息,只是表示要为这座大爱之城尽一份力。此外,王红霞、刘才根为德霞基金捐赠6.9万元。据统计,1、2月捐款超过1万元的个人就达到了20多人次。

网络募集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月底,已有3500多人次通过网络向市慈善总会捐款85万多元,其中余信康、余惠仁、余月芳三人为“困难儿童守护者”项目捐款20万元;关爱罕见病儿童项目线上募款15万余元。

宁波晚报记者王思勤 通讯员侯金辉 高鹏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