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陈君艳 记者 陈敏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意识到科学育儿的重要性,孩子犯了错,家长要科学耐心的引导,切记不可“动粗”上手打。但是宁波市中医院小儿推拿科的鲍挺峰医生却告诉各位家长,孩子可以“打”,但一定要用对方法和力度。
鲍医生介绍,“打”在中医推拿手法中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手法,比如掐、揉、捏、拍……但是肯定不会感到明显疼痛,即使有也是短促、安全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力度。如果取穴和手法正确的话,还能起到消食、健脾、通便、安神等作用。喜欢“动手”的家长们,科学“打法”还是跟着专业中医师学起来吧。
掐法:用指甲按刺穴位,是一种用力较重而刺激面积较小的强刺激手法。
动作要领:
(1)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于食指桡侧。
(2)要垂直用力按压掐刺,并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抠动而掐破皮肤。
(3)本法操作时常在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故常与揉法配合应用,称掐揉法。
推荐穴位:四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指及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
次数:各掐3~5次(配合推 100次)。
主治:疳积、胸闷、腹胀等。
捏法: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拿施术部位的肌肤的一种手法。
动作要领:
(1)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提拿肌肤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2)提拿时手法不宜过重,也不宜过轻,过重则手法欠灵活,过轻则不易“得气”。
(3)捏拿时不要拧转皮肤。
(4)操作时,当先捏肌肤、次提拿、次捻动、次推动。
推荐穴位:脊柱(又称脊)
位置:自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
次数:捏5-10次。
主治:发热、惊风、疳积、泄泻等。
要点:捏法主要用于背脊部,故称为捏脊;又因主治疳积,所以又称为捏积。该法能够通调脏腑、强健身体和防治多种病症,作为一种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应用时通常是由下向上而行,先捏脊 3遍,第4遍时要行“捏三提一法",即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一般捏 5~10次,最后按捏相应背部输穴。
捣法:用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做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时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运动为主。
(2)捣击时穴位(部)要准确,用力宜稳。
推荐穴位:小天心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次数:捣30次,亦可配合掐法5 次。
主治:睡眠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烦躁等。
拍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的手法。
动作要领:
(1)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2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3)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推荐穴位: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约膝盖下4指(本人)。
次数:拍50次。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