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破壳即取”的氦-3 总量或高达26万吨
2022-06-10 19:4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王军强 

  嫦娥五号带回地球的月球“土特产”,最近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6月10日,记者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颗粒中的氦原子进行探测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有大量氦-3气泡被捕获并保存在月壤中钛铁矿颗粒表面的玻璃层。这些氦-3或可通过机械破碎的方法在常温下提取,月球上原位开采氦-3资源将不再是梦。

玻璃层中的氦-3气泡

  这项研究工作以“Taking advantage of glass: Capturing and retaining of the helium gas on the moon”为题发表在《Materials Futures(材料未来)》期刊上,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航天五院钱学森实验室、中科院物理所、南京大学等组成的月壤物性研究及综合利用项目团队完成。此时,距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正式接收1.0013克月壤,仅过去了8个月时间。

  “氦-3作为氦的一种同位素,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可控核聚变燃料,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氦-3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是铀-235核裂变反应的12.5倍,100吨氦-3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即可供应全球使用1年,同时,氦-3核聚变过程无中子二次辐射危险。

  然而,记者了解到,人类获取氦-3的途径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氦-3在地球上的储量仅有约0.5吨,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另一方面,尽管月球有丰富的氦-3储备,但此前的研究片面地认为,氦-3溶解在月壤颗粒中,受扩散速率限制,氦-3的提取需要700℃以上的高温,原位开采难度很大。

显微镜放大下的月壤

  来自月壤的全新研究成果,一举打破了人类对月球上氦-3富集机理的传统认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联合团队观测发现,月壤中钛铁矿颗粒表面都存在一层非晶玻璃,在玻璃层中封存了大量直径5至25纳米的氦气泡,且大部分气泡都位于玻璃层与晶体的界面附近。

  “这一奇特现象,很有可能是太阳风‘一手造就’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钛铁矿中,原子整齐排布,就像整齐码放的石砾。太阳风将氦原子注入钛铁矿晶格,就像将沙子注入石砾的空隙,完成最初的氦元素“充电”。氦原子本该在空隙间“来去自如”,但在太阳风的冲刷下,钛铁矿表层原子无序堆积,形成了玻璃层。细小的“沙子”无法再通过“板结”的表面,最终只能以气泡的形式,停留在玻璃层中。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启动月壤研究

  既然是“气泡”,那么只要将玻璃壳打碎,氦-3自然就被释放了出来。研究表明,通过机械破碎方法有望在常温下提取气泡形式储存的氦-3,而不需要加热至高温。同时,钛铁矿具有弱磁性,可以通过磁筛选将其与其他月壤颗粒分开。

  “至此,氦-3资源在月球上的原位开采,真正迈向了现实!”科研人员表示。

  据悉,根据月球上钛铁矿总量进行估算,以气泡形式储藏的氦-3总量或高达26万吨,如果全部用于核聚变,可以满足全球2600年的能源需求。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破壳即取”的氦-3 总量或高达26万吨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6-10 19:43: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王军强 

  嫦娥五号带回地球的月球“土特产”,最近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6月10日,记者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颗粒中的氦原子进行探测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有大量氦-3气泡被捕获并保存在月壤中钛铁矿颗粒表面的玻璃层。这些氦-3或可通过机械破碎的方法在常温下提取,月球上原位开采氦-3资源将不再是梦。

玻璃层中的氦-3气泡

  这项研究工作以“Taking advantage of glass: Capturing and retaining of the helium gas on the moon”为题发表在《Materials Futures(材料未来)》期刊上,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航天五院钱学森实验室、中科院物理所、南京大学等组成的月壤物性研究及综合利用项目团队完成。此时,距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正式接收1.0013克月壤,仅过去了8个月时间。

  “氦-3作为氦的一种同位素,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可控核聚变燃料,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氦-3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是铀-235核裂变反应的12.5倍,100吨氦-3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即可供应全球使用1年,同时,氦-3核聚变过程无中子二次辐射危险。

  然而,记者了解到,人类获取氦-3的途径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氦-3在地球上的储量仅有约0.5吨,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另一方面,尽管月球有丰富的氦-3储备,但此前的研究片面地认为,氦-3溶解在月壤颗粒中,受扩散速率限制,氦-3的提取需要700℃以上的高温,原位开采难度很大。

显微镜放大下的月壤

  来自月壤的全新研究成果,一举打破了人类对月球上氦-3富集机理的传统认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联合团队观测发现,月壤中钛铁矿颗粒表面都存在一层非晶玻璃,在玻璃层中封存了大量直径5至25纳米的氦气泡,且大部分气泡都位于玻璃层与晶体的界面附近。

  “这一奇特现象,很有可能是太阳风‘一手造就’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钛铁矿中,原子整齐排布,就像整齐码放的石砾。太阳风将氦原子注入钛铁矿晶格,就像将沙子注入石砾的空隙,完成最初的氦元素“充电”。氦原子本该在空隙间“来去自如”,但在太阳风的冲刷下,钛铁矿表层原子无序堆积,形成了玻璃层。细小的“沙子”无法再通过“板结”的表面,最终只能以气泡的形式,停留在玻璃层中。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启动月壤研究

  既然是“气泡”,那么只要将玻璃壳打碎,氦-3自然就被释放了出来。研究表明,通过机械破碎方法有望在常温下提取气泡形式储存的氦-3,而不需要加热至高温。同时,钛铁矿具有弱磁性,可以通过磁筛选将其与其他月壤颗粒分开。

  “至此,氦-3资源在月球上的原位开采,真正迈向了现实!”科研人员表示。

  据悉,根据月球上钛铁矿总量进行估算,以气泡形式储藏的氦-3总量或高达26万吨,如果全部用于核聚变,可以满足全球2600年的能源需求。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