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梦华录》热播 你可知这部“剧改剧”与宁波缘分匪浅
2022-06-10 21:44:00 稿源: 甬上  

  《梦华录》有多火,宋韵有多热?

  作为今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国产剧之一,《梦华录》中详细描绘了宋代汴梁的地理风貌、繁华景象,展现了宋人的衣食住行。记者的朋友圈被该剧刷屏,身边不同年龄的亲朋好友纷纷加入到“安利”该剧的队伍中。

  可能很多宁波观众还不知道,《梦华录》的故事虽发生在离宁波1000多公里的汴梁(今开封),但它和宁波渊源颇深。原作中讲述的历史背景和剧情故事,很多与宁波息息相关,甚至还有典故和遗迹留存至今。

  从《救风尘》到《梦华录》

  这部“剧改剧”与宁波缘分匪浅

  6月10日,宁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明州往事”栏目发布了一篇推文,详细讲述了《梦华录》“前世今生”中的宁波故事。

  《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剧改剧”。百度百科上的剧情介绍写道:主要描写了恶棍周舍骗娶风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巧设计谋将其救出的故事。其实,电视剧与原作之间,剧情差异不小。

明代《救风尘》插画(宁波图书馆供图)

  《救风尘》自明以来,历家皆著录此名,只有明本《录鬼簿》录为《烟月旧风尘》,“旧”字一直有人怀疑是笔误。好在,一本在宁波发现的书,拨开了历史的迷雾。

  1931年,著名收藏家、文学评论家郑振铎与中国近现代著名文献学家、图书馆学家赵万里来到宁波访书,本意是拜访居乡的“宁波五马”之一的北大教授马廉,一起到天一阁看书。遗憾的是,由于范氏族规,他们未能如愿。于是,他们连日在宁波其他藏书楼鉴、观古籍。

  巧合的是,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宁波人孙传哲的父亲孙翔熊,也颇能藏书。郑、赵两人在孙家找到了天一阁流出的明代抄本《录鬼簿》及其续编,相较当时的通行本,内容大有不同,且更为丰富,更贴近于原书原貌。

天一阁明抄本中的《救风尘》(宁波图书馆供图)

  在此抄本中,也记有《救风尘》一剧,只不过《救风尘》是简名,正名是《烟月救风尘》,题目则是《虚脾瞒俏倬》

  又过了几年,郑振铎又在苏南查访到了明万历本《古今杂剧》,书中的《救风尘》题目更为完整。

  与电视剧《梦华录》的火爆相比,《救风尘》问世后流传不广,知名度很低。民国时期,著名戏曲作家、教育家翁偶虹将其改编为评剧,可惜,上演两天即被禁演,戏曲界一度无人排演。

  直到1956年,上海一个以宁波人为主要班底的越剧团再次挑战排演该剧。

  在越剧界,有三个流派是宁波人所创,分别是戚雅仙的“戚派”、毕春芳的“毕派”、陆锦花的“陆派”。1950年,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领衔创立合作越剧团,剧团中的编剧红枫、作曲贺孝忠都是宁波人。1956年,红枫精心打造的《救风尘》正式上演,主角由戚雅仙、陆锦花担当。

  戚雅仙、陆锦花主演的越剧《救风尘》剧照(宁波图书馆供图)

  鲜为人知的是,1958年,宁波越剧二团也曾排演《救风尘》,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排演该剧的非沪上越剧团。2011年,上海越剧院复排《救风尘》,主角为“袁派”传人、宁波人方亚芬。

  讲了那么多故事,当宁波观众在刷《梦华录》时,是否会更添几分亲切感呢?

  《梦华录》里的宋韵故事

  留有不少宋代宁波的痕迹

  在宋代,饮茶之风盛行,“斗茶”成为一种全民活动。在象山影视城取景拍摄的《梦华录》中,就呈现了大量宋人与茶的密切联系,更是借赵盼儿之手展示了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

  说起茶叶,宁波文化研究会理事、青年学者周东旭表示,宋代,明州茶文化欣欣向荣,宁波人对茶的重视也为开拓、发展“海上茶路”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剧中茶元素丰富(官方剧照)

  如今的宁波,还能看到许多与宋茶有关的遗迹和建筑。位于月湖景区花屿袁宅内的宁波茶文化博物院,是宁波对外宣传茶文化的窗口,主要功能为展示宁波的茶史、茶事、茶叶、古茶器及相关古董、艺术品,并进行茶文化相关的研究推广、互动体验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代宁波港依然是茶叶的主要出口港,近年来每年出口茶叶约12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宁波学者基于古今宁波港出口的大量茶叶茶具,提出了‘甬为茶港’的新概念,得到了茶文化学界的广泛认可。”周东旭说。

位于镇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碑(资料图)

  《梦华录》中的第一个案子,是钱塘县令私开海禁牟利并杀人灭口。观众们在议论此案的同时,纷纷感慨宋朝海外贸易之巨利。毫无疑问,作为港口城市的宁波,在两宋时期海外贸易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林士民对海上丝绸之路颇有研究。据他介绍,早在北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赵匡胤灭掉南汉,占领广州,在广州设立了宋代的第一个市舶司,随后,在杭州、明州(今宁波)也相继建立了市舶司。

  高丽使馆(记者 崔引摄)

  1995年,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东渡路的市舶司(务)遗址被成功发掘,出土有造型优美、釉色晶莹的越窑青瓷碗、壶、罐、灯盏、盏托,和以折扇纹、篦纹为特征的龙泉窑青釉碗等遗物。林士民说,设置市舶司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壮大,而设置市舶司以后,也更加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增长。

  此外,北宋年间,宁波还一度成为对高丽等国官方往来以及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港口。“如今位于月湖东岸的高丽使馆遗址,就是中国仅存的北宋朝廷指定接待高丽使节、商旅的遗址。” 林士民说。

  记者 朱立奇 通讯员 陈莹

  相关新闻:《梦华录》一块玉200贯 北宋的一贯钱到底值多少钱?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梦华录》热播 你可知这部“剧改剧”与宁波缘分匪浅

稿源: 甬上 2022-06-10 21:44:00

  《梦华录》有多火,宋韵有多热?

  作为今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国产剧之一,《梦华录》中详细描绘了宋代汴梁的地理风貌、繁华景象,展现了宋人的衣食住行。记者的朋友圈被该剧刷屏,身边不同年龄的亲朋好友纷纷加入到“安利”该剧的队伍中。

  可能很多宁波观众还不知道,《梦华录》的故事虽发生在离宁波1000多公里的汴梁(今开封),但它和宁波渊源颇深。原作中讲述的历史背景和剧情故事,很多与宁波息息相关,甚至还有典故和遗迹留存至今。

  从《救风尘》到《梦华录》

  这部“剧改剧”与宁波缘分匪浅

  6月10日,宁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明州往事”栏目发布了一篇推文,详细讲述了《梦华录》“前世今生”中的宁波故事。

  《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剧改剧”。百度百科上的剧情介绍写道:主要描写了恶棍周舍骗娶风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巧设计谋将其救出的故事。其实,电视剧与原作之间,剧情差异不小。

明代《救风尘》插画(宁波图书馆供图)

  《救风尘》自明以来,历家皆著录此名,只有明本《录鬼簿》录为《烟月旧风尘》,“旧”字一直有人怀疑是笔误。好在,一本在宁波发现的书,拨开了历史的迷雾。

  1931年,著名收藏家、文学评论家郑振铎与中国近现代著名文献学家、图书馆学家赵万里来到宁波访书,本意是拜访居乡的“宁波五马”之一的北大教授马廉,一起到天一阁看书。遗憾的是,由于范氏族规,他们未能如愿。于是,他们连日在宁波其他藏书楼鉴、观古籍。

  巧合的是,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宁波人孙传哲的父亲孙翔熊,也颇能藏书。郑、赵两人在孙家找到了天一阁流出的明代抄本《录鬼簿》及其续编,相较当时的通行本,内容大有不同,且更为丰富,更贴近于原书原貌。

天一阁明抄本中的《救风尘》(宁波图书馆供图)

  在此抄本中,也记有《救风尘》一剧,只不过《救风尘》是简名,正名是《烟月救风尘》,题目则是《虚脾瞒俏倬》

  又过了几年,郑振铎又在苏南查访到了明万历本《古今杂剧》,书中的《救风尘》题目更为完整。

  与电视剧《梦华录》的火爆相比,《救风尘》问世后流传不广,知名度很低。民国时期,著名戏曲作家、教育家翁偶虹将其改编为评剧,可惜,上演两天即被禁演,戏曲界一度无人排演。

  直到1956年,上海一个以宁波人为主要班底的越剧团再次挑战排演该剧。

  在越剧界,有三个流派是宁波人所创,分别是戚雅仙的“戚派”、毕春芳的“毕派”、陆锦花的“陆派”。1950年,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领衔创立合作越剧团,剧团中的编剧红枫、作曲贺孝忠都是宁波人。1956年,红枫精心打造的《救风尘》正式上演,主角由戚雅仙、陆锦花担当。

  戚雅仙、陆锦花主演的越剧《救风尘》剧照(宁波图书馆供图)

  鲜为人知的是,1958年,宁波越剧二团也曾排演《救风尘》,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排演该剧的非沪上越剧团。2011年,上海越剧院复排《救风尘》,主角为“袁派”传人、宁波人方亚芬。

  讲了那么多故事,当宁波观众在刷《梦华录》时,是否会更添几分亲切感呢?

  《梦华录》里的宋韵故事

  留有不少宋代宁波的痕迹

  在宋代,饮茶之风盛行,“斗茶”成为一种全民活动。在象山影视城取景拍摄的《梦华录》中,就呈现了大量宋人与茶的密切联系,更是借赵盼儿之手展示了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

  说起茶叶,宁波文化研究会理事、青年学者周东旭表示,宋代,明州茶文化欣欣向荣,宁波人对茶的重视也为开拓、发展“海上茶路”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剧中茶元素丰富(官方剧照)

  如今的宁波,还能看到许多与宋茶有关的遗迹和建筑。位于月湖景区花屿袁宅内的宁波茶文化博物院,是宁波对外宣传茶文化的窗口,主要功能为展示宁波的茶史、茶事、茶叶、古茶器及相关古董、艺术品,并进行茶文化相关的研究推广、互动体验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代宁波港依然是茶叶的主要出口港,近年来每年出口茶叶约12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宁波学者基于古今宁波港出口的大量茶叶茶具,提出了‘甬为茶港’的新概念,得到了茶文化学界的广泛认可。”周东旭说。

位于镇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碑(资料图)

  《梦华录》中的第一个案子,是钱塘县令私开海禁牟利并杀人灭口。观众们在议论此案的同时,纷纷感慨宋朝海外贸易之巨利。毫无疑问,作为港口城市的宁波,在两宋时期海外贸易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林士民对海上丝绸之路颇有研究。据他介绍,早在北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赵匡胤灭掉南汉,占领广州,在广州设立了宋代的第一个市舶司,随后,在杭州、明州(今宁波)也相继建立了市舶司。

  高丽使馆(记者 崔引摄)

  1995年,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东渡路的市舶司(务)遗址被成功发掘,出土有造型优美、釉色晶莹的越窑青瓷碗、壶、罐、灯盏、盏托,和以折扇纹、篦纹为特征的龙泉窑青釉碗等遗物。林士民说,设置市舶司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壮大,而设置市舶司以后,也更加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增长。

  此外,北宋年间,宁波还一度成为对高丽等国官方往来以及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港口。“如今位于月湖东岸的高丽使馆遗址,就是中国仅存的北宋朝廷指定接待高丽使节、商旅的遗址。” 林士民说。

  记者 朱立奇 通讯员 陈莹

  相关新闻:《梦华录》一块玉200贯 北宋的一贯钱到底值多少钱?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