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公布
2022-06-13 13:49:00 稿源: 新华社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今年第32届中国新闻奖将启用此办法进行评选。

中国新闻奖是中央批准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设立以来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进新闻队伍建设、推动新闻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中国新闻奖评选30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一套制度比较完备、程序比较严谨的评奖体系,同时由于多个奖项合并等历史原因,在奖项设置等方面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更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顺应媒体融合发展,适应新闻工作实际,增强评选专业性、包容性、引导性,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新闻界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中国新闻奖改革方案。中央有关部门近日批准了改革方案。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已在中国记协网公布。

中国新闻奖评选改革坚持“聚焦新闻作品、服务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以奖项设置改革为核心,以评选机制改革为保障,以新闻作品体裁为主线设置基础奖项,根据内容题材和鼓励媒体融合发展设置专门奖项,采取合并同类项、减少交叉项、取消不宜项的办法,将原有29个奖项优化为20个奖项,其中基础奖项14个,专门奖项6个。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负责人表示,新的评选方案获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闻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新闻战线将以中国新闻奖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国之大者”,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中国记协正式公布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一、为什么要对中国新闻奖评选进行改革?

答:经过31年的发展变化,中国新闻奖在奖项设置和评选工作等方面积累了一些问题。一是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情况。现有奖项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同传播介质分类设奖,不符合媒体发展实际。二是多维度分类造成奖项交叉。现有奖项既按媒体介质又按作品形态分类,形成奖项交叉。比如视频直播既有电视直播、又有移动直播。文字评论既有文字奖项的新闻评论,又有副刊奖项的文艺评论等。三是部分奖项难以从作品角度进行评价。有的奖项滞后媒体实践。造成上述情况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新闻奖一直做“加法”,合并其他多个奖项;二是不断传承原有奖项,“打补丁”扩容;三是媒体融合快速发展带来新闻作品形态多样化。因此,需要从新闻专业和新闻工作实际出发,对奖项设置进行改革。

二、为这次改革做了哪些准备?

答:中国记协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记协深化改革方案》,高度重视中国新闻奖改革工作,从2021年4月起进行深入调研,先后召开7次座谈会,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新闻教研机构、省级记协和专业记协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国新闻奖改革方案。

对改革方案,新闻界各方面均表示支持和赞同。大家一致赞同“聚焦新闻作品、服务融合发展”的改革方向,赞同“尊重专业、尊重传统、尊重实际”的设奖原则,赞同“奖数保持稳定、优化奖项结构”的总体思路。各方面都认为,按专业要求以形式体裁为主线设置基础奖项,同时根据新闻宣传工作需要以内容题材设置专门奖项,既坚持了新闻作品分类的专业性,又体现了新闻工作的特殊性。

三、奖项设置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答:中国新闻奖评选坚持“三新”原则,即评选的主体是国家批准的新闻媒体的新闻工作者生产的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应紧紧围绕新闻作品来进行,以引导新闻工作者钻研业务、增强“四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奖项设置应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打破作品形态和传播介质,贯通各类媒体。

优化奖项结构,共设20个奖项,奖数为380个。设置基础奖项,使之更具专业性和包容性,更广泛覆盖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群体。设置专门奖项,服务工作大局。强化基础项、增加专门项、合并同类项、减少交叉项、取消不宜项。

四、奖项设置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以新闻作品体裁为主线设置基础奖项。设置消息、评论、通讯3大基础奖项。把文字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3个奖项合并为消息。把文字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3个奖项合并为评论。二是根据新闻实践设置基础奖项。保留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专栏4个基础奖项。新闻论文奖项更名为新闻业务研究。三是尊重媒体特性设置基础奖项。设置新闻专题、系列报道、新闻访谈、新闻直播、新闻编排、新闻纪录片6个基础奖项。把广播新闻专题、电视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专题、短视频专题报道4个奖项合并为新闻专题。把分散在多个奖项中的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合并为系列报道。把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电视新闻访谈节目2个奖项合并为新闻访谈。把广播新闻现场直播、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移动直播3个奖项合并为新闻直播。合并报纸版面、广播新闻节目编排、电视新闻节目编排3个奖项为新闻编排。四是根据内容题材设置专门奖项。设置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4个专门奖项。其中,国际传播为保留奖项。五是鼓励融合发展创新设置专门奖项。增设融合报道奖项,鼓励运用多媒体手段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增设应用创新奖项,鼓励媒体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新闻+服务”的创新性信息服务产品。六是取消作品属性不鲜明的奖项。取消创意互动和页(界)面设计奖项,突出对新闻作品的评选。

改革后,中国新闻奖设置消息、评论、通讯、新闻专题、新闻纪录片、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访谈、新闻直播、新闻编排、新闻专栏、新闻业务研究14个基础奖项;设置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融合报道、应用创新6个专门奖项。

五、改革如何体现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

答: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改革是主动适应媒体变革的必要举措。一是顺应融合发展,打破作品形态和传播介质,贯通各类媒体设置奖项,各类媒体均可参加各奖项的评选,大大拓展了新媒体参评项目,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二是优化奖项结构,以新闻作品体裁为主线,同时尊重媒体特性和新闻实践设置基础奖项,使结构更合理,更具专业性和包容性,更广泛覆盖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在内的新闻工作者群体;三是服务工作大局,以内容题材为主线设置专门奖项,特别鼓励融合发展创新,新设融合报道、应用创新项目,以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

六、评选机制有哪些主要变革?

答:一是坚持倾斜新闻工作一线,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参评,厅局级领导干部非主创人员不参评。二是完善初评机制,初评工作一律由记协和中央新闻单位组织,行政管理部门不再参与作品的报送。三是扩大评委库,增加懂行专家,减少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四是改革评选制度,增设评委实名打分环节,进一步增强评选专业性客观性。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公布

稿源: 新华社 2022-06-13 13:49:00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今年第32届中国新闻奖将启用此办法进行评选。

中国新闻奖是中央批准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设立以来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进新闻队伍建设、推动新闻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中国新闻奖评选30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一套制度比较完备、程序比较严谨的评奖体系,同时由于多个奖项合并等历史原因,在奖项设置等方面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更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顺应媒体融合发展,适应新闻工作实际,增强评选专业性、包容性、引导性,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新闻界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中国新闻奖改革方案。中央有关部门近日批准了改革方案。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已在中国记协网公布。

中国新闻奖评选改革坚持“聚焦新闻作品、服务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以奖项设置改革为核心,以评选机制改革为保障,以新闻作品体裁为主线设置基础奖项,根据内容题材和鼓励媒体融合发展设置专门奖项,采取合并同类项、减少交叉项、取消不宜项的办法,将原有29个奖项优化为20个奖项,其中基础奖项14个,专门奖项6个。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负责人表示,新的评选方案获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闻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新闻战线将以中国新闻奖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国之大者”,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中国记协正式公布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一、为什么要对中国新闻奖评选进行改革?

答:经过31年的发展变化,中国新闻奖在奖项设置和评选工作等方面积累了一些问题。一是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情况。现有奖项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同传播介质分类设奖,不符合媒体发展实际。二是多维度分类造成奖项交叉。现有奖项既按媒体介质又按作品形态分类,形成奖项交叉。比如视频直播既有电视直播、又有移动直播。文字评论既有文字奖项的新闻评论,又有副刊奖项的文艺评论等。三是部分奖项难以从作品角度进行评价。有的奖项滞后媒体实践。造成上述情况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新闻奖一直做“加法”,合并其他多个奖项;二是不断传承原有奖项,“打补丁”扩容;三是媒体融合快速发展带来新闻作品形态多样化。因此,需要从新闻专业和新闻工作实际出发,对奖项设置进行改革。

二、为这次改革做了哪些准备?

答:中国记协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记协深化改革方案》,高度重视中国新闻奖改革工作,从2021年4月起进行深入调研,先后召开7次座谈会,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新闻教研机构、省级记协和专业记协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中国新闻奖改革方案。

对改革方案,新闻界各方面均表示支持和赞同。大家一致赞同“聚焦新闻作品、服务融合发展”的改革方向,赞同“尊重专业、尊重传统、尊重实际”的设奖原则,赞同“奖数保持稳定、优化奖项结构”的总体思路。各方面都认为,按专业要求以形式体裁为主线设置基础奖项,同时根据新闻宣传工作需要以内容题材设置专门奖项,既坚持了新闻作品分类的专业性,又体现了新闻工作的特殊性。

三、奖项设置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答:中国新闻奖评选坚持“三新”原则,即评选的主体是国家批准的新闻媒体的新闻工作者生产的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应紧紧围绕新闻作品来进行,以引导新闻工作者钻研业务、增强“四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奖项设置应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打破作品形态和传播介质,贯通各类媒体。

优化奖项结构,共设20个奖项,奖数为380个。设置基础奖项,使之更具专业性和包容性,更广泛覆盖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群体。设置专门奖项,服务工作大局。强化基础项、增加专门项、合并同类项、减少交叉项、取消不宜项。

四、奖项设置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以新闻作品体裁为主线设置基础奖项。设置消息、评论、通讯3大基础奖项。把文字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3个奖项合并为消息。把文字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3个奖项合并为评论。二是根据新闻实践设置基础奖项。保留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专栏4个基础奖项。新闻论文奖项更名为新闻业务研究。三是尊重媒体特性设置基础奖项。设置新闻专题、系列报道、新闻访谈、新闻直播、新闻编排、新闻纪录片6个基础奖项。把广播新闻专题、电视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专题、短视频专题报道4个奖项合并为新闻专题。把分散在多个奖项中的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合并为系列报道。把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电视新闻访谈节目2个奖项合并为新闻访谈。把广播新闻现场直播、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移动直播3个奖项合并为新闻直播。合并报纸版面、广播新闻节目编排、电视新闻节目编排3个奖项为新闻编排。四是根据内容题材设置专门奖项。设置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4个专门奖项。其中,国际传播为保留奖项。五是鼓励融合发展创新设置专门奖项。增设融合报道奖项,鼓励运用多媒体手段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增设应用创新奖项,鼓励媒体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新闻+服务”的创新性信息服务产品。六是取消作品属性不鲜明的奖项。取消创意互动和页(界)面设计奖项,突出对新闻作品的评选。

改革后,中国新闻奖设置消息、评论、通讯、新闻专题、新闻纪录片、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访谈、新闻直播、新闻编排、新闻专栏、新闻业务研究14个基础奖项;设置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融合报道、应用创新6个专门奖项。

五、改革如何体现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

答: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改革是主动适应媒体变革的必要举措。一是顺应融合发展,打破作品形态和传播介质,贯通各类媒体设置奖项,各类媒体均可参加各奖项的评选,大大拓展了新媒体参评项目,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二是优化奖项结构,以新闻作品体裁为主线,同时尊重媒体特性和新闻实践设置基础奖项,使结构更合理,更具专业性和包容性,更广泛覆盖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在内的新闻工作者群体;三是服务工作大局,以内容题材为主线设置专门奖项,特别鼓励融合发展创新,新设融合报道、应用创新项目,以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

六、评选机制有哪些主要变革?

答:一是坚持倾斜新闻工作一线,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参评,厅局级领导干部非主创人员不参评。二是完善初评机制,初评工作一律由记协和中央新闻单位组织,行政管理部门不再参与作品的报送。三是扩大评委库,增加懂行专家,减少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四是改革评选制度,增设评委实名打分环节,进一步增强评选专业性客观性。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