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16:00,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宁波市2022年中考落下帷幕。各科目试题、参考答案及命题意图新鲜出炉,快来看看吧。
语文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宗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双减”政策,充分考虑疫情防控下的学情,追求测评技术和教学导向的平衡,强调综合性和情境性,依据课标,回应教材,对接课堂,稳中求新,以试题表达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和追求,以实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试题呼吁语文教育要秉承优良传统,努力在继承中求发展。
一、以实践活动为框架,注重知识建构和学科思维
整卷以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形成“寻·文化之旅”“论·交友之道”“赏·文学之美”“探·表达之义”四大框架。“寻·文化之旅”第一部分以“和文化”知识建构为框架,主要考查归纳整理等认知能力;“寻·文化之旅”第二部分以探究毕昇科学精神为线索,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比较、归纳等认知能力;“论·交友之道”以建构“真正的朋友”为暗线,以讨论活动为明线组材,主要考查分析推断等逻辑思维能力;“赏·文学之美”以古诗、名著、散文为内容组材,以“读”为目的,建构阅读策略,主要考查联想想象、分析比较、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探·表达之义”将实用性写作和个性化写作结合,在写作中建构表达的意义,主要考查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的综合能力。
二、以中华文化为底色,彰显文化自信
整卷中华文化味浓郁,以中华文明为旋律,传递正能量。有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有当代中学生“在网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的交友文化,有以《野望》《南安军》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有冯骥才先生散文《吃鲫鱼说》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生活,有倡导奉献的志愿服务,写作任务中包含着“静以修身”“潜心做事”等精神财富。阅读试卷的过程,也是一次中华文化熏陶的过程,以此让考生更加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特别是试卷第一板块“寻·文化之旅”将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新增的《活板》一文作为本届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试卷,让考生根据所学和注释,完成文言现象的梳理及“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感受毕昇就地取材、不断尝试、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以有结构的情境为载体,落实核心素养
整卷每一组试题就是一个有结构、有追求的情境,有“‘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活板》学习探究活动”“‘中学生在网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小组讨论”“释典故读古诗”“理重复读名著”“联批注读散文”“整合情境写回复”“理解情境写作文”等八个情境。这八个情境的组合,是社会生活情境、个人阅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的综合。围绕八个情境设置有内在联系的、有结构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八组题目。第一板块“寻·文化之旅”中的第一个情境,以“‘以和为贵’小诗”“和合文化诗词”“和美家庭对联”这三块内容构架,是知识和态度的整合,在字词书写、诗文填空、对联选择的同时,增进了对“和”文化的了解;第二个情境“《活板》学习探究活动”,以文言文阅读知识为题脉,以学习探究为载体,指向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第二板块“论·交友之道”,以学习生活为情境,以九上口语交际“讨论”为载体,梳理已知内容,整合信息以评价已有内容,关联信息以创生新的意义。第三板块“赏·文学之美”以学科认知和个人阅读为情境,基于“古诗阅读”“名著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的核心知识设题,在遵循学科认知规律、尊重个人阅读习惯、引领阅读路径、规范阅读思维的理念引领下,回归阅读常态,还原真实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第四板块“探·表达之义”以社会生活为情境,根据招募海报和报名邮件写一段回复的交际语境写作,在整合情境中追求表达的实用;写作以生活中常见的“太吵了……静一点”“太闹了……静一点”“太烦了……静一点”为情境,让考生以“静一点”为题从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既给考生以写作空间,又兼顾学生的写作特长,实现个性化写作。
四、以“策略”“标准”为支架,实现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
整卷采用了“知识性支架”“示范性支架”“策略性支架”,还原语文学习的真实状态,关注学习过程。第10题,提供“采薇”典故这一知识性支架,既是学习古代诗词的内容支架,也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支架,以此实现古典诗歌的赏析;第6题提供示范性支架,以此降低试题难度,明确答题方向,使测评目标更加清晰。第13—17题,以“批注”这一策略性支架为命题线索,5个批注是学生原生阅读的呈现,是学生阅读的起点,5个题目“解决【批注2】的疑问”“挑战【批注1】赏析句子”“阐释【批注3】赏析语段”“回应【批注4】设计朗读”“联结【批注5】理解全文”,将阅读任务和批注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批注”这一阅读策略不断完善、不断建构的过程,以此实现散文阅读的审美创造。本卷还以“写作标准”规范写作行为,无论是18题,还是19题,都有明确的写作要求。特别是19题的写作标准,抓住记叙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的写作核心知识,写什么怎么写,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这样的设题,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作文,明了往哪方面努力,将作文评价的笼统内容变成可以量化的分类分层的指标,使写作过程外显化、程序化、策略化。基于标准的写作评价体现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的规范、科学、合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另外,宁波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充分考虑学情,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载体,用足用好教材,严格控制难度,题干指向明确,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清晰,卷面设计和答卷设计以方便考生阅读和作答为宗旨,合理清晰,这是2022年中考语文命题组人员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社会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命题立意、情境建构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关键能力”“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试卷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
一、以“立德树人”为基点,把握时代“动脉”
“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程承担着关键作用,这也是本次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过程中取材、制题的立足点之一。整卷以育人为导向,顺应时代变迁,体现时代特点。
一方面,本卷广泛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体现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本卷共26题,其中有17题的材料选自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如“天宫课堂”“冬奥会”“俄乌冲突”“香港回归25周年”“家庭教育促进法”“宪法实施40周年”“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等时政热点都成了命题的背景材料。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命题选材的基础,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增强试卷的时效性,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的素养。
另一方面,本卷直观、立体、多元的呈现形式,建立起命题者与答卷人“跨越时空”的温情对话。其中,22题学生们最熟悉的小伙伴“小宁”“小波”再度现身大运河主题探究学习;23题的三张书摘成为探索“千年变局”的关键密钥;24题“时间轴”串联百年风雨的光影交错;25题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手机”推送着关于“猜你喜欢”背后的技术资讯;26题“健康码”摇身一变成了保护耕地的创新手段。
二、以“知己知彼”为策略,挖掘学科“人脉”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命题组充分考虑“双减”政策和疫情背景,以及新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素养的导向,体现出对学生价值取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关注与涵养。
知课标,落实核心素养。本卷坚持“依标命题”,在试题的情境创设、任务设置、评分方式中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围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素养进行考查,第14、20题围绕“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素养创设试题,第19、21题围绕“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素养设计命制,充分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量。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和答案的梯度,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体现思维水平的螺旋上升。24题是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素养立意的命题(评价)理念的一次实践,第(2)问运用了分层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
知教材,赋能“双减”落地。本卷坚持“以评促教”,在考试评价的改革方向中为“双减”政策的落地赋能:
第一,本卷注重对教材素材的利用,以教材为依据设计试题。本卷中有5道选择题题干、1道行为判析题、2道材料题5张图片都直接来自于教材;约94%的答案指向教材。体现对教材的尊重和回归。
第二,整卷图文并茂,有漫画、示意图、文物、图表等,减轻学生阅读压力,力图站位学生视角去思考、去设计、去创制试题。
第三,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难易适中,在兼顾选拔甄别功能的同时充分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知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本卷坚持“以评促学”,捕捉、欣赏、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一方面,试题任务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和探究性,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命题组在第22题第(3)问、第24题第(2)问中设置了“可选择”的答题任务,让学生在答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问题作答,充分“扬长避短”,关注并鼓励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加深学生的知行体验。另一方面,试题情境的创设传递出情感培育和价值引领的立德树人功能。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自省内化,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图示和潜移默化的情境导引实现知行合一,增进对祖国、对民族、对文化、对我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三、以“合纵连横”为线索,探寻家国“根脉”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让做题过程成为一次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命题组孜孜不倦的追求。因此,命题组试图在“合纵”“连横”之中,挖掘更多的家国“根脉”,构筑纵横交错的时空观念和以史为据的实证意识。
“合纵”之间,梳理“史脉”。本卷在时间顺序上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以唐太宗科举取士、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新航路开辟、《联合国宪章》签字、日本投降等历史事实为“点”,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探索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等历史发展为“线”,通过以“点”连“线”、以“线”穿“点”,使试题内容依照一定的人类历史发展时序,循序渐进,徐徐展开。特别是第24题“百年风雨路,擘画新征程”,以“开国大典”“香港回归”“全面脱贫”等图片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又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社会发展阶段的“时间轴”为脉络,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时段上纵通的通史意识”(引自《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3个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出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连横”之间,挖掘“文脉”。本卷从空间区域上采用“经纬交错”的方式,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跨学科的主题探索。学生可以在小海坨山的山峦起伏中研判地形部位,在坎儿井的雪水潺潺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大运河的“裁弯取直”中发现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宁波耕地“账本”中解析落实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第22题“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入手,引导学生从“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与“中国大运河示意图”的比较中,探寻其中反映的史料实证;从“宁波为何成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的探究中,拉近学生生活与时空观念之间的距离;从大运河成功申遗的理由阐释中,发现大运河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一个主题,从特定的问题意识出发,将分散在地理、历史、国情等不同学科中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既在时段上纵通又在领域上横通的通史意识”(引自《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同时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从家乡悠悠的运河水脉这一地方资源出发,在认知的同时,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英语
命题意图
2022年宁波市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学科试题命制立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现“双减”背景下的命题特色,难度与教科书内容相适应,把学生正常学习状态达到的水平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试卷结构合理、考查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卷选用的语篇都来自英语国家的原版材料,体裁多样、语言地道、文字优美流畅。知识点的考查科学全面,不拘泥于教材,对当下英语教学实践具有良好的反拨和导向作用,能有效助推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育人功能
命题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题进行选材,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语料新颖、语言地道,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完形填空属于“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范畴,体现“相互尊重,友好互助,懂得感恩,有同理心”。文章通过一个有关知恩图报的故事,旨在告诉学生“在面对他人给予帮助时要学会感恩”。同时,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要乐于伸出援助之手。阅读理解A篇属于“人与自然”范畴,体现“热爱并善待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章通过如何照顾猫来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阅读理解D篇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体现“个人信息安全”,文章通过介绍网络诈骗,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决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牢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描述劳动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习惯,在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二、贯彻课程理念,聚焦核心素养
试卷深入贯彻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学会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阅读理解B篇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体现“交通方式和社会变迁”,文章借助项目化学习,通过采访邻居从小到大出行方式的变化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要求学生能辨识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判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阅读理解C篇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体现“亲情和人际关系”。文章借助主人公得知即将拥有继母之后,从不开心到欣然接受的前后心理变化,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沟通,树立家庭和谐意识,增强抗挫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词汇运用B部分是一篇关于大笑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文章,希望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强调语篇意识,提升关键能力
试卷突出语篇意识,注重能力考查。全卷包含长短不一的八个语篇和一篇书面表达,既考查了学生读、看、写的技能和策略,也考查了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整合、判断、创新等方面的思维能力。本卷首次在阅读理解中采用查字典的考查方式,旨在提升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信息,根据语境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选择正确语意的能力。在任务型阅读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阅读文字,通过图文匹配,获取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此外,书面表达采用表格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示信息从半开放到完全开放,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描述劳动实践过程并表达感受,重点考查学生评价、联想、创新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四、遵循命题规律,引领教学实践
试卷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多样的问题任务,突出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开放性。题目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重点考查学生的价值观、文化意识、思维过程以及综合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词汇运用中关注文化和热点,创设亚运会、宁波汤圆、环境保护、爱护眼睛、支援疫情和购买父亲节礼物等情境,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语境意识,培养他们在真实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语法填空注重基础,考查学生对英语词法、句法以及语篇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引导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精细阅读能力和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数学
命题意图
2022年宁波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浙教版六册教材为依据,主要考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将“综合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坚持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原则。命题以四基为本,回归教材,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以方法为脉,串联考点,实现对通性通法的重点考查;以思想为旨,突出本质,实现对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以能力为意,丰富内涵,实现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考查。整份试卷素养立意、原创至上、层次分明、亮点纷呈,体现出试题的有效性、导向性、公平性和创新性的和谐统一。
一、立德树人 突出育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命题人实践前行的航标。
PISA试题、数学文化类试题、情景应用题、迁移型试题、综合探究题是历年宁波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的亮点体现,今年依然多方呈现这些特色。第8题依托史料,彰显人文价值。第10题、第21题是PISA试题,它们具有PISA试题的三大特征即:情景、运用和思维。第10题既可以对矩形与正方形的边长设元,凸显符号意识,借助代数推理求解,也可以运用几何直观、通过图形变换进行等积转化的方法解答,体现了对学生抽象思维、几何直观、数学运算等学科素养及应用知识解决或解释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第21题是在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的背景下,应用消防车云梯并结合PISA理念编拟而成的试题,其内容属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命题角度新颖,既贴近生活,又需要借助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才能解决。它意在考查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奠定基础。
第20题是以选手参加跑步集训为素材,结合统计图表及相关统计量,考查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及应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问设置的开放性问题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源于教材 引领教学方向
随着课改的深入,试题更加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准确引领教学的方向。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教材中习题的变式、引申与拓展。立足基础,体现考试性质;回归教材,导向课堂教学。如此返璞归真,以突出对数学概念与本质的考查,如第1、2、4、6、9、13、17、20、22、23题等;试卷中有一定数量的试题突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第10题考查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素养及数形结合、转化思想;第22题考查数学建模、函数应用的思想方法等;题在书外、根在书内,朴实于外、灵动于内。这样源于教材的题型设计是为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充分体现数学的本质,正确引领教学方向。
今年的试题同样关注初高中衔接,加强对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性质应用的考查,如第9、19、22题。第22题是一道关于“劳动教育”的应用型试题,所设置的问题实现了对一次函数中k的意义的巧妙考查,第二问通过对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最值的求解充分体现了函数应用的思想。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在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和理解题意,并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关注过程 重视数学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因此在编制试题时,我们关注过程与方法,凸显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第10、16、23题涉及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这些试题需要学生思维上真正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思考的方式和实践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核心素养。第16题作为填空压轴题,它融合了反比例函数与翻折、等积转化等重要问题,呈现形式新颖。解决该问题需要慧眼识珠,且能洞察到题中独特的线段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建立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按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掌握解决综合问题的一般方法。第23题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为载体,梯度进阶,重视迁移,关注过程方法,凸显思维发展,其呈现形式新颖简约,问题设计坡度合理,体现了对“基础巩固—尝试应用—拓展提高”的学习过程的考查,自然、流畅、质朴、和谐,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够从“基础的巩固”到“本质的理解”再抵达“灵活应用”的层次,为后续的学习积累重要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数学学习过程的意义。
四、素养立意 回归教育本质
为有效遏制题海战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试题的命制完全避免模型化套路,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第24题压轴题呈现简洁,内涵丰富,巧妙避开常规套路。它以圆为背景,将圆的基本性质与三角形边角关系、三角形全等和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核心知识融合在一起,蕴涵了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将核心知识和数学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问题设置层次分明,各小题在知识上自然衔接,相互关联;能力上逐步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平和中见关怀,沉稳中显活力,自然中现宗旨”的命题特点。最后一问是对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作出有效“甄别”,需要深入挖掘隐含的数量关系,解法多元,彰显个性,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思想与方法交融”的命题思想,从而使得压轴题的综合性、创新性、导向性和公平性得到充分体现。(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科学
命题意图
科学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含配套的华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活动练习册》)为依据,主要考查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将科学探究有机的融入到其中。命题时遵照“注重双基、能力立意、提升素养”的指导思想,践行课程标准的“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的理念,突出“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思路,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指向科学核心素养。整份试卷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力求“双减”背景下的全体学生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整份试卷知识覆盖面广,能力要求体现一定的梯度,命题过程中避开偏题、难题及怪题,无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
一、立足教材,突出核心知识考查
1.回归教材,切实减负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考试命题素材的直接来源。本卷在命制过程中一直关注科学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命题元素,所编制的部分题目的题干、选项等很多直接来自教材中的实验或活动。这不但有利于减轻学生考试中的心理负担,进入最佳的考试状态,同时引导教师们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并用好教材,让学生脱离题海,实实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本卷第3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选项就来自七下教材;第4题增大压强事例的选项来自八上教材;第8题素材来自七上教材113页的活动,考查杆影方向、长短变化的原因及其应用;第10题素材来自八上教材130页的活动,考查该活动中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的分析;第12题素材来自八下教材99页的活动,考查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第30题素材来自八上教材106页的活动,通过一个活动考查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理解。
2.注重双基,突出核心
本卷面向全体初三学生,紧扣华师版科学教材和《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都是初中科学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内容,知识点覆盖全面、到位。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等内容的分布合理,难度分布基本均匀。各题题干背景能统筹考虑城乡差异,力求公平。命题组认为这样的命题对引导教师的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二、注重探究,体现科学本质导向
初中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学习的手段,更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最持久的内在动力。本卷对实验探究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实验过程与方法、对比与分析、推理与质疑等智慧水平以及能力的考查上。
1.重视课本实验与活动的挖掘
本卷中的第3、4、8、10、12、30题来自于课本,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样命题使考试不仅仅定位于考查功能,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深层次分析,促使学生对初中科学知识再思考、再学习。
2.善于在创设的新情境中考查探究能力
本卷第7题以实验室的毛玻璃片为素材,用力学、光学的相关知识来区分磨砂面和平滑面,判断实验方法设计的可行性;第11题以一系列的化学物质的鉴别、检验、提纯、物质组成等考查实验方案与实验目的对应性;第15题运用杠杆平衡的原理来辨析生活中拉“拉杆箱”时拉力的方向;第23题以生活中晾在密闭房间的湿衣服不容易干的现象创设探究过程,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从微观角度来理解科学的本质。第25题以防疫时使用的乙醇溶液是否浓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就越好的疑问中,展示科研人员的探究,除了可以消除认识误区外,还可以引导如何正确使用乙醇溶液来进行杀菌消毒,科普生活常识。第29题用作图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杯子与杯子的像大小不同。
这些试题的情境和考点有机融合,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科学就在身边,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可以进行研究”的思想。
3.注重科学思维与方法的考查
本试卷的实验探究题中,第24题为测量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考查了实验方法合理性的辨析、实验仪器、装置的选择,对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可能性分析中又蕴藏着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的注重与强调。第26题的实验数据来自命题组老师在做“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真实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引发学生对电路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同时还考查绘制图像的能力。
质疑和反思是重要的科学精神,第23、25、26题都设有“实验反思”的环节,这样的设置意图在于告诉学生在平时科学探究时,对探究过程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理解科学实验原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33小题的(4)小题计算简单,但要求用讨论的方法解题。
三、多元呈现,突出综合分析能力
科学学科的特点在于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建构知识体系,更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方法,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本卷试题的信息多元呈现,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科学方法与科学素养的渗透。本卷试题中信息的呈现方式有:概念图、统计图、坐标图、反应原理图、实验实物图、数据和表格等,更是突出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5题根据反应原理图,综合考查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第9题、第23题需要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第14题要根据反应情况判断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这不仅仅考查了金属与盐之间的反应,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第25题的统计图、第28题的概念图、第33题的坐标曲线图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今年宁波卷的说理题——第29题首次要求学生以作图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杯子与杯子的像大小不同,要求学生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作出判断,然后证明自己的判断。
四、坚持原创,提高考试评价效度
宁波市的科学命题一直坚持原创,注重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和成果,关注时事新闻及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在科学的视野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思考科学现象,并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1.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与STEM的密切联系
命题过程中始终考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用科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学以致用。本卷试题出现了“2022年的膳食指南”、“台湾地震”、“核酸检测的采样拭子”、“拉杆箱”、“跨越时空的同一天”、“珠峰科考”、“天宫课堂”、“端午赛龙舟”、“节能减排”、“电动汽车”、“新型化肥”等情景,使学生解题的同时充分意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试题中生活问题情境化,通过丰富、鲜活和真实的情境来考查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21题以生活中盛夏打开空调时空调有一定工作周期的真实情境,分析节能减排后的工作时间变化情况。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第2题通过缅怀袁隆平院士对“禾下乘凉”的理想追求考查杂交水稻的相关知识外,还表达了命题者对袁隆平院士为解决人民粮食问题作出卓越贡献的敬意。第16题的《人民日报》发的微博——“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则是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奋进前行。第19题的珠峰科考时创造了浮空艇的大气科学观测的世界记录,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20题的宁波端午赛龙舟习俗、第27题的杭州湾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是希望宁波学子关注宁波本地的习俗等。这些试题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家国情怀。
本卷在命制过程中,从导向性、科学性、适标性、有效性、难易度这几个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希望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区分考生的各方面能力,为高中段学校招生提供依据。命题组希望通过本卷能引发我市一线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思考,倡导我市初中科学教学“跳出题海、回归本源”。(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大家可至宁波市教育考试院网站下载宁波2022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电子版。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