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政经
浙江11市集体“出道” 所为何事?
2022-06-22 11:04:00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专题】聚焦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

  浙江11个设区市,都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对全省11市提出了明确的城市建设目标。

  在五年一次的党代会上,为每个市定位不多见。

  浙江做出此种谋划,正是面对当下国际竞争形势,为推动省域高质量发展做出的综合考量。

  四篇文章

  先来看看浙江为每个市定下的目标:

  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

  支持温州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支持台州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支持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支持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丽水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众多目标中,大多数字眼都是各地党代会的热词,省级层面再次强调,是对各地发展方向的肯定,也在推进上加了一把力。

  涌金君认为,这段党代会报告原文,最大的门道在标点符号。

  整段文字的四个句号,将全省划分为四个城市战略区间,做了四篇大文章。

  杭绍甬舟,是第一篇文章。四地有着共同的目标,唱好“双城记”,形成省域城市格局当之无愧的核心。

  杭甬不必多说,“双城记”的主体。绍兴与舟山,则是连接杭甬,拓展城市群规模的关键。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刘亭曾如此评价绍兴在浙江城市格局中的地位:绍兴左拥右抱杭州、宁波,是杭绍甬一体化的“支撑点”,是挑起“两个金箩筐”的“金扁担”。

  而在向外向海的发展趋势下,舟山早已成为浙江提升开放能级不可缺少的一环。杭绍甬舟的文章做好了,浙江距离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便更进一步。

  温台,是第二篇文章。城市目标中,温州的“全省第三极”,极具话题性。

  单看经济体量,温州排在浙江第三位,“温州成为第三极”的观点,也早已被不少人认可。

  此次推动温台互动,就是要重新激发起浙南经济发展活力。尤其是以民营经济为切口,为曾经的“引擎”再点一把火。

  去年3月初,温州市政府与台州市政府就曾签署《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辉煌”这一目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强强联手。省委此次决定也是顺势而为。

  嘉湖,是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浙江融入国家战略最直接的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如火如荼,嘉湖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让两地顺理成章地组成一个城市单元。

  近年来,两地出挑的发展势头,与长三角一体化密不可分。嘉兴日益突出的“桥头堡”地位与湖州喊出“重估湖州价值”的底气,都源于此。

  未来,两地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也将通过优势互补更进一步,在这片全省城乡融合最出色的土地上,打造一片浙江更高水平融入长三角的热土。

  金衢丽,是第四篇文章。三座城市,两座半是山城,俨然成为浙江向内陆延伸的重要战略区域。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三地带来历史性机遇。金华作为其中能级最强者,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枢纽”功能,随着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不断推进、西延,一条向内陆延伸“通途”呼之欲出。

  而衢州、丽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曾经的地域劣势逐渐转变为优势。

  尤其是位于四省边际的衢州,正不断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从通道城市向枢纽城市的转变。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山区县也将得到更多资源要素加持,获得发展新动能。

  一系列利好,让金衢丽三地组团联手,打造对内开放的“桥头堡”,不再是件难事。

  城市组团

  11个市集体“出道”背后是浙江城市发展布局的大目标——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浙江为何要以如此力度发力城市建设?

  早在2019年浙江推进大都市区建设的发布会上,就给出了答案:打造全球竞争主阵地。

  时隔三年,国际环境在变,但国际竞争的本质没有变: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本质上是中心城市的竞争,而通过发展和强化城市的中心功能,提升吸引和聚集人、财、物的虹吸能力和承载能力是中心城市竞争的关键。

  浙江素来以“强县经济”和“省管县”模式驰名,“百强县”数量曾连续多年冠居全国。然而,随着县域经济经过数十年发展后碰触到了“天花板”。

  近年来,浙江逐渐倾向于坚信城市化尤其是以大城市为内核的都市化,才是浙江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大都市区才是营造先进生产力的最佳物理平台。

  “从11个设区市,到四大都市区,再到杭甬‘双城记’,可以看出浙江省域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迈过从“四”到“二”的坎,很快就会到“一”,“这就是浙江城市布局的最终目标。”

  这种跃迁并非好高骛远,“高铁时代”让这一目标成为可能。

  近年来,商合杭、金台、沪苏湖、杭衢、杭温、杭台、通苏嘉甬一大批通车或正在加紧建设的高铁项目不断丰满着浙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引领下的时空跨越直接让同城化效应加快形成、放大。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城市建设目标,正是浙江充分评估了时代趋势和自身发展需求后,做出的部署,是未来五年,浙江追求的省域一体化“升级版”。

  到了那一天,随着都市区之间的进一步融合,资源要素将有更多机会流动、下沉。

  聚变再裂变,世界级城市群也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梦想。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浙江11市集体“出道” 所为何事?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2-06-22 11:04:00

  浙江11个设区市,都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对全省11市提出了明确的城市建设目标。

  在五年一次的党代会上,为每个市定位不多见。

  浙江做出此种谋划,正是面对当下国际竞争形势,为推动省域高质量发展做出的综合考量。

  四篇文章

  先来看看浙江为每个市定下的目标:

  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

  支持温州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支持台州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支持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支持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丽水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众多目标中,大多数字眼都是各地党代会的热词,省级层面再次强调,是对各地发展方向的肯定,也在推进上加了一把力。

  涌金君认为,这段党代会报告原文,最大的门道在标点符号。

  整段文字的四个句号,将全省划分为四个城市战略区间,做了四篇大文章。

  杭绍甬舟,是第一篇文章。四地有着共同的目标,唱好“双城记”,形成省域城市格局当之无愧的核心。

  杭甬不必多说,“双城记”的主体。绍兴与舟山,则是连接杭甬,拓展城市群规模的关键。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刘亭曾如此评价绍兴在浙江城市格局中的地位:绍兴左拥右抱杭州、宁波,是杭绍甬一体化的“支撑点”,是挑起“两个金箩筐”的“金扁担”。

  而在向外向海的发展趋势下,舟山早已成为浙江提升开放能级不可缺少的一环。杭绍甬舟的文章做好了,浙江距离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便更进一步。

  温台,是第二篇文章。城市目标中,温州的“全省第三极”,极具话题性。

  单看经济体量,温州排在浙江第三位,“温州成为第三极”的观点,也早已被不少人认可。

  此次推动温台互动,就是要重新激发起浙南经济发展活力。尤其是以民营经济为切口,为曾经的“引擎”再点一把火。

  去年3月初,温州市政府与台州市政府就曾签署《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辉煌”这一目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强强联手。省委此次决定也是顺势而为。

  嘉湖,是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浙江融入国家战略最直接的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如火如荼,嘉湖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让两地顺理成章地组成一个城市单元。

  近年来,两地出挑的发展势头,与长三角一体化密不可分。嘉兴日益突出的“桥头堡”地位与湖州喊出“重估湖州价值”的底气,都源于此。

  未来,两地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也将通过优势互补更进一步,在这片全省城乡融合最出色的土地上,打造一片浙江更高水平融入长三角的热土。

  金衢丽,是第四篇文章。三座城市,两座半是山城,俨然成为浙江向内陆延伸的重要战略区域。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三地带来历史性机遇。金华作为其中能级最强者,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枢纽”功能,随着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不断推进、西延,一条向内陆延伸“通途”呼之欲出。

  而衢州、丽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曾经的地域劣势逐渐转变为优势。

  尤其是位于四省边际的衢州,正不断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从通道城市向枢纽城市的转变。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山区县也将得到更多资源要素加持,获得发展新动能。

  一系列利好,让金衢丽三地组团联手,打造对内开放的“桥头堡”,不再是件难事。

  城市组团

  11个市集体“出道”背后是浙江城市发展布局的大目标——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浙江为何要以如此力度发力城市建设?

  早在2019年浙江推进大都市区建设的发布会上,就给出了答案:打造全球竞争主阵地。

  时隔三年,国际环境在变,但国际竞争的本质没有变: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本质上是中心城市的竞争,而通过发展和强化城市的中心功能,提升吸引和聚集人、财、物的虹吸能力和承载能力是中心城市竞争的关键。

  浙江素来以“强县经济”和“省管县”模式驰名,“百强县”数量曾连续多年冠居全国。然而,随着县域经济经过数十年发展后碰触到了“天花板”。

  近年来,浙江逐渐倾向于坚信城市化尤其是以大城市为内核的都市化,才是浙江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大都市区才是营造先进生产力的最佳物理平台。

  “从11个设区市,到四大都市区,再到杭甬‘双城记’,可以看出浙江省域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迈过从“四”到“二”的坎,很快就会到“一”,“这就是浙江城市布局的最终目标。”

  这种跃迁并非好高骛远,“高铁时代”让这一目标成为可能。

  近年来,商合杭、金台、沪苏湖、杭衢、杭温、杭台、通苏嘉甬一大批通车或正在加紧建设的高铁项目不断丰满着浙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引领下的时空跨越直接让同城化效应加快形成、放大。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城市建设目标,正是浙江充分评估了时代趋势和自身发展需求后,做出的部署,是未来五年,浙江追求的省域一体化“升级版”。

  到了那一天,随着都市区之间的进一步融合,资源要素将有更多机会流动、下沉。

  聚变再裂变,世界级城市群也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梦想。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