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大项目开工日 且看宁波“活水争先”
2022-06-28 18:5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单玉紫枫 徐展新

  按部就班,当不了先进,更争不了先行。

  今天上午,在全省促进经济稳进提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仪式,及市“两个先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宁波以115个项目亮出了“先行”决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共7个,投资规模161.43亿元,创历史新高,为四明大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活水争先”的背后,宁波释放出什么信号?

  乘风而上,做好“水文章”

  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透露,预计今年全国完成水利投资8000亿元。

  紧接着,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宁波抓好水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集中开工的7个重点水利工程,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市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期和窗口期,推动新一轮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现在,我宣布全市推进‘两个先行’,打造‘六个之都’重点项目暨清溪水库项目开工。”上午11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字字铿锵。

图为清溪水库开工现场。宁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发令枪”响,在宁海县桑洲镇辽车村,早已严阵以待的清溪水库开工现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原来此前,全市水利投资任务和具体实施内容已分解到各区(县、市)和市级有关部门,各部门纷纷据此排出科学、细致、详实的项目计划。市级有关部门则协力推进,加强要素保障。以清溪水库为例,目前已完成了先行用地、临时用地、可研报告、先行区政策处理等前期准备工作。万事具备,只待开工。

  坚持项目为要,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针对在建项目,我市则优化施工组织,促进存量投资释放,抓好海塘安澜、河道整治等战线长、投资任务重的重大水利工程,确保超计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抓好前期项目储备挖潜。抓住扩投资的政策窗口期,列入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甬有碧水”攻坚行动中的重大项目,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要求,加快启动。

  强势推进,破解“水短板”

  地处东南门户,南北要冲,宁波自古兼得江河湖海之利,拥有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全国智慧水利试点城市三块“国字号”招牌。近五年来,我市水利行业投资每年均超100亿元,保持全省第一,并荣获省第22届水利大禹杯“金杯奖”。

  坐拥丰沛水资源,为何还要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市政府指出,这与现实的短板密切相关,也契合宁波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以防灾减灾体系为例,当前,我市防洪设防标准仍为100年一遇,与城市发展定位还不适应,部分堤防还未封闭、设防标准不高,部分水库防洪拦蓄能力较弱,部分海塘等级不高、安全隐患较多,姚江流域分洪能力较弱,蓄滞洪空间不足,防灾减灾整体能力不够强,城乡内涝问题还较突出。

  长远来看,水资源也有缺口。

  “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水资源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还不协调,再生水利用比例不高,优水优用、分质供水还不彻底,局部山区、海岛的供水安全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水资源的应急保安能力还有待增强。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目前,还存在水生态治理力度不够等问题。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等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力度不大,平原河网水质改善提升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流域管理与区域治理联动不强。

  从这个意义上看,“活水争先”背后,更重大的内涵在于,水利工程项目是重点工程的同时,更是民心工程。如何把民生需求,转化为宁波的增长潜力,这需要进一步转变治水理念,提高防洪排涝建设标准,加大水生态治理力度,优化水资源布局,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等,多措并举,以一整套协同高效、响应及时的制度保障,强势推进,在回应关切,解决问题中凝聚共识与认同。

  项目为王,谱写新篇章

  目前,宁波未来三年水网总体构架的蓝图已经绘就,而针对如何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使用好骨干水网的体制机制改革也正在进行。

  比如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我市着力推进海塘安澜、水库防洪能力提升等八大工程,实现标准内洪水能拦得住、涝水能排得出,超标准洪涝灾害能有序应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体要实现三个“新突破”:即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系统提升沿海防潮、沿江防洪、河道排洪和水库调洪能力,实施海塘安澜工程200公里,提升海塘防潮标准,其中杭州湾沿线防潮能力达到300年一遇。要实施堤防提标工程,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200年一遇,区(县、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及以上;

  排涝工程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分片治理,构建闸泵、河网、管网联调联控的城乡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到2026年新增强排能力1000立方米/秒。要加强平原河网整治,形成中心城区和西枢纽等区域排涝封闭圈,城区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重要区域提升至50年一遇以上;

  应对超标准洪水能力上取得新突破。构建蓄滞空间体系,市区和县城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0%以上。要建立甬江流域水库、闸泵、河网全过程调度机制,强化气象、水利、资规、应急等部门联动,推进水文设施现代化改造提升,提升预报预警、动态监测、风险识别和精准智控能力。

  此外,我市要求坚持标本兼治建设高品质的河湖生态体系、坚持集约高效建设高水平的供水保障体系、坚持融合发展大力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以及坚持创新引领,促进水利水务治理体系变化。

  在2022下半场即将到来前,宁波特色的“水动力”项目布局,无疑具有超过单个年份的特殊意义——以重大项目的牵引性与带动力凸显民心工程的精准性与保障性,为推进“两个先行”,打造“六个之都”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大项目开工日 且看宁波“活水争先”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6-28 18:59:00

  中国宁波网记者单玉紫枫 徐展新

  按部就班,当不了先进,更争不了先行。

  今天上午,在全省促进经济稳进提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仪式,及市“两个先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宁波以115个项目亮出了“先行”决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共7个,投资规模161.43亿元,创历史新高,为四明大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活水争先”的背后,宁波释放出什么信号?

  乘风而上,做好“水文章”

  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透露,预计今年全国完成水利投资8000亿元。

  紧接着,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宁波抓好水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集中开工的7个重点水利工程,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市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期和窗口期,推动新一轮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现在,我宣布全市推进‘两个先行’,打造‘六个之都’重点项目暨清溪水库项目开工。”上午11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字字铿锵。

图为清溪水库开工现场。宁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发令枪”响,在宁海县桑洲镇辽车村,早已严阵以待的清溪水库开工现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原来此前,全市水利投资任务和具体实施内容已分解到各区(县、市)和市级有关部门,各部门纷纷据此排出科学、细致、详实的项目计划。市级有关部门则协力推进,加强要素保障。以清溪水库为例,目前已完成了先行用地、临时用地、可研报告、先行区政策处理等前期准备工作。万事具备,只待开工。

  坚持项目为要,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针对在建项目,我市则优化施工组织,促进存量投资释放,抓好海塘安澜、河道整治等战线长、投资任务重的重大水利工程,确保超计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抓好前期项目储备挖潜。抓住扩投资的政策窗口期,列入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甬有碧水”攻坚行动中的重大项目,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要求,加快启动。

  强势推进,破解“水短板”

  地处东南门户,南北要冲,宁波自古兼得江河湖海之利,拥有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全国智慧水利试点城市三块“国字号”招牌。近五年来,我市水利行业投资每年均超100亿元,保持全省第一,并荣获省第22届水利大禹杯“金杯奖”。

  坐拥丰沛水资源,为何还要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市政府指出,这与现实的短板密切相关,也契合宁波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以防灾减灾体系为例,当前,我市防洪设防标准仍为100年一遇,与城市发展定位还不适应,部分堤防还未封闭、设防标准不高,部分水库防洪拦蓄能力较弱,部分海塘等级不高、安全隐患较多,姚江流域分洪能力较弱,蓄滞洪空间不足,防灾减灾整体能力不够强,城乡内涝问题还较突出。

  长远来看,水资源也有缺口。

  “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水资源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还不协调,再生水利用比例不高,优水优用、分质供水还不彻底,局部山区、海岛的供水安全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水资源的应急保安能力还有待增强。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目前,还存在水生态治理力度不够等问题。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等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力度不大,平原河网水质改善提升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流域管理与区域治理联动不强。

  从这个意义上看,“活水争先”背后,更重大的内涵在于,水利工程项目是重点工程的同时,更是民心工程。如何把民生需求,转化为宁波的增长潜力,这需要进一步转变治水理念,提高防洪排涝建设标准,加大水生态治理力度,优化水资源布局,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等,多措并举,以一整套协同高效、响应及时的制度保障,强势推进,在回应关切,解决问题中凝聚共识与认同。

  项目为王,谱写新篇章

  目前,宁波未来三年水网总体构架的蓝图已经绘就,而针对如何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使用好骨干水网的体制机制改革也正在进行。

  比如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我市着力推进海塘安澜、水库防洪能力提升等八大工程,实现标准内洪水能拦得住、涝水能排得出,超标准洪涝灾害能有序应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体要实现三个“新突破”:即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系统提升沿海防潮、沿江防洪、河道排洪和水库调洪能力,实施海塘安澜工程200公里,提升海塘防潮标准,其中杭州湾沿线防潮能力达到300年一遇。要实施堤防提标工程,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200年一遇,区(县、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及以上;

  排涝工程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分片治理,构建闸泵、河网、管网联调联控的城乡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到2026年新增强排能力1000立方米/秒。要加强平原河网整治,形成中心城区和西枢纽等区域排涝封闭圈,城区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重要区域提升至50年一遇以上;

  应对超标准洪水能力上取得新突破。构建蓄滞空间体系,市区和县城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0%以上。要建立甬江流域水库、闸泵、河网全过程调度机制,强化气象、水利、资规、应急等部门联动,推进水文设施现代化改造提升,提升预报预警、动态监测、风险识别和精准智控能力。

  此外,我市要求坚持标本兼治建设高品质的河湖生态体系、坚持集约高效建设高水平的供水保障体系、坚持融合发展大力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以及坚持创新引领,促进水利水务治理体系变化。

  在2022下半场即将到来前,宁波特色的“水动力”项目布局,无疑具有超过单个年份的特殊意义——以重大项目的牵引性与带动力凸显民心工程的精准性与保障性,为推进“两个先行”,打造“六个之都”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