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冷空气连续到货!宁波接下来的天气有个特点...
2022-10-24 07:30:00 稿源: 宁波晚报  

  昨天,弱冷空气到货,正在影响宁波。

  昨天也是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季节从秋天向冬天转变……

  即将开始的一周(10月24日-30日),虽然冷空气频繁出没,但对南方地区的影响比较有限,陪伴我们的,多是秋高气爽的天气。

  没有冷空气“撑腰”

  霜降“力不从心”

  中央气象台在10月23日发布的中期预报里说,未来10天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

  具体到我们这儿,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周(10月24日-30日),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总体平稳。27日又会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当天最高气温预计跌到18℃!

  其中,最高气温预计稳定在20℃-23℃;最低气温将在13℃-16℃间来回“蹦跶”。

  午后暖融融、早晚冷飕飕,这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宁波气温的一个特点,而这也是霜降节气比较显著的一个天气特点。

  还是那句老套的话:早出晚归记得注意保暖。

  具体天气

  霜降≠降霜

  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

  特别是秋天晴朗的月夜,没有云层覆盖,地表散热快,温度骤然下降,靠近地面的水汽会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或六角形的霜花。

  民谚“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霜降不等于降霜,不仅体现在霜“降”的方式上,还体现在霜“降”的时间上。

  眼下这个时节,有望看到“冻凝成霜”景象的,限于黄河流域。身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我们,恐怕还要再等上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且看眼下的的天气和气温,别说“冻凝成霜”,就连“气肃而凝”,都还要再等一等。

  “秋燥”记得喝粥

  最近这段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无论喝多少水,无论涂多少次润唇膏,似乎都很难完全消除唇齿间的干燥感。

  这个霜降,由于冷空气的“拉垮”,在天气、气候上表现不突出,但在“秋燥”上的表现,不输分毫。

  除了多喝水,大家在平时还可以多吃些梨、石榴、荸荠、萝卜、香蕉、银耳等能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时令食物。

  还有就是喝粥。特别是像10月24日、10月25日这种最低气温在15℃以下,略带清冷的早晨,喝碗热气腾腾的粥再出门,整个人都会感觉特别熨帖。

  “寒衣节”的“暖”

  从秋天到冬天的仪式感,霜降完成了“告别秋天”这一部分,至于“迎接冬天”这一部分,在过去则由“寒衣节”来完成。

  10月25日,农历十月初一,也就是“寒衣节”,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寒冬将至,赶紧将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就是进入农历九月,天气转凉,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衣物。

  一直到宋朝,人们感觉“九月授衣”为时过早,才将这一习俗移至十月。

  在此过程中,“寒衣节”的习俗也不断得到丰富。除了准备过冬的衣物,民间还逐渐形成在这一天祭祀去逝的亲人,给他们“送”寒衣的习俗。

  也正因此,“寒衣节”一度和清明节、中元节,并列为传统的三大“鬼节”。

  相比霜降,如今已经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寒衣节”,更多寄托了人们淳朴而真诚的情感,就像宋朝朱敦儒在《十二时·忆少年》中写“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有什么比在日渐萧瑟的日子,感受到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更让人温暖的?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冷空气连续到货!宁波接下来的天气有个特点...

稿源: 宁波晚报 2022-10-24 07:30:00

  昨天,弱冷空气到货,正在影响宁波。

  昨天也是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季节从秋天向冬天转变……

  即将开始的一周(10月24日-30日),虽然冷空气频繁出没,但对南方地区的影响比较有限,陪伴我们的,多是秋高气爽的天气。

  没有冷空气“撑腰”

  霜降“力不从心”

  中央气象台在10月23日发布的中期预报里说,未来10天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

  具体到我们这儿,即将开始的新的一周(10月24日-30日),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总体平稳。27日又会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当天最高气温预计跌到18℃!

  其中,最高气温预计稳定在20℃-23℃;最低气温将在13℃-16℃间来回“蹦跶”。

  午后暖融融、早晚冷飕飕,这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宁波气温的一个特点,而这也是霜降节气比较显著的一个天气特点。

  还是那句老套的话:早出晚归记得注意保暖。

  具体天气

  霜降≠降霜

  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

  特别是秋天晴朗的月夜,没有云层覆盖,地表散热快,温度骤然下降,靠近地面的水汽会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或六角形的霜花。

  民谚“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霜降不等于降霜,不仅体现在霜“降”的方式上,还体现在霜“降”的时间上。

  眼下这个时节,有望看到“冻凝成霜”景象的,限于黄河流域。身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我们,恐怕还要再等上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且看眼下的的天气和气温,别说“冻凝成霜”,就连“气肃而凝”,都还要再等一等。

  “秋燥”记得喝粥

  最近这段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无论喝多少水,无论涂多少次润唇膏,似乎都很难完全消除唇齿间的干燥感。

  这个霜降,由于冷空气的“拉垮”,在天气、气候上表现不突出,但在“秋燥”上的表现,不输分毫。

  除了多喝水,大家在平时还可以多吃些梨、石榴、荸荠、萝卜、香蕉、银耳等能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时令食物。

  还有就是喝粥。特别是像10月24日、10月25日这种最低气温在15℃以下,略带清冷的早晨,喝碗热气腾腾的粥再出门,整个人都会感觉特别熨帖。

  “寒衣节”的“暖”

  从秋天到冬天的仪式感,霜降完成了“告别秋天”这一部分,至于“迎接冬天”这一部分,在过去则由“寒衣节”来完成。

  10月25日,农历十月初一,也就是“寒衣节”,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寒冬将至,赶紧将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就是进入农历九月,天气转凉,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衣物。

  一直到宋朝,人们感觉“九月授衣”为时过早,才将这一习俗移至十月。

  在此过程中,“寒衣节”的习俗也不断得到丰富。除了准备过冬的衣物,民间还逐渐形成在这一天祭祀去逝的亲人,给他们“送”寒衣的习俗。

  也正因此,“寒衣节”一度和清明节、中元节,并列为传统的三大“鬼节”。

  相比霜降,如今已经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寒衣节”,更多寄托了人们淳朴而真诚的情感,就像宋朝朱敦儒在《十二时·忆少年》中写“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有什么比在日渐萧瑟的日子,感受到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更让人温暖的?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