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转发的朋友圈,
都会得到认真的评论和回复。
这会是什么感觉?
小红书用户@脚儿瑞表示,
自从今年4月和邻居奶奶加了微信,
奶奶总是凌晨12点多认真回复自己的朋友圈。
即使是随手转发的工作相关内容,
也会在深夜收到一段走心的回复,
“有感动到”。


一笔一划,认真地书写文字
奶奶的评论大多是夸奖、赞美。
@脚儿瑞记得
有段时间留胡子,
自我感觉“有点像野人一样”,
但邻居奶奶却回复称,
你留胡子好看,
再留长一点,
还可以扎个小辫子。

在邻居奶奶的评论中,
有时会写一些错别字,
比如把“个”写成了“亇”。
还有一些字是繁体,
比如“髪”。
其实,
奶奶用的是手写输入法。
这样长篇幅的文字,
是她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脚儿瑞介绍,
邻居奶奶今年80多岁了。
和老伴两人,
一辈子就住在上海老小区
一间20平米左右的屋子里。
老年人觉少,
半夜睡不着的时候,
就用真诚的文字和一个年轻人认真地分享。
有网友表示,
老一辈的人对文字很认真、执著,
“读这样的文字,
真的赏心悦目。”

邻居奶奶的文字,
认真、温良、无所保留,
正如其人。
在@脚儿瑞的印象里,
邻居奶奶是一个优秀的党员,
身为一名退休医生,
她提醒身边的人做好防护,
并积极响应社区防疫政策。
在生活中,
邻居奶奶也是很温和的人
没什么特别的爱好,
只是喜欢玩手机,
或电脑上的纸牌接龙游戏,
同时,还照顾着
爱吃薯片、不爱吃蔬菜水果的老伴。
好像多了一个长辈
@脚儿瑞介绍
自己是在上海工作的陕西人,
偶尔才回家一趟。
邻居奶奶是上海本地人,
其一儿一女会在节假日回家看望。
他回忆道,
他搬进这个小区已有一年,
前半年,
他和邻居奶奶只是打照面的关系。
疫情期间,
由于该小区是三户人家共同一个大门的户型,
他又是楼栋唯一的志愿者,
需要帮助邻居奶奶完成一些手机操作的事情,
才与奶奶逐渐熟悉起来。
4月12日,
他与邻居奶奶以及另一户邻居建了个小群,
在礼尚往来中熟络起来。
奶奶会发微信提醒他注意安全、
下楼做核酸,
他也会在团菜时询问奶奶
是否需要一起下单购买。

受访者供图
邻居奶奶的问候和互动,
让他身在异乡,
却有一种
“让自己的爷爷奶奶管着的感觉”。

邻居奶奶给他过生日
现在,
邻居奶奶会时不时请他来家里喝汤,
也会给他发微信寻求帮助,
比如修电风扇、电视等,
他也很乐意去帮忙。
在身边,去倾听、去陪伴
在印象里,
长辈们往往爱发一些“老年人”表情包、
风格略“土”的鸡汤文案等。
@脚儿瑞表示,
邻居奶奶平时就喜欢在小群或私信中,
发一些中老年风格的内容。


邻居奶奶发的中老年风的“早安”表情包
有时,
邻居奶奶可能也并没有完全理解
他发朋友圈时想表达的真实意思,
但奶奶会用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去回复。
@脚儿瑞也没有特意去告诉奶奶,
她的留言“火了”,
毕竟,
邻居奶奶并不太懂“热搜”之类的事情,
她一如既往地认真生活,
时不时回复邻居小伙的朋友圈。
其实,
我们身边的长辈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不熟悉互联网用语、
也不懂什么是玩梗。
在平日的交流中,
有时会显得“牛头不对马嘴”、
词不达意。
但他们总会时不时,
给小辈们发一些“土味”的问候,
分享些出处不明的健康小贴士,
像担心小孩子一样,
担心我们照顾不好自己。
有时,
他们也会突发兴致,
说一说“想当年”的故事。
其实,
年轻人未必懂他们当年的故事,
但长辈们往往并不介意,
只需要身边有人在倾听,
他们就格外高兴。
毕竟,
长辈们要的,
仅仅只是陪伴而已。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