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网友表示,今年夏天,北京地区的蚊子变少了,不像以前夏天那么“挨叮”了。
蚊子真的变少了吗?来听听北京市疾控中心怎么说↓
01
原来,蚊子“热蔫”了
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在北京16个区设立241个蚊虫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蚊虫密度相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据工作人员介绍,原因就是进入夏季以后,北京气温抬升比较明显,降雨雨量比较大。
蚊子密度大了,大家反而感觉不到,又是为什么?
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蚊虫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体环境,蚊虫叮咬活动也需一定的环境条件。“蚊子活动比较适合的温度一般在20℃到35℃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蚊子的活动都会受到限制。蚊虫的活动降低了,跟人接触的概率减少,所以市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也随之变少。”
02
还需要防蚊吗?
受北京持续高温天气影响,蚊子减少了活动。但专家提示,不要因此降低对蚊虫危害的警惕。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分析,每年7月至8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蚊虫密度与叮咬高峰期,加之雨季降水多有利于蚊虫繁殖,市民应该做好准备,科学防蚊。
影响蚊子密度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和环境,除了合适的气候,还需要适宜的水环境。做好各类环境中水的管理,是有效降低蚊子密度与叮咬的关键。专家表示,在蚊虫滋生的水环境方面做好以下三点,可有效降低被蚊虫叮咬的几率↓
如家里养花、养草、养鱼,要定期换水;
如房前屋后有瓶瓶罐罐,没用的要打扫干净、有用的要翻过来,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翻盆倒罐”;
用于存水的容器可以加盖。
03
小心蚊虫叮咬引发“丘疹性荨麻疹”
皮肤被蚊虫叮咬后,鼓起红肿的包块,越挠越痒不说,还可能引发全身出现红色凸起——这就是夏季常见疾病“虫咬性皮炎”,在医学上叫作“丘疹性荨麻疹”。
专家介绍,蚊虫在叮咬过程中释放出的物质进入人体,部分人群会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引发“丘疹性荨麻疹”。零至七岁婴幼儿因免疫屏障还未发育完全,所以是高发人群。
“丘疹性荨麻疹”常发于暴露部位,如脸、颈、四肢等,通常表现为红色水肿性丘疹,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有刺痛、灼疼、奇痒的感觉,严重者损伤的部位可出现脓疱疮以及发烧的症状。
专家提醒,在处理“丘疹性荨麻疹”时,不能用花露水、清凉油简单处理了事。花露水虽可清凉止痒,但不具有治疗功效。有的花露水含少量酒精,如果皮肤有糜烂处,刺激性物质会加重皮肤的损伤程度。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1%薄荷霜以及糖皮质激素霜在患处涂抹止痒。如果情况没有缓解,需到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