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成良田/文 陈结生/摄
宁波一场学术论坛,13位中外院士出席!
这是什么“神仙”会议。
10月30日至31日,2023年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及交叉科学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东钱湖生物医学峰会在宁波召开,现场大咖云集。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前院长Dan Larhammar,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Harald Stenmark,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这是一串很长的名单,十多位院士一一念下来,论坛的规格也就上来了,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都是这一领域国内外的顶级专家,水平非常之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王立平感叹。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前院长Dan Larhammar)
实际上,这个论坛是第二次举办了。
疫情前,也就是2019年,曾在慈溪办过一次。“原本打算每年办一次,不过被持续三年的疫情耽搁了。”本次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爱国说。
那一次,Dan Larhammar还不是前院长,而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任院长。那天,也有近10位院士参会,关注度很高。
吴爱国表示,办这样一个高端论坛,就是希望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促进生物医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交叉共荣。“同时,以论坛引导、助力宁波生物医药行业发展。”
老实说,论坛确实够学术的。来的中外院士,是正儿八经作报告,还全英文开讲,开展头脑碰撞、学术交流。“每人发言长达35分钟,还有5分钟互动交流。”
大咖们说了什么?
Dan Larhammar院士作报告的内容是《蛋白质组库的挑战和机遇:对大脑和记忆研究的影响》。
他提到,人类大脑的非凡复杂性部分源自于在脊椎动物进化的早期,基因发生了两次倍增事件,导致了不同家族的蛋白质之间高度相似的结构,且基因倍增产生了治疗新靶标。这一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人脑复杂性的理解,还为医药研发提供重要线索,有望帮助更多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同时减少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
(施一公院士)
施一公院士作的报告是《剪接体对RNA的剪接机制》。
他强调了剪接前体信使RNA(pre-mRNA)在真核生物信息流中的重要性。2015年,其团队报道了第一个完整剪接体的原子结构,揭示了其组织和活性位点的保守特征,以及剪接体组装、激活、催化和分解的分子机制。
……
以上所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懂,反正笔者云里雾里。不过,这也不太重要,专业性论坛的就交给专业人士。
生物医药产业很重要,它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大国科技和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
吴爱国介绍说,这一重要领域,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医学,宁波还是一块洼地,潜力巨大、空间巨大,需要大家持续不断发力。
吴爱国研究员说得没错,但多少也有些自谦的成分。
首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能主办这样高级别的论坛,在学术界没点实力和影响力,吸引不了这么多大咖。经过19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已有6位在所工作的院士,拥有国家级人才70多位,在学研究生超过2500人。
在生物医药领域,早在2013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就已经布局新材料+生物医工研究,下设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医工结合”为特色,大大推动了宁波生物医学产业的发展。
再说宁波。
在生物医药领域,宁波也是高度重视,专门出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大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和创新投入,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并搭建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据介绍,目前,宁波拥有生物医药相关企业5000多家,在体外诊断试剂、医学影像设备、光学仪器以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实力。
当然,和先进城市相比,宁波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做的事也很多。
这也是论坛的意义之一:让行业顶级大咖多为宁波出出主意,多来宁波投资兴业。
下步,宁波将全面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提升工程,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设施和转化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努力打造生物医学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
一起期待吧。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