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少走50年弯路"?最近这种"蹭老式消费"火了
2023-11-02 14:46:07 稿源: 中新经纬  

  盯上“夕阳红”旅行团,在社区助老食堂实现“吃饭自由”,到老年大学上兴趣班,爱上逛菜市场……这些普遍认为专属于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正在被年轻人重新发掘。

  很多年轻人开始沾老年人的光,享受专属于老年人群体的便利,这种新的消费动向也被称作“蹭老式消费”。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年轻人选择“蹭老式消费”,他们想蹭的到底是什么?

  “蹭老式”消费性价比高

  “本来以为社区食堂是老年人的专属,但吃过一次以后,我的固有认知被颠覆了。”在上海市工作的王先生对记者说。近日,他与妻子在午餐时间偶然走进位于徐汇区的一家社区食堂,点了两荤两素和两份主食,共花费33元。“就餐体验非常棒,对我们上班族也很有吸引力。”他说。

  近来,像王先生一样,“闯”入老年消费场景的年轻消费者不少。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分享自己的“蹭老”消费体验,引发热议,是什么吸引了年轻人“蹭老式”消费?

  “食堂的装潢很现代化,点餐台的隔板干净又透亮,点餐流程甚至还有些科技感。”谈及自己的“蹭老式消费”体验,王先生直言颇感意外。让他更惊喜的是食堂的“软实力”,“菜品很丰富,我们点了9元的糖醋里脊、8元的莴笋肉片、5元的蜜汁南瓜等,味道超出预期,价格也很实惠。”

  “年轻人想要追求的,更多的是消费价值本身,而不是价格。”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闯看来,“蹭老式”消费的出现,是年轻人消费观念变化的一个体现,“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接触的信息更为全面,在消费选择上更趋理性。”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并不像大家想象得很老气、很传统。在一些领域,他们和年轻人有着共同的兴趣。例如老年大学的插花课,深受老年人的欢迎,同时很多年轻人也很喜欢。”李闯举例说。

  年轻人在寻找“精神憩息地”

  除了餐饮之外,年轻消费者开始发掘更多老年消费场景的“潜力”。“夕阳红”旅行团、老年大学等都开始进入年轻人的消费视野。

  23岁的小宇从社交媒体了解到老年大学的招募信息,坐班时间灵活的她一口气报了油画课和瑜伽课。在油画课上她年纪最小,但不妨碍她和“老同学”打成一片。“我们班长爷爷非常热情,会主动把我拉进班级群,还有其他叔叔阿姨,大家会分享零食。”小宇笑着说。

  艺术专业出身的小宇之前去过专业的画室培训,但她觉得画室的氛围跟在老年大学完全不一样。“虽然都是在学画画,但老年大学给人感觉更活泼。”小宇称,以往去画室是为了专门练技法,整个画室静得只有画笔的“沙沙”声,画得不好时会有心理压力。“但这里就很轻松,大家不是说一定要画得多好,而是一种舒服地画画的状态。”

  钟诗琪报名参加了东城区老年开放大学的瑜伽课。她今年是27岁,目前是自由职业的状态。她说,自己在外面上一些健身课,并不会主动和同学搞好关系,基本下课了就走。“大家都有一种公事公办,结束今日任务的感觉”。

  但老年人的热情让年轻人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我以前没有想过到了很大年纪还能做瑜伽,但真的看到满头白发的奶奶还在非常认真地练习,感觉很奇妙。”钟诗琪说。

  除了对相同兴趣的追求,促使年轻人进入老年消费场景的另一个因素是差异化的消费体验。

  “老年团一般路线景点全、时间久。对一些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并不适合。”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工作的刘颖欣表示。

  但一些年轻人厌倦了快节奏的旅游打卡,开始追随“老年团”的脚步。在社交平台上,有年轻人将自己参加“夕阳红”旅行团的经验,制作成vlog(视频博客)发布到社交平台,并表示:“没有社交压力、不用费心安排、也不用担心掉队,真好!”

  “蹭”会殃及原本的受益者?

  提起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人们脑海中会涌现出“图便宜”“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之类的词。事实也大抵如此,老年团、社区食堂的价格以实惠著称,买菜、下馆子这些日常琐事跟着老年人的脚步作选择,踩坑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与之相反,通常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则被冠以更多新式的词汇,譬如“情绪消费”“悦己消费”等,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在消费时就绝对不注重性价比,只是当存在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指标时,往往不会把价格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一边是看起来“大手大脚”,一边则是精打细算,本来泾渭分明的消费习惯,现在却意外地走到一起,说明当下年轻人消费理念正在发生转变。

  年龄和阅历带来的优势在消费时凸显出来,年轻人愿意相信,跟着老年人作选择,一般不会出错。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蹭老式消费”之所以受欢迎,也说明了年轻人对老年人经验的认可,他们愿意跟随老年人的脚步,发现那些此前并没有注意到的经济实惠。这对追求效率的年轻人来说,相当于免去了决策的过程,正如部分网友调侃的“少走50年弯路”。当然,这还要得益于银发经济市场的壮大。正是因为对老年人群体的照顾,年轻人才能够来沾一沾老年人的光。

  年轻人纷纷涌入老年人的主场,自然也涌现出一些担忧,诸如“年轻人是否挤占了老年人的资源”等声音。年轻人是否侵占了老年人的便利?

  至少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老年人受损的情形。虽然“蹭老式消费”作为一个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热议,但现实中,主动投入“蹭老式消费”的只是一小撮年轻人而已,造成如此大的讨论声势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件事太具反差感。反倒是原本一些冷清的老年消费场景,由于年轻人的涌入才意外得到了关注。

  有业内人士提出建议,为了满足年轻人自我提升的需求,可以依托社区、大学公开课等资源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普惠性课程;至于一日三餐,则需要全面盘活社区资源,探索新型的服务模式。老、少的需求都应该被看到、被满足。当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也就不必再去“蹭老”了。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少走50年弯路"?最近这种"蹭老式消费"火了

稿源: 中新经纬 2023-11-02 14:46:07

  盯上“夕阳红”旅行团,在社区助老食堂实现“吃饭自由”,到老年大学上兴趣班,爱上逛菜市场……这些普遍认为专属于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正在被年轻人重新发掘。

  很多年轻人开始沾老年人的光,享受专属于老年人群体的便利,这种新的消费动向也被称作“蹭老式消费”。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年轻人选择“蹭老式消费”,他们想蹭的到底是什么?

  “蹭老式”消费性价比高

  “本来以为社区食堂是老年人的专属,但吃过一次以后,我的固有认知被颠覆了。”在上海市工作的王先生对记者说。近日,他与妻子在午餐时间偶然走进位于徐汇区的一家社区食堂,点了两荤两素和两份主食,共花费33元。“就餐体验非常棒,对我们上班族也很有吸引力。”他说。

  近来,像王先生一样,“闯”入老年消费场景的年轻消费者不少。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分享自己的“蹭老”消费体验,引发热议,是什么吸引了年轻人“蹭老式”消费?

  “食堂的装潢很现代化,点餐台的隔板干净又透亮,点餐流程甚至还有些科技感。”谈及自己的“蹭老式消费”体验,王先生直言颇感意外。让他更惊喜的是食堂的“软实力”,“菜品很丰富,我们点了9元的糖醋里脊、8元的莴笋肉片、5元的蜜汁南瓜等,味道超出预期,价格也很实惠。”

  “年轻人想要追求的,更多的是消费价值本身,而不是价格。”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闯看来,“蹭老式”消费的出现,是年轻人消费观念变化的一个体现,“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接触的信息更为全面,在消费选择上更趋理性。”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并不像大家想象得很老气、很传统。在一些领域,他们和年轻人有着共同的兴趣。例如老年大学的插花课,深受老年人的欢迎,同时很多年轻人也很喜欢。”李闯举例说。

  年轻人在寻找“精神憩息地”

  除了餐饮之外,年轻消费者开始发掘更多老年消费场景的“潜力”。“夕阳红”旅行团、老年大学等都开始进入年轻人的消费视野。

  23岁的小宇从社交媒体了解到老年大学的招募信息,坐班时间灵活的她一口气报了油画课和瑜伽课。在油画课上她年纪最小,但不妨碍她和“老同学”打成一片。“我们班长爷爷非常热情,会主动把我拉进班级群,还有其他叔叔阿姨,大家会分享零食。”小宇笑着说。

  艺术专业出身的小宇之前去过专业的画室培训,但她觉得画室的氛围跟在老年大学完全不一样。“虽然都是在学画画,但老年大学给人感觉更活泼。”小宇称,以往去画室是为了专门练技法,整个画室静得只有画笔的“沙沙”声,画得不好时会有心理压力。“但这里就很轻松,大家不是说一定要画得多好,而是一种舒服地画画的状态。”

  钟诗琪报名参加了东城区老年开放大学的瑜伽课。她今年是27岁,目前是自由职业的状态。她说,自己在外面上一些健身课,并不会主动和同学搞好关系,基本下课了就走。“大家都有一种公事公办,结束今日任务的感觉”。

  但老年人的热情让年轻人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我以前没有想过到了很大年纪还能做瑜伽,但真的看到满头白发的奶奶还在非常认真地练习,感觉很奇妙。”钟诗琪说。

  除了对相同兴趣的追求,促使年轻人进入老年消费场景的另一个因素是差异化的消费体验。

  “老年团一般路线景点全、时间久。对一些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并不适合。”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工作的刘颖欣表示。

  但一些年轻人厌倦了快节奏的旅游打卡,开始追随“老年团”的脚步。在社交平台上,有年轻人将自己参加“夕阳红”旅行团的经验,制作成vlog(视频博客)发布到社交平台,并表示:“没有社交压力、不用费心安排、也不用担心掉队,真好!”

  “蹭”会殃及原本的受益者?

  提起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人们脑海中会涌现出“图便宜”“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之类的词。事实也大抵如此,老年团、社区食堂的价格以实惠著称,买菜、下馆子这些日常琐事跟着老年人的脚步作选择,踩坑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与之相反,通常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则被冠以更多新式的词汇,譬如“情绪消费”“悦己消费”等,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在消费时就绝对不注重性价比,只是当存在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指标时,往往不会把价格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一边是看起来“大手大脚”,一边则是精打细算,本来泾渭分明的消费习惯,现在却意外地走到一起,说明当下年轻人消费理念正在发生转变。

  年龄和阅历带来的优势在消费时凸显出来,年轻人愿意相信,跟着老年人作选择,一般不会出错。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蹭老式消费”之所以受欢迎,也说明了年轻人对老年人经验的认可,他们愿意跟随老年人的脚步,发现那些此前并没有注意到的经济实惠。这对追求效率的年轻人来说,相当于免去了决策的过程,正如部分网友调侃的“少走50年弯路”。当然,这还要得益于银发经济市场的壮大。正是因为对老年人群体的照顾,年轻人才能够来沾一沾老年人的光。

  年轻人纷纷涌入老年人的主场,自然也涌现出一些担忧,诸如“年轻人是否挤占了老年人的资源”等声音。年轻人是否侵占了老年人的便利?

  至少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老年人受损的情形。虽然“蹭老式消费”作为一个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热议,但现实中,主动投入“蹭老式消费”的只是一小撮年轻人而已,造成如此大的讨论声势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件事太具反差感。反倒是原本一些冷清的老年消费场景,由于年轻人的涌入才意外得到了关注。

  有业内人士提出建议,为了满足年轻人自我提升的需求,可以依托社区、大学公开课等资源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普惠性课程;至于一日三餐,则需要全面盘活社区资源,探索新型的服务模式。老、少的需求都应该被看到、被满足。当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也就不必再去“蹭老”了。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