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书房(秋雨书屋)
为更好打造历史街区的文旅融合IP,12月12日,阳明书房(秋雨书屋)在余姚阳明古镇启用。天井、青竹、红枫,古色古香的洋楼、木地板、留声机,舒适的休闲区、电子阅读器……一个“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走进市民的日常。
阳明书房(秋雨书屋)位于阳明古镇府前路徐氏洋楼内,原址为余姚市市级文保单位。
徐氏洋楼建造于民国时期,为时任上海兴业银行行长徐某归乡建造,是西洋建筑风格渗入姚城之始。洋楼坐北朝南,为三合院结构,前为天井,后为附属用房。
主楼为三开间双层建筑,花格门窗,水泥抹面墙体,并饰有水泥明柱。柱头为石膏雕山花,正中蝙蝠背球,外围一圈阔叶缠枝,显示中西合璧之韵味。
经过两年的修缮打造,这一文保建筑重新开放,作为余姚城市书房使用。
城市书房与图书馆体系相联通,相当于图书馆“分馆”。余姚的城市书房因先贤王阳明而被统一命名为“阳明书房”,此前已建成图书馆路分馆、党建书屋、伯瑞特分馆、小微园区分馆等多家。
这些错落在城市角落的精美空间,为读者提供便捷、优质的阅读服务,吸引了众多市民体验阅读、聆听讲座、悦享美好,有力地推动了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对市民来说,阳明书房是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是共享阅读的“充电宝”,也是点亮知行心灯的“加油站”。
坐落在阳明古镇的这家阳明书房名曰“秋雨书屋”,以余姚籍作家余秋雨先生名字命名,地处余姚最具人气和流量的核心地段,更具城市文化空间的地标性。
目前,秋雨书屋有可借阅图书3000余册,设置余秋雨作品专区,免费向市民开放。其借书系统与图书馆系统互相联通,可实现随处借,随处还。
12月12日晚,“城市书房的N种可能”圆桌派活动在秋雨书屋举行。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王全吉,余姚市作家协会主席徐渭明,余姚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吕亮等齐聚现场,为城市书房建设和可持续利用建言献策。
专家们表示,城市书房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亲和力、向心力的聚合平台,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城市的软实力不仅在风物之美、精神之美,还在于嵌进了民生空间里的“小而美”,擦亮人居环境底色,赋予幸福城市的品质魅力。
然而如何提高城市书房的使用率,使其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成为拥有一定自我造血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仍需探索与实践。有专家认为,阳明书房(秋雨书屋)可以利用余姚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围绕“史前文明”“四先贤思想”“姚江文化”等诸多议题展开小切口的深度讨论。通过文本细读等形式聚集、吸引爱书、读书人,让大家因书而聚,产生灵魂的交流、碰撞与共鸣。
据了解,截至目前,宁波全市共建有城市书房100余家。鄞州的堇书房、镇海的半刻书房、海曙的香茗书斋、北仑的吉利爱心书房、奉化的朝夕城市书房、余姚的阳明书房等都是城市书房中的优秀代表。
这些空间以“图书馆+”为特色,通过“图书馆+社会组织”“图书馆+企业”等合作形式推出文化气质独特、书香氛围浓郁的公益阅读空间,进一步满足了市民的品质阅读需求。
记者 顾嘉懿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