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从史前到唐宋 镇海汶溪遗址揭开面纱
2023-12-14 11:0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顾嘉懿/文 崔引/摄

12月14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公布年度考古发现——镇海汶溪遗址。

汶溪遗址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西方寺村西南侧,原汶溪小学和汶溪粮站旧址下,倚靠凤凰山坡麓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

该遗址发现了史前时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唐宋时期文化遗存。丰富的遗迹和精美的器物全面展现了距今6600年以来定居在宁波北部海岸带先民的生产、生活图景,是继鱼山、应家遗址之后,在宁绍平原濒海地带发现的又一处年代跨度极大的典型遗址,丰富了人们对“九龙湖聚落群”的认知。

当天上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邀请媒体记者到考古现场进行了实地采访,在汶溪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雷少带领下了解了地层与出土文物相关情况。

汶溪遗址2023年度Ⅱ期发掘区航拍照。本文图片均由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提供

又一处史前聚落居址区遗存

2022年10月,为配合镇海九龙康养中心建设,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分别联合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镇海区民政局、九龙湖镇人民政府和九龙福利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对该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分为两期进行,发掘面积共计4400平方米。2023年5月已完成Ⅰ期发掘,现Ⅱ期发掘工作正在开展。目前共发现古代遗迹单位200余处,包括房址、墓葬、水井、水池、灰坑、灰沟、灶址和烧土堆等,出土陶、瓷、石、铜、木质各类小件标本共计600余件。

据雷少介绍,汶溪遗址堆积深厚,地表以下文化层最深处达3.6米。发现的史前时期文化遗存可分为五个阶段,从早到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6600-6300年)、中期(距今6300-5800年)、晚期(距今5800-5100年),良渚文化晚期(距今4800-4400年),钱山漾文化早期(距今4400-4300年)。其间还发现多层淤泥质自然层,它们是史前时期海岸带附近常发生台风、风暴潮,从而引发海侵,以及区域性海平面上升事件的见证。

汶溪遗址地层剖面堆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存是继河姆渡、童家岙、鲻山、鲞架山、田螺山和傅家山遗址之后,近10年来在宁绍平原区新发现的又一处史前聚落居址区遗存,文化堆积最厚达1.2米,出土陶、骨、石、木质文物和动植物遗存均颇为丰富,为了解河姆渡文化早期在濒海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早期地层堆积(距今6600-6300年)发掘场景。

汶溪遗址出土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6600-6300年)完整龟甲。

河姆渡文化代表性的干栏式建筑在汶溪遗址再次出现,这些依山而建、近水而居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先民们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和生存智慧。

河姆渡文化晚期瓮棺葬墓区的发现,则为认识该文化先民的丧葬习俗和精神信仰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材料。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晚期墓葬(距今5500-5100年)。

汶溪遗址出土遗迹(距今5500-5100年)。

据介绍,河姆渡文化晚期前段(距今5800-5500年)遗存系在钱塘江以南地区首次大规模揭露,大大充实了河姆渡文化中、晚期序列之间的内涵,为河姆渡文化谱系和转型发展研究提供了依据。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遗存完整勾画了青铜时代

史前时期的干栏式建筑到商周时期仍在使用。

汶溪遗址这一时段的文化面貌与2020年发现镇海九龙湖应家遗址较为相似。如果说应家遗址是首次发现该地区商周人民也生活在干栏式建筑中,那么汶溪遗址为此提供了旁证。

汶溪遗址干栏式建筑柱洞平面分布状况航拍照。

和应家遗址一样,汶溪遗址的商周时期遗存主体文化性质也相当于“后马桥文化”(距今约3300-2800年),处于上承马桥文化(因上海马桥遗址命名),下启越文化的关键阶段。

“‘后马桥文化’阶段遗存的材料较为零散和单薄,时空范围和文化面貌等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应家遗址和汶溪遗址发现的该时期遗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雷少表示,汶溪遗址发现的该时期遗存,不仅有单纯的地层堆积,还有丰富的遗迹遗物,为构建、盘活浙江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谱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汶溪遗址2022年度Ⅰ期考古发掘区全景。

春秋战国时期遗存在应家遗址也有相似出土。

溪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遗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和聚落等级方面。该时期在文化性质上相当于越文化阶段,可与历史文献记载中的越国相对应,时间节点也可与勾践灭吴和越国强盛阶段相当。

曹娥江东南区域作为越国可以直接控制的大后方,为越国的崛起、强盛和称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有力支撑,但是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和考古资料的不足,人们对该历史进程的研究比较薄弱。

而汶溪遗址发现的该时期遗存较为丰富,为深化研究越国大后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新材料。

“目前在九龙湖镇区域内已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遗址普遍发现该阶段遗存,可见当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密集的‘九龙湖聚落群’。”雷少说,相信随着工作的持续和深入进行,九龙湖聚落群可为深化越国大后方的社会面貌,为越国的崛起和强盛提供考古学角度阐释。

唐宋宁波滨海区域再次发现青瓷器

从1995年的庶来遗址、2013年的鱼山·乌龟山遗址、2020年应家遗址到2023年的汶溪遗址,考古人员先后在镇海九龙湖地区发现多处重要遗址。

从地理位置关系上看,镇海九龙湖地区比余姚河姆渡地区离海洋更近,更有“滨海”意味。这一点在遗址的唐宋时期遗存方面亦有鲜明体现。

唐宋时期,在当时的明州逐渐步入兴盛的时代背景下,宁波滨海区域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九龙湖区域已发掘的遗址普遍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地层和遗迹,出土了大量青瓷器。除了普通的聚落以外,还有小洞岙、三圣殿等越窑青瓷窑址,分布在九龙湖镇及其以东涉海的澥浦镇境内。

从出土遗物看,汶溪遗址和应家遗址一样,应当也是唐宋时期的一个普通聚落,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为研究当时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联系唐宋时期繁荣的瓷器出口贸易,考古人员认为,该区域发现的一些聚落,性质除了居住以外可能也与从事瓷器出口贸易相关。从此意义上看,九龙湖-澥浦辖区内的唐宋聚落群,对于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滨海市镇考古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雷少表示,作为宁绍平原濒海地带发现的又一处典型遗址,汶溪遗址对于建立该区域古代文化发展序列,生动阐释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新资料。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晚期墓葬人骨古DNA采样。

在发掘过程中,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还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植物考古团队等密切合作,对汶溪遗址开展全面、深入的多学科研究,拟重建以汶溪遗址为代表的宁波北部海岸带史前时期的社会图景。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从史前到唐宋 镇海汶溪遗址揭开面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12-14 11:05: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顾嘉懿/文 崔引/摄

12月14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公布年度考古发现——镇海汶溪遗址。

汶溪遗址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西方寺村西南侧,原汶溪小学和汶溪粮站旧址下,倚靠凤凰山坡麓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

该遗址发现了史前时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唐宋时期文化遗存。丰富的遗迹和精美的器物全面展现了距今6600年以来定居在宁波北部海岸带先民的生产、生活图景,是继鱼山、应家遗址之后,在宁绍平原濒海地带发现的又一处年代跨度极大的典型遗址,丰富了人们对“九龙湖聚落群”的认知。

当天上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邀请媒体记者到考古现场进行了实地采访,在汶溪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雷少带领下了解了地层与出土文物相关情况。

汶溪遗址2023年度Ⅱ期发掘区航拍照。本文图片均由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提供

又一处史前聚落居址区遗存

2022年10月,为配合镇海九龙康养中心建设,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分别联合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镇海区民政局、九龙湖镇人民政府和九龙福利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对该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分为两期进行,发掘面积共计4400平方米。2023年5月已完成Ⅰ期发掘,现Ⅱ期发掘工作正在开展。目前共发现古代遗迹单位200余处,包括房址、墓葬、水井、水池、灰坑、灰沟、灶址和烧土堆等,出土陶、瓷、石、铜、木质各类小件标本共计600余件。

据雷少介绍,汶溪遗址堆积深厚,地表以下文化层最深处达3.6米。发现的史前时期文化遗存可分为五个阶段,从早到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6600-6300年)、中期(距今6300-5800年)、晚期(距今5800-5100年),良渚文化晚期(距今4800-4400年),钱山漾文化早期(距今4400-4300年)。其间还发现多层淤泥质自然层,它们是史前时期海岸带附近常发生台风、风暴潮,从而引发海侵,以及区域性海平面上升事件的见证。

汶溪遗址地层剖面堆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存是继河姆渡、童家岙、鲻山、鲞架山、田螺山和傅家山遗址之后,近10年来在宁绍平原区新发现的又一处史前聚落居址区遗存,文化堆积最厚达1.2米,出土陶、骨、石、木质文物和动植物遗存均颇为丰富,为了解河姆渡文化早期在濒海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早期地层堆积(距今6600-6300年)发掘场景。

汶溪遗址出土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6600-6300年)完整龟甲。

河姆渡文化代表性的干栏式建筑在汶溪遗址再次出现,这些依山而建、近水而居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先民们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和生存智慧。

河姆渡文化晚期瓮棺葬墓区的发现,则为认识该文化先民的丧葬习俗和精神信仰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材料。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晚期墓葬(距今5500-5100年)。

汶溪遗址出土遗迹(距今5500-5100年)。

据介绍,河姆渡文化晚期前段(距今5800-5500年)遗存系在钱塘江以南地区首次大规模揭露,大大充实了河姆渡文化中、晚期序列之间的内涵,为河姆渡文化谱系和转型发展研究提供了依据。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遗存完整勾画了青铜时代

史前时期的干栏式建筑到商周时期仍在使用。

汶溪遗址这一时段的文化面貌与2020年发现镇海九龙湖应家遗址较为相似。如果说应家遗址是首次发现该地区商周人民也生活在干栏式建筑中,那么汶溪遗址为此提供了旁证。

汶溪遗址干栏式建筑柱洞平面分布状况航拍照。

和应家遗址一样,汶溪遗址的商周时期遗存主体文化性质也相当于“后马桥文化”(距今约3300-2800年),处于上承马桥文化(因上海马桥遗址命名),下启越文化的关键阶段。

“‘后马桥文化’阶段遗存的材料较为零散和单薄,时空范围和文化面貌等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应家遗址和汶溪遗址发现的该时期遗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雷少表示,汶溪遗址发现的该时期遗存,不仅有单纯的地层堆积,还有丰富的遗迹遗物,为构建、盘活浙江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谱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汶溪遗址2022年度Ⅰ期考古发掘区全景。

春秋战国时期遗存在应家遗址也有相似出土。

溪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遗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和聚落等级方面。该时期在文化性质上相当于越文化阶段,可与历史文献记载中的越国相对应,时间节点也可与勾践灭吴和越国强盛阶段相当。

曹娥江东南区域作为越国可以直接控制的大后方,为越国的崛起、强盛和称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有力支撑,但是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和考古资料的不足,人们对该历史进程的研究比较薄弱。

而汶溪遗址发现的该时期遗存较为丰富,为深化研究越国大后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新材料。

“目前在九龙湖镇区域内已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遗址普遍发现该阶段遗存,可见当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密集的‘九龙湖聚落群’。”雷少说,相信随着工作的持续和深入进行,九龙湖聚落群可为深化越国大后方的社会面貌,为越国的崛起和强盛提供考古学角度阐释。

唐宋宁波滨海区域再次发现青瓷器

从1995年的庶来遗址、2013年的鱼山·乌龟山遗址、2020年应家遗址到2023年的汶溪遗址,考古人员先后在镇海九龙湖地区发现多处重要遗址。

从地理位置关系上看,镇海九龙湖地区比余姚河姆渡地区离海洋更近,更有“滨海”意味。这一点在遗址的唐宋时期遗存方面亦有鲜明体现。

唐宋时期,在当时的明州逐渐步入兴盛的时代背景下,宁波滨海区域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九龙湖区域已发掘的遗址普遍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地层和遗迹,出土了大量青瓷器。除了普通的聚落以外,还有小洞岙、三圣殿等越窑青瓷窑址,分布在九龙湖镇及其以东涉海的澥浦镇境内。

从出土遗物看,汶溪遗址和应家遗址一样,应当也是唐宋时期的一个普通聚落,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为研究当时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联系唐宋时期繁荣的瓷器出口贸易,考古人员认为,该区域发现的一些聚落,性质除了居住以外可能也与从事瓷器出口贸易相关。从此意义上看,九龙湖-澥浦辖区内的唐宋聚落群,对于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滨海市镇考古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雷少表示,作为宁绍平原濒海地带发现的又一处典型遗址,汶溪遗址对于建立该区域古代文化发展序列,生动阐释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新资料。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晚期墓葬人骨古DNA采样。

在发掘过程中,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还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植物考古团队等密切合作,对汶溪遗址开展全面、深入的多学科研究,拟重建以汶溪遗址为代表的宁波北部海岸带史前时期的社会图景。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