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全民阅读,四季书香。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甬派客户端与天一阁博物院联合推出“晒晒你家书香味”活动,充分展示书藏古今的文化品味和城市格调。请广大网友“晒晒”自家的书香味,可以是珍品古籍,也可以是手稿信札,还可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藏书。
视频由天一阁提供
书香传承人简介:
沈炜,音乐策划人,宁波市慈善总会萤火虫慈善基金发起人,宁波市图书馆音乐馆主讲嘉宾,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宁波教育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关注宁波本土音乐历史和文化研究,合著出版有《宁波帮与近现代中国音乐业》。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芯蕊 通讯员 王伊婧
沈炜家客厅的壁炉上方,嵌着一个古朴的书柜。书柜里“藏”着的几层老书,经历了多次搬家的“折腾”,依然保存了下来。
香炭火热,偶尔家人围坐。沈炜说,暖暖的热气伴着书香,总能给人带来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沈炜前段时间整理书柜,想着翻翻这些书籍,便爬上梯子,将一摞摞老书从柜中取出。轻轻揩拭浮在书页上的霉菌,这些新出没的“家伙”像是在提醒他,“老朋友”们又年长几岁了。
“启蒙先生”
由于父母没时间看管,沈炜从小便被送到宁波城里,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
记忆里,蹒跚学步时,每当他摸着柜子从这头走到另外一头,抬头看见柜子里满满装的都是书,说在书堆儿里长大,也不为过。
沈炜的爷爷曾做过语文老师,所以家中积累不少文学类读物。从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再到现代文学作品,一应俱全。
沈炜(后排中间)和父母在爷爷奶奶家
记忆犹新的是,鲁迅是爷爷的“心头好”,从鲁迅专著到各类鲁学研究,占了一个书柜容量。只要是鲁迅的书,即便是有些连书页都还未裁切,爷爷也不嫌弃,见到便会尽收囊中。有一年市里评比“甬上十大藏书家庭”,有人说光凭这些“鲁迅”就能上榜。
沈炜说由于爷爷的很多藏书可以追溯到民国或是更早,晦涩难懂,所以他鲜少阅读。但偶尔会从书架上抽出几本大概可以看懂的翻阅,其中就包括一本繁体字版的《唐诗三百首》。
他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发现里面很多字和在学校学到的居然不一样,后来知道那是繁体字。当时爷爷给了他一本比在学校用的大一倍的大词典,告诉他看不懂就去翻查。没多久,很多常见的繁体字,他基本都认全了,那时也就上小学五六年级。
爷爷赠送的字典
现如今,那本字典依旧保存着,一眼看去在书堆儿里格外显眼,书页之间的连接已经十分脆弱,用胶带打了很多补丁。
现如今,曾读过哪首唐诗,有没有背诵下来……这些细节全都模糊了,但刻在脑海里的一帧帧画面,却愈发清晰了起来。
对沈炜而言,爷爷是启蒙先生,这些书也是。
书香传承
在沈炜的认知里,说爷爷爱书如己,并不夸张。
沈炜说,听父亲回忆,爷爷年轻时家遇变故,为贴补生活,只好变卖藏书糊口。每次送走一批书,爷爷便会一天都不说话,难过、不舍的心情可想而知。受到影响,爷爷的子女们也都很懂事,明白爷爷用自己的“挚爱”当了钱,所以吃穿用度都很节俭,对食物更是珍惜。
手不释卷是爷爷一生的习惯
后来,生活逐渐稳定,那些失去的“知己”,慢慢回到了爷爷的身边。他随爷爷曾住在海曙区中山公园旁的穆家巷里,那一带书店很多,也是个淘书的好去处。爷爷每次出门,总会捎回几本,若是赶上发工资,便会多买。时间久了,家里的藏书也就又多了起来。
爷爷去世后,家里已经积累了近万册图书。生前嗜书如命,连借书都特别谨慎的爷爷,却把奔波一生留下来的所有“财富”捐赠给了宁波万里学院。
在学校来拿书前几天,奶奶偷偷跟沈炜说,你自己喜欢的挑一些走吧。他环顾了那些曾陪伴他长大的书籍,只留下了爷爷年轻时读过的几本,作为纪念。
而看着眼前这几本爷爷留下的老书,不论价值几何,更像是他留下来的一种精神。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老人家留下的书里,描描画画的笔记,也如同他的谆谆教诲,温暖且有生命力。偶然看到夹在书中的小纸条,更是觉得十分惊喜,仿佛打开了一颗存放许久的“时间胶囊”。
多年后,沈炜受邀到万里学院做音乐讲座,想去看看那些书。但馆长说,书籍放在各个类别中,短时间内,按照书名不一定找得到。沈炜想,那就等他自己来写一本书,再捐给万里学院,以后让它在图书馆里和爷爷那些书相遇。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书香传承。
新闻多一点
如果你家中也有藏书,如果你和藏书之间也有一段特别的故事,欢迎投稿来“晒”!您可以直接把您的故事发给我们。(邮箱地址:shaishuhui2024@163.com)
入选的“藏书家”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同款护书兽哦。您自己撰写的稿件还有机会在甬派客户端要闻频道、四明文艺频道、宁波日报四明周刊刊发,稿费从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