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冯瑄
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流强港”如何领跑?对此,宁波舟山港给出的答案是,以绿色、智慧,开启向新之路。
我们可以看到,在梅山岛和鼠浪湖岛,单体超千万混线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双40万吨离岛作业自动化散货码头上线投运;
356套船舶岸电设施,在浙江海岸线上星罗棋布;
超330辆电动集卡、50余辆氢能集卡驰骋在东海之滨,其中宁波舟山港清洁能源集卡占比已达55%;
3台大型风电机组在梅山、穿山等港区吊装成型……
——这条向新之路,在无限“风光”里。
“近些年,我们加快实施多源融合全场景绿色低碳港航试点项目,形成一系列标杆和样板,为全国港口综合能源多元化利用打造示范窗口,提供‘宁波舟山港方案’和‘中国港口经验’。”宁波舟山港有关负责人说。
穿山港区,“大风车”在码头和堆场之间傲然矗立,光伏板向阳而展。
这是宁波舟山港牵头承担、北三集司负责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绘”出的穿山一景。
而隔山相望的另一侧,两个“大风车”,已然成为梅山港区新晋“网红打卡点”。
这里,风机叶片悠然转动,与蓝天碧海相映,蔚为壮观。
“额定工况下,我们现在看到的风机每转一圈,就可发电11.6千瓦时,能供9瓦的家用节能灯泡连续照明超1000个小时。”
技术人员指着风机,算了一笔绿色经济账,“1台风机每年预计发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2900吨,为企业节约相关成本超800万元。”
——这条向新之路,在不竭“智慧”中。
在该集团智慧化码头示范工程建设现场,无人驾驶、丝滑运输的集卡车,无不展现港区生产动态的数字孪生系统的魅力。
梅东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把5G通信、北斗、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四个一’智慧港口建设创新模式。”
按照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接下来,宁波舟山港将推动“2+1”智慧码头示范工程加速提档。
梅东公司,锚定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实现2至3个泊位自动化运行,无人集卡年作业量达到 100 万标准箱;
甬舟公司,瞄准“自动化轨道吊+智能集卡(混行)+远控桥吊”作业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实现3个泊位自动化运行,无人集卡年作业量达70万标准箱。
——这条向新之路,在澎湃“绿”能中。
在北仑的工作船码头,造型别样的充电口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从智能岸电系统降下的四根“充电头”分别接入船侧的四个接口,为拖轮上2096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注入电能。
“这个岸电系统,是集团首个工作船智能岸电系统,智能化水平居行业领先,专供‘甬港拖80’轮这个‘大宝贝’充电。”“甬港拖80”轮拖轮船长如是介绍这艘油电混动拖轮的独特之处。
如今的宁波舟山港不仅有全国首艘油电混动拖轮,也有全国首艘液化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拖轮。
“新能源拖轮已逐渐成为日常拖轮作业的主力军,它们的优异表现也让我们探索纯电拖轮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定。”宁波舟山港集团轮司船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从一艘新能源拖轮到一支新能源船队,从形成新能源拖轮试点港区到辐射宁波舟山港各大港区,绿色拖轮船队与传统拖轮船队的竞技画卷,徐徐展开。
绿为底,智为媒,向新之路上,“一流强港”正创造更多“一流”。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