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中国榨菜之乡”续写“致富经”
2024-05-23 06:58:01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农户采收套种的包心芥菜。资料图 泗门镇提供

前天,记者走进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榨菜生产车间,看见一颗颗榨菜头浸没在腌制池的卤水中,咸鲜美味“蓄势待发”。

“今年的榨菜采收季,我们一共收购了1.15万吨榨菜,目前已全部入池腌制,大约会在11月开始后续加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杨银森告诉记者。

余姚是“中国榨菜之乡”,年产榨菜鲜头逾40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45.5亿元。其中,泗门镇是余姚榨菜的主要生产地区,全镇榨菜种植面积达1.8万亩。“泗门的洋楼都是榨菜头一颗颗垒出来的。”透过当地流传的这句俗语,榨菜在泗门镇写下的致富故事可见一斑。

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泗门镇的榨菜产业一度面临利润下降等问题。小小榨菜头,该如何续写泗门镇乃至整个姚西北片区的“致富经”?

榨菜自上世纪60年代被引入泗门镇后,不久就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菜头”。“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农户仅生产榨菜,就能实现1万元以上的年收入。”泗门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受种植成本上升、销售市场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泗门榨菜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去年鲜榨菜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1.1元左右,我们生产的成品榨菜价格为每公斤约6元,实际上已经亏损了。”余姚市第五蔬菜精制厂负责人魏其炎告诉记者,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鲜榨菜收购价和成品榨菜价格几乎持平。

利润下降,首先得想办法降低榨菜种植成本,实现“节流”。

“原本先育秧再移栽,亩均劳动力成本约1000元,而直播式种植的亩均劳动力成本仅为300元。”榨菜种植大户陈亦贺提到的直播式种植,是利用机械播种机直接将榨菜种子播撒在田里,出苗后再视情况删苗。这一种植技术不仅缩短了榨菜种植周期,还极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我承包的2000亩榨菜地都采用直播式种植,能省下140万元的劳动力成本。”陈亦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了解,目前泗门镇约60%的榨菜地,已采用该种植方式。

既要“节流”,更要“开源”。传统的榨菜产品利润下降,泗门镇的榨菜生产企业开始开发新的腌制蔬菜产品。依托榨菜生产加工设备和酱腌制生产工艺,泗门镇的榨菜生产企业以“一菜”带“多菜”,相继开发出酸菜、番茄酱、辣椒酱等300多种蔬菜加工产品。

榨菜加工企业丰富产品品类,同步带动当地农户改变种植策略。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的农户章玲娣就采用“榨菜+水稻+包心芥菜”的轮作模式。“轮作的包心芥菜,亩均年收入有6000元左右。”章玲娣笑着说。据了解,在泗门镇,采用“榨菜+水稻+包心芥菜”轮作模式的农户亩均年收入逾1万元。

“未来我们还将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泗门榨菜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并探索‘榨菜+’的更多可能。”泗门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黄春晓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中国榨菜之乡”续写“致富经”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5-23 06:58:01

农户采收套种的包心芥菜。资料图 泗门镇提供

前天,记者走进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榨菜生产车间,看见一颗颗榨菜头浸没在腌制池的卤水中,咸鲜美味“蓄势待发”。

“今年的榨菜采收季,我们一共收购了1.15万吨榨菜,目前已全部入池腌制,大约会在11月开始后续加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杨银森告诉记者。

余姚是“中国榨菜之乡”,年产榨菜鲜头逾40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45.5亿元。其中,泗门镇是余姚榨菜的主要生产地区,全镇榨菜种植面积达1.8万亩。“泗门的洋楼都是榨菜头一颗颗垒出来的。”透过当地流传的这句俗语,榨菜在泗门镇写下的致富故事可见一斑。

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泗门镇的榨菜产业一度面临利润下降等问题。小小榨菜头,该如何续写泗门镇乃至整个姚西北片区的“致富经”?

榨菜自上世纪60年代被引入泗门镇后,不久就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菜头”。“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农户仅生产榨菜,就能实现1万元以上的年收入。”泗门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受种植成本上升、销售市场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泗门榨菜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去年鲜榨菜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1.1元左右,我们生产的成品榨菜价格为每公斤约6元,实际上已经亏损了。”余姚市第五蔬菜精制厂负责人魏其炎告诉记者,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鲜榨菜收购价和成品榨菜价格几乎持平。

利润下降,首先得想办法降低榨菜种植成本,实现“节流”。

“原本先育秧再移栽,亩均劳动力成本约1000元,而直播式种植的亩均劳动力成本仅为300元。”榨菜种植大户陈亦贺提到的直播式种植,是利用机械播种机直接将榨菜种子播撒在田里,出苗后再视情况删苗。这一种植技术不仅缩短了榨菜种植周期,还极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我承包的2000亩榨菜地都采用直播式种植,能省下140万元的劳动力成本。”陈亦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了解,目前泗门镇约60%的榨菜地,已采用该种植方式。

既要“节流”,更要“开源”。传统的榨菜产品利润下降,泗门镇的榨菜生产企业开始开发新的腌制蔬菜产品。依托榨菜生产加工设备和酱腌制生产工艺,泗门镇的榨菜生产企业以“一菜”带“多菜”,相继开发出酸菜、番茄酱、辣椒酱等300多种蔬菜加工产品。

榨菜加工企业丰富产品品类,同步带动当地农户改变种植策略。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的农户章玲娣就采用“榨菜+水稻+包心芥菜”的轮作模式。“轮作的包心芥菜,亩均年收入有6000元左右。”章玲娣笑着说。据了解,在泗门镇,采用“榨菜+水稻+包心芥菜”轮作模式的农户亩均年收入逾1万元。

“未来我们还将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泗门榨菜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并探索‘榨菜+’的更多可能。”泗门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黄春晓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