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首页精彩图片
枇杷树下话分别 宁波老城区这所学校即将拆迁
2024-05-25 19:5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碧波 励侃

  “老师,我们学校搬了以后,这棵枇杷树还能留下来吗?”

  随着城市的发展,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宁波市李惠利小学白鹤校区(原名宁波市白鹤小学,于2018年并入宁波市李惠利小学)即将面临拆迁。下学期,该校将搬到宁波市四眼碶中学过渡。5月24日,该校举办了一场枇杷节活动,带孩子们摘枇杷、吃枇杷、话枇杷,在这个充满离别情愫的时刻,为师生们留存美好的回忆。

孩子们在枇杷树下欢笑。

  见证学校的成长,年年果实累累

  据悉,这所学校已有36年的历史,学校操场司令台边上的两棵枇杷树见证了学校从初创到如今的成长。这两棵树自建校之初就被种下,年年果实累累。每年“六一”节前夕,学校都会组织摘枇杷,圆滚滚、黄澄澄的枇杷为学生们带来了甘酸可口的滋味。

  孩子们爬上司令台,或被人抱着往上举,或自己踮着脚尖,去够树上滚圆的枇杷。孩子们细细品味着这独特的味道,每一口都饱含着对老校园的怀念。

学生踮起脚尖摘枇杷。

  还有的孩子围坐在枇杷树下,分享着自己与枇杷树的故事,回忆起在树下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时光。老教师们则感慨万分,该校校办主任陈冬萍说:“这两棵枇杷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我们对它都很有感情。如果可能的话,希望枇杷树能保留下来,以后搬到新校园里。”

学生以枇杷为绘画素材。

  该校六年级语文老师邓雪枫说:“平日里,孩子们的聊天和写作素材也常常离不开枇杷树,不知不觉中,它早已融入了大家的校园生活。”活动当天,学生用文字表达对枇杷树的感激之情,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枇杷树的形象,他们用心地描绘着与枇杷树相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最后一次在老校园里品尝枇杷的经历显得弥足珍贵,那味道也将永远留在大家的记忆中。”陈冬萍感慨地说。

  勾起毕业生的“回忆杀”

  白鹤新村作为80年代宁波的第一批商品房,曾经造就了宁波最繁华的街区之一。从白鹤小学毕业走出去的学生,也如同枇杷树,年年果实累累。如今,学校即将搬迁,校园里的枇杷树勾起了许多校友心中难以割舍的记忆。

白鹤新村正在拆迁。

  董雁枫是1996届的毕业生,2004年,她有幸以老师的身份重新回到白鹤小学,在这教书已有20年。“我是三年级转过来的,当时的枇杷树还是棵小树,几个调皮的男生经常在它身上爬上爬下,女生们则会捡起地上的枇杷叶当作夏天的扇子。每年快到‘六一’时,学校都会组织摘枇杷,让全校师生共享,那时我的学生都翘首期盼着美味的枇杷,其实我也和他们一样。”

枇杷树是学生纳凉的好去处。

  向一可是2017届毕业生,目前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大一。她回忆说:“操场跑道边枝繁叶茂的枇杷树是纳凉的好去处。我们在枇杷树下跳过绳、聊过天、畅想过未来。老师把枇杷作为上课表现好的奖励。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最后全班基本都获得了这份奖励。那时候的枇杷甜不甜,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这样的经历,在脑海里慢慢沉淀下来,回想起来,总是甜的。”

学生在树下嬉戏。

  该校语文老师陈红云还找出了自己学生应凯乐24年前在《宁波晚报》刊登的小记者作文《校园里的枇杷树》。作文中写道:“进入五月,枇杷树上挂满了枇杷。在上个星期,我们有幸得到班主任的恩准,每人可以摘一颗尝尝鲜。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树下,哇!树好大呀,枝繁叶茂。仔细瞧去,枇杷叶呈椭圆型,一圈还是锯齿状的。叶片正面为翠绿色,反面则为墨绿色。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的尚未成熟,仿佛是一个小绿球;有的熟透了,就像一盏盏金黄色的小灯笼。一阵风拂过,树叶‘沙沙’地作响,演奏着动听的乐曲。枇杷摇晃着,像在打着节拍……”目前,应凯乐在东京农工大学读生物研究专业。

  即将毕业的603班学生李瑾萱说:“枇杷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现在该轮到我们了。看看这棵枇杷树,它承载了我们许多的回忆,是我们记忆中矗立不倒的身影。”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枇杷树下话分别 宁波老城区这所学校即将拆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5-25 19:55: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碧波 励侃

  “老师,我们学校搬了以后,这棵枇杷树还能留下来吗?”

  随着城市的发展,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宁波市李惠利小学白鹤校区(原名宁波市白鹤小学,于2018年并入宁波市李惠利小学)即将面临拆迁。下学期,该校将搬到宁波市四眼碶中学过渡。5月24日,该校举办了一场枇杷节活动,带孩子们摘枇杷、吃枇杷、话枇杷,在这个充满离别情愫的时刻,为师生们留存美好的回忆。

孩子们在枇杷树下欢笑。

  见证学校的成长,年年果实累累

  据悉,这所学校已有36年的历史,学校操场司令台边上的两棵枇杷树见证了学校从初创到如今的成长。这两棵树自建校之初就被种下,年年果实累累。每年“六一”节前夕,学校都会组织摘枇杷,圆滚滚、黄澄澄的枇杷为学生们带来了甘酸可口的滋味。

  孩子们爬上司令台,或被人抱着往上举,或自己踮着脚尖,去够树上滚圆的枇杷。孩子们细细品味着这独特的味道,每一口都饱含着对老校园的怀念。

学生踮起脚尖摘枇杷。

  还有的孩子围坐在枇杷树下,分享着自己与枇杷树的故事,回忆起在树下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时光。老教师们则感慨万分,该校校办主任陈冬萍说:“这两棵枇杷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我们对它都很有感情。如果可能的话,希望枇杷树能保留下来,以后搬到新校园里。”

学生以枇杷为绘画素材。

  该校六年级语文老师邓雪枫说:“平日里,孩子们的聊天和写作素材也常常离不开枇杷树,不知不觉中,它早已融入了大家的校园生活。”活动当天,学生用文字表达对枇杷树的感激之情,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枇杷树的形象,他们用心地描绘着与枇杷树相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最后一次在老校园里品尝枇杷的经历显得弥足珍贵,那味道也将永远留在大家的记忆中。”陈冬萍感慨地说。

  勾起毕业生的“回忆杀”

  白鹤新村作为80年代宁波的第一批商品房,曾经造就了宁波最繁华的街区之一。从白鹤小学毕业走出去的学生,也如同枇杷树,年年果实累累。如今,学校即将搬迁,校园里的枇杷树勾起了许多校友心中难以割舍的记忆。

白鹤新村正在拆迁。

  董雁枫是1996届的毕业生,2004年,她有幸以老师的身份重新回到白鹤小学,在这教书已有20年。“我是三年级转过来的,当时的枇杷树还是棵小树,几个调皮的男生经常在它身上爬上爬下,女生们则会捡起地上的枇杷叶当作夏天的扇子。每年快到‘六一’时,学校都会组织摘枇杷,让全校师生共享,那时我的学生都翘首期盼着美味的枇杷,其实我也和他们一样。”

枇杷树是学生纳凉的好去处。

  向一可是2017届毕业生,目前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大一。她回忆说:“操场跑道边枝繁叶茂的枇杷树是纳凉的好去处。我们在枇杷树下跳过绳、聊过天、畅想过未来。老师把枇杷作为上课表现好的奖励。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最后全班基本都获得了这份奖励。那时候的枇杷甜不甜,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这样的经历,在脑海里慢慢沉淀下来,回想起来,总是甜的。”

学生在树下嬉戏。

  该校语文老师陈红云还找出了自己学生应凯乐24年前在《宁波晚报》刊登的小记者作文《校园里的枇杷树》。作文中写道:“进入五月,枇杷树上挂满了枇杷。在上个星期,我们有幸得到班主任的恩准,每人可以摘一颗尝尝鲜。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树下,哇!树好大呀,枝繁叶茂。仔细瞧去,枇杷叶呈椭圆型,一圈还是锯齿状的。叶片正面为翠绿色,反面则为墨绿色。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的尚未成熟,仿佛是一个小绿球;有的熟透了,就像一盏盏金黄色的小灯笼。一阵风拂过,树叶‘沙沙’地作响,演奏着动听的乐曲。枇杷摇晃着,像在打着节拍……”目前,应凯乐在东京农工大学读生物研究专业。

  即将毕业的603班学生李瑾萱说:“枇杷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现在该轮到我们了。看看这棵枇杷树,它承载了我们许多的回忆,是我们记忆中矗立不倒的身影。”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