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入选数量全省第一 宁波成功拿下“浙江制造天工鼎”
2024-05-24 13:4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毛雪娇制图。

中国宁波网记者 殷聪

5月24日,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宁波及所辖的慈溪、余姚、北仑、镇海、鄞州五个区(县、市)分别拿下代表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的“天工鼎”。

作为继“大禹鼎”“平安鼎”“创新鼎”之后,浙江又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最高荣誉,“天工鼎”的评定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创新发展、企业主体培育、招大引强等多个综合指标,主打一个量质齐升。

凭借产业结构更优、创新劲头更足等制造业优势,去年浙江首次设立“天工鼎”时,宁波及所辖的慈溪、北仑、镇海、鄞州已成功“问鼎”,入选数量与杭州并列第一。今年,加上新入选的余姚,宁波“问鼎”成员数量再次拿下全省第一。

整装待发的极氪汽车。

连续两年“问鼎”的背后,是宁波坚持工业立市的主动作为以及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联动。

为了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宁波持续放大产业集群优势,通过迭代实施“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向“新”而立、集“群”而兴、“链”强实力,不断打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云德半导体。

一台全甬产机器人,藏着舜宇光学的视觉技术、智昌科技的控制驱动技术、中大力德的减速技术;一条快速崛起的光储产业链背后,是东方日升以企引企、聚企成链,吸引旗滨光伏、捷造科技、创一智能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成功落户……

如今,随着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光学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链的加速崛起,它们已逐渐成为宁波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去年宁波省级产业链共同体已达48家,居全省首位;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完成工业总产值1.42万亿元,占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近58%。

今年前4个月,宁波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光学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5.7%、17.1%、22.4%、22.5%,高速发展的态势依旧强劲。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

要集群发展,也要创新联动。没有创新的“大投入”,就难有发展的“大产出”。近年来,宁波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幅提升,使研发和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3%,创历史新高;2023年认定报备的高新技术企业1677家,总数突破7000家,年增幅达31.2%,领跑全省。

开始充当“外卖员”的无人机。

“依托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紧密联动,宁波制造正加速由大向强,变制造为智造。”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宁波智造向“新”而行,朝着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持续迈进。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入选数量全省第一 宁波成功拿下“浙江制造天工鼎”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5-24 13:45:00

毛雪娇制图。

中国宁波网记者 殷聪

5月24日,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宁波及所辖的慈溪、余姚、北仑、镇海、鄞州五个区(县、市)分别拿下代表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的“天工鼎”。

作为继“大禹鼎”“平安鼎”“创新鼎”之后,浙江又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最高荣誉,“天工鼎”的评定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创新发展、企业主体培育、招大引强等多个综合指标,主打一个量质齐升。

凭借产业结构更优、创新劲头更足等制造业优势,去年浙江首次设立“天工鼎”时,宁波及所辖的慈溪、北仑、镇海、鄞州已成功“问鼎”,入选数量与杭州并列第一。今年,加上新入选的余姚,宁波“问鼎”成员数量再次拿下全省第一。

整装待发的极氪汽车。

连续两年“问鼎”的背后,是宁波坚持工业立市的主动作为以及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联动。

为了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宁波持续放大产业集群优势,通过迭代实施“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向“新”而立、集“群”而兴、“链”强实力,不断打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云德半导体。

一台全甬产机器人,藏着舜宇光学的视觉技术、智昌科技的控制驱动技术、中大力德的减速技术;一条快速崛起的光储产业链背后,是东方日升以企引企、聚企成链,吸引旗滨光伏、捷造科技、创一智能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成功落户……

如今,随着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光学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链的加速崛起,它们已逐渐成为宁波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去年宁波省级产业链共同体已达48家,居全省首位;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完成工业总产值1.42万亿元,占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近58%。

今年前4个月,宁波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光学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5.7%、17.1%、22.4%、22.5%,高速发展的态势依旧强劲。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

要集群发展,也要创新联动。没有创新的“大投入”,就难有发展的“大产出”。近年来,宁波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幅提升,使研发和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3%,创历史新高;2023年认定报备的高新技术企业1677家,总数突破7000家,年增幅达31.2%,领跑全省。

开始充当“外卖员”的无人机。

“依托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紧密联动,宁波制造正加速由大向强,变制造为智造。”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宁波智造向“新”而行,朝着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持续迈进。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