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那些曾登顶珠峰的宁波人还有怎样的回忆和感怀
2024-05-30 20:0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图源新华社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芯蕊 龚旭琪 通讯员 陈梦妤

  “攀登者不只远方的英雄,还有身边的你我。”

  5月28日,宁波登山爱好者金恬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一时引起热议。顺着时间的轨迹,向前追溯,那些曾登顶珠峰的宁波人的故事也被重新翻起。

  时至今日,即便登顶珠峰的新闻屡见不鲜,但公众依旧会对冲顶世界之巅的故事感怀。

  答案在于,每位攀登者对“攀登精神”的诠释,对“宁波高度”的再次演绎,早已超越了登山的物理高度所在。

  不是孤身上山,更不是一个人登顶

  “祝宁波人民幸福快乐!”“祝宁波人民平安幸福!”“中国水产城·石浦渔港 2023年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8848.86米”“浙商精神·勇攀高峰”……似乎每一位登顶雪山的攀登者,都会做好几个横幅、带上几面旗子。

象山石浦人江安林登顶珠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还记得当时没有提前准备,所以就跑去拉萨一家很小的打印店,做了‘祝宁波人民幸福快乐’的横幅、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的旗子……”曾在2011年登顶珠峰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前副院长李宏说,除此之外,自己还打印了一张一家人的照片带在身上,“时间长了肯定会想,家里现在怎么样了”。

  登顶之路,步步艰辛。相比一往无前的勇敢与执着,每一位踏上珠峰之旅的人都带着一份牵挂,或是对家人,或是对“远方的家”。

  “站在山巅,挥舞旗子,不仅代表着攀登者个人,更是对遥远的家和家乡的想念与祝福。”宁波登山爱好者朱女士在去年5月开始了自己的珠峰之旅,在她的记忆中,5月份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窗口期,一年一度的登山季,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会聚集在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联合国”。

珠穆朗玛峰山脚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攀登者慕名而来。 图源新华社

  “在登顶的过程中,大家都想表达我是来自哪里、我的家乡是怎样的,所以就会做这样一面旗子,在短暂的登顶时刻,表达那种与家乡紧密相连的情感。”在朱女士看来,攀登珠峰不是孤身上山,即便登上山顶,每个攀登者也不仅仅是代表自己,“当时有位来自德国的知名户外玩家名叫Raf,问我来自哪里,借着机会,我也把家乡宁波好好介绍了一番。”

  家在宁波,成为了在那个遥远的雪域,他们区分自己、讲述自己的方式。

  “重回山脚,才是最高目标”

  所有登山爱好者有个共识,就是相比相见于顶峰,重回山脚,才是最高目标。

  “登顶的喜悦和成就感固然令人难以忘怀,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安全下山,回到普通生活,与亲人朋友分享这段难忘的旅程。”曾于2019年5月23日登顶珠峰的宁波登山爱好者李焕尧告诉记者,“能够登上顶峰,幸运的成分占比很大,所以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安全地回到家里才是最终的成功。”

金恬下撤到第一台阶附近。受访者供图。

  “下山的路更陡峭”“意志力会松懈”“好不容易扛过来的困难还要再来一遍”……回想起去年登顶珠峰的过程,今年55岁的宁波象山石浦人江安林讲道,相比上升到顶峰,下降回“起点”却是更困难的事。

  与很多人的经历不同,作为全队年纪最长,也是登山经验最丰富的队员,当年江安林主动承担起了所在登山队队长的责任。

  “要保证大家登山的安全,所以我基本上每到一个营地都会跟领队沟通一下队员的状况;每次出发,我都走在所有队员后面,最晚出发;所以我是全队最后一个登顶的。”也正因如此,江安林的旅程更加惊险。

  在返程的过程中,本是走在最后的江安林,发现一位队友已经停留在原地很久,“我感觉他是有危险的,凭借经验判断,他可能是体力不支了。”意识到队友危险的江安林拉开了拉链,从衣服里拿出来了两个能量胶给了队友的向导,帮助他恢复体能,“拉链拉开的瞬间,寒风就‘钻’进去了,拿东西太冷了!我浑身发冷,可能要失温了。”回忆起来,江安林还是觉得很后怕。

江安林在攀登珠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直到全员归队,我的最后一个目标也算完成了。”江安林说。

  对于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攀登者们来说,重回山脚,也是重回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的普通生活。

  “登山不会改变我的生活。从山上下来了,我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我。如果我的登山经历能够给大家一些正向的激励,那我就很开心了。”准备飞离拉萨时,金恬说。

  “相比登顶珠峰,生活中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包括陪伴家人都变得无比重要。”江安林告诉记者,登顶珠峰也让他更珍惜生活。

  不断被刷新的“宁波高度”

  攀登高山,居高望远。这一行为象征着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远方的憧憬。在一次次向着更高海拔冲击的过程中,宁波人的身影并不少见。

  2006年,时任宁波市户外运动协会副主席忻雪明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4年后,宁波慈溪的方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这座世界第一峰留下了宁波人的足迹。

图说:“右上角是珠峰,我们虽然到了海拔7028米,珠峰和我们只有1800左右的高差,但我们还是要抬头仰望。”金恬的朋友圈写道。金恬/摄

  2019年7月,“85后”宁波女教师董蕾登顶慕士塔格峰;去年,另一名宁波姑娘徐晓慧成功无氧登顶慕士塔格峰……

  而在方平之后,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宁波的李宏、李焕尧、江安林、朱女士和金恬先后冲顶成功,越来越多的宁波人站上世界之巅。

  宁波“高度”、“广度”被不断刷新,也真正实现了那句:“攀登者不只远方的英雄,还有身边的你我。”

  然而,这些攀登者的执着、韧性和“攀登精神”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日常中。

  鲜为人知的是,江安林的另一个身份是武汉市宁波商会执行会长。“民间组织你要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别人的认可,为人要正直善良,乐于帮助别人,切切实实地帮助会员去解决一些问题。”江安林介绍道,近两年他也逐渐开始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工作,“新兴的产业和事物我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社会提倡的‘新质生产力’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想这也是一种对新的高峰‘冲顶’的过程。”

李宏(前排右一)工作照。

  同样的是,在采访李宏的过程,也很波折。即便今年已到退休年纪,但李宏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依旧在手术台上。“登山是一个极限运动,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去做,但确实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克服困难,都需要一个好的体力,这与登山是相同的。”即便已成岗位上的佼佼者,但李宏还是保持着极度的冷静和谦虚,仿佛那个站在珠峰顶端的“登山客”。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在很多次采访中,这些曾登顶珠峰的人都反复强调,登顶珠峰并非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翻越山峰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困难,它不会改变人生”。而现实生活中,这些宁波人,他们又在各自的领域里,同样以这种“攀登精神”,去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去热爱生活。

  而回顾这些登顶珠峰的宁波人的故事,不难发现,将身边的小事,做到极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登顶。

  相关报道:

  “做有充足准备的攀登者”又一宁波人登上珠穆朗玛峰

  “攀登高峰要具备4个条件”成功登顶珠峰的他讲述背后故事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那些曾登顶珠峰的宁波人还有怎样的回忆和感怀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5-30 20:03:00

图源新华社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芯蕊 龚旭琪 通讯员 陈梦妤

  “攀登者不只远方的英雄,还有身边的你我。”

  5月28日,宁波登山爱好者金恬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一时引起热议。顺着时间的轨迹,向前追溯,那些曾登顶珠峰的宁波人的故事也被重新翻起。

  时至今日,即便登顶珠峰的新闻屡见不鲜,但公众依旧会对冲顶世界之巅的故事感怀。

  答案在于,每位攀登者对“攀登精神”的诠释,对“宁波高度”的再次演绎,早已超越了登山的物理高度所在。

  不是孤身上山,更不是一个人登顶

  “祝宁波人民幸福快乐!”“祝宁波人民平安幸福!”“中国水产城·石浦渔港 2023年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8848.86米”“浙商精神·勇攀高峰”……似乎每一位登顶雪山的攀登者,都会做好几个横幅、带上几面旗子。

象山石浦人江安林登顶珠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还记得当时没有提前准备,所以就跑去拉萨一家很小的打印店,做了‘祝宁波人民幸福快乐’的横幅、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的旗子……”曾在2011年登顶珠峰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前副院长李宏说,除此之外,自己还打印了一张一家人的照片带在身上,“时间长了肯定会想,家里现在怎么样了”。

  登顶之路,步步艰辛。相比一往无前的勇敢与执着,每一位踏上珠峰之旅的人都带着一份牵挂,或是对家人,或是对“远方的家”。

  “站在山巅,挥舞旗子,不仅代表着攀登者个人,更是对遥远的家和家乡的想念与祝福。”宁波登山爱好者朱女士在去年5月开始了自己的珠峰之旅,在她的记忆中,5月份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窗口期,一年一度的登山季,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会聚集在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联合国”。

珠穆朗玛峰山脚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攀登者慕名而来。 图源新华社

  “在登顶的过程中,大家都想表达我是来自哪里、我的家乡是怎样的,所以就会做这样一面旗子,在短暂的登顶时刻,表达那种与家乡紧密相连的情感。”在朱女士看来,攀登珠峰不是孤身上山,即便登上山顶,每个攀登者也不仅仅是代表自己,“当时有位来自德国的知名户外玩家名叫Raf,问我来自哪里,借着机会,我也把家乡宁波好好介绍了一番。”

  家在宁波,成为了在那个遥远的雪域,他们区分自己、讲述自己的方式。

  “重回山脚,才是最高目标”

  所有登山爱好者有个共识,就是相比相见于顶峰,重回山脚,才是最高目标。

  “登顶的喜悦和成就感固然令人难以忘怀,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安全下山,回到普通生活,与亲人朋友分享这段难忘的旅程。”曾于2019年5月23日登顶珠峰的宁波登山爱好者李焕尧告诉记者,“能够登上顶峰,幸运的成分占比很大,所以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安全地回到家里才是最终的成功。”

金恬下撤到第一台阶附近。受访者供图。

  “下山的路更陡峭”“意志力会松懈”“好不容易扛过来的困难还要再来一遍”……回想起去年登顶珠峰的过程,今年55岁的宁波象山石浦人江安林讲道,相比上升到顶峰,下降回“起点”却是更困难的事。

  与很多人的经历不同,作为全队年纪最长,也是登山经验最丰富的队员,当年江安林主动承担起了所在登山队队长的责任。

  “要保证大家登山的安全,所以我基本上每到一个营地都会跟领队沟通一下队员的状况;每次出发,我都走在所有队员后面,最晚出发;所以我是全队最后一个登顶的。”也正因如此,江安林的旅程更加惊险。

  在返程的过程中,本是走在最后的江安林,发现一位队友已经停留在原地很久,“我感觉他是有危险的,凭借经验判断,他可能是体力不支了。”意识到队友危险的江安林拉开了拉链,从衣服里拿出来了两个能量胶给了队友的向导,帮助他恢复体能,“拉链拉开的瞬间,寒风就‘钻’进去了,拿东西太冷了!我浑身发冷,可能要失温了。”回忆起来,江安林还是觉得很后怕。

江安林在攀登珠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直到全员归队,我的最后一个目标也算完成了。”江安林说。

  对于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攀登者们来说,重回山脚,也是重回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的普通生活。

  “登山不会改变我的生活。从山上下来了,我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我。如果我的登山经历能够给大家一些正向的激励,那我就很开心了。”准备飞离拉萨时,金恬说。

  “相比登顶珠峰,生活中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包括陪伴家人都变得无比重要。”江安林告诉记者,登顶珠峰也让他更珍惜生活。

  不断被刷新的“宁波高度”

  攀登高山,居高望远。这一行为象征着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远方的憧憬。在一次次向着更高海拔冲击的过程中,宁波人的身影并不少见。

  2006年,时任宁波市户外运动协会副主席忻雪明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4年后,宁波慈溪的方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这座世界第一峰留下了宁波人的足迹。

图说:“右上角是珠峰,我们虽然到了海拔7028米,珠峰和我们只有1800左右的高差,但我们还是要抬头仰望。”金恬的朋友圈写道。金恬/摄

  2019年7月,“85后”宁波女教师董蕾登顶慕士塔格峰;去年,另一名宁波姑娘徐晓慧成功无氧登顶慕士塔格峰……

  而在方平之后,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宁波的李宏、李焕尧、江安林、朱女士和金恬先后冲顶成功,越来越多的宁波人站上世界之巅。

  宁波“高度”、“广度”被不断刷新,也真正实现了那句:“攀登者不只远方的英雄,还有身边的你我。”

  然而,这些攀登者的执着、韧性和“攀登精神”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日常中。

  鲜为人知的是,江安林的另一个身份是武汉市宁波商会执行会长。“民间组织你要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别人的认可,为人要正直善良,乐于帮助别人,切切实实地帮助会员去解决一些问题。”江安林介绍道,近两年他也逐渐开始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工作,“新兴的产业和事物我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社会提倡的‘新质生产力’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想这也是一种对新的高峰‘冲顶’的过程。”

李宏(前排右一)工作照。

  同样的是,在采访李宏的过程,也很波折。即便今年已到退休年纪,但李宏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依旧在手术台上。“登山是一个极限运动,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去做,但确实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克服困难,都需要一个好的体力,这与登山是相同的。”即便已成岗位上的佼佼者,但李宏还是保持着极度的冷静和谦虚,仿佛那个站在珠峰顶端的“登山客”。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在很多次采访中,这些曾登顶珠峰的人都反复强调,登顶珠峰并非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翻越山峰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困难,它不会改变人生”。而现实生活中,这些宁波人,他们又在各自的领域里,同样以这种“攀登精神”,去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去热爱生活。

  而回顾这些登顶珠峰的宁波人的故事,不难发现,将身边的小事,做到极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登顶。

  相关报道:

  “做有充足准备的攀登者”又一宁波人登上珠穆朗玛峰

  “攀登高峰要具备4个条件”成功登顶珠峰的他讲述背后故事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