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唐严 通讯员 王馨 陈芊
6月7日凌晨3点57分,经过8小时连续作业,浙江交通集团杭甬复线宁波三期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甬江特大桥主墩最后一根桩基浇筑完成,标志着这座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三塔不对称斜拉桥从地下转为地面施工阶段。

甬江特大桥效果图。
“主墩桩基直径从3.2米到3.9米不等,现在地下已经扎根了54根桩基,最深的达到110米。”项目负责人介绍,面对复杂地质条件、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等特点,项目团队不断创新工艺工法,采用大型旋挖钻机分级扩孔工艺,应用特制钻杆和钻头,在确保钻孔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满足进度的要求。

桩基浇筑。
甬江特大桥横跨镇海港区和甬江入海口,全长1730米,设计为主跨540米+570米三塔不对称斜拉桥,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项目负责人解释道,“不对称的跨径是针对地形专门设计的,如果使用对称设计会有更多墩柱落在港区内,对港区正常运作的影响更大。”

甬江特大桥镇海侧施工现场。
“目前,项目正在推广应用智能化、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及管理平台,实现对钢筋加工数据统计、仓储管理、配送出库、材料核算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管控。”项目负责人介绍,海域高架桥段钢筋加工厂已全面应用钢筋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控钢筋生产进度与质量,利用AI测算对料单进行优化组合,为钢筋加工提供最佳的断料方案。未来这一系统将推广应用到项目全线,全面提高钢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甬江特大桥北仑侧主墩,正在进行承台施工。
杭甬复线宁波三期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集疏运通道。项目起于杭甬复线宁波一期威海互通,止于北仑柴桥附近,接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全长26.1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218.64亿元,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通车。截至5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占总投资的26%。目前,工程总体形象进度约10%。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