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史旻
记者从业内获悉,此前流传的“部分保险公司将于6月30日正式停售3.0%的增额终身寿险,并将于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2.75%的增额终身寿险。新产品已经报备成功”的消息已经尘埃落定。但目前仅限于个别险企,大部分险企并未有进一步消息。
多位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利率中枢继续下行,导致长期收益覆盖成本承压,传统寿险产品会否将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至2.75%或2.5%,已被业界着重探讨。
竞品利率纷纷下调
今年以来,银行存款等竞品利率纷纷下调,尤其年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近乎绝迹。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端承压影响业绩,导致机构对降低负债成本的需求上升。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结合超长期国债的中标利率来看,未来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将承压,下调负债端成本势在必行,无非就是小步慢调还是一步到位的问题。部分人士则对长期利率和投资收益趋势表示相对乐观,认为进一步下调预定利率有可能对本就艰难的寿险新单销售带来更多压力。
“目前是有一家保险总部内部通知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于7月1日下调至2.75%,主要还是公司主动压降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风险。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挂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的调整则与市场利率未来走势、行业投资收益率等因素相关。从当前环境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降只是时间问题。”一位资深保险经纪储蓄险产品从业人员表示。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研究团队此前就预计,寿险方面,考虑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调降和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行趋势,不排除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在年内再次下调的可能性。
此次保险公司调降预定利率是符合风险管控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调降预定利率或许是机构的主动行为,也反映机构对降低负债成本的需求较为迫切。
警惕“炒停售”误导
上一轮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时间为2023年7月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由3.5%下调至3.0%。从保司角度看,降低产品预定利率,一方面,能够紧跟监管要求,产品合规达标;另一方面,能够控制利差损,减少未来兑付压力。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此期间,需要警惕保险营销员借此进行“炒停售”误导。
有业内专家提醒,保险产品的本质是风险保障,而不是投资理财,消费者不应该为了过度追求收益而盲目购买保险产品。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消费者应充分考虑该产品的流动性问题。
“‘炒停售’在行业内一直存在,尤其在预定利率下调之前,这一现象往往会愈演愈烈。业务人员会将它视作一个很好的销售契机,因为通过渲染预定利率下调,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尽早完成签单,获得业绩提成。”一位寿险公司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在去年7月末调降前,不少保险代理团队确实在那一时期签单量十分高光。但在“炒停售”过程中,也不乏部分业务人员出现误导性宣传行为,比如,将3.0%的预定利率说成年化复利的投资收益率,误导性宣传行为是监管部门不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对于“炒停售”行为,监管部门一直秉持严厉打击态度。
专家表示,购买保险产品,首先,要注意退保风险。保险产品一旦退保,退还的保单现金价值要在保费中扣除较多费用,会造成较大损失;其次,要注意收益波动风险。由于部分保险产品具有投资功能,会随着金融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因此,存在亏损的可能性。建议居民要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期限,若未来有大量资金需求,则不适合购买长期保险产品;还要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风险特征。如果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不建议购买具有较强投资属性的保险产品。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