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非遗小镇”引来央视关注 鄞州这群手艺人“被看见”了
2024-06-20 07:4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文化进万家

6月17日,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组深入鄞州区咸祥镇,对当地颇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深度采访。

拥有16项非遗的民间文艺之乡

咸祥镇是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宁波市非遗生态保护区。目前,全镇拥有16项非遗,其中“宁波走书”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八月半渔棉会”“彩船制作”“灰雕”和“唱新闻”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去年6月9日,宁波首个村级非遗馆在咸祥镇咸六村开馆,这个小渔村有9项非遗。

在这次取景拍摄中,“盘扣”“彩船制作”以及“荡红钳蟹”技艺成为央视关注的焦点。在他们的镜头里,咸祥镇的一个个非遗技艺“活”起来了。

今年53岁的李玲君是“盘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她学习这门技艺已19年有余。盘扣是中国特有工艺饰品,在中国传统的旗袍、马褂上,盘扣被用来固定衣襟,同时也是服装装饰的点睛之笔。李玲君不仅精通制作各种样式的传统盘扣,还将现代审美融入其中,设计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服装需求的创新款式。

咸祥位于海边,独特的海域位置孕育了鲜美的小海鲜。咸祥还是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故乡,早在2018年就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大提琴学会授牌为“大提琴小镇(Cello Town)”,拉大提琴成了当地很多百姓生活中的调味剂。李玲君别出心裁,将传统的盘扣技艺融入海鲜、大提琴等地方特色文化,制作了各式“海鲜盘扣”“大提琴盘扣”,让盘扣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

目前,李玲君工作室已发展成为鄞州区级非遗传承基地,教授更多的非遗爱好者掌握这门指尖技艺。

技艺传承人走进学校开设课程

在咸六村非遗馆,有一艘雕刻精细的大型彩船,用木头做成船体、亭台楼阁,再雕刻龙、凤、戏剧人物等,综合了木工、雕刻、油漆、彩绘等工艺。在咸祥,有很多这样巧夺天工的彩船。

“最初的彩船多以小竹、薄纸、纱布等轻质材料制扎而成,现在,彩船制作工艺不断提高,融合了很多地方元素和现代机械功能。”朱军良说。

朱军良是“彩船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已经和彩船打了40多年交道,祖祖辈辈都是木工。现在,朱军良打造的第三代彩船以实木制造,不仅工艺复杂,而且需要电焊、雕工、画师等多方面配合,每一件作品都堪称艺术品。

朱军良不仅亲自参与制作,更致力于技艺的传承,在学校开设课程,让学生亲手实践,深入了解彩船背后的文化故事,以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

螃蟹钓得好,也是一门技艺

在咸祥镇的滩涂上,有一种被当地人叫做“红钳蟹”的小螃蟹,因为动作迅速、反应机敏,抓它需要一种叫做“荡蟹”的特殊手法——用特制的八爪蟹钩在空中荡出去,落在3米外的红钳蟹前面,手腕一抖,钩子收回的同时,就把红钳蟹也钩了回来。朱英健作为“荡红钳蟹”技艺传承人,钓螃蟹已经钓了50多年。

他有一套独特的“八极蟹钩”技法,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巧妙互动。朱英健不仅在咸六村非遗馆设立了专门展示区,定期开展技艺表演,还积极参与媒体传播,将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推向公众视野。

咸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央视的采访拍摄,不仅是对咸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集中报道,更是对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诠释,让全国观众看到非遗文化如何在咸祥这片土地绽放异彩,成为促进共同富裕、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顾一伟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非遗小镇”引来央视关注 鄞州这群手艺人“被看见”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6-20 07:46:00

6月17日,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组深入鄞州区咸祥镇,对当地颇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深度采访。

拥有16项非遗的民间文艺之乡

咸祥镇是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宁波市非遗生态保护区。目前,全镇拥有16项非遗,其中“宁波走书”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八月半渔棉会”“彩船制作”“灰雕”和“唱新闻”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去年6月9日,宁波首个村级非遗馆在咸祥镇咸六村开馆,这个小渔村有9项非遗。

在这次取景拍摄中,“盘扣”“彩船制作”以及“荡红钳蟹”技艺成为央视关注的焦点。在他们的镜头里,咸祥镇的一个个非遗技艺“活”起来了。

今年53岁的李玲君是“盘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她学习这门技艺已19年有余。盘扣是中国特有工艺饰品,在中国传统的旗袍、马褂上,盘扣被用来固定衣襟,同时也是服装装饰的点睛之笔。李玲君不仅精通制作各种样式的传统盘扣,还将现代审美融入其中,设计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服装需求的创新款式。

咸祥位于海边,独特的海域位置孕育了鲜美的小海鲜。咸祥还是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故乡,早在2018年就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大提琴学会授牌为“大提琴小镇(Cello Town)”,拉大提琴成了当地很多百姓生活中的调味剂。李玲君别出心裁,将传统的盘扣技艺融入海鲜、大提琴等地方特色文化,制作了各式“海鲜盘扣”“大提琴盘扣”,让盘扣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

目前,李玲君工作室已发展成为鄞州区级非遗传承基地,教授更多的非遗爱好者掌握这门指尖技艺。

技艺传承人走进学校开设课程

在咸六村非遗馆,有一艘雕刻精细的大型彩船,用木头做成船体、亭台楼阁,再雕刻龙、凤、戏剧人物等,综合了木工、雕刻、油漆、彩绘等工艺。在咸祥,有很多这样巧夺天工的彩船。

“最初的彩船多以小竹、薄纸、纱布等轻质材料制扎而成,现在,彩船制作工艺不断提高,融合了很多地方元素和现代机械功能。”朱军良说。

朱军良是“彩船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已经和彩船打了40多年交道,祖祖辈辈都是木工。现在,朱军良打造的第三代彩船以实木制造,不仅工艺复杂,而且需要电焊、雕工、画师等多方面配合,每一件作品都堪称艺术品。

朱军良不仅亲自参与制作,更致力于技艺的传承,在学校开设课程,让学生亲手实践,深入了解彩船背后的文化故事,以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

螃蟹钓得好,也是一门技艺

在咸祥镇的滩涂上,有一种被当地人叫做“红钳蟹”的小螃蟹,因为动作迅速、反应机敏,抓它需要一种叫做“荡蟹”的特殊手法——用特制的八爪蟹钩在空中荡出去,落在3米外的红钳蟹前面,手腕一抖,钩子收回的同时,就把红钳蟹也钩了回来。朱英健作为“荡红钳蟹”技艺传承人,钓螃蟹已经钓了50多年。

他有一套独特的“八极蟹钩”技法,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巧妙互动。朱英健不仅在咸六村非遗馆设立了专门展示区,定期开展技艺表演,还积极参与媒体传播,将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推向公众视野。

咸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央视的采访拍摄,不仅是对咸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集中报道,更是对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诠释,让全国观众看到非遗文化如何在咸祥这片土地绽放异彩,成为促进共同富裕、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顾一伟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