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万里海岸行|那一缕海岛炊烟 袅袅7000年
2024-06-30 20:3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蓝色脉动

  中国宁波网记者 魏萍 单玉紫枫 徐丽敏 孙宇卓

  7000年前,一场烧烤派对结束,把贝壳留在原始人的海岛上。我们来到这里,眼前闪过“辽南第一缕炊烟”。

  从大连市区出发,驱车抵港、登船上岛,辗转3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此次万里海岸行的最北端——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大连长海县的广鹿岛。这里有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珠山贝丘遗址。

图为大连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遗址所在地。

  浩渺无垠的黄海深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正在等待被诉说。

  站在历史现场,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考古中心主任李永宁激动“剧透”,“小珠山遗址可划分为五期文化,一期距今约7000年,相当于宁波的河姆渡时期。这里是探索中国北方海洋文化起源的重要窗口,考古发掘出了贝壳遗存、聚落房址,甚至还有野外灶。”

  这正是“辽南第一缕炊烟”的由来。

图为小珠山遗址的文化层,大量的贝壳遗存中往往夹杂着陶器残片。

  时光倒流7000年,那时的小珠山,应是荒凉而有趣的。天和海的蓝色都比现在深,岛与岛串成一条珠链,海产品尤其丰富。每日退潮,沙滩宛如一个慷慨的天然海鲜集市。海星、扇贝、寄居蟹等各种海洋生物琳琅满目,免费自助。

  升起一堆篝火,生猛海鲜香气四溢,与7000年后的当下,似乎只差一把佐料。

  彼时的宁波,正值河姆渡文化时期。稻田丰收,碧波荡漾,姚江平原一派生机勃勃。先民在这里伐木建房、饭稻羹鱼、划桨行舟、制作器物,创造出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

  同样,小珠山的先民也绝不仅仅满足于大自然的恩赐。考古学家的铲子,挖掘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图为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翠敏介绍小珠山遗址。

  同行的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翠敏曾参与小珠山遗址发掘,她说:“小珠山一期,渔猎和采集占很大比重,农业并不发达;到了小珠山三期,也就是距今5000多年,农业发展比较迅速,出现了家畜饲养,山东大汶口文化进入辽东半岛;到了小珠山五期,即距今4000多年前,与山东龙山文化交流密切,发现了少量稻米遗存。”

  从海获贝丘,到鱼米并重,历史深处,一条甬连交流的暗线逐渐浮出水面。

  在广鹿岛小珠山遗址陈列馆,布展人特意在一艘模拟先民近海捕捞的小船旁,设置了一幅“稻作农业传播路线图”。图中,稻作农业经由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起步,后向北经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小珠山遗址)传播至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

  “毫无疑问,图中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稻作农业起源,就是特指宁波河姆渡文化,这一传播路径也早已在学界达成共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水下遗产中心博士梅术文说。

  从宁波河姆渡始发,向北途经大连小珠山,在沿途诸多重要节点的接力下,稻作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完成了一次最佳配合,成就了大国之“稻”。

  7000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变成传说。只是第一缕炊烟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氤氲着历史的温度。

  视线回到现在。此刻的广鹿岛上,日头正中,明晃晃的阳光似乎将海边的时光无限拉长。王法夫妇的几家主题民宿迎来了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

  “旅游旺季马上要到,到时人流量是现在的四五倍。”王法是黑龙江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之前就职于互联网大厂。2019年夏天,偶然来广鹿岛旅游,被这里的海岛风光和“第一缕炊烟”吸引,从此扎下根来。

图为王法在广鹿岛开出的第三家民宿。

  趁着空闲,我们被带到了王法在岛上新装修的第三家民宿参观,“靠海吃海嘛,等下个月这家全面营业,就‘又见炊烟升起’。”

  穿行在贝丘遗址与现代民宿之间,我们仿佛能闻到7000年前的香气,那是文明的先声——炊烟袅袅升起,7000年追寻着你。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万里海岸行|那一缕海岛炊烟 袅袅7000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6-30 20:33: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魏萍 单玉紫枫 徐丽敏 孙宇卓

  7000年前,一场烧烤派对结束,把贝壳留在原始人的海岛上。我们来到这里,眼前闪过“辽南第一缕炊烟”。

  从大连市区出发,驱车抵港、登船上岛,辗转3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此次万里海岸行的最北端——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大连长海县的广鹿岛。这里有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珠山贝丘遗址。

图为大连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遗址所在地。

  浩渺无垠的黄海深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正在等待被诉说。

  站在历史现场,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考古中心主任李永宁激动“剧透”,“小珠山遗址可划分为五期文化,一期距今约7000年,相当于宁波的河姆渡时期。这里是探索中国北方海洋文化起源的重要窗口,考古发掘出了贝壳遗存、聚落房址,甚至还有野外灶。”

  这正是“辽南第一缕炊烟”的由来。

图为小珠山遗址的文化层,大量的贝壳遗存中往往夹杂着陶器残片。

  时光倒流7000年,那时的小珠山,应是荒凉而有趣的。天和海的蓝色都比现在深,岛与岛串成一条珠链,海产品尤其丰富。每日退潮,沙滩宛如一个慷慨的天然海鲜集市。海星、扇贝、寄居蟹等各种海洋生物琳琅满目,免费自助。

  升起一堆篝火,生猛海鲜香气四溢,与7000年后的当下,似乎只差一把佐料。

  彼时的宁波,正值河姆渡文化时期。稻田丰收,碧波荡漾,姚江平原一派生机勃勃。先民在这里伐木建房、饭稻羹鱼、划桨行舟、制作器物,创造出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

  同样,小珠山的先民也绝不仅仅满足于大自然的恩赐。考古学家的铲子,挖掘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图为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翠敏介绍小珠山遗址。

  同行的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翠敏曾参与小珠山遗址发掘,她说:“小珠山一期,渔猎和采集占很大比重,农业并不发达;到了小珠山三期,也就是距今5000多年,农业发展比较迅速,出现了家畜饲养,山东大汶口文化进入辽东半岛;到了小珠山五期,即距今4000多年前,与山东龙山文化交流密切,发现了少量稻米遗存。”

  从海获贝丘,到鱼米并重,历史深处,一条甬连交流的暗线逐渐浮出水面。

  在广鹿岛小珠山遗址陈列馆,布展人特意在一艘模拟先民近海捕捞的小船旁,设置了一幅“稻作农业传播路线图”。图中,稻作农业经由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起步,后向北经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小珠山遗址)传播至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

  “毫无疑问,图中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稻作农业起源,就是特指宁波河姆渡文化,这一传播路径也早已在学界达成共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水下遗产中心博士梅术文说。

  从宁波河姆渡始发,向北途经大连小珠山,在沿途诸多重要节点的接力下,稻作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完成了一次最佳配合,成就了大国之“稻”。

  7000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变成传说。只是第一缕炊烟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氤氲着历史的温度。

  视线回到现在。此刻的广鹿岛上,日头正中,明晃晃的阳光似乎将海边的时光无限拉长。王法夫妇的几家主题民宿迎来了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

  “旅游旺季马上要到,到时人流量是现在的四五倍。”王法是黑龙江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之前就职于互联网大厂。2019年夏天,偶然来广鹿岛旅游,被这里的海岛风光和“第一缕炊烟”吸引,从此扎下根来。

图为王法在广鹿岛开出的第三家民宿。

  趁着空闲,我们被带到了王法在岛上新装修的第三家民宿参观,“靠海吃海嘛,等下个月这家全面营业,就‘又见炊烟升起’。”

  穿行在贝丘遗址与现代民宿之间,我们仿佛能闻到7000年前的香气,那是文明的先声——炊烟袅袅升起,7000年追寻着你。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